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的历任总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04:2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的历任总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国的历任总统—— 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台湾民居前悬挂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 19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活动一开始便和传统的王朝更替模式区别开来,而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但孙中山的创举当时还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追随他的志士,只有百余人。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速地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20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出现。湖南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江浙地区有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湖北有科学补习所,四川有公强会,安徽有岳王会,广东有群智社等。包括兴中会在内的这些小团体,在组织形式上大都受传统秘密结社的影响,彼此缺少联系。它们发动的反清起义或斗争相继失败,其领导人纷纷逃往国外。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至3月+++国临时政府以《+++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宣统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为一大+++国”;至此,+++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首都迁至北京;此后至1928年间称为“北洋时期”,该时期的+++国政府也称为“北洋政府”。代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的即是北洋政府。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攻克北京,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简称“平”),并立南京为首都(简称“京”)。国民政府所用之“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其后东北易帜),并订于国府的《训政时期约法》中。“约法”相当于宪法。 1937年,日本先后攻陷华北、淞沪、南京,占据中国大量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自南京迁往重庆,展开十四年抗战的后八年全面抗战。 1946年5月,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国共谈判也转到南京举行。蒋介石借口共产党拒绝从苏北、皖北等地撤退,公然调集二十万军队,于6月大举围攻以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令。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防线, 于23日解放南京。+++国在大陆最后一届反动政府****,宣告国民党在大陆二十二年统治的结束。在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绥远、新疆、湖南、云南等省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通电起义。蒋介石带领余部逃往台湾省,仍沿用“+++国”。 从1912年到1948年+++国历史上共有八位总统: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蒋介石,李宗仁(代总统)。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1866-1925)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国临时大总统。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12月28日被推选为+++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国为纪元;并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民国元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孙中山即于13日向参议院请辞并举荐袁世凯以自代。兹后苦心孤诣协助袁氏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职内阁,尤特重其向国民宣誓一事,引导袁氏步入民主程阶。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接受袁的条件,下旨逊位,+++国终完全取代过去的帝国体制。隔日2月13日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黎元洪 黎元洪(1864-1928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曾在海军服役。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投靠张之洞,在湖北参预编练新军。曾三赴日本考察军事,1906年任陆军第21混成协统领。在军中多次破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当选副总统。袁世凯篡政后,仍任原职,伙同袁镇压革命。1914年袁解散国会,设参政院,被任为院长。反对袁复辟帝制。1915年袁称帝时,被封为武义亲王,未受。1916年6月袁死,黎继任大总统,恢复约法,召集国会。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勋驱黎,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受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次年又为直系所逐。晚年投资实业。  冯国璋 冯国璋,河北河间人。青年时代到保定莲池书院求学,后因贫困辍学。1884年到大沽口投淮军当兵。次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留堂充当教习。1896年被袁世凯任为新建陆军督操营务处帮办兼随营步兵堂监督,不久又升督操营务处总办。1903年调升北京练兵处军学司正使,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率军至湖北镇压革命,攻下汉口后,清政府封予二等男爵。1913年任江淮宜抚使,奉袁世凯之命镇压二次革命,攻陷南京,升任江苏都督。1915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 1916年袁世凯死,成为直系军阀首领,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李纯联合对抗皖系,称“长江三督”。同年 10月,被选为副总统。1917年7月6日就任代理大总统。1918年10月7日被段祺瑞胁迫下台。1919年春回到河间故里。10月,抵北京,于12月28日病死于北京帽儿胡同冯宅。(冯国璋是冯巩的曾祖父)  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原籍直隶天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多次出任国务卿,1918年10月至1922年10月任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1896年因母丧回到河南时,袁世凯在直隶小站负责训练新建陆军。因此成为袁的重要谋士。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徐世昌负责文案处理。两年后,清政府建立了个编练陆军机构,徐以中将衔任高级行政军官。1904年任兵部侍郎,1905年任见习军机,署理兵部尚书。1907年4月20日徐世昌任总督。 1908年11月,宣统继位,摄政王载沣当权。次年袁世凯被罢官。徐因与袁关系密切受到牵连,但他施展官僚手腕,仍取得载沣的信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世昌极力主张起用袁世凯,扼杀革命。1914年5月徐接受袁邀请,出任国务卿。1915年徐窥测出袁世凯称帝,可能会引起政局动荡,即辞职,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 1916年11月,徐世昌以北洋元老的资格应邀到京,调节总统黎洪元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权力之争,事后移居天津。1918年10月冯国璋下台,皖系首领段祺瑞看到徐是文人,易操纵,指使安福国会选举其为总统。但南方政府认为安福国会的选举是违法的,根本不承认他为总统。 徐世昌企图操纵北洋军阀的派系斗争以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但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北京政府成了直系天下时,他便成了曹锟攫取最高统治地位的障碍。1922年1月旧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等宣布他为伪总统。