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一中各表”演绎“背信弃义”是徒劳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4:4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一中各表”演绎“背信弃义”是徒劳的

作者:肖永国

    2009年7月16日马英九执政当局不顾中国大陆的一再劝告执意违背“奥运模式”,试图让早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抛弃的“+++国”死灰复燃,蓄意在国际场合制造“两个中国”。此类背信弃义的政治伎俩居然被台湾执政当局厚颜无耻的演绎为“一中各表”。真应了中国的古话:做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世界运动会(World Games,简称世运或世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竞赛盛会,于1981年首次举办,之后每四年举行一次,竞赛项目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由国际世界运动会 协会(IWGA)举办,于每次奥运一年后举行。与奥运会分夏季和冬季不同,世界运动会没有冬季项目。世界运动会在二零零零年透过与国际奥委会双方签订一份备忘录,正式成为奥林匹克家族一员。

    之所以“中华台北”能够申请到举办世运会的承办权,完全是中华台北在承诺按照“奥运模式”举办世运会后,中国大陆对中华台北政治善意的基本表现。中国大陆出于对台湾民众政治照顾的考虑,抱着相信马英九执政当局的心态,极力协助中华台北申请世运会。对于“奥运模式”是什么,不需要中国大陆提醒。假如中华台北健忘,至少不会忘记2008年8月8号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吧。

    但是,台湾执政当局把大陆的善意当做软弱可欺,几次三番在“体育政治化”上“动脑筋”,妄图以“既定事实”迫使中国大陆和国际社会接受“+++国”的政治存在。

    姑且不说一个十几天的国际比赛,即便两岸60年的政治对立,又有哪一种政治势力改变了两岸“一个中国”的政治事实?台湾执政当局采取“鸡鸣狗盗”的政治伎俩,尝试以“瞒天过海”的政治方式改变国际社会的政治事实,是不是幼稚了点?

    一个忘恩负义之辈、背信弃义之徒,还试图用“一中各表”演绎“背信弃义”?还是省省吧。因为台湾执政当局的“拓展国际空”的政治诚信已经在中国大陆荡然无存。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还不至于愚蠢到在此等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做出牺牲和让步的程度。台湾执政当局不该忘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靠中国人民用二十八年打下来的,不是靠哪一个政治势力的政治施舍。中国大陆的政治原则从来都是在斗争中换来的,更不是靠一些地方当局的摇尾乞怜就可以改变的。

    中国大陆从始至终都是坚持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两岸实践是检验马英九的唯一标准。中华台北也不要灰心,尽管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拓展国际空间”的政治诚信已经破产了,也仅仅是中国大陆恢复了两岸原本的国际事实而已。虽然未来台湾不可能再有中国大陆认可的国际活动或国际空间,但是,中国大陆愿意看到马英九在“发展两岸经贸文化”、“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等方面做出的政治实践。

    倘若马英九的政治信用完全都破产了,那也是马英九政治生涯的独立选择。“人生处处有乘除”,任何人都不会例外,这与中国大陆是没有关系的。





++++++++++++++++++++++++++++++++++++++++++++++++++++++++++++++++++++++++++++++++++++++++++++++++++++++++++++++++++++++++++++++++++++++++++++++++++++++++++++++++++++++++++++++++++++++++++++++++++++++++++++++++++



一个中国在世运各自表述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18 08:45:52

 世界运动会正在高雄举行。这是台湾难得一次作为地主的国际性赛事。在十六日晚间的开幕式中,来自大陆的「中国」队缺席了。

 根据官方人士对媒体透露,大陆队没有出席开幕式,是因为两岸的默契。独派立场的自由时报显然持另一种观点,所以在一篇专栏文章中,以「恶意缺席」为标题;另一篇特稿则以马英九主张的「互不否认」「破功」为标题。但客观而言,官方的默契说的确是合乎现实的。

 **总书记**于五月二十六日与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已经预祝高雄世运会成功,这就保证了大陆运动员一定会参加比赛,否则就会变成大陆刻意DIZHI世运会,以致不利于两岸关系。那么没有出席开幕式又如何呢?

