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台湾网友一个问题:关于内湖、新竹工业园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1:5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台湾网友朋友们:
俺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台湾内湖工业园区和新竹工业园区的情况,希望有资料的朋友介绍一些给我,主要关心其园区定位、产业状况、演变历史。
最好能有ppt格式的文件。
万分感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1:55:25 | 只看该作者
有台湾朋友帮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1:55:2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没人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11:55:31 | 只看该作者
你找望蜀吧,他的条件好,找资料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1:55:34 | 只看该作者
可是他好像不理睬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1:55: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你把我當成超級超人了,超人也要睡覺吧?

要的資料隨後貼出,沒順序,看到可能有用的就給你~


~~~~~~~~~~~~~~~~~~~~~~~~~~~~~~~~~~~~~~~~~~~~~~~



維基百科
內湖科技園區,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內湖區西南隅,是台灣第一座由民間投資及政府放寬產業進駐而發展出來的科學園區。園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健全的生活機能、活絡的交通網路、先進的資訊脈絡。區內資訊、通訊、生技產業林立,更有全球知名的光寶、仁寶、明基等26家企業營運總部及51家關係企業,12家研發中心、三大固網廠商和新興的IPS、SDC總公司佈局於此。目前進駐廠商家數超過3000家,每天有9萬多名科技菁英在此創新、研發。


地理位置
園區範圍包括內湖路一段、港墘路、瑞光路、民權東路六段、舊宗路二段、堤頂大道二段所圍地區;行政區屬西康里、港墘里、瑞光里及部分湖元里。


發展概況
園區近5年營業額,以每年平均近30%的速度成長,是全臺灣企業營收最高,聚集豐沛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科技園區。根據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每年對區內廠商普查的調查最新報告,截至2007年底,內科全年企業營收已達新台幣2兆7078億元,平均成長率高達28.63%。但也有許多人指出,這樣的數字只是「營運總部」放在內科的結果,許多生產行為仍然在竹科、中科、南科甚至中國大陸等地。


未來願景
內湖科技園區腹地已開發達95%,為持續發揮產業群聚效益,並提供臺北市科技產業更充裕的發展用地,臺北市政府已統籌結合園區鄰近的大彎南段工業區、羊稠段工商展售區與蘆洲里工業區等周邊用地,總佔地面積達542公頃「大內湖科技園區」已然成形,為產業及企業注入更充沛的發展能量。現階段已優先公告放寬大彎南段工業區、羊稠段工商展售區二地區的產業進駐項目比照內湖科技園區,除將產業發展效益外擴,並將本市傳統工業區轉型升級,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延伸產業發展腹地,充實本市產業競爭力與發展潛能。結合臺北捷運內湖線通車串聯的優勢,期望吸引更多的投資人青睞,5兆元新台幣產值新目標已經啓動。
馬政府認為內湖線配合台北松山機場可以提升內科競爭力。但木柵內湖線的設計難以兼任機場捷運功能,松山機場增班空間也有限、許多商務旅行仍仰賴桃園機場,又會讓內科部分地點受到飛機噪音污染;且內湖區無法光依靠內湖線,仍須擴充聯外道路以舒緩交通需求——這正好被松山機場擋住。松山機場在特定狀況可節省一些時間、但不搭機時的交通需求則被犧牲,就算有獲益也極小,極可能得不償失。







附件
內科-01.png (964.21 KB)
2009-8-8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1:55:41 | 只看该作者