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日本特工人员找北洋派人物劝他们参加伪满傀儡政权,徐是他们的对象之一,但他加以拒绝。从1931年到1939年6月他死之前,日方几次设法争取他的合作,始终为他所拒。  曹 锟 1862.12.12~1938.5.17直系军阀首领。字仲珊。天津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任毅军哨官。 1894年随毅军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年到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右翼步队第1营帮带。从此依附袁世凯,历任北洋常备军步队第11营管带、北洋陆军第1镇第1协统领、第3镇统制等职。1907年率第3镇进驻长春,使北洋势力伸展到吉林、黑龙江。1911年(宣统三年)率部在娘子关进击山西响应武昌起义的民军。1912年2月在北京纵兵哗变,为袁世凯拒赴南京就职制造借口。1914年4月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官。1915年9月上书请改国体为帝制,为袁称帝推波助澜,10月任虎威将军。年末爆发护国战争,任北洋军第1、第2路总司令,指挥所部由川、湘攻滇,被护国军击败。1916年6月袁病死后,任四川军务会办,9月任直隶督军,在国务总理段祺瑞和大总统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左右逢源。1917年参与张勋复辟阴谋活动,后又投机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率部入京讨伐张勋。7月兼署直隶省长。8月爆发护法战争,又在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时而主和,时而主战。10月被授为陆军上将。年底任援湘军第1路司令。次年1月任两湖宣抚使,率北洋军2个师和5个混成旅,经鄂入湘进攻护法军,连占岳阳、长沙、衡阳等地,6月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1919年冯国璋死后,被拥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7月与皖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直皖战争,联合奉系打败皖系。8月任直鲁豫巡阅使。1922年又与奉系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将奉军逐出山海关,独霸中央政权,进而醉心谋取大总统职权,以恢复法统为名,将大总统徐世昌赶下台,拥黎元洪复职后,又多方刁难,一年内迫使内阁六次倒台。1923年6月,指使党羽逼宫夺印,将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出动军警挟持国会,重金收买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等人发动的北京政变赶下台,囚禁于****。1926年获释,到河南投奔吴佩孚。1927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击败后,曹寓居天津。在日军占领天津期间,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5月病死天津。6月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  蒋中正 蒋中正(1887—1975) 浙江奉化人。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 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 “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掀起第三次**高潮。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解放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被迫发表《引退谋和文告》,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国副总统、代总统。 1948年 4月李宗仁当选为+++国副总统(总统蒋介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大部被歼,国民党统治面临覆灭命运,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宣布下野。 1949年1月22 就任+++国代总统。 1949年,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以后,仍然沿用+++国的名称,蒋介石担任+++国“总统”。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严家淦、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先后就任+++国“总统”。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就任+++国第12任“总统”。 +++国简表 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至4月1日)临时大总统 孙 文北洋政府历届总统(名称有变)袁世凯 大总统 (1912,3,10——1915,12,30)袁世凯 洪宪皇帝 (1916,1,1——1916,3,21)袁世凯 大总统 (1916,3,22——1916,6,6)黎元洪 大总统 (1916,6,7——1918,10,10)徐世昌 大总统 (1918,10,10——1922,6,2)黎元洪 大总统 (1922,6,11——1923,6,13)(高凌霨) 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1923,6,14——10,10)曹锟大总统 (1923,10,10——1924,11,3)(黄 郛) 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1924,11,2——11,23)段祺瑞临时执政 (1924,11,24——1926,4,20)(胡惟德)署理临时执政 (1926,4,20——5,13)(颜惠庆) 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1926,5,13——6,22)(杜锡珪) 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1926,6,22——10,1)(顾维钧) 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1926,10,1——1927,6,17)张作霖军政府大元帅 (1927,6,18——1928,6,3) +++国 非常大总统孙中山 (1921,5——1922,6) 广东大元帅府大元帅孙中山 (1923,3) 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大元帅府部务大元帅 胡汉民(1925,3) 武汉国民政府委员、部长 (1927,1,1)委员长(4月5日改称主席) 汪兆铭宁汉合流后的国民政府主席、院长、部长(1927,9)政府常委 汪兆铭、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闿 1928年2月后的国民政府主席 谭延闿军委会主席兼北伐军总司令 蒋中正 1928年10月后的国民政府主席 蒋中正 1932年1月后的国民政府主席 林 森、蒋中正(43年9月继任)军事委员会(32年设)委员长 蒋中正国防最高委员会(39年设)委员长 蒋中正 1947年4月后的国民政府主席 蒋中正 1948年5月后的国民政府总统 蒋中正(1949年1月下野)、李宗仁(1949年2月代) 49年之后 +++国(台湾)政府 蒋中正 1950年3月 1日——1975年4月 5日严家淦 1975年4月 6日——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 1978年5月20日——1990年5月20日李登辉 1990年5月20日——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 2000年5月20日——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 2008年5月20日——2012年5月20日  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宣布成立+++国军政府,武汉军政府门前是两面十八星大旗。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04:28:44 | 只看该作者
形式民主 独*了多少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4:28:4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感觉那个徐世昌长的有点象老番?我有点犯晕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4:28:53 | 只看该作者
樓主的意思我滴明白 不發表評論不代表我認同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4:28:57 | 只看该作者
千万别制造错误的舆论导向 我现在是远离政治(因为也实在是不懂政治)也就单纯的转转 逛逛就开心了觉得好 就来捧场哈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4:29:00 | 只看该作者
中華民國真正的民主是幾個月前才開始的國民黨宣稱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身為中華民國國民的我們自己都不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4:29:04 | 只看该作者
归董让大家了解了台湾人民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4:29:10 | 只看该作者
