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岛链,联通海峡两岸,一劳永逸的解决台湾问题。
目前,连通台湾有修大桥的建议,有填海的建议,也有修海底隧道的建议,这三种方法都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难度太大。
2、只能用一百年左右时间太短。
3、遭遇战争、地震以及破坏活动时损失大,修复难。
4、必须对方同意才能有用,不能对***势力产生威慑。
5、填海造价大,环保破坏大。
近年来我查阅了大量的台湾海峡的地质资料,结合本人多年工程技术经验,从可靠性、可行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提出以下方案供大家参考:
一、总体思路:在台湾海峡中间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用途,填筑十几个大小不等的人工岛,形成岛链,再建桥把每个岛连接起来,一劳永逸的解决台湾问题。
二、具有可靠性、威慑性、环保性;大桥和隧道容易遭破坏,修复难,而岛是炸不沉、打不垮的,也没有使用年限,它将长期存在,如有破坏,推一推、平一平又能恢复使用功能。
有的岛面积可以做大一点,上面可以搞旅游,搞码头,搞物流基地,还可以住军队。而连接岛与岛之间的桥可确保海水流动,海洋生物游动,保护生态平衡。由于只有几公里长,再加上有两端的岛做为基地,使桥的修建难度大大降低,遭破坏后的修复和临时抢修也容易得多。即使桥断了,岛还在,还可以做为支撑点,而且这种方案,并不必须取得对方先同意,可以先干我们这边嘛,起码可以缩断距离,沟通好了再继续修通也行,一旦开工建设,必将对***势力产生强大的威慑,从此***势力产生的基础将消失。
三、可行性、经济性
从图上看,可以看出强湾海峡平均水深在60m左右,基岩且多为极硬岩,宜于修桥和填筑人工岛。
1、选岛址:应综合考虑地质、地形、经济、技术、军事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岛址和填筑的大小。
2、桥岛长度比暂定为各50%,岛的填筑宽度暂定为平均500m,(有的作为基地的应该宽一些约800~1000m,有的主要起通道作用的岛宽度应该窄一些约200~300m)。
3、先挖山取石,填围堰,上宽30m,坡率1:1,高70m,底宽为140+30=170m,第单侧米为7000m3,每m岛长(双侧)为1.4万m3,
L=500
70
http://bbs.huanqiu.com/taihaifengyun/file:///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gif http://bbs.huanqiu.com/taihaifengyun/file:///C:/Users/asus/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gif砂
30
1:1
1:1
30
70
30
70
70
人工岛横断面图
然后在围堰中间填沙,用吸沙船从其它地方吸沙后运到岛位,卸填在围堰中,上宽:500-30*2=440m;下宽:500-30*2-70*2=300m,每米岛长需填沙(440+300)/2*70=2.59万m3。
挖山填石综合单价为80元/m3,则每米1.4万*80元/m3=112万/m;吸沙填岛综合单价为40元/m3,则每米2.59万*40元/m3=103.6万/m;则每米(500m宽)成岛价为225万/m,每公里为22.5亿。
海峡最窄处为130公里,我们按150公里预算:则需填筑75公里的岛,填筑岛共需75*22.5=1687.5亿。
4、桥,我们暂按抗州湾大桥的方案和结算价进行分析,40万/m共75Km*4亿/Km=300亿。
综上所述,台湾峡岛、桥全长按150Km计,岛宽按平均500m计,桥按杭州湾大桥标准计,岛、桥比各按50%计,其共需资金1987.5亿。其中岛的平均宽度500m和平均高度70m以及坡率1:1,都较宽,只是估算,有两仟亿工程费足够了。
四、工期、技术
我国目前工程技术和施工设备、手段完全能满足本方案的要求。
总工期在五年左右。
五、运作方式
第一种方式:国家牵头投资,两岸地方政府参与投资,企业和个人融资入股,组成海峡路桥开发总公司,负责投资修建维护、运营管理,以及对挖山后的土地、筑岛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第二种方式:国家予政策支持,市场运作:A、发行转股债券。B、发行统一彩票。C、允许利用挖山后的土地和填筑的人工岛进行特种经营开发,并预售以吸引投资。
本人对此方案的实施抱有十分的信心,并对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法都进行过认真仔细的思考,但由于本职工作太忙,未能细致周全写出来,只能以总体思路粗浅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指正。
联系方式:hhs045@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