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救災作戰啟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5:0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救災作戰啟動 堰塞湖撤災民 歡迎國際馳援


王鵬捷/綜合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說,88水災高縣災區空中救援工作受山區地形險阻及天候影響,他已與國防部啟動救災作戰計畫,由特種部隊兵分50路挺進災區,展開地毯式救災任務。   另外,受到土石流衝擊,高雄縣山區生成多個堰塞湖,高雄縣長楊秋興今天說,桃源鄉梅蘭村有個面積較大的堰塞湖,為確保居民安全,明天會加速救出六龜及桃源鄉的災民。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外交部統計到17時止,總共有34個國家表達願意協助救災,外交部已透過駐外單位向各國提出救災物資需求。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指出,「政府從來沒有拒絕美日援助」,若美、日等國願把載運大型機具的直升機飛來台灣,政… (全文)
  扯淡,六天了,还救个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5:02:50 | 只看该作者
給你看篇國民黨立委的文章,如果你願意,請告訴我你看後的感想。


搶險救災 看看美軍解放軍

【聯合報╱周守訓/國民黨籍立委(台北市)】2009.08.13 06:22 am


利用軍事資源協助救災的模式,在各國早已行之有年。


以美國為例,以軍事資源處理災難救援的行動,自冷戰結束後就已興起,近年來更廣為討論「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策略。尤其歐巴馬總統上台後,逐漸形成美國軍事戰略的重要部分,更作為外交政策的延續,並多次出現在國防戰略報告等重要軍事文件中。


美軍在二○○四年南亞海嘯的救援行動是最好的見證。在海嘯發生的四十八小時內,美軍即開始建置聯合特遣部隊,進行協調並啟動災難救助等相關行動,並將烏達寶空軍基地改作為地區救災中心,該中心也成為協調澳、英、日、泰和新加坡等國際救援的中心。


**則在去年公布的國防白皮書,首度採用類似概念,列舉搶險救災為非戰爭軍事行動之一,要求將此作為「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該報告明確揭露解放軍、武警和民兵是搶險救災的主要力量,各軍種皆有其相關訓練與兵力配置,並列出四川大地震,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出動兵力十四點六萬人、民兵七點五萬人、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四千七百餘架次等各項軍隊結合救災的運用。


反觀我國國防部卻似乎無視於世界潮流,雖然過去國軍不斷支援各項救災,然而實際在軍民合作救災模式的訓練,抑或未來在「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兵力配置與計畫並沒有任何作為。而之前提出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更未對救災等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有任何完整的論述。如此一來,軍事預算中更不可能有以防災救災為出發點的軍事設備。這點最能在直升機機齡老舊問題反映出來。


經歷這次風災,政府該重新思考防災救災資源配置問題,國防部更應就人道救援等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概念及架構完整檢討,以面對愈來愈嚴峻的天災侵襲。
【2009/08/13 聯合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5:02:53 | 只看该作者
该救还得救,多数还是活人受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5:02: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大陆军队是去年才开始当作“非军事”行动的话,这实在是很不客观的!这样的事,应该是建军不到十年就已经做到的了!看看解放军历史上有多少英雄人物是牺牲在救灾的第一线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5:03:00 | 只看该作者
在此我想说,台湾人民并不看重大陆会捐献多少钱财,而是要看的是大陆是怎样对待同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5:03:03 | 只看该作者
美援來了… 飛到甲仙也沒轍

【聯合報╱李貝爾/直升機航空業(中縣沙鹿)】2009.08.14 04:10 am


大家猛批此次直升機救災的問題,彷彿我國空中救援系統失能,但實情又是如何呢?


導航設備與氣象雷達的功用,只是「把飛機在一定的安全高度引導到一個定點」,而直升機救難唯一的途徑是「目視飛行」,即使有全套最新設備的直升機,到了甲仙鄉這種「山高、雲層低、到處是看不見的流籠纜線」的空域,根本無用武之地,只能靠教官「目視飛行、鑽河谷」冒險賣命;而且空勤總隊NA-502沒有做機械故障的迫降程序,應該是掛到「現在是災民的人」違法架設的流籠線,令人痛心。


我服務的公司專營以直升機緊貼著鐵塔線路,為台電執行線路維修業務,對於甲仙空域的危險障礙極為熟悉,平時作業都得挑最佳天候,更何況災後空域氣流極不穩定!


