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英九的政治骄傲与悲哀
马英九的政治骄傲与悲哀
作者:肖永国
马英九在2008年12月27日参加高雄县文龟乡“一贯道”神威道场落成启用时,以“一贯道”在台湾由非法到合法的发展历程为例强调:台湾有****的环境,实现了大陆无法做到的理想。
马英九历来都“习惯”把台湾的“****”或“保障人权”视作为“政治骄傲”,并不断的以所谓的“普世价值”向中国大陆夸耀。马英九如同为了表达其妻子周美青的贤德而必须把其他人的妻子贬低的一无是处的方式来实现一样。我们认为马英九完全没有必要用这种“贬低他人而抬高自己”的表现方式,这反而使马英九落个“弄巧成拙”、“自取其辱”的结果。因为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孔雀开屏最完美的时候,恰恰露出了孔雀最丑陋的地方。同样的,当马英九把台湾的“****”或“保障人权”夸耀到无以复加的时候,事实上,马英九所展现和表达的仅仅是马英九希望极力掩盖的政治悲哀而已。
为了更好的“帮助”马英九更好的认识两岸民主自由和保障人权的历史,避免马英九无端对中国大陆的政治指责,我们不妨用辩证的方式展现一下马英九的“政治骄傲”与“政治悲哀”。
一、台湾所谓的“****”或“保障人权”并非生而有之;
台湾的“****”或“保障人权”的政治制度是脱胎于国民党的“威权”、“独*”、“专制”的政治体制和时代。国民党领导的“威权”、“独*”、“专制”宪政制度也这是中国***领导中国大陆民众追求“****”和“保障人权”的政治斗争的对象。中国***成功的把国民党政权赶出大陆并建立了民主、自由的共和国,奠定了现在中国大陆的宪政制度的基础。
所以,从中国大陆宪政制度的创建历史角度,马英九是没有资格对中国大陆的“民主自由”或“保障人权”指手画脚的。或者说,马英九应该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认真了解或学习中国***为大陆十三亿民众争取民主自由、保障人权的历史和现实。
二、马英九一贯以“民主自由战士”或“人权斗士”自居,却忽略了自己曾经为“专制”、“独*”的政府和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服务了十几年的历史;
马英九是受恩于台湾专制、独*的威权时代的。因为时至今日马英九对前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蒋经国的栽培是感激涕零的。自封是“民主自由战士”、“人权斗士”的马英九为何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专制、独*的威权时代三缄其口,却对始终追求民主自由和保障人权的大陆喋喋不休呢?难道这位自封的“民主自由战士”、“人权斗士”批判的目光仅仅是局限于片面的中国大陆的历史?或者说,马英九不敢正视自己亲身经历的台湾历史?
马英九在维护“民主自由”或“保障人权”方面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习惯于指责大陆脸上伤疤的时候,恰恰忽视了自己没有穿裤子的现实。马英九这种掩耳盗铃的维护“普世价值”的精神,着实让两岸民众“大开眼界”!
三、马英九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更遑论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了;
在一个正常人的心中,最起码应该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黑色或白色。世界的丰富多彩是靠每一个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聪明才智创造和实践的结果。任何一种政治和社会制度都必须时刻接受人民、时代及历史的检验。中国大陆60年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经历了大陆政治磨难,也经历了世界政治风云变幻,更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考验。中国大陆在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的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时候给世界留下的是人类精彩的一页。中国大陆的这些精彩的历史所表现的正是中国大陆政治和社会制度显而易见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是对人类世界的创造、丰富和完善。中国大陆6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世界已经把中国大陆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当作是丰富世界色彩一部分的今天,两岸民众就是不清楚:为什么得不到同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台湾地区个别政治领导人的尊重?难道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马英九对中国大陆执行的“超越世界”的衡量标准?