內湖科學園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1:55:45 | 只看该作者
台北市科技重鎮 內湖科學園區

內湖的快速發展除了捷運的規劃,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內湖科學園區的進駐,不但為內湖帶來高科技的產業,更是帶動地方的商業發展,為內湖注入一股全新的生命力和朝氣,也讓內湖成為台北市新興的熱門商圈。

  內湖科技園區主要範圍是在內湖路一段、港墘路、瑞光路、環東快速道路、民權東路所包涵的區域。自1995年正式開放廠商進駐以來,先後已經有超過數百家公司行號,再加上原先登記之廠辦、公司行號,包括銀行、科技、保險、媒體、電信等類別,目前至少已有近二千餘家廠商進駐。園區內處處可見高聳的科技大樓和總部,搭配整齊的街道規劃,讓整個園區就像是一片科技海洋,而大樓就變成一座座有著耀眼外觀的科技島。

  除了科技大樓,每天還有近七萬多人的科技新貴穿梭在園區內,更是吸引不少美食餐廳和連鎖業者在園區內開設分店甚至是總部,提供科技人方便又快速的用餐選擇,而整個內湖的商業也受到科學園區的帶動,店家紛紛以園區為主要消費市場,加速了內湖的發展。走在園區的街上,迎面而來的都是科技新貴男女,也堪稱是另類的體驗。

  各家的科技大樓各有不同特色,也會在其中庭或公共空間增設許多造型不同的裝置藝術,搭配寶藍色的玻璃帷幕,更是有著超現代化的整體氛圍,下次你也可以找個時間來園區內散步,感受這與世界尖端接軌的科技脈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1:55:4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望蜀兄,我好好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1:55:54 | 只看该作者
都市計畫 -- 期末報告(內湖科技園區與新竹科學園區之空間意涵與屬性差異)
By The Silicon Valley of Dreams, 2002


在西元2002年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顯然已經讓美國的矽谷褪色,毫無疑問地,這個高科技園區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已獲得世界的認同,遑論她目前是否已褪色,她目前應是台灣科技園區的典範。然而在台灣的內湖科技園區在最近六年內悄然茁壯,六年前的員工兩千多人,目前超過七千人;六年前每年營收新台幣五千多億元,目前成長三倍,達到一兆五千億元,已快速的超過新竹科學園區一兆一千億元的營收。
但如何來評價這兩個園區的好壞,是沒有一定的標準。在 Kevin Lynch所著-Good City Form-裡提到”在為城市空間形態建立一套有限的幾個性能性指標上,我建議用下列這一組。它們都不是單一的指標,都對應著一組質量。而且,每一組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做出評估。其基本指標共有五個—活力、感受、適宜、可及性、管理。”而本文中挑選可及性來探討,因為Kevin Lynch認為可及性是現代都市中最基本的優勢。
由於可及性的分析也過於龐大,和所謂科學園區這種特定城市的定義有些許不同,因此本文也在可及性中挑選幾項來分析,其項目是—資源的可及性、可及性物件的多樣性、公共空間、交通時間。

資源的可及性
在書上是定義為“對於一些材料資源而言,可及性也是必須的,例如食物、水、能源以及許多其他資源”,由於在現代都市中,這些材料資源是基本單元,因此在這裡我將它轉換成金融、餐飲等之服務性設施。

可及性物件的多樣性
在書上並未明確的定義,只有指稱其為重要的可及性輔助指標。在這裡我將它解釋為設施的多樣性。

公共空間
在書上提到”一個好的環境,是一個對人、物以及設施等有著適當的多樣性,能提供明顯而容易的可及通道”。在這裡我將它用公共空間的尺度來量度容易的可及通道,及建築立面的多樣性來量度明顯的可及通道,因為一樣的建築立面會降低通道的辨識性。

交通時間
評估交通時間是很複雜的,但卻很重要,因為人們對交通代價的是很重視的議題。但由於本文並非要討論交通時間的明確測量,故會由其它文獻尋找數字。
內湖科技園區
在還未分析內湖科學園區之前,先概略的介紹此園區的歷史和範圍。臺北內湖科技園區原本是輕工業區,但於民國91年由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改變為科技園區,其計畫案的案名為”變更臺北市「臺北內湖科技園區」(原內湖輕工業區)計畫案”,日期文號為91年7月26日府都二字第09116768500號。內文詳定計畫區範圍如圖1,及其總面積為149.72公頃,包含科技工業區A區68.78公頃、科技工業區B區13.88公頃,及其他公共設施。
關於園區產業發展的目標:
鼓勵發展代替僵化管制
1. 引進彈性許可機制,以因應知識經濟產業中創新及短週期之發展特性。
