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灣文化的差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21:5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經聽過一位臺灣網友講過一個故事,如今想來,真是讓人感到心折和不勝唏噓!
他說:「如果你叫我用什麼形容詞來比喻臺灣、香港和神州大陸之間的差異?」
那麼我可以用中國著名的經典小說來打個比方。
他說:
看大陸,你要用如同一起翻看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心情來觀照它。
看臺灣,你要用如同翻閱著曹雪芹的「紅樓夢」的那種心情來看她。
而看香港,就如同看「西遊記」一樣。
你一定會覺得很訝異吧?可是等到慢慢的接觸過臺灣人、臺灣事,以及不是深深去了解臺灣背後的精神層次之後,你就會了解這個形容詞的珍貴和動人之處。
臺灣是一個關在古老和新奇潮流之間的地方,這是她很奇特的一個地方。這種特質不僅顯現在外在的環境、建築和自然環境上。更是隱含在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臺灣人骨子裏。
紅樓夢是一個描述大家族沒落時,一個大宅院裏的男女恩怨情仇和極端精致的頂峰之作。不像三國演義那樣場面轟動,也沒那麼多兵馬將相,奪權爭利,逐鹿中原的大場面。三國演義、水滸傳裏面的人物,從魯智深那般粗厚的江湖人物到諸葛孔明那樣狀若神人的聖哲,從奸如曹操的梟雄到腐敗的宮庭鬥爭、、、。
在臺灣,一切的東西、事物,都被濃縮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和格局裏面。同時也都沈浸在那裏的人事當中。簡單來說,臺灣那裏也有諸葛孔明,但是卻是揉合了西門慶或是賈寶玉性格的孔明。而魯智深雖然野蠻,但是那裏的魯智深卻有著一種淡淡的柔情。那裏的人情感都是混雜的,多重的,深蓄的。而且似乎每一個人都想跟別人不同。在臺灣,想跟別人過一樣的生活,想跟別人烙上同樣的標記,是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
而紅樓夢裏的人,講究東西、程序和生活上的雅致不俗,東西講層次,這點倒和江南地方的感覺很像。簡單來說,那裏的人或都或少都想在生活、建築、工作、服飾、談吐、交際圈、特質上跟別人有些區別。但是這種心情又被巧妙的封藏在一個島上。
資訊的發達和流動,使得臺灣成全世界訊息流動最快的事情。任何事,從臺北傳到高雄,恐怕不到幾秒鐘就從頭繞到尾,又從尾繞到頭。
中國人老喜歡以自己的國土、人口數上來看世界上的一切,但是卻忘卻了欣賞精致和世上物的層次感。而這點卻正巧是臺灣這一方土地上的人所擅長的。不說你一定不知道: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哪兒呢?
排名第一是南亞的孟加拉,第二位就是臺灣了!別忘了咱們神州大陸可是世界上人口數最高的國家,但是卻也因如此,卻忘記了,以國土面積分布來說,其實中國還算不上資訊和經濟密度、人口密度普及率最高的地方。而臺灣卻因其人口數和土地面積的擁擠比例,使得兩仟三百餘萬的人口,在島內一直碰撞,融合、交流,因而文化相互撞擊融合,變成獨特的文化感。
諾!這個現象,豈不是跟「紅樓夢」的榮國府、大觀園像極了呢?
更何況在臺灣,除了占人口數最高的福閩移民臺灣族群之外,四百萬的客家族群、國共內乩而來口灣的國民黨外省,以及其後代子孫,也近四百萬之林,再加上島上原先的十一個少數民族。哇!如此復雜又多變的人口文化,再加上全島近三分之二是海拔五百米以上的高山地形。這種奇特的地方大概是沒有了吧?
這又是她之所以像紅樓夢的不得不之處了!
