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正变得日趋复杂。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减缓,但是其他方面的价格开始攀升。
总体通货膨胀率水平已经从今年2月的较上年同期上升8.7%这一近期高点略有回落。而且,随着猪肉等一些关键商品的价格企稳,总体通货膨胀率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下降。3月份通货膨胀率小幅降至8.3%,不过经济学家们表示,将于下周公布的4月份通货膨胀数据可能仍将维持在8%以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5月4日曾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货膨胀的上升幅度将更加温和。
但是,中国尚未脱离通货膨胀高企的境地。
以中国近年来的通货膨胀水平衡量,目前的通胀率依然偏高,并且,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还面临着粮食和其他大宗必需商品全球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近来,大米主要生产国之一缅甸遭受热带风暴袭击,这使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一倍多的大米价格更加走势难料。因此,不能排除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在中国国内,也有迹象表明目前为止集中在食品领域的价格上涨正在蔓延至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他们反复强调,其主要目标是防止单纯的食品价格上涨演变成更加广泛的通货膨胀。后者可能带来诸多风险,其中之一便是:通货膨胀可能会削弱促进经济增长的消费支出。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驻香港经济学家孙明春说,非食品类商品的通货膨胀肯定会上升,而且已经在悄悄蔓延了。他认为,如果食品价格降低,而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就成大问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