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5:3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二十周年

唐树备

    2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在首次宣布中国***和中国政府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时,明确提出进行两岸政治谈判的倡议,并具体建议“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20年过去了,随着两岸关系深入发展,进行政治谈判对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作用与意义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形势下,更成为跨世纪两岸关系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一贯认为,海峡两岸之间的根本分歧是政治分歧,应通过政治谈判逐步解决,最终实现和平统一。但台湾当局始终回避、拒绝政治谈判。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蓬勃开展,两岸同胞的交往日益密切。面对两岸交往中衍生的具体问题,台湾方面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事务性问题与祖国大陆进行接触商谈。1990年,吴学谦副总理在会见来访的海基会负责人时明确表示:为促进两岸交流、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我们同意进行事务性商谈。但政治分歧是两岸分歧的焦点,是影响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根本障碍,只有进行政治谈判,才能真正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与台湾海基会正式建立了受权的制度化的接触商谈的渠道。从1992年3月到1995年6月,海协与台湾的海基会共进行包括第一次汪辜会谈在内的各种层级的商谈17次,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共识,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等四项协议,为促进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气氛。但台湾当局一方面回避政治谈判,另一方面又企图利用事务性商谈体现两岸“***分治、进行政治诉求,致使两会事务性商谈陷入僵局。后因台湾当局领导人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两会的商谈不得不暂时停止。

    1995年春节前夕,**民主席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表重要谈话,结合两岸关系新形势发展了和平统一谈判的思想,提出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政治谈判的构想。建议作为第一步,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签署协议,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作出规划。这一主张充分考虑台湾当局的顾虑,符合台湾同胞求安定、求和平的愿望,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指明了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由途径。反***、反“台独”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后,为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海协根据国务院台办的授权积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去年10月邀请和接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来访时,双方就一个中国的内涵、台湾的所谓“国际空间”、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等问题进行了高层次的政治对话。分歧的实质为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以“一国两制”实现统一、“谁也不吃掉谁”,还是以“民主化”为幌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条件,把一方的政治制度强加给对方,并以此作为阻挠统一的借口。尽管双方存在重大的政治分歧,但从台湾方面一直拒绝与大陆讨论双方的政治分歧,到现在双方把政治分歧问题摆到桌面上交换意见,这标志着两岸接触商谈向政治性方向发展的开始。

    当前,依据汪辜在上海达成的四点共识,深入开展两岸政治、经济对话,是在两岸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及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开始前,持续推动两会接触与沟通的重要内容,对继续改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两岸关系的本质问题是要不要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是统一与***问题。不是所谓“制度之争”、 “民主之争”。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双方都不把自己的一套社会制度强加给对方。两岸因不同情况选择的不同发展模式,包括民主形式,并不构成双方走向和平统一的障碍。如果认为一定要按自己的模式使对方接受才能谈统一,这是不切实际的,只能人为地拖延两岸关系的改善,阻挠统一的进程。我们同样认为,对话和谈判的目的在于缩小分歧、求同存异、逐步解决问题,而不是蓄意制造麻烦,设置障碍。双方应本着两会1992年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共识,指导政治对话的进程,围绕汪辜对话中相同和相近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深入交换意见,通过持续、耐心的对话,缩小差距,寻求共识,为开始两岸政治谈判创造条件。1月15日,海协主动发函邀请海基会副秘书长于2月底或3月初率团来访,“就对话的安排事宜交换意见,以提交两会负责人确定,为汪会长于适当时间访问台湾做准备”。如果双方能够本着推动对话的诚意,对汪会长于今年访台做出具体安排,将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又一盛事。

    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不愿看到海峡两岸的统一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特别是在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后,加速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进程,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将继续遵循《告台湾同胞书》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民主席的八项主张,积极推动两会政治对话与谈判进程,分阶段地解决双方的政治分歧,为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5:32:50 | 只看该作者
国共六十年前打内战,不是为了建国,而是为了建政!


从国共第二次合作到现在,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政治地位始终未变。

国共六十年前打内战,不是为了建国,而是为了建政!

即便爆发内战,也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兄弟为建立新政府之争,

而绝对不是为了争另立一个中国而争!

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国共内战不是为了建国,而是为了建政。

为了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政府和为人民服务的中央政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5:32:53 | 只看该作者
你逗,你逗,你真逗;
人比民国臭,见了就想抽;
皮比城墙厚,子弹打不透;
学会翻跟斗, 还是个小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5:32:56 |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学生,上半时注意听讲,后半时就打瞌睡,结果就学了一半就来卖弄了?

老师讲:60年前打内战,不是为了建国,而是为了建政,是为了建立新政府(到这儿你就睡着了),

接着老师讲:这个新政府啊叫中央人民政府,
有同学问:咱们不是早就有中央政府了吗?这个新的是不是还叫+++国政府啊?
老师接着说:不是的。原来的+++国政府啊,是孙中山的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咱们的国家也就跟着叫+++国了。
后来这个+++国啊,被蒋介石给弄得是乌烟瘴气、污七八糟的。
现在的新政府啊,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以我们国家啊,就跟着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同学们:哦!过去是国民党领导的+++国政府,国家就叫+++国,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家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嗯!好像明白了。老师,那以后再有一个什么党领导政府了,是不是国家也要跟他的姓?
老师:嗯嗯!你们都比南山同学学习的全面,悟性也都比他高。所以啊,你们今后再也不(这时候南山同学醒了)能叫+++国了,记住了没有?
南山同学:记住了,能叫+++国,就叫+++国!
老师晕倒在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1:1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