有國際地形學家研究,如果把臺灣當成一張揉在一起的紙,把它攤開,就如同中國的雲南省那麼大。因不大的島內,超過三仟海拔米的高山,竟然就超過兩百多座!而隔壁的小日本,也才不過三十幾座呢!更別說從神州大陸自蒙古一直至福建的沿海,在整個東亞,包含五嶽在內,也沒一座比比臺灣的高山地形還復雜的。
所以臺灣人生活在這種地方,也不得不養成了多重身份!白天他可能是個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但是卻被逼從小弄小街的住處出發,穿過舊街市,走進二十一世紀的捷運地鐵,然後到公司上班,到了公司,中午可以去忠孝東路上逛書店、吃茶點,下了班和同事聚餐後,順便到龍山寺去上個香,給菩薩拜拜,然後再繞過夜市去買個日用品。時間還不晚,順便去新北投或紗帽山、陽明山去泡過溫泉吧!泡完溫泉,再吃個宵夜,然後騎個機車、搭個捷運,回家去,看上百臺的電視節目。
遇著了星期六、日,開著車就到中南部去玩,或者加入登山團,去深山裏面賞鳥。
不說你又不知,臺灣因界於世界第一大陸,和世界第一大太平洋之間,加上海底火山板塊一再推擠,使得地形復雜,讓她跟喜瑪拉雅山一樣,年年增高。於是它擁有地球上二十分之一比例強的鳥類生態資源,超過四百種的蝶類資源、鯨豚、植物、、、種類。
所以你又成了賞鳥、愛蝶、愛石、愛陶磁、愛石雕、愛登山、愛溯溪、愛潛水泛舟、、、的各種各路人馬,加入各種團體,成了你另一種的身份。
星期日回到城市裏,趁著時間還不晚,去看場音樂會和舞臺劇吧!或者脫下西裝和面具,去脫衣鋼管的餐廳,兼職當鋼管女郎,或是男服務員。誰管你呢?在這裏,人的特質是多重的!豐富的!在臺灣,千萬別試圖只當一種人!那是對人性的最大苛刻折磨。
到臺灣,就是展現自己的多重面貌的最佳之處。以往在內地不能施展的面目和性格,在這裏都會被一一的開發出來。
在臺灣吃、玩,只需記得:愈是深巷,愈是偏僻愈是小品,愈顯精致之處。那些精致的東西,總是藏在外表之下。或許你會在小巷弄裏的一間小咖啡館,被那個櫃臺的服務男孩的笑容給迷的整天笑嬉嬉的。你也可能被那個在蛋糕店外,跟她男朋友鬧脾氣的臺灣女孩,氣都都的嘴和近乎弱智的表現給吸引住。當然你也有可能被街上那些老是拿自個兒開玩笑的臺灣人給驚到。怎麼這兒的人這麼不正經呀?一會兒正經八百的,一下子又變得跟吳宗憲一樣沒個正經?
你仔細瞧瞧,這不是又跟紅樓夢裏一個樣嗎?
