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研究
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研究
作者:肖永国
“介入”,依据《中华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进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那么,“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就是指中国大陆本着“扎根台湾社会”、“服务台湾民众”及“引导台湾发展”的需要,通过维护大陆权益、扩大人员往来、发展新闻媒体、深化政党交往、推进区域合作及促进文化教育等方式对台湾政治、社会、政党、组织、民众等产生影响和作用,与台湾执政党及执政当局共同创造“立足台湾”、“胸怀中国”、“放眼世界”的两岸新格局。
那么,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是干涉台湾执政或政治治理吗?
严格地说,中国大陆没有干涉台湾执政当局政治治理的必要。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不妨引入一个阿拉伯传统的智力故事。
一个父亲临终前立下遗嘱:把他的17只羊分给3个儿子:大儿子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幺分九分之一,并且规定,3个儿子分到的必须是活羊。
怎么分呢?几个儿子都傻眼了。一位牵着1只羊过路的老人路过,听到这件事,就对他们说:把我的这只羊加入到你们分配的羊群里,你们就按父亲规定的比例分吧。于是,他们就有了18只羊,老大分到二分之一,9只羊;老二分到三分之一,6只羊,老幺分到九分之一,2只羊,大家高兴地分完后,发现还有1只羊没有被分掉。老头说:那只羊是我的,现在该还给我了。
这就是典型的“置换性政治介入”。因为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就是充当故事中的“关键的一只羊”。所以,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与台湾政权是没有关系的,而仅仅是完成台湾执政当局没有能力完成的政治任务。
一、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必要性;
之所以中国大陆要政治介入台湾,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1、 随着两岸经贸文化的开展,两岸的交流、交往需要深化和扩展;
2、 中国大陆对台湾投资与日俱增,大陆权益需要得到保护;
3、 两岸敌对思维,需要中国大陆通过“零距离”的接触、互动和协商转变;
4、 建立两岸积极、客观的信息反馈渠道,便于大陆制定主动、有效的对台政策;
5、 台湾岛内存在主张“独立”的政治势力,需要中国大陆积极化解;
6、 “两岸周边”的主权与领土危机不断加深,两岸需要及时的组织沟通和协作;
以上情况的长期存在,特别是“两岸敌对思维”、“台独势力的存续”、“两岸周边危机”及“大陆权益维护”等问题,不是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中国大陆比照设立两岸政治代表处的模式建立两岸正常沟通、交流与交往的政治渠道。
二、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政治目的;
两岸自1949年政治分治以来,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或者是国际社会,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中台湾在逐渐偏离“一个中国”和“两岸统一”的政治轨道的现象表现的特别明显。台湾的政治偏离有台湾政权更迭的因素,但是,本质上是台湾执政当局姑息纵容台湾政治势力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践踏、对中国大陆长期的政治仇视。随着两岸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交流与交往的不断深化,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遭到仇视和丑化的环境下,在“台独”政治势力掌控台湾政党主要政治资源的条件下,大陆权益和两岸关系将陷入缺乏政治维护的困境。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是有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的。
简单地说,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有以下几个目的:
1、 帮助台湾执政当局维护和倡导“一个中国原则”;
2、 对台独政治资源实施政治瓦解和政治置换;
3、 传播积极、客观、多样的大陆信息及两岸关系状态;
4、 促进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5、 深入发展两岸政党、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及民众的交往;
6、 开展区域合作和政治协作;
7、 维护大陆权益和两岸关系发展;
三、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政治原则;
台湾执政当局对于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有顾虑是正常的。问题是怎样消除或降低台湾执政当局对大陆政治介入的顾虑。
首先,随着中国大陆对台湾投资不断的深入,大陆权益和两岸关系维护必然成为基本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在台湾不存在政治仇视和对立的环境下,台湾执政当局通过现行的法律法规或许就可以完成。但是在台湾“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有利于平衡台湾社会、保障大陆权益、维护两岸关系。
其次,台湾执政当局也承认李登辉的“两国论”违背台湾现行的宪政规范,但是台湾执政当局却不愿或无力肃清。这与两岸达成的“搁置争议”的政治共识相违背。问题是:台湾执政当局就没有维护和巩固这一政治共识的能力和条件。倘若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能够改变台湾的政治局面,无论对台湾还是对大陆都是有益的。
