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O是联合国体系下的专门组织。台湾得以“中华台北”名号、观察员身份参加WHA大会,既是台湾长期以来争取国际活动空间的重大突破,也是近年两岸互动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胡六点”擘划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架构已然成型。人们在热议此一重要进展的同时,也不忘向那些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表达感谢,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经过一番梳理,找到了幕后的最初推手。
从马英九到连战
作为主政者,总统马英九自然功不可没。他在国安会秘书长苏起、陆委会主委赖幸媛陪同下高调举行记者会,亲自说明“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是英九520就职以来推动活络外交的重要成果,是落实对人民承诺的重要政见之一”。作为政府化妆师的新闻局长苏俊宾,专门在国际媒体发表文章,说马英九上任后主动向大陆伸出和平橄榄枝,积极改善与中国大陆双边关系,台湾获得WHA观察员资格正是此一作为具体成果的呈现。同时,马英九表示“争取国际参与过程中,要务实、弹性、循序渐进,也不宜有务实之外的目标”,为两岸进一步良性互动表达了期待与善意。台北媒体赞叹:两岸关系变化之速,出人意表;台湾参与WHA活动,划出了两岸互动新纪元。
中央日报网路报发表的“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谢志传的文章则说,台湾在三十八年后重返世界卫生大会,是值得全民庆贺的时刻,但是对于幕后推手更是不该遗忘;2005年时任国民党党主席的连战先生,在两岸关系最紧绷时访问大陆,不仅缓和了两岸的紧张,也为今日台湾重返世界卫生大会,打下了基础;连战是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开拓者,是载入历史史册的伟大人物,就算全民对他表达感谢之意,亦不为过。
从连战到胡Jintao
香港《中国评论》评论员锺维平5月1日发表了《台湾参加WHA 胡Jintao诚意推动》的评论。文章说,台湾得以参加今年的世界卫生大会,最有诚意的推动者,应该是胡Jintao总书记。早在2005年4月29日,胡Jintao与连战会谈发表了新闻公报,其中就提到“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寻求最终解决办法。”这已经是胡Jintao对台湾参加WHA的明确表态了。而那个时候正是陈水扁、民进党执政,在国际空间问题上闹得最厉害、最猖獗、最令大陆难于忍受的时候,但胡Jintao根本没有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却充分展示了一心为民的阔大胸襟!2008年4月,马英九表明愿意以奥会模式的“中华台北”方式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胡Jintao2008年5月28日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时对此给予正面的回应。文章同时指出,当台湾参加WHA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大陆涉及两岸关系政策的各界人士无不感到这是极为棘手的问题,应该不应该、可能不可能,内部当然有激烈的争论。无他,因为如果容许或者支持台湾参加WHA,不管是什么模式、方式、形式,都有可能严重冲击原有的、既有的大陆的对台政策,尤其是大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严密防范政策。所以,在大陆,悲观论者为数不少。但是,我们发现,胡Jintao总书记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支持台湾参加WHA是他的很坚定的目标。一直以来,我们分析他的言论,从中可以得知,关于台湾参加WHA,在胡Jintao的政治思考中,不是给不给的问题,而是如何给的问题,给才是核心问题,才是诚意的体现。
李逸舟:隐身于决策者背后的最初推手