2. 鼓勵發展策略性產業,取消設置策略性產業樓地板面積限制,提昇策略性產業進駐誘因。
3. 在維持科技產業發展空間及整體環境品質前提下放寬使用管制。
4. 鼓勵放寬關聯性產業及服務性設施如金融、餐飲等之進駐,完備工業區機能。
由於以上的彈性開放政策,讓原本輕工業區時代的較差空間環境改變為豐富的多層次樣貌。以下是可及性分析:

資源的可及性
在內湖科學園區內到處都可見多樣的服務性設施如餐廳、銀行、甚至是家具店和汽車銷售中心,而且這些設施都是置入於科技工業大樓中,因此可及性極高,如圖2。





可及性物件的多樣性
列舉在內湖科學園區內設施有餐廳、銀行、家具店、汽車銷售中心、加油站、學校,圖2、圖3。


在圖4中,乍看中會以為來到了熱鬧的商業地區。





公共空間
內湖科學園區的公共空間,已在台北都市發展局下有規定:本科技工業區建築基地面臨計畫道路應退縮留設四公尺之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退縮部分得計入法定空地),供公共人行步道使用,並自道路境界線起算一?五公尺範圍內植栽喬木行道樹,且依下列規定:
1.行道樹間距不得大於八公尺,樹冠底離地淨高二公尺以上。
2.行道樹植穴深度不得少於一.五公尺,覆植土不得少於二立方公尺。因此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的尺度是有不錯的寬度,如圖5。





至於建築立面的多樣性也是很豐富,不同的大樓有不同的建築立面特色,如圖6。






交通時間
以捷運網路而言:
內湖到台北車站僅需28分鐘
以汽車而言:
航空方面,5分鐘可達臺北松山機場,40分鐘可到達中正國際機場
緊臨環東快速道路,8分鐘可達市民大道與信義計劃區。
另中山高速公路、北宜高速公路、北二高等皆有交流道於5分鐘路程之內,可於1小時至新竹科學園區--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提供。 不過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提供所提供的數據似乎只能參考,因為這些數字應沒將交通尖峰時的交通流量算進去。


新竹科學園區
民國 69 年 12 月 15 日設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台灣第一個科學園區,設立以來即以塑造高品質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基地為宗旨, 23 年來政府已投入新台幣385 億元在園區的軟硬體建設,至 92 年止,園區內共設立 370 家高科技公司,大部分是半導體、電腦、通訊、光電等電子產業。園區早期為了吸引國外優秀人才進來,因此有規劃工業、住宅、休閒區。住宅區內設有單身及有眷屬宿舍提供員工使用,休閒區則包含籃球場、網球場、高爾夫練習場等。目前園區廠商也大都有提供員工餐廳,甚至一些大廠(如聯電)也有員工專屬的休閒活動大樓。新竹科學園區面積約六、七百公頃。

資源的可及性
在新竹科學園區內大都是廠房,服務性設施也大都由科管局所設的設施如餐廳、籃球場、網球場、高爾夫練習場、等休閒設施,但是很單一。但是園區的廠商都會提供員工餐廳,倒也方便員工使用。故其資源的可及性算是限制型的可及性。

可及性物件的多樣性
相對內湖科學園區,新竹科學園區內設施多樣性就少多了只有科技生活館、銀行、一家加油站、一間學校、但有很多的廠內員工餐廳(銀行)。

公共空間
帶狀式公共開放空間的寬度目前找不到官方數字,不過由現場觀察,似乎約2米寬,是足夠人們行走,但兩米後的寬度都種植草皮,故不若內科般的寬闊。
建築立面的變化很少,大都是一式的建築物。

交通時間
以捷運網路而言:目前還未興建,不過交通部規劃多年的省轄都會區捷運建設終於最近定案,將新竹及台南捷運則轉型為鐵路系統,新竹都會區捷運系統計畫也已經交通部審議同意,將以「結合捷運紅線與台鐵內灣支線改善」做為優先推動方案,也就是規劃路線沿台鐵內灣支線新竹站至竹中站後,岔出兩軌道進入高鐵新竹站區。
以汽車而言:
園區到新竹火車站約15分鐘車程緊鄰高速公路交流道,至國際機場約50分鐘,距台北約80分鐘--竹科管理局提供

總結
我們將之前兩個園區的可及性來做一個差異表,如表1。




由以上有限的可及性分析,可以看出內湖科技園區與新竹科學園區之空間意涵與屬性差異,如表2。




經由Kevin Lynch所著的”Good City Form”裡所提到的論述來幫助了解空間的意涵與屬性,或許會因撰文者的偏差的解讀和分析應用方式而不客觀,但卻也似乎是一種程序方法來尋找分析抽象空間的意涵與屬性。因此結論是分析抽象的空間,似乎也可以用理性的程序方法來找到意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19:3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