笑就笑呀。幹嘛要管別人怎麼想?人生苦短,而人的潛力和多面性是不容他人、環境所限制的。臺灣人的骨子裏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想法的成份。
所以你在臺灣看不到同樣的建築物。即使是整排同時建設的房子,你也看不到同樣的大門。因每一戶家庭一定會試圖在外裝、陽臺、大門、窗戶上作改變,跟別人不一樣。同樣的。你也很難找到雷同的政治理解度、知識理解度。你找不到完整的政治忠誠者,他們總是一半一半,或者是說一半裏面還有分這一半,甚至更細微的另一半、、、、。這又是另一個你不曉得的臺灣。
前面說過了。臺灣是一個關在開發和傳統之間的地方。一方面朝向歐美、日本的路子在走,可是那裏的人心,卻又不失傳統。就從捷運地鐵裏面你就能明顯的看出來。地鐵的電梯上升時,右邊是給那些不想快走的人站立用的。而左邊則是讓快速行走趕路的人行走的。
走遍整個中國,包含香港,你就是看不到像臺灣一樣那般禮讓別人的行徑。也沒人爭,也沒人趕。當你在捷運上講話太大聲時,會有人暗示你講話小聲一點。而地鐵上貼滿了廣告招貼,中間還著小詩小文章,讓你一解苦悶。
到了中南部,那裏的感覺剛好跟大陸相反。中國北方粗曠,南方精致。而臺灣剛好相反。北邊文化精致度較高,南邊的居民則像極了北方漢子一樣的熱情和直接。他們不習慣太過復雜和深度的交往,往往就是很講人情,講交情和熱情。
如果你到臺北跟高雄中間的臺中去,那裏的人則像極是一堆懶洋洋的人一樣。陽光普照,住屋又寬又大,不像臺北一樣擁擠,家家出門都開車,下了班,趁著太陽還沒下山,開車載著女朋友和男朋友,去日月潭喝杯咖啡,然後再開車回臺中家裏,是很常見的生活方式。那裏的人就像活在悠閑日子裏的人們一樣,讓臺北人羨慕到死。一間又一間獨楝的咖啡館,美食館,在臺北,人們講究在室內空間裏面的咖啡精致營造。在臺中、南投、苗栗這些地方,他們講究咖啡館選客人,不是客人來選咖啡!
因咖啡館不是在能看雲海、看溪流看湖泊的地方,就是建在有花有草的地方。你想喝?自個兒來吧!
臺北開車至臺中,約只需三個小時,開車至高雄,則只需六個小時。所以基本上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大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非常迅速。往往報紙、網路上出現了一間新開的店、餐廳、溫泉點,不到幾天,立刻就被南來北往的旅客給浸足了。所以你現在很難看到純粹的臺北人、臺中人還是高雄人了。
這又是紅樓夢的一特例。
所以你就不用懷疑一個臺灣男孩,和他的臺灣女友,會把藏在弄內的自宅樓下,給改裝成咖啡館,然後在傳統的老舊市場裏面,開一間白藍相間的地中海希臘式咖啡館的奇特性了吧?往往在地中海旁邊,還有中國式的茶館、還有小型家庭工廠,還有學校、網吧和日本式的料理店呢!
這就是臺灣奇怪的地方了。
不用懷疑,你甚至可以從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走下電梯,然後,走進市政府捷運站,不用十五分鐘,你就能身處那有四百年歷史的龍山寺裏面燒香拜拜了。一個在東,一個在西。臺北女孩逛完精品店後,再招搖去廟裏拜拜,燒香,不也就是一條線嗎?那裏的人可真是怪的很。
你說他們文明嘛!可是紗帽山、新北投、陽明山上,赤身裸體,男男女女,和他人同泡在一個浴池的泡湯客又多到你想像不到。他好像根本不怕你看。而且還特愛曬身體、曬陽光。
  上一集提到了臺灣,可以用紅樓夢這部小說來概括她的另類特質。
那麼你一定很好奇,臺灣人是怎麼看待大陸的呢?前頭不是說過神州是一部「三國」+一部「水滸」嗎?那麼就來解釋一下,臺灣人如何看待大陸各地的人、事、物!
臺灣稍具知識的人會講:「一百年看上海;一仟年看北京;兩仟年看西安」。這是從主流文化的影響層面來看的。上海是占全中國經濟吞吐量近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大港埠。它的榮華和不可動搖性在於它有整個江南的物產當後頓,幾千年來的背景、文化當骨幹,而映現在她的地理優越性上。但是在臺灣人的眼裏,上海其實跟單純的上海不相等。
臺灣人腦海中的「上海」,指的是《江南》的綜合體。他們喜歡上海的原因是因為上海周邊豐碩的物產、精致的文化和建築、民俗、百家融合的方便性。而骨子裏他們很清楚,在大上海,你就等於擁有整個江南的美、富和精致的文化土壤!
