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共在大陆最后一战发生了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6: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要: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逃亡在台湾孤岛,他和手下那些残兵败将一直梦想反攻大陆。1953年7月15日夜,一支舰队从金门起航,坦克登陆舰在前,中型登陆舰随后,护卫舰压阵,13艘军舰载着1万多人马悄无声息地向福建南端的东山岛进发。这支特别部队就是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幻队。队长由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胡琏担任,19军军长陆静澄为先锋,1万多人马的目标就是前去突袭东山岛,建立反攻大陆的桥头阵地。
  文章摘自 《解放军十大常胜军》 作者:陈冠任



国民党军队曾为反攻大陆积极备战

  第二日黎明时分,这支大型舰队悄悄抵达东山岛附近,官兵呼啦啦地登上小艇,然后兵分三路,急急去抢滩登岛。与此同时,20多架飞机准时飞临岛北,480名伞兵从空而降,东山岛骤然响起枪炮声,东山岛之战拉开了序幕。
  东山岛位于福建南部沼安湾东侧,是闽、粤两省的交界处,岛的东南临海,西北近陆,北端与大陆仅隔一条500米宽的八尺门海峡,既是闽粤海上交通咽喉,又是闽南的海上屏障。该岛距离国民党军所盘踞的大、小金门仅74海里。临海地区较平坦,沿岸滩窄水深,便于舰艇活动。这东山岛就是周志坚指挥31军解放的。

  东山岛原只有国民党福建省盐警总队一个大队驻守,蒋介石逃到台湾就往岛上不断增兵,达4000余人,岛上各部整编为陆军独立第58师。

  1949年12月12日,盐警大队长王勤政率部起义。地下党对第58师进行争取,谈判没成功。1950年3月,蒋介石恐东山有失,从金门抽调第17军军部率第51师2700余人进岛增防,驻岛兵力增至7000余人。这时,31军已解放了厦门,第10兵团正在备战练兵,准备进攻金门。为孤立金门守军,造成再战金门的有利态势,周志坚受命率31军并指挥32军94师和炮兵14团3营,首先解放东山岛。

  5月初,国军发现31军将进攻东山岛,立即从东山撤军。岛上地下党获悉守军要撤逃,立即通报31军。5月7日,周志坚下令准备开战。11日下午黄昏,兵分五路开始航渡。登陆成功后,对北半岛构成了三面合击态势。岛上守军本已准备撤逃,立即登舰逃跑,解放军进行追击。12日4时,全岛解放。这一仗毙、伤、俘国军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解放军仅伤亡13人。

  丢了东山岛后,蒋介石连块立脚地都没了,夜不成寐,一直暗中盘算夺回它。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就想动,可派上岸去袭扰破坏的各路人马都有去无回,“大计”不得不腹死囊中。

  1952年一开春,他又开始躁动起来,准备突袭东山岛,折腾了**个月,才拟制出180页的登陆计划。有了大计划,第二年夏,他又在金门成立了联合任务指挥部,以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胡琏为总指挥,重金聘请美国顾问,把陆军85师、18师53团和什么海上突击大队、海军陆战队等等整合在一起,搞了个大班子,为此,他还不放心,又组建了一个480人伞兵支队,共计11825人,配备了各种军舰13艘,飞机几十架。然后,叫他们进行训练,1万多人先后进行了100多次集结、上下船、夜间登陆、进攻、撤退演习,据说演习用的沙盘都用坏了900多个。最后,胡总指挥还组织了一次“三军协同登陆作战”的全面演习,演习结果高兴得他本人都直点头:“万无一失!非常之好!”既然万无一失了,蒋介石就下令开战了。

  7月15日,登陆战开始了。胡链在国民党军中有“狐狸”之称。为了一举成功,他指挥军舰和飞机出发开出金门后,还故意由福建突然转向浙江沿海,跑了近百海里后,又命令所有舰只关闭灯火、关闭电台,在夜幕的掩护下隐蔽航行,分三个波次向东山岛驶近。
  16日凌晨4时50分,13艘军舰陆续到达东山岛,开始抢滩登陆。
  咬人的狗不露齿。一登陆上岸,官兵立即按照演习时的“规定动作”,稀里哗啦地将全岛的电话线杆全部砍倒了。可笑的是,竟没一人把电线剪断,因为演习时没这“动作”。结果,整个战役期间,东山岛守军与福建军区指挥部的联系畅通无阻。
  当胡琏万余人马气势汹汹地扑向东山岛时,岛上仅有公安80团的1000名官兵,敌我兵力之比为10:1,情况万分危急。团长游梅耀是闽西老红军,抗战时当过陈毅军长的副官。战斗一打响,游团长就电话向上报告,电话直通到了叶飞司令员那。因为敌众我寡,叶司令员说:“80团可以机动防御,撤出东山,寻机反攻。”
  游团长说:“我们一旦撤退,敌人钻进我们修好的工事,以后反击就困难极大,我们先在前沿阵地对敌军阻击,再撤到核心阵地,拖住敌军,固守待援。”
  “好!我们马上派援军。”叶司令员回答。

