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赏识一下后现代主义吧:这个时代传媒走红、真相尽失、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死亡,还有其他种种数不清的论点。后现代主义者们却认为事实真相与据说已构成“大众文化”的虚构想象之间的界限现已尽失。当代的世界已经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当代的”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仍能这样称呼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被说成是断裂不整(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亦如此)、弥散无序、凌乱无章(意思是说有组织的权力关系无处不在而又处处乌有、普遍存在而又不知在何处)的,完全不受历史和经济这样一些决定性因素的影响。消费已代替生产成为物质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从而使阶级斗争(甚或社会分成处于对抗状态的工人和资本家这样的观念)成了一种过时的概念。人们不再认为自己属于某一阶级,而是属于各别的特定群体(例如:妇女、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民族主义者、台独或者是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团体)——这些群体不只(或者说完全不)按经济地位划分。要而言之,压迫已丧失了影响全局的物质基础。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已弥散无序、混乱不堪,不仅令人无法理解,也没有什么可加以反对的东西了。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等同于苏式专制体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种种压迫的根源。他们叫嚣说:“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用生产和阶级这样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剥夺了多元群体超越经济因素的需求。”共产主义就是消灭选择自由的独*专政。然而他们得了可怕的历史遗忘症。以上那种论点不但是抹杀了民主阶级政治的丰富历史,竟对资本主义曾一再排斥打击马克思主义及所有的社会主义组织并令其丧失合法地位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也全然不顾了。他们宣称这世界本没有什么阶级,只有一个个的人,社会政治生活就应该是无计划、无头绪、随意而为的。或者说,只能是通过人们认同相互分离、各自为政而又往往相互冲突的群体来进行。我不竟要问,后现代主义者口中的人民到底是什么概念?后现代主义尽管有着许许多多的自相矛盾、含混不清之处,但还是有一些共同之点的:不加鉴别、唯心主义地着力于对“现实”进行推理式的解释(也就是说,用语言学的表达方式解释所谓的“现实”,然而谁也没有真正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着力于相应地使用“差异”这一概念。如果我们最终难以指明能使“我们”团结一致的“实际”利益的话,那么可以想见的唯一政治行动形式就是以有“差异”的群体为中心的形式了。后现代主义者们由于反对马克思的差异统一观,所以完全否定政治组织能够代表所有有差异的特定群体的利益。那么国家只是不同特定群体争斗和妥协的场所了。这就是他们所要的“民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