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社会三大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理论
标题:社会三大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理论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 南山二十八子 于 2009-02-18 08:35:4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中国特色是新民,理论创新悟规律。什么是上层建筑的社会基础,是社会生产力,是每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必然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与社会流通和民生需要相适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该时代发展的社会基础。如果不了解解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必然存在的核心价值,利益分配和阶级关系的和而不同变化规律,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者!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吗!?是列宁说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元化结构”吗!?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味地强调一分为二不断横扫牛鬼蛇神的文化大革命教育运动吗!?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我们往往追寻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起源和来龙去脉。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我们讲社会主义其实是对照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来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生产力相结合的社会实践过程。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在原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总结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后,解放私有制,发展私有制为内容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照私有制程度来说,当代中国是小资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表明,倡提中国社会主义的第一人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1919年孙中山在《论三民主义》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民生主义的内涵。孙中山痛感“为资本家者,只知机器之为利,而不恤社会之被害也”,中国之行民生主义,即所以“消弭社会革命于未然也。”故“民生主义者,即社会主义也。”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针对党内外一些人把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倾向,他指出:“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本党同志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1924年8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逝世30年后,《人民日报》发表毛**《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给了孙一个很高的荣誉,尊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有关资料介绍,国民党之所以在1940年以国民政府布告的形式,告诉国民要尊孙中山为"国父",是当时蒋介石的重庆政府为了对抗新成立的南京汪精卫政府.这大概算正式把孙中山定位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之一。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结束长达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伟人。他的思想主张、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他建树的丰功伟绩,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景仰的,是各个政党和各种政治势力一致认同的,是世界各国华人华侨认同的,是世界各国,不管东方和西方,共同承认的。对孙中山,没有争议。孙中山的旗帜,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旗帜,是两岸实现和解、最终走向和平统一的胜利旗帜。
中国***把孙中山与毛**、**并列称为二十世纪站在历史潮头引领中国前进的三位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至于国民党对孙中山的敬仰,更不待言。孙中山给国共两党关系留下的记忆是积极的、美好的、意义深远和令人怀念的。
孙中山的政治遗产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重要、最宝贵、最具现实意义的有两点:一是追求国家统一,二是提倡政党合作。
孙中山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他毕生追求建立统一富强伟大国家的奋斗目标上。他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推翻腐朽的满清封建统治,赶走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一切在华的外国势力,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军阀割据局面,建立统一独立的国家。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又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统一,全国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先生在他大量的演说和论著中一再告诫国人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统一之利和***之害。今天两岸关系的现状,可以说是孙先生未了的心愿和未竟的事业。两岸各政党,不管政见和意识形态如何不同,在国家和民族认同上,都应该牢记孙先生的伟大遗训,把维护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决不应该做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事情。
孙中山另一不朽的政治遗产,是倡导政党合作。他在总结一生奋斗的经验教训和审视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并身体力行进行了伟大实践,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而取得了以后北伐战争的胜利,加速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国共两党永远忘不了孙先生的这一特殊贡献。正是因为孙先生开创了国共合作的先河,才有第二次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可能。历史事实证明,他的政党合作思想,一直熠熠生辉,是化解国家内部政治矛盾和有效执政的正确和可行之路。孙中山树立的榜样,值得今天两岸各政党学习和继承。
要使两岸避免兵戎相见的悲剧,要使两岸关系走出目前的困境,除了两岸政党抱着对两岸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走合作之路外,别无它途。大陆一再表示,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大陆欢迎同台湾任何主张一个中国原则的政党接触沟通,并呼吁台湾当局回到一中原则,回到“九二共识”,重启两岸商谈,就是与孙中山先生政党合作的主张完全契合的。
总之,孙中山的旗帜仍有巨大的政治生命力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这面旗帜下,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走向和平和稳定,并开辟最终实现民族和解和国家统一的新前景。
附图:
![]()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083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此主题共分:1 2
第1条里分析出他排斥一国两制的目的。他在强调什么?要弄清楚。
不要看他的口号,要看他夹杂在里的零碎,然后归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