所以臺灣人不喜歡上海人太過重錢重利,盡管嘴巴上不說,但是卻在心底鄙視那種唯錢是尚的態度!他會欣賞蘇繡、欣賞外灘的建築,甚而會被路上的乞兒給吸引,一幢百年老宅、一間古寺,在臺灣人眼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奇珍。源自江南的百工巧藝是最吸引臺灣人的地方。
如果文化的層次是讓臺灣人欣賞上海的地方;那麼過於市儈和商業、短淺的思惟,就會讓臺灣人覺得上海人俗不可耐。這是臺灣人對上海的普遍看法。因為文化愈是豐富,但是人的素質沒有提高,反而會形成一種極強烈的落差。
臺灣人也流行一句話:
「上海人忙著出國;北京人忙著愛國;而廣州人忙著賣國!」
提到上海,不得不提到北京。
北京在臺灣人的心中,跟上海一樣是喜樂各半的。就如同你在臺北操著道地的北京腔,可能會引來兩種不同的評價一樣,一個是刺耳,一個是《迷戀》!
請註意喔!我說的是迷戀,而不是喜歡!臺灣普通話軟、腔調多變,語助詞偏多,跟北京話剛好呈現對比。聽一個操北京腔的男人和一個操臺灣腔的男人一同對話,是一件讓人值得《迷戀》的動人場景!就跟大提琴跟小提琴在對話一樣。
臺灣人不喜歡北京過於官腔和政治味。他們很討厭政治和官派的行徑。特別是北京的官味和愛國心。因為臺灣人跟香港一樣,把政治當娛樂新聞在看待。他們在意的是政府官員的個人特質和情緒,反而對人的官腔和官樣不當一回事。
不過很奇特的一點是,有不少北京朋友,卻很喜歡臺灣的臺灣閩南腔。這點就跟不少臺灣人喜歡道地的北京腔是一樣的奇怪。臺灣人不太喜歡講話過快、過急、音調過高的地方話。
聽臺灣話罵人,說粗鄙的話語,是不少人很奇特的經驗。那有種奇怪的魅力。就如同你聽臺語歌曲一樣,怪怪裏面,還有點厚厚濃濃的情感味。
因為臺灣話,比北京話還多了三種音調。而廣東話則比臺灣話更多了兩個。
也就是說北京腔輕聲不算,總共用了四聲來傳達情緒,而臺灣閩南話則有七個。香港廣東話則更多高達九個。愈是音調復雜的語言,情感的豐富性會愈多。所以你不用懷疑,在香港不過七百萬人的城市,卻擁有一個廣東的歌唱圈。而在臺灣,卻形成了和普通話不相上下的閩南語歌壇原因了。
臺語剛好介於北京話、廣東話的聲頻變化度之間。這是他最大的特色。如果你聽五月天、伍百這些臺灣知名搖滾歌手,或者是像陳升、蔡琴這幾個歌唱老手的歌,他們都喜歡大量運用臺語的來創作,來傳達更深層次、豐富的情感,不是沒有道理的。
下次去ktv,不妨點幾首臺灣歌來聽來唱,練練自己的聲喉,順便開發一下自己的歌唱潛力。算是很有趣的體驗。臺灣歌是介於悲情和升鬥小民之間的一種歌唱空間。不是很精致和華麗的。它是比較像情感抒發的一種歌唱語系。
在政治層面上,臺灣人對北京的印象普遍不佳。因為臺灣人很不喜歡太過直接,太過粗氣和優越的東西。
北京是一個千年古都,對臺灣人來說,他們覺得北京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沾上點官腔和身為帝都的那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跟上海的經濟優越是可以區分出來的。
但是帝都的榮華,在臺灣人的比較中,他們寧可喜歡親和性較高、層次性更多的事物。所以身在北京,吸引臺灣人的除了紫禁城的外觀之外,絕大多數還是一個破落的墻角,一間茶館,甚至他們不用去到那些龐大的場景去。而只是喜歡聽北京朋友講話,看著朋友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喜歡北京人格底層的特質,甚過被外在給加料過的樣版貴氣。
所以你如果操著北京腔,是個道地的北京人,想吸引臺灣人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展現你的人性、情緒!跟他們講關於你的故事!」
北京人既不缺官,也不缺錢,也不缺優勢,只缺少「個性」!這是臺灣人給北京下的斷語。
反之如果你是上海的朋友,你想吸引臺灣人,那千萬別炫耀你有多有錢,反之你要有自信,以你的文化底層和整個江南的背景為依托,來展現你的特質和個性。那麼臺灣人就會很愛跟你在一起了。
北京的馬桶、上海的馬桶和拉薩的馬桶,哪個比較吸引臺灣人呢?答案是拉薩的。因為拉薩的馬桶有吸引著他的宗教氛圍和神秘性。而表相和豪華的東西是吸引不了他們的。
至於其它地方呢?