  岛上敌众我寡,军情十万火急,增援部队迅速开拔。驻漳浦旧镇的31军272团行动最快,5点50分,战争刚刚打响,先头部队就已坐上军车出发了。其余部队则急行军跑到公路边,“拦”路上来往的客车、卡车,司机们一听要去支援东山岛,马上下车卸货,一时之间,通往东山岛的各交通要道上,不同型号、颜色各异的轿车、公交车、卡车纷纷加入军车行列,31军大军风驰电掣地向东山岛方向进发。
  上午9时,胡链的“梦幻部队”已全部上岸时,272团也率先到达了八尺门,结果正好遇上向八尺门渡口进攻的那些从台湾乘飞机着陆的伞兵,和“天兵天将”较上了劲,打得“天兵天将”满地找牙。随即,272团全面接替公安80团防务。紧接着,41军先头团、28军先头团也抵达了东山岛。28军榴炮团先头到达陈岱的7门火炮,马上转入射击。
  双方激战起来了,一天一夜难分胜负。
  17日凌晨,31军军长周志坚率91师指挥部也上了岛,一夜之间,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彻底逆转。当敌侦察机报告共军已成功增援东山岛时,坐在吉普车上等候胜利结果的胡琏还不信,说:“不可能吧,九龙江大桥不是已经炸毁了吗,我算叶飞增援最快,也得48小时。”
  他哪知,31军仅用2小时就修好了九龙江大桥,增援部队已打到了他鼻子底下。天亮了,把全部赌注都压上的国军仍未能夺取三个主阵地,眼看解放军已源源进岛,胡琏连连说:“大势已去,大势已去!”立即下令撤退,自己先上了海上的大军舰。

  岛上敌众我寡,军情十万火急,增援部队迅速开拔。驻漳浦旧镇的31军272团行动最快,5点50分,战争刚刚打响,先头部队就已坐上军车出发了。其余部队则急行军跑到公路边,“拦”路上来往的客车、卡车,司机们一听要去支援东山岛,马上下车卸货,一时之间,通往东山岛的各交通要道上,不同型号、颜色各异的轿车、公交车、卡车纷纷加入军车行列,31军大军风驰电掣地向东山岛方向进发。
  上午9时,胡链的“梦幻部队”已全部上岸时,272团也率先到达了八尺门,结果正好遇上向八尺门渡口进攻的那些从台湾乘飞机着陆的伞兵,和“天兵天将”较上了劲,打得“天兵天将”满地找牙。随即,272团全面接替公安80团防务。紧接着,41军先头团、28军先头团也抵达了东山岛。28军榴炮团先头到达陈岱的7门火炮,马上转入射击。
  双方激战起来了,一天一夜难分胜负。
  17日凌晨,31军军长周志坚率91师指挥部也上了岛,一夜之间,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彻底逆转。当敌侦察机报告共军已成功增援东山岛时,坐在吉普车上等候胜利结果的胡琏还不信,说:“不可能吧,九龙江大桥不是已经炸毁了吗,我算叶飞增援最快,也得48小时。”
  他哪知,31军仅用2小时就修好了九龙江大桥,增援部队已打到了他鼻子底下。天亮了,把全部赌注都压上的国军仍未能夺取三个主阵地,眼看解放军已源源进岛,胡琏连连说:“大势已去,大势已去!”立即下令撤退,自己先上了海上的大军舰。

延伸阅读——

蒋介石有何赌本反攻大陆
  有三个重要因素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一、**研制成功原*子DAN; 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战争。
  蒋介石家族传记作家王丰撰文分析蒋介石当时的心理,此文曾刊载于南方人物周刊。
  1961年4月1日,蒋介石下手令,成立一个名为“国光作业室”的新单位,指派“国防部作战次长室执行官”朱元琮担任主任,并调派三十余名来自陆海空军各个兵种的将校级军官,即刻进驻位于台北郊区三峡镇大埔,一处原定作为“行政院战时疏散办公室”的营区里。