这基本是大陆资料。台湾如何介绍这些总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4:29:22 | 只看该作者
中華民國元首表 中華民國軍政府建立中華共和國革命軍大總統孫文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四年十二月六日(1907.01.10-) (註)孫文屢次使用此官銜或簡稱大總統對內外通電直到武昌起義為止 中華民國軍政府民軍總指揮吳兆麟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十九日至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1911.10.10-1911.10.11) 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八月二十日至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七日(1911.10.11-1911.11.07) 中央軍政府大都督黎元洪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七日至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初二日(1911.11.07-1911.12.26) (註)於就大都督職前黎元洪有時使用湖北軍政府都督有時使用中華民國軍政府都督職銜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元帥暫行臨時大總統職務黎元洪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至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初七日(1911.12.21-1912.12.26) 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暫行臨時大總統職務黃興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初七日至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1911.12.26-1912.01.01) 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元月元日至四月一日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十日至四月一日 (註) 1.黃興曾被舉為元帥黎元洪曾被舉為副元帥但均未就職 2.兩位臨時大總統之內部分工為孫文對外及對參議院袁世凱對北方 中華民國政府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中華民國元年四月一日至二年十月十日大總統袁世凱中華民國元年十月十日至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註) 1.中華民國元年四月一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但袁世凱並未另行就職 2.袁世凱承認帝制故應以採共和制之護國軍政府者為準 中華民國護國軍政府護國軍政府都督唐繼堯中華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五年五月八日護國軍政府軍務院輔軍長代行大總統職務唐繼堯中華民國四年五年五月八日至七月十四日 中華民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至六年七月六日代理大總統馮國璋中華民國六年七月六日至六年九月十日 (註) 1.北京政府於1916.01.01改為中華帝國並改元洪憲由袁世凱任皇帝 2.洪憲元年三月二十二日皇帝敕令撤銷帝制並以翌日為中華民國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3.中華民國五年三月二十三日袁世凱續任大總統並未另行就職 4.袁世凱於中華民國五年六月六日薨黎元洪即於是日繼任大總統並就職 5.黎元洪於中華民國六年七月二日請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職務馮國璋即於同月六日就職 6.大清皇帝於1917.07.01復位即以是日為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而於1917.07.13退位 中華民國軍政府軍政府大元帥孫文中華民國六年九月十日至七年五月四日軍政府內務部長代行大元帥職權居正中華民國七年五月四日至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軍政府政務會議主席政務總裁岑春烜中華民國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七年十月九日代行國務院職權攝行大總統職務中華民國軍政府政務會議主席政務總裁岑春烜中華民國七年十月九日至九年六月三日代行國務院職權攝行大總統職務中華民國軍政府議和總代表唐紹儀中華民國九年六月三日至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代行國務院職權攝行大總統職務中華民國軍政府政務會議主席政務總裁孫文中華民國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年五月五日 (註) 1.孫文於五月四日辭大元帥職並令由居正代理其職務 2.中華民國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政務總裁伍廷芳北上上海使軍政府政務會議不足開議人數但仍運作至同年十月二十四日始宣言取消軍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九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註) 1.孫文於中華民國十一年一月十日中華民國大元帥大本營成立後任大元帥 2.同年六月十一日黎元洪暫代北京政府大總統職後孫文即少用大總統職銜而常用大元帥職銜 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海陸軍大元帥孫文中華民國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代理海陸軍大元帥胡漢民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至六月三十日 (註)唐繼堯於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八日就副元帥職但未獲承認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汪兆銘中華民國十四年七月一日至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代理主席譚延闓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至十六年四月十八日主席胡漢民中華民國十六年四月十八日至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常務會議主席常務委員譚延闓中華民國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至十七年二月七日主席譚延闓中華民國十七年二月七日至十七年十月十日主席蔣中正中華民國十七年十月十日至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代理主席林森中華民國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一年一月一日主席林森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一日至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主席林森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主席林森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主席職權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二年八月一日行政院長代理主席職權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八月一日至三十二年十月十日主席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十月十日至三十五年十月十日主席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日至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註) 1.國民政府於中華民國十六年四月十八日再建於南京並由胡漢民任主席而當時已遷至武漢之國民政府仍由譚延闓代理主席至同年九月二十一日為止 2.國民政府於中華民國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之改組取消主席職銜改以常務委員會代替而譚延闓即為該會主席 3.國民政府於中華民國十七年二月七日之改組恢復主席職銜由譚延闓任之而譚延闓並未另行就職 4.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於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病倒並由行政院長蔣中正於是日起代理主席 5.行政院長代理主席職權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八月一日起因主席林森崩逝而代理主席職務 6.