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少康与马英九是好友,赵少康创建新党时,时任法务部长的马英九没有跟着走,但是与新党的关系密切,赵少康与李登辉斗争时经常说我的好友马英九说等等.由于马英九游离于两党间,而赵少康又经常在举证时说,特别是李登辉的台独时间表问题,马英九已经不能再待在国民党了.马英九遂借在法务部长任上因扫黑等问题与党中央有分歧辞去法务部长到政治大学当副教授。
一九九八年第二届台北市长选举,民进党参选人还是陈水扁,新党预案是王建煊,国民党的人选难产。由于民进党在台北市已经经营一届了,国民党很清楚选战不可能赢,没有人愿意接受提名参选台北市长。我研究形势后建议赵少康,让国民党提名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新党支持马英九。赵少康接受建议,召开记者会说,如果国民党提名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那新党就不提名参选人,也就是新党支持马英九。由于赵少康是公开呼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媒体纷纷采访马英九探询参选意愿,国民党中央也向马英九征求参选意愿,马英九多次表示不参选。在此情况下新党就提名王建煊参选,但是,在参选登记日的最后时刻,马英九在吴伯雄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宣布参选台北市长,这一下,国民党轻松了,新党就紧张了,由于新党已作选战布局,在这个局面下新党是支持马英九还是继续自己的选战布局?新党领导层的意见不统一,选举结果是,马英九得票七十几万,陈水扁得票六十几万,王建煊得票两万多,马英九高票胜出,国民党夺回了台北市,新党就惨了,由于思想的混乱导致赵少康个人崩盘,而马英九从此在吴伯雄的辅导下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直至今日的顶峰。
马英九的基础在于新党与国民党的共同认同 ,从两届台北市长到总统都是两党共同捧场的结果.新党认同马英九,马英九是国民党员,国民党理所当然的要支持,郝龙斌是新党的,为了参选台北市长不得已改换国民党的身份参选,否则国民党不可能捧场,从马英九到郝龙斌都是两党在认同的基础上共同捧场的结果.
李登辉以来,除了李登辉在解决国民党统治台湾四十年所遗留的历史问题上抓住了台湾本土的民意,进而靠这个民意高票当选首届直选总统外,国民党还有谁靠民意党意而掌权?一个吴伯雄还被逼走!
马英九不是靠讲实话做实事以坚强的民意党意走上大位的,靠的是两党的认同,这个认同是对马英九个人的认同而不是对马英九思想的认同,765万不是铁板一块,是一个不同利益的临时共同体,脆弱得很,奉劝那些视马英九为神仙的人千万不要过高的估计了马英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