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合早报》:马英九为何比不过温Jiabao?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5:4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联合早报》:马英九为何比不过温Jiabao?
      一场被气象部门紧密关注、早早预报的莫拉克台风在两岸过后,却立即在台湾引发一场政治台风。原来年年要迎战台风的台湾却被台风打了个惨不忍睹,到目前为止已有百多人死亡,随着救援的进一步展开,死亡人数还会上升。灾区高雄县救难单位已向“中央”申请2000个尸袋作最坏的打算,其伤亡和损失之大可见一斑。而同样被莫拉克过境的大陆却仅8人死亡。考虑到双方的人口对比,损失悬殊可谓天壤之别。顿时,台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包括美国三大电视网、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NHK、纽约时报、**、美联社、法新社与路透等知名媒体,均大幅报导台湾灾情。并对台湾的应对失策提出尖锐批评。CN*直言,台湾在救灾方面表现得手忙脚乱。香港明报新闻网也指出,马政府的救灾能力备受批评,莫拉克台风可谓马政府执政以来的一场“生死考验”。台湾政府名主持人陈文茜引用台媒消息说,面对灾难,马英九的表现明显不如温Jiabao。


      根据目前披露的消息,共有三大原因导致此次灾难。一是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疏散。这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最直接因素。相反大陆则成功疏散一百余万人。二是救灾指挥混乱而缓慢。直到第四天,军队才进入现场。第三是救灾设备不足。台湾目前共有三十四架救灾直升机,其中十四架已老旧不堪使用。平均机龄从八年至三十二.八年不等。这也是救灾过程中一架最老的直升机坠毁的原因。


  然而,根据台湾相关救灾法规,疏散和强制疏散是当地“政府”应尽义务和责任,而且在两蒋时代就是如此操作,从未遇到障碍。而且根据现在的台湾地方自治法,县长的权力极度扩大,根本不存在行政权力有限的问题。何以民主化二十年后的台湾竟然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如果追本溯源,根源就在台湾的民主制度身上。由于年底县市长选举将近,当负责疏散职责的警员遇到当地民众拒绝和反对后,却不敢强制执行。事实上,不仅选举临近如此,平时也是同样。每遇警察或执行公务人员与百姓发生冲突,不管是非,县长必定讨好百姓。从而导致警察不敢执法。其实这一点从陈云林去台湾访问时,民进党非法*会、大学生非法抗议(违反台湾《*会游*法》)得到验证----这些*会和抗议均未得到批准。民进党甚至在拒绝后声称非法也要进行,迫使当地警局追认合法。
  
  
  至于救灾指挥的混乱和问题,根据曾参与过“九二一”地震救助的前“陆军副司令”刘湘滨中将批评如下:一是没有立即建立灾区指挥系统。救灾部队没有有效整合投入。二是马英九跑到第一线打电话给台北市消防局长,成为天大的笑话,显示他连指挥体系都搞不清楚。而其他部门如“行政院长”、“内政部长”搞不清状况,国安会则在睡觉。甚至“行政院长”(职能相当于总理)刘兆玄孤家寡人跑去睡高雄国军英雄馆,一点用也没有。三是马英九身边跟着的竟然都是候选人!(县市长选举马上到了)。此时还在做秀!四是一直到第四天,特战队才到小林村等灾区,而这应是第二天就该做的事!最令此位中将不满的是马英九到了嘉义只想到以前台北市有救生艇,却不知道旁边就是陆战队,突击舟多得是,军队有装备,有救灾能力,马英九却不用。台湾救灾指挥的混乱,在民主社会并非个案,几年前美国受到卡特琳娜飓风袭击的时候,也是如此。事先疏散不力、甚至由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疏忽,路易斯安那州漏列紧急状态之中,事后救助更是缓慢。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几天内甚至不知道新奥尔良体育场有成千上万的人等待救助。小布什总统是三天后才终止休假去指挥救灾。由于秩序严重混乱,以致最终到达的士兵接到的第一个命令不是救灾而是枪杀已泛滥成灾的暴徒犯罪。其恐怖之状以致士兵惊呼宁可待在伊拉克!
  
