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议题开场啦,多多捧场.
经济大国应该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值,政治大国应该是指在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权.传统的政治大国应该是老毛的三个世界的划分,东欧事变后,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在经济基础的支撑下日益的坚实.经济地位是政治地位的基础,但是经济大国并不就一定是政治大国.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因为美国的经济对世界有一个较大的供给,同时对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承接,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承接要高于对世界经济的供给,所以美国的政治大国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日本在战后自六十年代起经济飞速发展,在八十年代前后日本贸易顺差所累积的外汇存底是世界第一,日本的经济很强大,但是日本就成不了政治大国.因为日本的经济对世界有一个较大的供给,没有对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承接,日本靠卖方信贷支持的对外贸易不仅不能平衡受贷国的对外贸易,还加大了受贷国的贸易逆差,最终引起外交纠纷,这一点中国是有过教训的.所以,只要日本对世界经济没有一个较大的承接,就不可能成为政治大国.欧洲各列强由于经济总量小,要承接世界经济就只能走联盟之路,经济上联盟,政治上联盟,对世界经济的供给与承接有一个较大的容量,所以,欧洲列强有政治地位.苏联解体后,东欧集团分崩离析,各奔东西,俄罗斯只剩下了枪杆子,枪杆子也能出政权,俄罗斯的政治大国地位是靠枪杆子支持的.
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日益强大,持续的贸易顺差带来了丰厚的外汇存底,中国正处于对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承接的转折期,外汇存底有三个使用方向,一个是到国际市场作金融投机,另一个是对外作生产性投资,再一个是对外采购.现在看,投机是失败的.外汇存底持续的增高必然推动本币升值,这又影响到对外贸易,只有将外汇存底使用出去才能稳定本币.
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能不能稳定提高要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承接能不能顺利的转型成功,只有对世界经济有一个较大的贡献才能稳定政治大国的地位,中国面临这个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