在臺灣人眼中,他們心中自有一個天平,北京、上海、西藏、成都、昆明。在他們眼中,沒有例外,一律等齊同觀。因為你如何把上海的繁華和北京的歷史相對比?你怎麼能夠不被西藏的藏族老婦那蒼桑、純真的笑容給吸引?你又不怎麼不會把昆明的氣候跟北京相比較?住在五星灑店裏面的豪華,有時比不過川藏公路上,在一片田野、無名溪流邊紮營的刺激和新奇來得吸引人。西藏有高山,臺灣有大海,他們會去尋找他們欠缺的東西,去尋找天平那一端可以來平衡的事物,這是臺灣人骨子裏的習性。
過程比終點容易吸引臺灣人,是他們的特質之一。怎麼去做,有時比你做了什麼還容易得到他們的註目。
如果你問他你對北京的印象如何?他會說,路很大,可是天空很醜!藍天很少,跟臺中不能比。問他臺北跟北京相比又如何?他又會說臺北是個盆地,腹地很小,建築物又老又舊又小,跟北京沒得比;但是休閑指數奇高,要什麼有什麼,生活超級方便。
北京人說「牛b」,臺灣人就直接從臺語翻過來叫「虎爛!」北京話說東西「特好」,臺灣人就講那東西「很贊!」
然後你問臺灣人說,你覺得甘肅怎麼樣?他們又會說,絲綢之路上古跡超多,隨便一個磚頭都是歷史,如果讓我帶回臺灣,我就高興了。那間位在大草原上的破房子,如果我有錢,一定會整修它,讓它變成如何如何的創意,這裏可以搞個小花園,那裏可以種哪種植物,這邊可以騎馬,順便搞個民宿,然後再拍照上網,搞個影像部落格來好好宣傳一下。
對他們來說這種寬闊的場面,極為吸引人。唉呀。哪像臺北,擠得像什麼一樣,一團亂,無法施展拳腳。
所以說你聽臺灣人談一件事,很少有絕對論的。他們總是一半一半,一點加上一點,好像在他們眼中,沒有東西是沒有價值的一樣。
臺灣人覺得大陸就像三國一樣,場面超大、人口超多,神奇東西超多。但是人的素質高低不齊。吸引臺灣人最深的始終是大陸的人,但是最讓他們痛恨和看不起的,卻也是大陸的人。
這可能是因為臺灣的人差異性比較少的緣故,所以同質性被壓縮和融和,所以在人格特質上不會有太大的反差。反之內地則是喜好分明,當有錢的士紳,表現出的行為卻不符合其身份和質感的時候,就會讓臺灣人陷入不可思議的情結和厭惡感當中。
反差過大之事物,很容易讓臺灣人察覺出來,也容易讓他們討厭。特別是在生活規律和公民道德的細節上面。
  臺灣有個笑話是這樣子的:
有一次,國際生態研究組織提供了一個計劃,讓世界各國的頂尖研究團體到非洲作為期半年的研究。這一次總共有英國、美國、日本和中國四組人馬參加。
四組人馬到了非洲大草原和野蠻的自然界,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居住。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研究組織的管理員,開始到各國的營地去視查,然後他發現了各國人士的差異。
到了英國人的營區,只見在一片草原當中,蓋起了一個大帳蓬,帳蓬的四周,種了花花草草,洋傘躺椅一應俱全,而英國研究員則一個人躺在涼椅上喝著紅茶,看著泰晤士報!在他的營區旁,樹立了一個高高的景觀臺,上面架設了超高倍的望遠鏡。不出營區,他就能完成觀察的任務。把工作視為一種優雅的生活,就是英國佬的活性子。
轉道而下,來到美國人的營區,那裏空無一人。簡單的生活裝備和梳洗設備,空蕩蕩的擺放在那裏。唯一不同的是他從管理員那兒租來來的吉甫車已經不見了。原來他偽裝成枯樹,躲在草原上,冒險去拍攝獅子和老虎去了。你說他不怕死!他會跟你說,人生多無趣,這樣才夠刺激!