最后,“台独”政治势力掌控台湾有影响的政党的政治资源是台湾的一个基本事实。两岸执政党共同倡导的“反对台独”的政治主张迟迟得不到落实,有两个基本的原因:一是台湾执政当局不愿或无力真正的“反对台独”;二是主张“台独”是台湾政党的政治自由,台湾执政当局没有反对的政治条件。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可以通过瓦解和置换台独的政治资源的方式,既破坏台湾政党的民主制度,又能达到使“台独”从台湾政党政治剥离的目的。
为此,中国大陆的政治介入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 只服务台湾民众不参与台湾政权;
2、 只倡导台湾和谐不干涉台湾治理;
3、 只维护“一个中国”不评论台湾制度;
4、 至推进台湾发展部制造执政困难;
5、 只维护主权、领土不介入军事驻防;
四、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政治途径;
两岸关系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大陆政治介入的途径都会有所不同。大致上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供选择:
1、 两岸互设办事处;
基于台湾执政当局试图中国大陆承认其政治实体的政治目的,显然不会认同这种方式。
2、 两岸授权的协商机构互设办事处;
在两岸开展协商时,曾经一度提出过这一主题,但是基于台湾执政当局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互信程度较低,最后该建议未能成为事实。
3、 中国***在台湾设立办事处;
在两岸具备一定政治互信的条件下,是可行的。因为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政党办事处的设置。
4、 中国大陆地方政府部门设立台湾办事处;
这种方式适合于维护大陆的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不适合涉及政治权益。
5、 中国大陆新闻媒体设立驻台分支机构;
这种方式适合于发布中国大陆的权威信息,适合向两岸传播积极、客观的对岸新闻或消息。
6、 中国大陆社会或行业组织设立台湾办事处;
适合维护大陆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适合推动两岸经济合作,适合于联系台湾经济组织共谋发展。
7、 对港澳政府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做政治委托;
这需要得到两岸执政机构的政治默许或政治许可。
8、 在台湾设立政党机构接受中国大陆委托;
这是一种自力更生的政治介入的模式,既符合台湾宪政制度规范,又便于开展台湾的事务。但是,这就看台湾执政当局的政治容忍度了。
以上八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是依据两岸政治协商的基本情况来说,最具备条件且具备政治职能的方式是“中国***在台湾设立办事处”、“中国大陆新闻媒体设立驻台分支机构”和“在台湾设立政党机构接受中国大陆委托”等三种模式。但是这的确考验中国大陆对台湾时局的准确政治判断。
五、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政治任务:
在发展两岸关系的过程中,基于两岸仇视、对立和隔绝的历史及主张“台独”和“两国论”的台湾执政党的政治存续,两岸政治与社会间存在一堵政治仇视和社会对抗的屏障和障碍。由于台湾执政当局就是构建该屏障或障碍的主导者,所以需要中国大陆以政治介入的方式、团结和带领维护统一的台湾政治力量共同排除发展两岸关系的阻挡因素。具体地说,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有以下几个政治任务:
1、 维护大陆权益;
2、 传播客观信息;
3、 扩大人员往来;
4、 发展两岸关系;
5、 开展媒体合作;
6、 深化政党交往;
7、 加强区域合作;
8、 促进文化教育;
9、 护卫主权领土;
10、支持台湾执政;
11、加速“台独”剥离;
在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问题上,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大陆要进一步“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深刻认识到两岸关系处于实现政治转变的临界点的关键时期。台湾执政当局不对两岸政治议题展开政治协商或政治谈判有台湾社情民意的因素,但是更有台湾执政当局的妄图使“+++国”重见天日的“政治盘算”。
在马英九执政当局制定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条件下,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定力量与“国际关系”、“同胞感情”、“民族大义”或“政党关系”有关,但是本质上取决于维护统一的两岸政治力量是否掌握控制和影响台湾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孙子兵法》有“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其本质内涵在于“信己之私”。何谓“信己之私”?就是只相信和依靠手中所拥有的“现实力量”,其余的“国际力量”、“政治力量”或“社会力量”,“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如果中国大陆不能够利用和平发展的时期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最终将导致“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长期化、稳定化和国际化。其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大陆流传一种说法就是“台湾独立是不可能的”。这种说法不足以信。因为这种说法采用的所有例证也都同样在说明和证实另一个结论,即“两岸统一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没有抓住两岸关系的发展本质所导致的“谬论贻害”的结果。破解这一“谬误”的方式只有一条:中国大陆必须以公开、合法、多样的方式政治介入台湾,除此之外,两岸和平统一都是没有希望或可能的。
附件
中国大陆政治介入台湾的研究.doc (40 KB)
2009-7-1 13:05, 下载次数: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