 大陆显然还做不到让他们的队伍和前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直接面对+++国总统马英九。马英九亲临会场主持开幕式,用的是正式官衔,大会司仪用英文介绍他的身份是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这当中有China,而大陆队的队名也是China,所以两方直接互相呈现的结果,就会产生大陆最顾忌的两个China、两个中国。我们对此应有理解,这也是处理两岸关系最微妙、最脆弱的底线。

 从另一角度看,更是正面的。马英九面对各国选手用的身份是「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这当中的 China中国,指的不是在大陆的中国,而是在台湾的+++国,这正是马英九和国民党所强调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而大陆运动员只参加比赛,未出席开幕式,就说明了两岸还解决不了「相互承认」的问题,但至少「互不否认」,此即马英九所一再呼吁的。

 因此,没有必要把世运会开幕式中的这一幕,当作大陆的不友善,反而应从中获取如何珍惜并发展两岸关系的启示。 
附件
台湾执政当局试图用.doc (28.5 KB)
2009-7-18 10:03, 下载次数: 3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4:48:58 | 只看该作者
背信弃义



  【成语】背信弃义
  【拼音】 bèi xìn qì yì
  【解 释】 背:违背;信:信用;弃:丢弃;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出 处】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示 例】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近义词】 见利忘义、自食其言、言而无信
  【反义词】 恪守不渝、一诺千金
  【歇后语】 邮递员****
  【灯 谜】 叛徒
  【英文】break faith with sb.;be perfidiou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4:49:0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4:49:05 | 只看该作者
  【歇后语】 邮递员****——背信弃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4:49: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早就说过不能相信马英九。人的能力高低就在于,有人能预见,有人只能总结,有人连教训都不能吸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4:49:12 | 只看该作者
马英九和国民党会不遗余力的制造一边一国,而避免大陆的反击,看着吧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4:49:18 | 只看该作者
无限期地冷冻所谓“ECFA”的接触,就是现在不二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4:49:22 | 只看该作者
一中各表:
台湾:+++国政府.
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台湾、大陆对同一个中国,
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好比一个人:
一方对这个人表述为:女性。
另一方对这个人表述为:男性。

这个人的性质变为:
既是女性又是男性,
既不是女性也不是男性。

最后,这个人的性质就成为:
不男不女!!!
结果是:世界上没有这种“人类”!!!

一个人的性质如此,
一个国家的性质何不如此!
一个好好的国家被搞得“不伦不类”,
他在这世界上,
还有什么“地位”与“尊严”????



只为升级而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4:49:28 | 只看该作者
**倡导“一国两制”构想的“奥运模式”
**倡导“一国两制”构想的“奥运模式”

作者:孟红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雄风也往往被视为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支点。100多年来,奥运圣火的光芒照到了世界每个角落,“团结、和平、友谊”的信念、“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鼓舞着每个热爱生命的人,中华民族尤其如此。能够在中国有朝一日举办奥运会,是几代中国人近100年矢志不渝追求的梦想,更是推崇世界和平、倡导体育强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的美好心愿。为此,他心系奥运,多次思考决策,抓住时机竭力推动这一伟业的实现。

  倡导“一国两制”构想的“奥运模式”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曾经多次表示:“中国也要举办奥运会。”毋庸置疑,在我国,对申办奥运会有巨大影响和推动力的正是这位功勋卓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国发展和申办奥运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是载入史册、光照千秋的。

  1971年,由于我国政府和主持正义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努力,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4年,**恢复工作以后分管体育工作。这一年,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郑重地提出了要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合法席位的问题。他严肃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真理在我们这一边,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包括国际奥委会,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排除在外,这样对待中国是不平等的。”他还就如何争取全部参加第七届亚运会14个赛项以及处理好友好国家关系问题,向当时中国体育总会主席赵正洪作了具体指示,并取得预期效果。

  1978年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开始起步。1979年初,也正是国际奥委会即将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前夕。2月26日,**在会见日本共同通讯社社长杜边孟次的时候,阐述了中国在10年之内举办奥运会的设想。他以十分沉稳的口气极有把握地对杜边孟次说:“首先要解决台湾的资格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当然我们要成为奥运会的成员,中国正在准备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奥运会四年一次,1984、1988年都举行。1984年不一定行,但是1988年也许我们可以承担在中国举办奥运会。1984年条件困难一点,1988年条件就成熟了。”