昨日公司原計畫進入甲仙執行台電線路搶修,發覺平時單機進入都嫌危險的空域有如菜市場,更從無線電發現軍方E-2T雷達機也輪班接替盤旋在高空,利用機上雷達作導航,為這些空勤英雄們提供最起碼的空安訊息;而T-67機利用迴轉半徑輕巧的特性為大型機擔任守望、引航,空中繁忙度使得航機趕緊撤出,避免增加搶救系統負擔。


這幾天我們在現場空中比任何人更清楚的目睹,各空勤單位教官在本身使命感的促使下,外加眾多「外行專家」的無端指責、災民的謾罵或要求等壓力下,個個都已超限作業。


更令人擔心的是,當教官飛臨災難現場時,會因為想救人的迫切感,而忘了自己的安全進入「搏命」狀態,籲請大家必須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予鼓勵,更必須相信指揮官對航機的調度有其安全上的必要考量。


國搜中心及各空勤單位已經搏命演出,整個系統的確在動,現在的問題不是飛機好不好、夠不夠,不是指揮的問題,也不是找老美來就能解決的「危險空域」問題,「外行專家」們不要再打擊士氣了,請記住,這些人是拿生命來為你服務的!
【2009/08/14 聯合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5:03:07 | 只看该作者
弟兄救災情 被口水淹沒了

【聯合報╱陳敦元/海軍陸戰隊九九旅預官(台北市)】2009.08.14 04:11 am


身為駐守於高雄的特戰部隊,颱風來襲前就有編組颱風救災小組,來襲當天晚上就接獲上級命令,全體官兵緊急返回支援救災。在準備完成救災器具與裝備後,隔天凌晨四點立即出發前往執行任務,將近兩千人分派至高雄、屏東各個需要支援的鄉鎮市,深入災情慘重的六龜、佳冬、旗山等地,依照地方父母官的指示之下,投入人員搶救及災後清理的行列之中。


筆者被分配到六龜,負責聯絡各地災區的工作,十三日在幾被土石流淹沒的六龜鄉新開村救災,協助救災大隊拉繩救人。


但還是有媒體與民眾,或許僅看到片面的鏡頭畫面,誤解我們延遲救災,緩不濟急,甚至更傳出還在待命中的情形。弟兄在辛苦了一整天後,拖著疲憊的身體,全身泥濘,腳步蹣跚的回來稍作休息時,卻看到我們這五天來辛勞的成果,硬生生的被電視、報紙上滿是批評、辱罵的言語給無情淹沒了,失落感油然而生。


天災當前,有部分弟兄自身家中也有災情,但卻暫時放下手邊復原工作趕回而無怨言,為的就是前去更需要即刻救援的地方,但若是沒有民眾背後的鼓勵與支持,身為第一線救災人員就少了前進的能量。洪水雖然逐漸退去,但似乎口水又將再度淹沒我們,期望大家能暫時停止口水戰,以加油、後援代替質疑、責難,共同度過此次危機,守護家園。
【2009/08/14 聯合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5:03:11 | 只看该作者
沒練過 誰敢動 國軍無力救難

【聯合報╱羅識先/教官(台南市)】2009.08.14 04:11 am


這次八八水災,被嚴厲批判的就是「強大國軍」,國軍當然也是滿腹委屈,先拋開救援的啟動時機或救援速度問題,國軍本來任務就不是救援,當然沒有專司救援的裝備及相關的人員訓練。另外,國軍大半皆為義務役,超過六成以上都是家中獨子來當一年兵,要他們去冒險犯難;長官都忐忑不安,出事對家長無法交代。


但國軍的任務只能是「抵禦外侮」嗎?當然不!許多民主國家的軍隊任務裡,都有一定救援能量建構,也就是說,國軍必須把國內的重大救災納入本務,並列為常年訓練項目。


並不是要求全體國軍每個單位都要能救災,例如海軍陸戰隊其設備及技能雖可應付當前之災害,但仍應以現有之裝備及訓練予以補強,成為國軍救難之主力單位。


陸軍可在各作戰區的實兵單位中挑選三至四個營級單位,在天然災害可能來臨前編成任務特遣隊,並有相關救援計畫及收容災民計畫,當然,相關搜救訓練及操作機具訓練也都要每年驗收。空軍則視天候納編陸軍直升機部隊、空中管制機成立空中救援隊,以補地面救援之不足。


另一個重點則為救援時機及可下令投入救援之權責單位,近日報載似乎所有矛頭都指向國防部,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屏東地區八月八日掉下來的不是傾盆大雨,而是解放軍的傘兵部隊,地區部隊應當會自動投入反空降作戰,但是為何遇雨卻呆坐不動?關鍵在國軍的作戰任務未曾納入地區救災,也沒訓練過軍士官兵們如何動員救災,尤其國軍強調層層節制,在沒有授權之狀況下,地區部隊指揮官誰敢出動救災?