  
  救灾设备不足颇令外界质疑。如果说指挥能力、反应能力属于主观性的软件,何以曾高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创造台湾奇迹、人均GDP一万多美元的台湾连救灾设备都缺乏?事实上,几年前在民进党执政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这个问题,而且规划分六年编列近六十亿元购置新机,但接连三年因流标或预算遭冻结而未能执行。流标的原因官方说法是“可能因为国际航材涨价、飞机制造成本增加、欧元汇率大幅变动…”,但期间不断传出因标案所涉利益庞大,多方介入交战才导致流、废标。说白了,除了在野党国家党不配合,朝野对立,更是由于利益集团摆不平罢了。2008年政党轮替,即未再编列相关预算,购机计划因此停摆。从而造成灾难出现后,无机可用的窘境。一个与民生有关的购机案,竟可以拖到好几年,算是让世人领教了民主的效率。可惜承受民主代价的却是平民百姓。正如台湾媒体批评的:除非淹了“总统府”,否则不会有效果。
  
  
  此外,民进党指责马英九拒绝国际援助,马英九则予以否定,认为只不过表示有能力自救而已。其实,这又是政党恶斗。都什么时候了,政党恶斗还不能够休止。就算马英九拒绝援助又如何?当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就坚决拒绝外援进入。美国的飓风灾害,不仅外国援助不接受,甚至本国联邦的军队都由于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的反对也进不去。象中国汶川地震第二天就接受外国救助队进入,什么是以人为本,明白了吗?
  
  
  其实简单的讲马英九不如温Jiabao,并不公平。毕竟他们都是各自制度下的代表,是制度使然。试想,如果此次大陆不能成功疏散上百万人,将造成何等灾难?如果灾难发生后,再象台湾一样救助缓慢,将又会是一种什么后果?实事求是的讲,灾难等紧急特殊情况恰是考验一种制度良劣的机会。平时说的再好,关键时刻表现一塌糊涂,这种制度岂不会被人民抛弃?况且这次台风毕竟是得到了预报,去年的地震突发之后不过两小时,温Jiabao总理已在赴灾区的飞机上了,军队当天就已出动。两相对比,台湾百姓是要好好的问一个、想一个为什么了。
  
《联合早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5:45:31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台湾有些人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性格,全然不会“低头”像大陆学习救灾经验,难道大陆的制度在台湾人眼里一点好处也没有吗?!就连大陆也是经常学习各国的执政经验,为何台湾失掉了学习的心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5:45:3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是鼓天下之动帮助台湾救灾的时候
根冲不断,血浓于水,患难相助,大爱胜天,

按需而入,鼎力支援,方显出两岸【同心同国,共建家园】的无限力量!

这次风灾带来百年难得一见的雨量,南部地区严重灾情,水灾与震灾不同,

震灾还有生还机会和时间,水火无情,一扫而光,不看不知道,

从现场的记者和情景看来,灾情十分凄惨,救灾工作也将格外艰巨。

台湾向日本和美国借用大型直升机没有借到。

中国大型直升机也很有限,但应考虑酌情处理,在必要时候当倾力相助,

关于灾后安置和重建,当有更多考虑,

包括接收灾民在福建和广东浙江一带,临时安置和临时就读,

台南的农民居多,大多本土意识较强,如果他们临时安置在大陆沿海也可以帮助他们安营扎寨就地发展台湾特色农业。将来回去台湾也会带走一片大陆情谊。

其他建材和建设投入工程非常之大,非国家之力适当投入不可。

天在无情人有情,一句话,大爱无疆,真情投入,救台湾就是救我们自己的亲人一样,这就是天降大任于大陆同胞,不可不察,不可怠慢,要比就比出个根冲不断,血浓于水,风雨同舟,心心相应的精神来!