  **在分别会见朝鲜、柬埔寨领导人和被誉为“世界拳王”的阿里的时候,也同样明确提到“中国也要办奥运会”的问题。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英明决策,即提出和平统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针,**随后又具体提出了采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包括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构想。以后,**在多次谈话中提出这种构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1979年4月,中国奥委会代表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提出:“根据《奥林匹克**》只承认一个中国奥委会,即设在北京的奥委会,而台湾方面的体育组织作为一个地方机构,单独参加国际体育组织活动,台湾方面必须履行改名,改旗、改歌的‘三改’条件。”在国际奥委会中一些正义人士的努力下,根据中国的提议,同年11月26日,在奥委会名古屋会议上解决了我国在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允许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有其席位。这就是著名的体现“一国两制”构想的“奥运模式”。

  据何振梁后来回忆:“这一方针由**同志亲自拍板,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在体育领域中的体现。”国际奥委会总部就此发表谈话时也指出:“对国际体育界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成就,体育运动将因此而得到进一步发展。”萨马兰奇先生对此同样回忆说:“国际奥委会找到了台湾参加奥运会的解决办法,这项成果是无先例的。”

  无疑,**倡导的体现“一国两制”构想”的“奥运模式”,促使我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

  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23届奥运会,第一次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在这届奥运会期间,**曾经深有感触地对中国几位领导同志讲:“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关于体育的这些意见,讨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体育工作,发布了《**中央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成为新时期发展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在国际体坛上,特别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奥运健儿连续参加了第23届至第27届夏季奥运会,参加了第 13届至第19届的冬季奥运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社会的稳定,以及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战绩,说明我国具备了承办重大国际比赛和奥运会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的影响空前扩大,参与奥运会竞争,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为适应我国体育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自1984年以来,国家体委逐步确定了中国奥运战略,把奥运会作为中国竞技体育最高层次的活动,实行举国体制,认真组织好参加奥运会的工作。

  “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

  对在中国争取早日举办奥运会,**更是时刻铭记在心。在视察刚刚落成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再次重申了这一打算。在这前后,**曾多次表示在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美好愿望。

  1990年由中国承办第11届亚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承办的大型洲际运动会。**对办好亚运会十分关切。

  1990年7月3日上午,盛夏的北京碧空如洗,烈日炎炎。此时适逢北京紧锣密鼓筹备亚运会最紧张的日子。为举办第11届亚运会而新建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体育建筑群――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9时许,一辆中型面包车缓缓驶进位于北四环路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刚刚竣工的田径场南侧停了下来。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迎上前去。这时,时刻关心着北京的城市建设、关注着北京即将举行亚运会的**满面春风地走下面包车。

  **身穿白色短袖衫,虽然85岁高龄了,但身板很硬朗,精神矍铄。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健步登上田径场南侧的高架桥,驻足眺望。整个田径场,以及与其相邻的桥式斜拉索大屋顶造型的体育馆、游泳馆和远处高楼林立的亚运村尽收眼底。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北京的楼高了,北京的路宽了,北京的桥多了,首都北京一年一个大变样。当时北京为举办亚运会,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就在北郊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的体育城。北四环路南侧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建一座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曲棍球场,以及体育博览馆、武术研究院,占地超过0.6平方公里。北侧的国际会议中心、五洲大酒店、康乐宫和亚运村一栋栋公寓拔地而起。距**一行此次视察80多天后,亚运会将要在北京开幕了,亚运会的气氛日益热烈。

  盛夏的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人们,但**不畏烈日,兴致勃勃,平易近人的他一边仔细地观看,一边还适时地说上几句。伍绍组、张百发你一言我一语地向**介绍着体育中心和亚运村的情况。**对这里的场馆建设非常满意,他还风趣地说:“我这次来是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现在有些年轻人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田径场内已经铺好红色的塑胶跑道,中间是绿草茵茵的足球场。**走到像花坛一样种着花的粗大水泥柱子前,好奇地询问。张百发介绍说:“田径场现在东西两侧修了看台,将来南北两侧柱子接上就是看台。”