災害的救援如何分工授權、國軍任務重新規劃訓練及裝備補充、地方與國軍駐地單位或地區救援單位的聯繫建立,都是當前要積極檢討全面改進的工作。讓國軍任務不僅是對抗敵人,也是聞聲救苦的仁義之師。
【2009/08/14 聯合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5:03:15 | 只看该作者
美援來了… 飛到甲仙也沒轍

【聯合報╱李貝爾/直升機航空業(中縣沙鹿)】2009.08.14 04:10 am


大家猛批此次直升機救災的問題,彷彿我國空中救援系統失能,但實情又是如何呢?


導航設備與氣象雷達的功用,只是「把飛機在一定的安全高度引導到一個定點」,而直升機救難唯一的途徑是「目視飛行」,即使有全套最新設備的直升機,到了甲仙鄉這種「山高、雲層低、到處是看不見的流籠纜線」的空域,根本無用武之地,只能靠教官「目視飛行、鑽河谷」冒險賣命;而且空勤總隊NA-502沒有做機械故障的迫降程序,應該是掛到「現在是災民的人」違法架設的流籠線,令人痛心。


我服務的公司專營以直升機緊貼著鐵塔線路,為台電執行線路維修業務,對於甲仙空域的危險障礙極為熟悉,平時作業都得挑最佳天候,更何況災後空域氣流極不穩定!


昨日公司原計畫進入甲仙執行台電線路搶修,發覺平時單機進入都嫌危險的空域有如菜市場,更從無線電發現軍方E-2T雷達機也輪班接替盤旋在高空,利用機上雷達作導航,為這些空勤英雄們提供最起碼的空安訊息;而T-67機利用迴轉半徑輕巧的特性為大型機擔任守望、引航,空中繁忙度使得航機趕緊撤出,避免增加搶救系統負擔。


這幾天我們在現場空中比任何人更清楚的目睹,各空勤單位教官在本身使命感的促使下,外加眾多「外行專家」的無端指責、災民的謾罵或要求等壓力下,個個都已超限作業。


更令人擔心的是,當教官飛臨災難現場時,會因為想救人的迫切感,而忘了自己的安全進入「搏命」狀態,籲請大家必須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予鼓勵,更必須相信指揮官對航機的調度有其安全上的必要考量。


國搜中心及各空勤單位已經搏命演出,整個系統的確在動,現在的問題不是飛機好不好、夠不夠,不是指揮的問題,也不是找老美來就能解決的「危險空域」問題,「外行專家」們不要再打擊士氣了,請記住,這些人是拿生命來為你服務的!
【2009/08/14 聯合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5:03:19 | 只看该作者
沒練過 誰敢動 國軍無力救難

【聯合報╱羅識先/教官(台南市)】2009.08.14 04:11 am


這次八八水災,被嚴厲批判的就是「強大國軍」,國軍當然也是滿腹委屈,先拋開救援的啟動時機或救援速度問題,國軍本來任務就不是救援,當然沒有專司救援的裝備及相關的人員訓練。另外,國軍大半皆為義務役,超過六成以上都是家中獨子來當一年兵,要他們去冒險犯難;長官都忐忑不安,出事對家長無法交代。


但國軍的任務只能是「抵禦外侮」嗎?當然不!許多民主國家的軍隊任務裡,都有一定救援能量建構,也就是說,國軍必須把國內的重大救災納入本務,並列為常年訓練項目。


並不是要求全體國軍每個單位都要能救災,例如海軍陸戰隊其設備及技能雖可應付當前之災害,但仍應以現有之裝備及訓練予以補強,成為國軍救難之主力單位。


陸軍可在各作戰區的實兵單位中挑選三至四個營級單位,在天然災害可能來臨前編成任務特遣隊,並有相關救援計畫及收容災民計畫,當然,相關搜救訓練及操作機具訓練也都要每年驗收。空軍則視天候納編陸軍直升機部隊、空中管制機成立空中救援隊,以補地面救援之不足。


另一個重點則為救援時機及可下令投入救援之權責單位,近日報載似乎所有矛頭都指向國防部,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屏東地區八月八日掉下來的不是傾盆大雨,而是解放軍的傘兵部隊,地區部隊應當會自動投入反空降作戰,但是為何遇雨卻呆坐不動?關鍵在國軍的作戰任務未曾納入地區救災,也沒訓練過軍士官兵們如何動員救災,尤其國軍強調層層節制,在沒有授權之狀況下,地區部隊指揮官誰敢出動救災?


災害的救援如何分工授權、國軍任務重新規劃訓練及裝備補充、地方與國軍駐地單位或地區救援單位的聯繫建立,都是當前要積極檢討全面改進的工作。讓國軍任務不僅是對抗敵人,也是聞聲救苦的仁義之師。
【2009/08/14 聯合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0: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