不久前,笔者在联合新闻网“田园火鸡”兄主持的论坛上看到他的推荐:“有一篇文章可以参考一下:《大功初成,巩固前进》,是我第一次看到大陆人观察如此深入,也务实。感觉是此次胡Jintao的讲话里头,有这文章的影子在。”输入这个题目进行检索,在大陆网站发现,这个标题是一个书名,“田园火鸡”兄所指的其实是书中的一篇代表性文章(网友推荐文章时没有署名,后从相关链接中找到该文作者为李逸舟)。在这篇写作于2004年、向大陆决策者全面论述两岸关系的长达三万多字的文章中,作者直接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地方就有三处:一,“台湾先后突破我限制加入了亚银、APEC、WTO等国际经济文化组织;经过SARS一役,世界卫生组织也只是时间问题了。实践证明,在一些政府间经济文化国际组织中,我们最终都难以‘封杀’;每次我们都斗得很辛苦,每次都激起台湾民众的敌视与仇恨,台湾还是进去了。但这个过程同时也表明,台湾也并不能因此而对台独获得多大助益。总体上,国际上的涉台斗争本身有其极限所在:以边际方法看,假设我们最终有能力把台湾现有二十几个邦交国打掉,但台湾则完全可以把最后一个若干万人口的微型小国统统养起来。所以一个与二十几个其实已无本质性的差别。未来的调整,必须找到一种我们既可以掌控、台湾多数民众又可以接受的办法”。二,“特别是我们与瑙鲁建交、‘非典’期间两岸在国际上的斗争等等,极大地加深了岛内民众对我们的敌视与仇恨,成为陈水扁依靠与我对抗获取胜选的社会基础。尤其是SARS一度事关岛内所有人的生死,我阻止台湾挤进世界卫生组织固然很容易取胜,但反作用对我伤害极大”。三,未来“可经过沟通由我主动提出动议,允许台湾以适当身份参加,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不可轻忽”。
不仅如此,李逸舟的建言还对两岸基本矛盾作出界定,对大陆及早与台湾恢复协商谈判提出了建议。他说,“十多年两岸间的互动与斗争充分表明,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一个中国的基本格局与这一格局在局部范围内的不完整性、也即‘+++国’在中国主体范围不存在但又确实真实存在于中国局部地域之间的矛盾。漠视对方的客观存在,试图回避或者抹杀这一矛盾,是十多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两岸政治关系迟滞不前的直接原因”。“十多年斗争反复表明的其实也只是一个现实:如果我们不打算接续1949年的国共内战通过战争把+++国彻底消灭,那么一个中国的框架中就必须留有对方能够接受的位置,否则只能迫使对方离一个中国越来越远,直至台独(能不能实现是另外的问题)”。 从2000年开始,作者就建议,如果“台湾当局关于宪法一中的表述进一步明确后,或者争取对方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后,即应考虑恢复两岸接触商谈”。 2004年选举之前, “作者甚至极而言之:如果泛蓝上台,不论他们说什么、提什么,我们都要认定他们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关键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三通就三通,该谈判就谈判”;“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同泛蓝就一个中国问题进行妥善的‘对接’,要绝对避免泛蓝上台后我们又一步步走到批判连宋搞***搞台独的地步”。 “两岸同属一中,是十多年对台工作最宝贵的经验与结晶,内涵丰富,前景远大;一定要好好珍惜发挥,切切不可浪费,特别是不应在一般的宣传中使它萎缩成一个仅仅针对台独与两个中国的狭窄概念”。这些都表明,在**一直反对一个中国就是“一中各表”、而国民党并未改口的前提下,胡Jintao能于2005年邀请连战访问大陆,确实反映胡Jintao的对台思维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而上述建言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催化剂。
笔者在检索中还看到,有读者认为李逸舟为**决策高层提供出的是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大陆对台政策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先导与理论准备作用”。笔者读后深以为然。胡Jintao作为**总书记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主席,国事天下事政务繁剧,各方面决策少不了智囊智库广为进言。从胡Jintao近年对台决策“创新发展”幅度之大、从以往大陆对台研究的一贯情形看,体制内的惯性思维肯定难以克竞其功,必有一种特别的管道和思路另辟蹊径,李逸舟著作所起到的作用,应该就在于此。《大功初成巩固前进》一书的前言还隐约显示,作者长期抱持书中所述对台思路并不懈为之努力,很长时期内“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与认识相左”,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今天,我认为作者应该可以感到庆幸,他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已经得到印证,他长期“致力于台海和平发展战略建构”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陈文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