马英九应该知道的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人类政治和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真理的对立面并不是谬误,而是隐藏的另一个真理。马英九坚持的所谓“普世价值”,以“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断”判断中国大陆,正反映了马英九狭隘的政治观念和肤浅的政治认知。
四、中国大陆与台湾迥异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使两岸人民各自选择了适合的政治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取决于人民****的选择。两岸的政治制度的差异是两岸人民依据各自的历史现状自主选择的结果。
具体到中国大陆,也是如此。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历史及现实环境复杂,实施什么样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需要因地制宜和尊重所处的历史及现实。没有什么不经过智慧选择或脱离特定历史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社会制度或“普世价值”观念。任何一种政治和社会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展现出不同的优势和不足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任何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本质上取决于“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愿意不愿意”、“人民满意不满意”。如果当年中国国民党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丢掉大陆政权了。
中国***从来没有说过中国大陆坚持的政治制度或社会体制是千年、万年不变的。中国***始终把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执政的方向,始终把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足当作执政党需要解决的目标,始终把保持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作为执政的责任,始终把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根本和忠旨。
台湾地区的“民主自由”和“保障人权”的历史发展给中国大陆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不仅属于台湾地区,也属于中华民族,更属于全世界。中国大陆没有理由不怀着尊重的心态从包括台湾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两岸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两岸没有必要相互指责、彼此攻击,甚至相互谩骂。因为这实在没有意义。两岸人民都真诚希望两岸能从相互尊重出发,从相互了解入手,从相互学习中获益,自觉接受时代和历史的检验,共同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两岸人民的需要。这才是人民之福、中国之愿、民族之幸、世界之本。
===============================================================================================================================================+++++++++++++++++++++++++++++++++++++++++++++++++++++++++++++++++++++++++++++++++++++++++++++++++++++++++++++++++++++++++++++++++++++++++++++++++++++++++++++++++++++++++++++++++++++++++++++++++++++++++++++++++++++++++++++++++++++
附件:《马英九:台湾实现在大陆做不到的理想》、《马英九:台湾民主自由 两岸交往软实力》
马英九:台湾实现在大陆做不到的理想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2-27
总统马英九今天参加一贯道高雄县六龟乡神威道场落成启用,他以一贯道在台湾从非法到合法的发展经过为例强调,台湾有****的环境,实现在大陆无法做到的理想。
马总统应邀致词表示,参加神威道场启用典礼让他很感动,这不是金碧辉煌的殿堂,最主要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道亲,有如此好的道场,能充分发挥一贯道的道义。今天看到全球的道亲及不同宗教的代表,这是一贯道精义之所在。
中央社国高雄县日27报导,马总统表示,一贯道一语道之是忠恕而已,忠是诚恳、敬业;恕是包容、宽大。一贯道是五教合一,这是最迷人的所在,能将几千年文化的儒学生活化、内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马总统说,传统的中国宗教相对地较内敛、内向、出世,很显然的,一贯道非常入世的宗教,也内敛,但能将精神、教义贯穿传道中,引起迴响,吸引道亲。
马总统表示,他今天看到的不只是大楼,也看到一段很精彩的历史;一贯道在大陆传道多年,光复后到台湾,没想到大陆变色,当时台湾的情势也不利一贯道发展,可说是低潮期,但道亲没有放弃传道的责任,继续在民间传道,受很多委屈,因此他要说「很抱歉」。
马总统表示,当时一贯道道亲忍耐、隐蔽,在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担任内政部长时解禁后,立即成为主要宗教之一。一贯道传教是一种道德、品性的儒家哲学,协助民众得到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
马总统表示,一贯道在大陆与现在在台湾不一样,在台湾有数10万道亲,在70多个国家有道场。+++国在台湾的时间超过60年,比在大陆长,在大陆无法实现的理想如土地改革、民主、教育普及,在台湾做到了,这与一贯道的情形很相似。
马总统强调,台湾有民主自由的环境,是台湾最大的力量,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政治、经济如此,宗教何尝不是如此。
马总统期许一贯道秉持忠恕道义,继续贯彻儒家的哲学生活方式;并指出,大陆也开始提倡中华文化,也是一贯道可以着墨的地方。
马英九:台湾民主自由 两岸交往软实力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2-30
总统马英九今天表示,民主与自由是台湾生存发展之所繫,也是两岸交往中,台湾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中央社30日报导指出,马总统上午出席国军98年上半年陆海空军将官晋任布达暨授阶典礼致词时说,为达预防战争目标,防卫固守是目的、有效吓阻是手段;从国家战略层次来看,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及心理各方面,建设吓阻手段。
总统引孙子兵法表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换言之,在政治上要凸显民主机制,深化民主,彰显台湾自由,这两个价值,是台湾生存发展之所繫,也是台湾在两岸交往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总统说,在经济上,致力两岸共利共荣,从两岸开始交往以来20多年历史显示,这样的交流确实让双方都能共创双赢。在心理上,要凝聚国人意志,对自己要有信心,台湾有良好制度、世人所羡慕的实力,应能在两岸竞争中掌握必要优势。
因此,马总统认为,台湾在心理上有这样的准备,相信不论是在两岸交流,甚至将来若发生任何状况时,都有决心能做到防卫固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