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马总统和刘院长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 06: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没有马总统,也没有刘院长,只有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我看这是无知。+++国的起止时间不是现在由大陆说了算的,而是后世史家说了算。后世史家编纂《+++国史》不会偏袒某党某派的观点,不会为现在的当政者服务,更不会受现在的当政者控制。按照古代修史的传统,国祚在,则政权在。五胡十六国的土皇帝都能被后世称为皇帝,五代十国的小国之君也能被后世称为皇帝,南宋首都沦陷后四处逃亡的益王赵正和卫王赵丙都能被称为皇帝,南明的福王朱常洵,唐王朱律健,桂王朱由榔也都被后世称为皇帝,甚至连称帝只有几个小时即亡国被杀的金末帝都是皇帝。更何况代表+++国的国玺和总统印信都在台湾传承,《+++国》宪法和法律仍然在台湾施行,+++国的国旗仍然在台湾飘扬,你能说它灭亡了吗?你能说马英九不是+++国总统吗?当然,现在大陆的执政者可以利用权力来宣传+++国已经灭亡了,但后世的史家,他们会听话吗?他们会受控制吗?所以后世史家编纂的《+++国史》必然会将马英九列为+++国总统。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 中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2 06:19:54 | 只看该作者
吴三桂是皇帝吗?李自成?也许后世史学家埋怨大陆不尽早武统也说不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06:19:57 | 只看该作者
五胡十六国的土皇帝不是皇帝吗?五代十国的小国之君不是皇帝吗?南宋二小皇帝不是皇帝吗?南明诸帝不是皇帝吗?+++国总统马英九就不是总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06:2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点偏执狂了,我认识很多这样的人,我有哥们在精神病院工作,偏执持续发展必然是精神病。

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侮辱你,抑郁和偏执是前兆。

帝王年代,有个玉玺就是皇帝了,现在你一会民主一会帝王,你到底追求封建社会的印信年代还是民主社会的国际发声?

中国无论是什么政治体制,他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后世史学家不可能忽略现在的国际关系。

丧失绝大部分土地与人民的政府,史学家一般称之为伪政府,比如伪满政府。两岸都是这么称呼的。

书写历史要慎重。偏执没意义。自我救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2 06:20:04 | 只看该作者
两岸同胞认知不同应该搁置争议,
不要在这些由于内战造成并延续的政治对立中刻意撕扯!
保留两岸同胞各自的认知,
希望两岸同胞“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
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灿烂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2 06:20:07 | 只看该作者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只不过是地区割据的小王朝,王而已,没资格登帝位。南宋是儿皇帝,也就是说不是。南明?那个也算么?小马?地区领导人罢了。去学学历史吧。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 06:20:12 | 只看该作者
明郑时期

台湾明郑时期,系指1661年-1683年由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所建立之位于台湾的汉人统治政权,在台历经郑成功、郑经及郑克塽等三世。该政权后人亦称延平王国[1]、东宁王国[2]、郑氏王朝[3] 。又当时西方人亦称之为台湾王国、福尔摩莎王国。明郑时期亦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建都东都明京(后改为东宁),即今台南市所在之地,虽奉南明正朔之永历年号,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行政、以郑氏家族中人为最高元首的独立王国。

背景

1644年,李自成攻陷中国北京,满人又击败李自成,并在北京建立清朝,200多年历史;统治中国的明朝自此正式灭亡。明朝部分遗臣在南方,先后拥立几位宗室为王,组织流亡政府,继续抗清,史称南明。南明势力之一郑芝龙及其儿郑成功是南明抗清的主力之一,主要在中国福建活动,而在郑芝龙投降清朝后,郑成功继承南明明郑势力,并继续从事抵抗清朝军事活动。惟1658年-1659年出兵南京失败后,迫于政经种种因素,郑成功决定转进荷兰东印度公司所统治的台湾。

政治

明郑围降荷兰东印度公司部队后,又迅速以屯兵和攻击台湾原住民[4]等方式扩大领地,统治范围以今日台南地区为主。
明郑在政治上以明朝之一部自居,奉南明永历帝为正主,并以永历为年号,但实际统治者为延平郡王。郑成功仍在大陆发展时,曾获永历帝特准设置六官方便施政,并可委任官职,武官最高许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5]。郑成功来台后,依然优礼明朝宗室,接待鲁王世子朱桓、泸溪王朱慈旷、巴东王朱江等多名宗室到台湾[6]。1663年,继位延平郡王的郑经也迎宁靖王到台湾,于承天府府署(今台南市赤崁楼)旁的西定坊建立宁靖王府邸,并供岁禄。
郑成功抵台约一年后便即亡逝,延平郡王之位续传郑经、郑克塽二代,至1683年降清为止。明郑在台湾共23年。