主席蔣中正於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之決議起延長其任期 中華民國政府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至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代總統李宗仁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閻錫山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中華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三十九年三月一日至四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陳誠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五月二十日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五月二十日至四十九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陳誠中華民國四十九年五月二十日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四十九年五月二十日至五十五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嚴家淦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二十日至六十一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嚴家淦中華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二十日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六十一年五月十九日至六十四年四月五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蔣經國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總統嚴家淦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至六十七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蔣經國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五月十九日總統蔣經國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二十日至七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孫運璿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二十日總統蔣經國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二十日至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俞國華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總統李登輝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至七十九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李煥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五月十九日總統李登輝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五月二十日至八十五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連戰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日總統李登輝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二十日至八十九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蕭萬長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日總統陳水扁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日至九十三年五月十九日行政院長代理總統職權游錫堃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五月二十日總統陳水扁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五月二十日總統馬英九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中華民國六年九月十日後設首都於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大總統馮國璋中華民國六年九月十日至中華民國七年十月十日大總統徐世昌中華民國七年十月十日至中華民國十一年六月二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周自齊中華民國十一年六月二日至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大總統黎元洪中華民國十一年六月十一日至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內務總長代行高凌霨中華民國十二年六月十四日至十二年十月十日大總統曹錕中華民國十二年十月十日至十三年十一月二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教育總長兼代黃郛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日至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國務院攝行臨時執政職權國務總理外交總長兼代胡惟德中華民國十五年四月二十日至十五年五月十三日 中華民國政府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顏惠慶中華民國十五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海軍總長兼代杜錫珪中華民國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至十五年十月一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外交總長兼代顧維鈞中華民國十五年十月一日十六年六月十七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內務總長兼代胡惟德中華民國十六年六月十七日至十六年六月十八日 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張作霖中華民國十六年六月十八日至十七年六月二日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潘復中華民國十七年六月二日至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註) 1.大總統黎元洪於中華民國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繼續其未完任期 2.大總統黎元洪於中華民國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否認前此之辭職並任命農商總掌李根源署國務總理但其否認及同日簽發之命令於同月十六日被國會所否認 3.大總統曹錕於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日辭職以其係出於脅迫乃於十五年五月一日通電所否認並於是日辭職 4.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教育總長兼代黃郛於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通電辭職 5.大總統曹錕於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一月二日准國務總理顏惠慶辭職以其係出於脅迫乃於十五年五月一日通電否認 6.臨時執政府國務院攝行臨時執政職權國務總理外交總長兼代胡惟德於中華民國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受命後至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即行解散 7.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外交總長兼代顧維鈞於中華民國十六年六月十七日通電辭職並令由首席總長即內務總長兼代但翌日中華民國軍政府成立就職此內閣即未運作 8.國務院攝行大總統職權國務總理潘復於中華民國十七年六月二日大元帥辭職後代理至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東北易幟即行結束 偽政府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至二十九年三月三十日 (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行政院長梁鴻志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年三月三十日 (偽)中華民國國民政政府行政院長代理主席職務汪兆銘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三十日至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主席汪兆銘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行政院長代理主席職權陳公博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至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於中華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三十日中華民國國民政政府成立時即行解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4:29:27 | 只看该作者
好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7:5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