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从空中鸟瞰嘉义梅山乡太和村山区,大量土石滑落,山地严重崩塌,山中庙宇陷落全毁。中央社
  航拍台湾全岛灾情 满目疮痍(组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4 16:15:28  



8月13日,台风“莫拉克”过后,台湾高雄小林村一片狼藉。
   
8月13日,风暴肆虐过后的台湾高雄。
   
8月8日,台湾台东,灾民站在屋顶上等待救援。
   
8月8日,直升飞机在台湾台东太麻里搜寻灾民。
   
8月10日,台东屏东县受灾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5:45:38 | 只看该作者
地区领导人怎么可以和一个大国的领导人相提并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5:45:41 | 只看该作者
国民党反动派连一个小小的台湾岛都治理不好,某些人还想马白脸去北京****干上一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5:45:4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你能不能说点有用的,现在很多台南人需要救助,这是正事,你那点政治就不要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5:45:4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宋鲁郑!!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5:45:53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中新网5月18日电 12日,中国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国务院总理温Jiabao立即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并四处疲于奔命指挥、调度、慰问,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说,“中国的总理难为”,“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以下是该文摘要:
      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之外,还要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毕竟前者属于政治职责,后者属于专业领域。
      而在中国地震救灾的前四天里,温Jiabao几乎是把大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四川。他自己在震后仅仅几个小时就已经坐镇灾区,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公安部长**一直跟随身旁。副总理回良玉后来也赶到,5月15日晚间在四川列车上召开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会议上,也看到了教育部长周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等多位部长。
      温Jiabao亲临一线,四处疲于奔命地指挥、调度、慰问。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总理的到场除了提高应变效率、争取黄金时间、督促地方官员、现场拍板解决问题之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慰问百姓,更是灾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总理这个职位,自周恩来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形象,“周总理”三个字既是一代中国人对周恩来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继任者的道德标尺和衡量比照。
      1966年3月8日,中国河北邢台地区发生6.8级强烈地震。周恩来于3月9日、3月10日、4月1日先后三次冒着余震亲临地震灾区,顶着寒风、踏着瓦砾、进窝棚、下地窖、慰问伤病员,站在木箱子上给父老乡亲喊话,还带领群众高呼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这是1960年代**与民众在危机时刻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双方没有距离,充满信任。2008年的地震与之以及1976年的唐山地震相比,拯救能力变得更强、处理方式变得公开透明、舆论更为自由开放、举国救灾的机制更为有效,而总理与受灾民众沟通的语言、慰问的姿态、鼓励的方式,自三四十年前至今,仍是一以贯之,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当温Jiabao对着灾民喊“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你们”,当温Jiabao对着救援部队说“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当温Jiabao对着电视镜头向全国表示,“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正在灾区受苦受难的民众以及对痛苦感同身受的中国其他地方人民,从这样沙哑颤抖而坚定的声音中,都听出了其中的温情、决心和斗志,绝不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的口号。
     这些政治话语,一旦灾难来袭,政治领袖的喊话却有了强大的动员力量,这样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语言,能够发挥出巨大的鼓舞作用,让灾区民众焦虑、恐惧的心情得到缓和,对未来不会绝望;参与救灾的人员也能够被激发出战斗意志,团结拼下去。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与汶川人民心连心”、“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这些在救灾、安置现场比比皆是的标语、横幅,看似套话,却有着强大的精神激励效果。
     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急行军数十公里奔赴灾区、没日没夜解救灾民的时候,除了人道精神,也有理想与光荣的信念追求,“军民一家”、“人民子弟兵”的词汇才如此令他们刻骨铭心;当温Jiabao哽咽着抚慰儿童说,“孩子,别哭,孩子”,“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不会是仅仅停留在会议公报和党报党刊上的文字。
     中国总理作为执政党最高层领袖,除了管理日常事务之外,同时也需要成为政党理想和原则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或者是展示者,证明这些政治话语不是形式、不是套话,而是执政者坚持的信念。
     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5:45:57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总理在,面对灾难,中国才不会垮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5:46: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8: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