影响

明郑统治台湾的时间虽然不长,对台湾之政治认同的发展却有极重要的意涵。一方面,它不只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也是一个事实上独立的政权[9][10]。郑成功在驱逐荷兰人以后,将大员改名为“东都”,为解决兵粮问题,令诸将士寓兵于农,按镇分地、按地开垦。到了郑经时,采陈永华之议,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体制,成为可以行使及于全岛的主权力量,体制层次分明,宛然一独立国家。郑经又将东都改为“东宁”。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将台湾视为一个独立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与郑氏政权签订通商条约,当时英国人直称其为“台湾王国”或“福尔摩莎王国”,英国东印度公司上书郑经时,则称呼其为“陛下(Your Majesty)”

历史形象与评价

[编辑] 清朝官方观点
康熙皇帝曾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乱臣贼子”,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赠与南安郑氏祖坟。但清朝早期官方仍将郑成功视为叛逆或海贼。
清末时,为笼络台人,清朝逐渐将郑成功宣传为忠义典范。1874年,清廷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海防事务,沈葆桢在该年底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以郑成功“感时仗节,移孝作忠”,值得为民表率,请皇帝准为其建祠祭拜,有助于“正风俗、正人心”。隔年(1875年)光绪帝准其奏,正式在台为郑成功立祠,并由礼部追谥为“忠节”。同年三月,沈葆桢拆除了旧的开山王庙,在原址重建一座闽南建筑式样的“延平郡王祠”。沈葆桢并亲写对联一副:“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
从此郑成功成为清廷承认的模范人物,台湾官员包括刘铭传、唐景嵩等人皆曾为延平郡王祠作楹联褒奖之[11]。
[编辑] 民国初年观点
清末民初之际,民族主义在革命者与民间大行其道,郑成功在许多刊物与传记当中,被塑造为“抵抗外来统治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将郑成功列为“天地会”的创建者,试图将排满革命与郑氏抗清拉上关系,借此大力宣传。
1930年代,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关于郑成功的刊物又开始流行,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人物。
[编辑] +++国迁台后观点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WIDTH: 1px; HEIGHT: 1px">
金门的延平郡王祠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由国民政府派遣来台宣慰的白崇禧,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义胆”[12],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1950年,+++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后不久,总统蒋介石亦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
由于郑成功退入台湾的情境,与国民政府相似;又由于郑成功长期以来的“民族英雄”、“忠于领袖”、“传统文化美德”形象已深入人心,正好可以作为国民政府宣传的榜样。除了官方祭祀、宣传品传播,国民政府的教科书当中也多赞扬郑成功的“民族精神”,并强调他“光复台湾”与“矢志反攻大陆”的事迹,将其与“蒋公”同样列为伟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遂逐渐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至今在台湾的许多雕像与文献上,仍然能够看到。
在台湾,有许多学校、街道、乡镇的命名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原台北州立二中改名为“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中学)、国立成功大学、国姓乡、成功岭、延平路、开山路等。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观点

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WIDTH: 1px; HEIGHT: 1px">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石像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郑成功击败荷兰人的事实,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攻占台湾的故事,也成为中国***的宣传素材,在历史课本当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在中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审视、评价。郑成功也不例外,由于他“忠于明朝”,是忠于封建主义,虽然一度被奉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却也难逃被媒体与学者忽视的命运;在**期间,几乎很少有人敢评论、研究郑成功与台湾。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郑成功再次以“击败西方殖民者”、“收复台湾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之姿,回到教科书当中,直到今日。2005年3月,刚刚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特别送给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等领导人一系列瓷雕,主题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此一举动,在当时被视为武力攻台的暗示。
[编辑] 日本观点
因郑成功为汉日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性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原作者改“姓”为“性”)[13]。主角名为“和藤内”。“和”即“日本”,日语中“藤”音同“唐”,“内”同“无”,有“非日非唐”的混合儿之意。
日治时期,日本政府以拥有大和血统之郑成功统治过台湾,以此解释日本统治台湾是继承遗储,合理化日本对台湾的统治。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为日式之“开山神社”,并整修为神社样式,但其旧有格局大致保留。战后国民政府再改为延平郡王祠,并将原闽式建筑全部拆除重建为中国北方式。
而对于郑成功一生从事反清复明的功过,日人四方赤良评为: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鞑靼为明朝中后叶时的外患,明朝时的中国人称呼住在长城以北的蒙古人,和满人为鞑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2 06:20: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谈这些,只能说你嫩的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2 06:20:19 | 只看该作者
吴三桂的大周和李自成的大顺,还有张献忠的大西都是一个朝代,史家当然不会把他们列为帝王。但+++国是学界公认的能够代表中国的正统政权,所以它败退台湾后的历任总统都会被写入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2 06:20:24 | 只看该作者
吴三桂的大周和李自成的大顺,还有张献忠的大西都不是一个朝代,史家当然不会把他们列为帝王。但+++国是学界公认的能够代表中国的正统政权,所以它败退台湾后的历任总统都会被写入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1: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