然後你又來到日本人這兒。忽然你看到日本研究員,不僅連老婆、小孩都帶來了,甚至他們還從日本國內,訂制了團體制服,上頭全部別上mark,沒有人單獨行動,出門一起,入門一起,連拉屎也在一起!而且茅坑的方向還特講究的,連馬桶長寬都經過精密測量過!
然後研究員來到中國人的地方,第一次發現周遭事物沒有改變。第二次再來,好像有點說不上來的異樣感覺,第三次再來,又感覺有什麼東西被改變了。原來是原本一片荒地,被理平了,草木也被砍掉了,上頭開始種起了菜,過了不久,連雞、鵝、羊、豬都有了。原本的非洲大草原生態就被改變了。
上面的故事,看得出來臺灣人對於四路人馬,都是持有褒有貶的。臺灣人譏笑日本人的團體意識太過重,人人都想活在一個大保護傘底下,身份認同成了首要的任務,什麼都講制度和規格,人的個體性好像被忽略了。
而臺灣人也笑中國同胞,往往在異地,卻仍然不願意融入當地的生活,老想用舊有的思惟來處世和生活,就像蛛網一樣,一個中國人到了一個地方,就再結一個同樣的網,卻也不問,究竟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作為,是否會替不同的地方,帶來沖擊?在贊揚中國人生活堅苦性格之外,也深深的貶抑了這種只問自己是否能活,而不問自己會不會帶給其它生靈、人類困擾的劣根性。
提到美國人,臺灣人說絕大多數的美國佬都是思想簡單的,思想多是雙線結構,不是黑就是白。好像沒灰色地帶。明明以身飼虎呆,但是呆人卻還不少。
至於英國人,太過講究外在的華麗和優越感,隱藏在狀似高貴的表面之下,或許是更大的貧富落差和階級意識。搞不清楚你是來研究的,還是來渡假的,作社交活動的。
故事二:
有個臺商到四川和西藏邊境去旅行,從成都一直到西藏,無論是在如何偏僻的村落,也總是有四川人在那裏從事小生意和開餐館。盡管四川人的擴張性格很強烈,也常常招致四周各省的反抗,但是臺灣人忍不住對四川人說:「你們四川人,不愧是山賊的後代!」
四川人一聽,非常不服氣,覺得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正要反駁臺灣人的抵毀。只見臺灣人不慌不忙的說:
「我會這麼說,沒有貶低四川人的意思,那是因為我基於臺灣人是身為海賊的後代,所以才有感而發這麼說的!」
臺灣人是海賊的後代?你說不是嗎?根本就是!你看看臺商,跟那些十八世紀大航海時代,到處尋找海角樂園和新天地的冒險家、航海家、海盜有什麼不同?哪裏有寶往哪兒跑,不是海賊是什麼?
