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4-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成龙批评台湾“太乱”、“太自由”的话在岛内发酵,有民进党民代召集群众到台北市政府前抗议,要求取消成龙“听奥大使”资格;亲绿电视台谈话性节目更是从头骂到尾;而同一天,纽约有媒体对王建民接连三败以斗大的标题骂他“烂透了”、“垃圾”,台湾社会却出奇地冷静,默默地承受。
台湾《中华日报》21日社论对此说,王建民被赋与“台湾之光”的荣崇后,他的名字就和“台湾”连在一起。试想,如果台湾有媒体复制纽约报纸的标题,说王建民“烂透了”、“垃圾”,这家媒体会遭到什么后果?所以,成龙批评台湾、纽约媒体批评王建民,对台湾来说意义是一样的。但为何响应的态度这么不同?这似乎是,纽约媒体有言论自由,但成龙没有。
选择性的接受,反应出两种意义:其一,柿子捡软的吃,骂成龙不会怎么样,骂老美恐怕会怎么样;其二,根本不是言论问题,是政治正确与否问题。因为成龙“偏中”。在此观点下,成龙的言论乃成为某些政治人物可资反操作的资源:他骂台湾,那还了得!
如果将这两件事视为政治题目,那么,怎么反成龙就该怎么反纽约媒体,不能有两套标准。同理,如果两者都是言论自由,就得都尊重或忍受。
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2日透视集文章也认为,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分子,台湾可以批评别人,也要接受别人批评。成龙说台湾太乱、太自由,怎么就引发“天怒人怨”?台湾不是还有一位“外交部部长”说人家的国家“鼻屎一样大”、“没有LP”吗?
台湾是否“太乱”?去年底一项民调就给了答案,民调的题目是:“用一个字表述出你对去年一年的感受。”排名第一的答案正是这个“乱”字。可见成龙并无新见,他只是把多数台湾人的感受说出来而已。奇怪的是,台湾自己可以说于前,为何不许成龙说于后?
文章认为,纽约媒体说王建民“烂透了”,成龙说台湾“太乱”,我们固然不必非同意他们的见解不可,但却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权;尤其是态度要一致,这是维护台湾民主必须做好的功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