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年代初台湾有两个人在吹大炮,一个是赵少康,无论如何要参选第一届直选的台北市长,一个是吴伯雄,无论如何要参选第一届直选的台湾省长.
一九九三年时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的宋楚瑜为二届立委选举与新连线出走负责,转任官派的台湾省长,一九九四年在台湾政治改革后的第一届地方首长直选时,赵少康代表新党参选台北市长,国民党规划由宋楚瑜参选台湾省长.但是,吴伯雄不愿意,为了参选省长问题与李登辉闹翻.李登辉的布局意图是,由宋楚瑜这个外省人参选省长,一方面是稳定蓝营,一方面是让宋楚瑜经本土磨练为今后更上一层楼打好本土资源.如果由本土籍的吴伯雄选省长有可能不利于蓝营的稳定,那时不叫蓝营,简称外省人.那时的吴伯雄火气大得很,不惜一切的要拼,最后在一个什么法师的指导下退出了.
现在看,吴伯雄当时的做法没有大局观,典型的个人主义,这应该是李登辉后来冷淡吴伯雄的主要原因.从退出省长选举后吴伯雄一直很低调,一直到补选党主席成功后吴伯雄才重振雄风.
李登辉铺路打桩培养的人最终与李登辉翻脸,被李登辉冷冻的人最终为国民党夺回了政权,为李登擦了屁股.现在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