蒋介石的急切
  “国光作业室”才成立不过三个礼拜,1961年4月底的一个早上,蒋介石就召集“国光作业室”核心参谋将校,在三峡大埔营区的地下兵棋室开会。
  蒋介石急切地要参谋取来一张又一张的大型地图,多半是福建、广东沿海的军事地图,他不断端详那些地图,不时陷入沉思。在朱元琮的记忆中,蒋介石当天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头一次开会,“副总统”陈诚在会议桌上说了关键性的一段话:“我们的力量只够支持初期的登陆作战,登陆成功以后,就要靠在大陆上以战养战。必须以三个月的战备,包含军需民用,打六个月的仗,以后的人力、物力只靠台湾是不够的,要从大陆就地补给。”
  冲着陈诚这句“以三个月的战备,打六个月的仗”,国民党政府开始在台湾岛内征收“国防特别捐”,据估算,这项专门为实现蒋介石反攻梦想而征收的“国防特别捐”,总金额约为新台币二十亿元。这二十亿台币,就是蒋先生的“赌本”。
  朱元琮回忆:“老先生认为,光是依靠台湾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命令经国先生到美国去,希望能说服美国政府,支持我们‘反攻大陆’的计划。”
  “国光作业室”成立两年后,1963年9月6日,蒋介石命令蒋经国(时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到华盛顿密见美国总统肯尼迪。但是,由于1961年4月猪猡湾事件突袭古巴失败的教训,以及考虑与北京进一步改善关系的可能性(斯时中美两国早已密集展开于维也纳、日内瓦的秘密会谈),肯尼迪拒绝了蒋经国请求美国支持“反攻大陆”的构想,尽管蒋介石的意思仅止于“美国出枪炮,台湾出军队”,也并未得到肯尼迪政府积极响应。



1950年,被赶出大陆、据守台湾的蒋介石,自行宣布“复任+++国总统”

  根据蒋介石的一份秘密谈话记录,蒋介石曾经亲口透露,1964年4月间,美国国务卿鲁斯克(DavidDea nRusk)访问台湾时,曾经与蒋介石讨论越南问题,当时蒋介石曾经表示,要赢得越战,必须切断自中国大陆至北越之交通线。

  这份秘密谈话记录显示,蒋介石当面向鲁斯克建议,使用国民党部队占领北越与云南、广西边境的若干军事据点,截断大陆与北越的联系。但是,鲁斯克并未采纳蒋介石的这项提议,显然,美国人清楚蒋介石的目的,是想借着“协助”越战之名,行“反攻大陆”之实。

  蒋介石事后表示,1964年7月以前,共军尚未在云南及广西地区加强兵力布署,他向美国建议,假使能以空降方式,将国民党军送入这一地区,将可有效控制这一带地方。由于美国不接受他的建议,老先生曾向人抱怨,1964年8月以后,整个局面为之改观,共军大量增兵云南、广西。
  蒋介石在一次谈话中,透露了曾经向美国提出的另外一次“反攻大陆”计划:“有一时期,有些人主张攻取海南岛,认为此举可以牵制在华南共军,并可以支持越战,但是此一主张过去可能有利,目前已经失去意义。因为共0(蒋对大陆的蔑称)亦已经在海南岛增兵,并且进占海南岛。”
  为此,蒋介石亦屡屡向美国方面抱怨:“‘+++国政府’虽然始终愿意协助越南及美国,解决越南问题,但始终无从获得提供援助之途径。”
  虽然接连遭美国方面拒绝,蒋介石并未就此放弃他的圆梦计划。事实上,蒋介石早有心理准备,他心知不能完全将赌注放在美国身上。
  多年来,因惟恐美国强力阻挠他“反攻大陆”,蒋介石巧妙而慎重地布置着他的秘密计划。为求万无一失,并避免美国从中破坏,蒋介石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大量争取美援,厚植军事实力,另方面则是掩护他真正的反攻计划。他的“明修栈道”,是由“国防部”的余伯泉将军,草拟一套蒋美联合“反攻大陆”的“巨光计划”。而其“暗度陈仓”,则是委由朱元琮及其麾下众多将校参谋,日以继夜秘密从事的“国光计划”。
“我们在大陆上再见”
  以这套两手策略的手法,从1961年4月,到1965年6月,蒋介石整整对美国人虚与委蛇了4年多时间。从1 949年败退台湾以来,蒋介石酝酿“反攻”已经有16年时间,他判断,1965年前后,大陆内部正忙于一连串的政治运动,对外防备松懈,是对大陆动武的大好时机。
  1965年6月16日,蒋介石在主持纪念黄埔军校校庆时,在台湾凤山陆军官校的大校场上,对着全体国民党军高级将校,和受校阅的官校学生,慷慨激昂地向将校们训话:“大陆在我们手里丢掉,就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它拿回来!”在这篇训话的尾声,老先生竟然出人意表地当众宣布:“我们在大陆上再见!”