臺灣最早的移民,是來自福建、廣東一帶,生活最為困苦的討海人和農民。因為聽到海岸彼岸物產豐盛,所以才渡海過來的。早在明朝中葉,日本九州、溫州、福州、硫球、臺灣、香港、南洋的海上通路就很熱絡了。那時南來北往的海盜,都知道海上有個叫「高砂」的地方。那裏是海盜藏寶物和補給的中繼點。
移民來臺的第一批移民,本身骨子裏就有那種為了求生存而挑戰險地的魄力和勇氣。他們除了要渡過黑水溝之外,還得面對臺灣復雜的地形、氣候和瘴氣、猛獸侵襲,而且島上的原住民還有可怕的 出草習慣(出草意指砍人頭!)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下的人們,又怎麼不具有一種堅毅的草莽性格?
一直到現在,臺灣人的性格裏面還流淌著這種血液。他們的文化,普遍在精致裏面,還隱藏一種草莽的特質。這種個性,被那些出國留學,後來回到臺灣的人,臺灣人俗稱這些移民到國外去的第二代叫《abc》,abc喜歡嘲弄臺灣人這種性格和調性為「臺客」!
臺客是最近臺灣最流行的名詞之一。有點貶抑的味道,那是有點類似粗俗、流裏流氣、土味和臺灣本土味的綜合形容詞。反映在服裝、裝扮、腔調、行為和處事方式上,另成一格。所以當你有機會到臺北西門町,看到年輕人穿著夾腳拖鞋,穿著花格子衣衫,短褲在逛大街,你不用感到訝異。因為那是很多年輕人流行的穿法。臺北穿夾腳鞋出來逛大街的人特多。配上休閑的牛仔褲、t恤,甚至是不塞進褲子裏的襯衫,甚至是西裝褲含拖鞋在路上走,揚揚蕩蕩的穿梭在臺北街頭,也是常見的畫面。原本被臺北人貶抑的南部人穿衣風格,卻吹進臺北大都會裏,跟其它穿衣哲學混搭,形成了另類的年輕人文化。
至於大陸朋友最感興趣的檳榔西施,穿著曝露的辣妹裝,也開始影響了臺灣女孩子敢露的性格。因為想露就得有露的本錢,所以臺灣女孩子減肥成癡,甚至已經瘦了,還要更瘦。臺灣女孩子的腿很漂亮,細細長長的,胖妹也很難看到。
臺灣話為主的歌壇,也開始跟國語歌壇相混合,你可以常常在知名的臺灣歌手歌曲當中,聽到半臺語,半國語的因腔,甚至男女一臺一國對唱。五月天、伍百、陳升都是個中好手,就連出身北京的王非,也曾經借用臺語歌手王小霞的一首臺語歌「傀儡昂仔」,翻成廣東版。
至於臺灣男男女女的外型特徽,只能說是瓜子臉為大宗。臺灣人的臉蛋比較少突出和方臉,國字臉也比較少。絕大多數都是鵝蛋臉,女人如此,男人也一般。所以會有種秀氣的感覺。現代的臺灣年輕人懂得修整面容,在頭型、面皮上作功夫,所以用愛漂亮來形容也不為過。這是受到日本的強烈影響。在臺北街頭,各式發型一應俱全,染發自個兒來,在量販店裏多的是自行染發的工具。男性雜誌也成為一大宗。
臺灣年輕人近年來自拍風氣很盛。他們太喜歡拍照,然後送上網路,從露點自拍到宜家宜人的安全照一應俱全,不信到臺灣各人互聯網的相簿去瞧瞧就曉得了。那簡直就是一個唯恐天下人不識我的大觀園,看得讓人驚訝不已。還有不少人,以在臺灣各地的觀光區露三點拍照為樂。簡直到了誇張的地步。
提到臺灣的食物,想必大家一定耳有所聞。
常常到了臺灣才發現,臺灣的食物好像普遍很淡。這就好像很多臺灣人到大陸吃東西,老愛嫌大陸的東西很粗糙和又辣又鹹一樣。有次有個臺灣人到北京去,北京的朋友為了款待臺灣而來的朋友,因為他聽過臺灣的臭豆腐很有名,於是特意點了高級餐廳裏的臭豆腐招待這個年輕的臺灣朋友。
然後他興沖沖的問他:「怎麼樣?很臭吧?」
只見臺北的朋友臉露一種難為情的神色,吞吞吐吐的說:「還ok啦~謝謝你,不錯啦~」當你聽到臺灣人這麼說的時候,你大概就可以知道他是不好意思說不好,只好取一種平衡的講法。他感謝你的盛情,但是卻對眼前的事物不甚滿意,因為他不好意思說,也心知有些話沒辦法講通透。因為臺灣的臭豆腐雖名「臭豆腐」但是卻是「香」的!