  **听着,连连高兴地点头。接着,他深思了一下,缓缓地一字一板地说:“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讲话带着浓重的四川乡音,陪同参观的伍绍祖和张百发认真地听着,高兴地笑了。因为这也正是他们想说的和想做的啊。他们连忙把**这些意味深长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之后对此向中央有关方面作了汇报。

  随后,**一行乘车离开田径场,绕游泳馆出体育中心北门,又来到高楼林立的亚运村。望着崭新的建筑群,脸上洋溢出满意的笑容。车辆缓缓行进着,慢慢驶出亚运村。

  **此次视察期间,特意戴着一顶印有中国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帽子,十分引人注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顶特别的帽子,**曾戴了很久。

  **参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的消息,在当时的北京亚运会组委会内部很快传开了,大家群情激昂。办完亚运会就要申办奥运会,既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年的愿望,也是对来自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参加亚运会组织筹备工作的同志们的激励和鞭策。至此,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举办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中国不仅能够办好亚运会,而且有条件、有能力举办奥运会。

  据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回忆:“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亚运会的筹办情况,小平同志想的更远一些,他没有谈亚运会,却关切地问起另一个问题,‘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我知道,小平同志早在70年代就表示过,中国应该办奥运会。但在亚运会还没有办完的情况下,是否申办奥运会,有些同志还有疑虑。由于小平同志的过问,促成了申办奥运会的决策。”

  1990年9月22日,在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正式表达了中国要申办奥运会的愿望。

  “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向中国奥运会递交了承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书。同年12月4日,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奥委会的支持下,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代表北京市奥申委,去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瑞士洛桑,向萨马兰奇主席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因此可以说,**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领导人。他的战略眼光和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申奥历程充分显现出来。

  在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虽以两票之差,没能获得举办权,但表明中国有较强的竞争力。

  申奥代表团回来几天之后,伍绍祖参加国庆节的一个活动。**一见到他就关心地询问北京申办奥运会的事情。伍绍祖向**简要介绍了蒙特卡洛最后投票的情况,说:“国外有人捣鬼。”**沉默片刻,以慈祥平静的口气勉励他们说:“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 略作停顿,**又说,当他得知北京申奥失利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也是有人捣鬼。**还说:“西方什么允诺都靠不住,这个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的一席话充分体现出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第一次申奥失利,直接原因是美国捣乱。”后来,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接受采访时一语道破。从1991年北京宣布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1993年投票的短短两年间,美国几乎没有放过任何可能为中国造成不良国际影响的机会。比如,当时美国众议院通过一个决议,说中国是****的国家,不支持中国举办奥运会。由美国国会通过反对一个国家申办奥运会,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不仅众议院通过决议,参议院的60个议员也给国会写信,反对北京申办。此外,美国还制造了“银河号”事件。“这样的事,前后一共有二十多件。”伍绍祖说。当然,首次申奥还存在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按照国际奥林匹克的惯例,一般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很难有一次性成功的,都是要经过几次,四五次甚至五六次才能成功,第一次就志在必得,那是很少的。

  同年10月31日,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陪同**乘车游览北京市容,在车里他向**简要介绍了在蒙特卡洛的投票情况。当讲到主要是西方有的国家反对时,**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关键还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意思是说,以后我们一定会继续争取条件申办奥运会。从根本上来讲,体育跟国运息息相关,国运盛,体育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奥运也是捷报频传,实力大大增强,为申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时,在场作陪的**的家人告诉张百发说:“投票那天,老人家还想坚持看电视实况转播呢,我们考虑他这么大年龄,身体要紧,就动员他去睡觉。可是,早晨一起来,他第一句话就问投票结果怎么样。”足见**关心申办奥运之心切切。

  令人欣慰的是,2001年7月13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北京奥申委工作人员的出色工作,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热切期待下,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终于圆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同时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无疑与**紧密相关,浸透了**的很多心血。

  由此可见,**作为党的第二代核心,在“文化大革命”之后,面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主要任务的同时,他对体育和奥运工作也十分关注,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他的话千真万确,“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4:49:32 | 只看该作者
別太在意小馬哥。。。小政客。。。在表演。。。全都是爲了後面的選舉造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21:56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