  史实验证,蒋介石这句“我们在大陆上再见”其实决非造次之言,老先生已下定决心准备大干一场。
  这番讲话后的一个半月,亦即1965年8月1日,一位神秘的访宾——克莱恩(RaySteinerCline ),从美国悄悄来到台湾。
  克莱恩比蒋经国小十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二战时期加入美国战略情报处(OfficeofStrategi cServices),抗战时期派驻中国工作。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克莱恩一度调回美国,复于1957年至1961年,调任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台湾代表。这段期间,蒋美双方相互依赖程度很深,克莱恩因工作关系,与蒋介石父子过从甚密。
  此次蒋介石邀请克莱恩到台湾访问时,克氏已于1962年被调回美国,在中央情报局局本部担任掌理情报事务的代理主任。因此,克氏当时是以美国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的身份到访,负有工作任务。
  蒋和克莱恩会谈的地点,就选在台北阳明山蒋的夏季官邸(按:原址即2007年遭民进党人纵火烧毁的“草山行馆 ”)。两人表面上是就越战和两方合作事宜为主题,接连密谈两天,然而,蒋介石邀请克莱恩密谈的真正目的,是想借着越战升高的机会,假藉帮助美国打越战的理由,从大陆广东或福建实施其“反攻大陆”计划。
  蒋介石希望假手克莱恩,将此一重要讯息传达给美国政府。

  就在蒋介石和克莱恩在阳明山密谈的同时,一支负责到大陆东南沿海侦察共军防备实况的特遣部队,已经一切就绪,随时可以整装待发。照“国光作业室”的安排,这批特遣人员如果任务顺利,国民党军将多管齐下同时从金门、澎湖、台湾各个兵力集结地点,朝预定登陆地点进发——这个预定的反攻登陆地点,首要目标是广东沿海,其次是福建沿海。
  在蒋的构想中,国民党军应该像一把刀,从广东插进越南的大后方,表面上为截断越南补给线,实际上是遂行其“反攻”计划,然后,他可以重演1925年的陈年剧目,循北伐战争的路线,一路直逼北京。
  再把场景拉到阳明山,那场原本极具历史意义的蒋、克密会的实况。根据大溪档案记载,当天与会的人,除了蒋介石、克莱恩两人,在场者还有宋美龄、“国防部长”蒋经国、“外交部长”沈昌焕、美国大使馆代办高立夫、“新闻局长”沈剑虹(担任会谈翻译)。
  谈话末尾,两人将重点从那时正打得如火如荼的越南战争,转移到大陆核子试爆与制造原*子DAN对台湾造成的严重威胁。蒋介石告诉克莱恩:“越战将无法在越南内部来求解决,而必须在越南以外地区来求得解决,这是我对美国朋友的忠告,去秋共0作第一次核子试爆后,我曾对你说明了亚洲局势之严重性,而今第二次试爆以后,更加上了一层阴影。第一次试爆后,共0说:不投降就要毁灭,现在第二次试爆以后,共0又说:不是统一就是灭亡。”
  在两人的谈话中,“自共0第二次核子试爆以后,我军民心理上都有空前的恐惧和忧虑,这是不容忽视的心理趋向” ,是最最关键性的一句话。蒋介石时时刻刻担心大陆把原*子DAN“一颗用在台北,一颗用在左高地区,一颗用在公馆机场,就可以毁灭台湾”。



1953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台。他并非喜欢蒋介石,但却是战略上的需要

  1964年10月16日,大陆第一枚原*子DAN试爆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耳里,震惊之余,他一度希望以强烈的武装反制行动,摧毁大陆的核弹相关设施。

  数日之后,蒋在台北石牌对一群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说:
  “我们只有战,才有生路;不战,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在共产党原*子DAN轰炸下而死,不如战死;与其死在台湾,不如死在大陆;与其被美国人出卖而死,不如战死在战场。”
  1964年12月20日,蒋介石在金门对一群国民党军干部说:“我明年就是八十岁的人,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带着你们打回大陆去。”
  可以这么说,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一场具有决定性的“反攻大陆”战争的,有三个重要因素:一、**研制成功原*子DAN;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