其實在香港,喜歡吃臭豆腐的人也不少。可是香港人到了臺北,點了臭豆腐來吃,才發現臺灣的臭豆腐其臭味根本無法跟香港相比。臺灣的臭豆腐只能說是遠聞為臭,入口為香。很神奇吧?
如果我告訴你臺灣的臭豆腐是怎麼做的,你就不會感到訝異了。
在臺中,有間店,整間店裏只賣兩樣東西,生意好的不得了。一樣是臭豆腐,一樣叫藥燉排骨。它的臭豆腐是用幾十種中藥浸泡過後,使得內部產生發酵,內變成洞洞般的狀態,而外呈軟狀。香料和中藥已然入味,然後再以兩個鍋油炸的。一鍋的油一整天是不會換的。因為要取其油香久熟,而另一鍋則是用來濾掉上一鍋老油的臟汙。三個一盤的臭豆腐,外蘇內嫩,中間穿破,放入特制的香辛油和蒜泥,再滴入辣醬,旁邊配上臺灣特制的酸甜泡菜和小黃瓜切絲。生意好到應接不暇。客人習慣再點一份藥燉排骨。這道小吃,是用二十幾種中藥材入味,然後只取豬肋骨,附骨帶皮的精肉悶煮十幾個小時,讓豬肋骨完全變成如東坡肉一樣的嫩軟,而中藥材也入了味,而骨中精華則入了湯中。
您說?這生意會不好嗎?
店裏不但小吃賣的嚇嚇叫!還有人專來買泡菜的。因為連泡菜也是精心炮制的。在臺灣還有人以梅子、烏龍茶葉、玫瑰花來入味改變泡菜味道的。說來真是讓人不敢置信!
神州地大物博,從不缺物產和美食,但是唯獨在地方小吃和庶民飲食上,少了那麼點獨運的匠心。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21:50:53 | 只看该作者
相互瞭解,也是交流交往的前提。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21:51:01 | 只看该作者
樓主好!

本來準備好好拜讀大作,但是讀到這一句後~ 臺灣是一個關在古老和新奇潮流之間的地方.....

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21:51:05 | 只看该作者
。。。。怎麼了,不太對勁啊。沒有一絲一毫貶低的意思啊。引起你的誤會向你道歉啊。我很喜歡台灣的。映像中的台灣是个美丽島嶼。有生之年一定會踏入這可愛的寶島的。
也許有些觀點不是您不是很認同。但前提,是交流,不是嗎?台灣對與大陸的很多網友而言,沒有您熟悉啊,對不對。也希望你能指出來呀。本人生在台灣。祖籍在台北桃園縣。我現在在湖南生活。台灣只是存在映像中。也希望你能給大家介紹不一樣的台灣呀。謝謝您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21:51:1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差异跟山有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21:51:19 | 只看该作者
是这样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21:51:23 | 只看该作者
山山水水養育了人民 ,也養育了少數不盡相同的文化。呵呵。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 21:51:27 | 只看该作者
先回帖,再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 21:51:32 | 只看该作者
名字感觉有点问题。看不出来是台湾文化与什么文化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謝謝這位網友,仔細看吧 ,有些多 呵呵。瞭解彼此,才是交流和信任的前提。我覺得海峽連按的每一個論壇都應該具有這種功能。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2:5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