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指,陈菊登陆,为台湾内部及两岸带来些许宽松和缓的氛围。但若进一步思量,其间潜藏的莫名风险却亦令人不寒而栗。
陈菊在五一七游*的背景下登陆,两相对比的反差极大。游*是反“倾中卖台”,登陆则是在杯觥交错中“行销高雄”。民进党事前试图全面掩藏消息,事后则显示幕后筹划已久。不但深绿极独觉得受到欺骗,多数民众也对突如其来的巨变感到惊奇,在民进党内则显然未经体制机构的论证及决议。这么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就这样在不透明的黑箱之中决策,又以瞒天过海的手段执行;一夕之间,风云变色,乾坤颠倒,这可怕不可怕,岂能不教人不寒而栗?
政治的口号多么虚伪,昨天倾中卖台的咒骂,今天皆消融于陈菊在北京高举的酒杯中;政治的变化更是多么难测,昨天还是铁杆台独,今天却在黄浦江畔宣称“天涯若比邻”,盛赞洋山港,并享受“高规格”的豪华款待。政治当然寓藏变化,但这种不知来龙、难窥去脉,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般的突变、遽变,确实令人头皮发麻。说变就变,政治真是不可理解,不可信任!
从今以后,台湾人民必须对政治风云持有新的想像力。如果某一天,出现国民党、民进党双双竞相奔赴北京“行销台湾”的景象,且非但有“国共论坛”,又有“民共论坛”;大家不必惊奇,但要绷紧神经。
陈菊登陆绝非“个案”,民进党必须交代这个行动的前因与后果。如果陈菊可以在北京当局面前宣示对“+++国的国家认同”,民进党还有什么理由搞台独?如果陈菊在京沪接受中国官方的豪华宴席,则民进党未来还有什么理由在中国官员来访时包围酒店、砸烂来客的座车?
民进党不能教陈菊不明不白地去,又不明不白地回来。陈菊登陆以前,民进党认可的是“王定宇基准”:敌对、冲突、叫骂、暴力、台独,与反倾中卖台;陈菊登陆后,民进党似乎必须拿出一套新的“陈菊基准”:和平、友善、沟通、交流,修正的台独,与两岸互惠双赢。这种基准的移变,将使民进党内的互动改变,亦使民进党与深绿极独的互动改变,民进党与蓝营角力的题材改变,并使民进党与北京的折冲策略改变。民进党是否有能力承当得起这样的巨大改变?“陈菊基准”是否可能取代“王定宇基准”?总不能在陈菊享尽中国官方的温馨礼遇后,民进党却仍要将北京来客羞辱得灰头土脸吧?总不能一面陈菊主张高雄港与洋山港合作,另一面民进党却在立院闹场杯葛两岸合营码头吧?
面对民进党可能出现的变化,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台湾内部的内耗可能降低,两党的两岸政策可能出现较佳的竞合。忧的却是今后“国民党和解/民进党牵制”的“黑白脸”架构可能解体,甚至两党竞相以公开或私密的管道奔赴北京(啊,原来陈菊与民进党也有“密使”!),以致中国更易操控台湾政局,其间不免有不测的风险。只消再回想陈菊如何经由完全不透明的黑箱、瞒天过海地登陆成功,即可知政治人物既能如此任意翻脸出卖五一七大游*,还有什么社会信任可言?
陈菊在大陆的表现,民进党内一片喝采。民进党事前不说明作此巨变的理由为何,事后也不交代经此巨变的后续效应如何。民众只看到民进党内,充满着一种能在中国当局面前与国民党争奇斗艳、争风吃醋的虚荣感;他们完全不认为他们背叛了一直被他们利用的深绿极独群众,也不对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作出任何解释交代。民进党若不能对深绿及党内说清楚陈菊登陆的全盘因果关系,更如何建立主流社会对它的信赖?
陈菊突然一夕登陆,这对国人是一个惊奇,且也充满了猜疑与不信任。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