  针对蒋介石的说法,克莱恩也作出了回应,克莱恩说:“美方态度,是以美军在越南与共党作战,被消耗之程度为转移。如果美国认为共0确实对美国实施消耗战,且美军在越南被消耗之程度逐渐增大,则可能促使美国改变其对‘+++国’ ‘反攻’大陆行动之态度。”
  克莱恩这段答复,已经间接且委婉告诉蒋,美国政府迄今仍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大陆动武。
失败的“八六海战”
  然而,克莱恩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这次密会之后三天,就在蒋介石声称最适合“反攻大陆”地点的广东、福建交界的一处海岸,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战,国民党海军在那场海战中吃了大败仗,此即所谓的“八六海战”。
  这场突发的海战,改变了蒋介石原定的“反攻大陆”大战略,甚至使得该计划走入历史。
  据国民党军海军中将徐学海说,这场突发的海战,导因是陆军总部要派十几个特种作战队员,到汕头外海的东山岛,实施侦察与袭扰。参加护送作战队员的两艘军舰“剑门”和“章江”号,于1965年8月5日,从台湾高雄左营军港启航。
  为了混淆对岸大陆雷达系统,这两条军舰故意绕行到香港外海,再往北航驶,试图让大陆军方误以为两舰是前往香港的普通商船。两舰原计划航行到广东、福建两省交界处的东山岛附近,将突击队人员放到海面,旋即驶离现场,在约定时间再冲进会合区的水域,把突击队人员接回舰上。
  但事实上,这两条军舰驶离高雄时,大陆的“侦察系统”早已辨识出这是军舰,而不是商用船只。

  大陆方面的南海舰队根据情报判断,国民党军这两艘军舰可能在东山岛海域进行偷袭,或对大陆渔民进行心战活动,于是预为布署,以逸待劳,组织了一支突击船队,驶往预定海域等待“剑门”、“章江”。

  8月6日凌晨两军接近时,因为两舰的行踪与目的早已被识破,共方先以高速炮艇数艘围攻“章江”。

  根据大陆方面的说法,炮火炽烈之际,“剑门”一面还击,一面却往东撤离战场,留下“章江”在接战区,独力作战,以致被解放军四艘护卫艇紧紧缠住,从五百米逼近到一百米以内。“章江”舰被击中,舰身起火,企图往后方逃脱,共方两艘快艇加速堵击。据徐学海将军的回忆称,“章江”舰的弹药库中弹,起火爆炸,舰身很快下沉。


蒋介石身着五星上将白甲服的照片

  徐学海将军指出,“剑门”舰发现“章江”舰遭共方舰艇包围,驰援参战,但“剑门”舰却由于舰舷较高,共方炮艇迫近时,“剑门”舰火炮形成死角,打不到位于舰舷下方、迫近“剑门”舰的共军舰艇。这时,共方舰艇趁势以机关枪猛烈射击“剑门”舰甲板上的国民党军官兵。

  紧接着,在“剑门”舰官兵几乎已失去回击能力时,解放军的鱼雷快艇接近“剑门”舰,施放三枚鱼雷重创该舰。在“剑门”舰上的指挥官胡嘉恒少将,身负重伤,受震落海死亡,舰长王韫山上校头部重伤受震落海后,被共方俘获。

  8月6日凌晨5时20分,海战结束,“章江”、“剑门”相继葬身鱼腹。据徐学海将军回忆,清晨四五点钟时,台北通信站按既定时间呼叫负责战术指挥的“剑门”舰,未获响应,随后不断呼叫,断断续续收到“剑门”舰无线电微弱的,徐学海怀疑这讯号是共军冒用频道呼出。

  到清晨时分,国民党军派出空军战斗机飞临汕头上空,飞行员回报指出,海面上发现有大批漂流物,该处海域并无“章江”、“剑门”两舰的踪迹,而共军的舰艇则编队返回汕头方向。
  徐学海回忆:“这时我们心想,状况恶劣透了!”


蒋介石晚年

  8月6日当天大清早,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黎玉玺,急电海军“总司令”刘广凯,称蒋介石在阳明山等他们上山出席“总统会报”,两人兼程赶赴阳明山官邸,见蒋介石、蒋经国两人愁容满面,等刘广凯报告两舰遇袭沉没的经过。
  其间蒋介石脸色铁青,不发一语。据当天在场的朱元琮将军形容,蒋听完刘广凯的报告之后,气得直跺脚。
  这场海战的失败,严重影响了蒋介石对国民党军“反攻”的信心和决心,1969年,蒋的座车又不幸在阳明山遭逢车祸,他因病所累,年事日高,无人能代替他作“反攻”决策,所谓“反攻”大陆的计划,终于束诸高阁。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1:1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