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当年的统一要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22:2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看这和我们的一国两制有啥区别??

蒋氏父子与曹聚仁三人在日月潭经过几次讨论后拟出六项谈判条件,其主要内容为:

(一)蒋介石携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

(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期满再行洽商。

(三)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按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四)台湾海空军并人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厦门和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台湾。

(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

(六)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和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障只可提高,不准降低。曹聚仁与蒋氏父子谈妥六项条件后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方面。

然而,当此事正在进行之际,1966年大陆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国共和谈又一次搁浅。

ps,这份统一的要求最后搁浅了,而看看老蒋所提的所有要求,这和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有啥区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22:28:39 | 只看该作者
可惜。。。老蒋小蒋都死了。。。换了个李登辉。。。又换了个陈水扁。。。又换了个马英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22:28:4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啊,这样!是老蒋提出来的吗?怎么没听说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22:28:4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没听说过。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22:28:5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历史老师也这么说过。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22:28:57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的两岸统一方案 金奕文 1954年,杜勒斯以“台湾地位未定”为由,制造“两个中国”。他面告蒋介石,美国把台湾同中国大陆之间的冲突看成是国际战争而不是内战。这一方案立刻遭到海峡两岸的猛烈抨击,双方都声明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蒋介石在台北的公众*会上强烈谴责“两个中国”的设想“荒谬”绝伦,斥责提出此主张的“民主国家”是“不守正义”、“不讲公理”、“乘人之危”、“落井下石”。1956年,章士钊带了一封**中央给蒋介石的信前往香港。信中建议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章士钊在香港将信交给了***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许立即从香港飞往台北,将他与章士钊的会谈情况向蒋介石作了详尽的报告。蒋介石听后,展开**的信件反复看了几遍,长时间沉默无语,没有作任何表示。经过一年的考虑,蒋介石于1957年初突然召许孝炎回台北,表示决定派人到北京,了解一下**的真实意图。1957年4月,台“立法委员”、***被俘高级将领宋希濂的哥哥宋宜山从香港入境,经广州乘火车抵达北京。周恩来在北京东兴楼饭店会见了宋宜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出面与宋宜山商谈。宋宜山回香港后立即写了一篇15000字的报告,但由于报告对**在大陆的成就赞扬过多,蒋介石大为不悦,认为宋宜山被赤化了。再加上大陆此时已开始反右斗争,使蒋介石认为国共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从而中止了国共间进一步的接触。 1963年底,在绝密的情况下,周恩来和张治中副委员长到广东省边境,与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张稚群秘密会晤,从而沟通了台湾当局与大陆,双方在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达成默契。 作家、教授曹聚仁先生与陈毅和蒋经国都是至交, 1965年,蒋经国告诉曹聚仁,台湾方面希望与**谈判,并请他由香港赴台会面。蒋氏父子与曹聚仁三人在日月潭经过几次讨论后拟出六项谈判条件,其主要内容为: (一)蒋介石携旧部回到大陆,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仍任***总裁。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其他政务完全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以20年为期,期满再行洽商。(三)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财政上有困难,由北京按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四)台湾海空军并人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一个师驻厦门和金门地区,三个师驻台湾。(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六)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和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保障只可提高,不准降低。曹聚仁与蒋氏父子谈妥六项条件后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方面。然而,当此事正在进行之际,1966年大陆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国共和谈又一次搁浅。 摘自:《世界知识》2005年第10期 因为这个计划最后胎死腹中,所以老兄们如果需要很原始的文字类资料估计不太好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22:29:01 | 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蒋介石一直对台湾人吹牛皮说要打回去,一直端真“法统”的架子,所以和谈内容没办法向底下人交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22:29:06 | 只看该作者
时过境迁,当年的美好愿景成为镜花水月了,愿两岸炎黄子孙加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22:29:1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东西我有一点不明白, 即然蒋在60年代就有这种一国两制将台湾变成特区的想法, 为什么到1975年, 陈立夫在香港报纸发表<假如我是毛**>一文中, 除表示欢迎毛**和周恩来去台湾谈判外, 还特别呼吁毛**"以大事小, 不计前嫌, 效仿北伐和抗日两次国共合作的先例,  开创再次出现国共合作的新局面."


差了十多年, 蒋的要求怎么从特区编制升档成要共产党"以大事小, 国共合作"了呢?究竟是楼主的资料有问题, 还是陈立夫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22:29:14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的,只不过是**闹的大陆经济水平下滑的厉害,而台湾则抓住了各种实际大规模的发展起来。不能否认当时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领头龙的潜力。当时的状况确实是台湾强而大陆弱,既然不能打回来,那么可以利用经济实力上的差异提高自己的谈判筹码。我觉得是个人都会这么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9 04: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