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文化中,民主一词的诠释是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为民做主,为谁做事的问题。千年来民主的这个部分一直在各朝代不停地执行和追求,结果不用说,面对的都是改朝换代。
第二个部分是以民为主,为谁做事的的问题。千年来一直只是成为维护统治的一个谎言......从来未落实过。
当今世界,民主也是处在一个不断追求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仍然需要社会实践的千锤百炼。不论西方还是东方,某一个国家,相对其它国家更能够实现民主意义的两个部分,那就是当今现实的“民主”国家。
一个国家体制上的民主进程上,2个人执政比一个人执政要民主些,一个团体执政要比一个家族执政更民主些。民选的轮流执政也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不论以什么方式去追求民主、实践民主和实现民主,都是需要完成或者是试图完成民主意义上的为民做主和以民为主这两个部分。
从历史上看,也只能臆断民主体制才能摆脱政权更迭的灾难。 那么说到现实,为民做主的执行人,若不是以民为主来赋予的权力,那么只能是民主体制的初级层次。这样的体制多半无法避免地依然会导致特权、腐败、分化和反抗.....
再说到社会现象上,那么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他有多少个人权力能够自己说了算;作为群体公共事务,有多少权力是由每一个公民意见的总和来左右;另一个角度看民主,就是被赋予“权”,他是否过多地捆绑了“利”,也就是说权利一词是否有因果关系,有多少因果关系。
说到我们国家,同样是处在民主进程的追求、实践和有待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的体制不是西方的轮流执政模式,多党轮流模式在政治上是被否定多次了的。但是“民选”确是体现政治体制民主的唯一方式,因为只有“民选”才能反映民众意见的总和以及实现现实中民主执行的可操作性。“民选”的落实和操作,确实是有待进一步改革的民主进程。
一个方针、政策、决议.....不能够问政于民,而是来自于某个利益团体或者某个派别,那就是民主进程的倒退。愚民和治民的体制思想,都不是民主社会,同样不会被认为是民主国家。
深受质疑,不是坏事。说明我们的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民主进程需要加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