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论/ 不沾锅不改 马兼主席也没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8: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4-17


【大公网讯】台湾《联合报》4月17日发表社论说,马英九的问题,尚不只在兼不兼任党主席,倘若其不沾锅的调子不变,兼党主席后,恐只是更增劳瘁而已,反而可能更陷捉襟见肘的境地。
  
去年五二○后,爆发「第一线/第二线」风波,马英九宣布「绝对没有」兼任党主席的意思。
评论说,当时,我们曾有两点评论。一、「总统」兼任党主席,可说是一项重要战略武器,也可说是在重大情况下的救生艇。马英九可以不兼党主席,但是不能说出「绝对不兼党主席」等语;因为,没有人会在瞬息万变的政治战场上,自己宣布放弃战略武器及救生艇。二、二○○八大选后的情势,马英九不可能扮演「退居第二线」的角色,因而在必要时即应考虑兼任党主席。
  
评论指出,马英九应兼党主席,理由有二:
  
一、马当选二○○八「总统」,选民期待的是他成为一个「国家领袖」,但他却似乎仅以做为一个受到「宪法」形式条件规范制约的「总统」自命。「总统府」里的「总统」与「国家领袖」,其间有极大落差,必须弥补。
  
二、举世大约有三种政体,而有不同的党政界面。一是「内阁」制,内造政党,「阁揆」就是党魁。二是「总统」制,如美国,行政与立法分立,但党部只是募款与选举机器,不能指挥「国会」党团,自然亦无与「总统」分庭抗礼的「党魁」。三是「共产专制」,外造政党,党魁高于元首,亦可「兼」国家元首。然而,国民党(民进党亦仿效)则原属「列宁式政党」,党政一体;但在宪政民主化以后,「总统」若兼党主席(如李登辉与陈水扁),即属党政同步,若不兼,则可能出现一位领导「国会」党团而与直选「总统」分庭抗礼的「党魁」。横竖看来,后者都是一个畸形体制,竟在前述三种政体之外别树一帜。
  
评论说,其实,马吴的「磨合」已是相当密切,似非外界挑拨所描绘的那种状况。但是,马吴并称「二巨头」,而吴伯雄的辈分又高于马英九,且有其自己的政治风格、品牌意识,又有自己的人情世故要考虑;所以,就出现了邱毅毁了沈富雄的「监院副院长」提名、「财产来源不明罪」搁浅,及李庆安事件拖至不可收拾等局面。马英九「尊重伯公」,也尊重党政分际;吴伯雄则有自己的风格品牌与人情世故,这类事情层出迭见,于是就成了人们如今所见的这个画面。西谚有云:「二人共骑一马,必有一人坐在前头。」即使以马吴的亲密,也不可能在马背上并排坐着「两巨头」。
  
评论又说,但是,马英九的问题,尚不只在兼不兼任党主席;倘若其「团队工作」
  
(TeamWork)的经营方法不变,兼党主席后,恐只是更增劳瘁而已,反而可能更陷捉襟见肘的境地,在此也有两点评论:
  
一、马英九不沾锅的调子要改。马在群众间极有亲和力,但左右大员要角对他却有「咫尺天涯」的感觉。其实,马英九也未必要兼党主席,只要他能在「马萧刘王吴」五人之间,扮演好强力黏著剂的角色即可;若能与其它四人结交成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同志与知交,则整个统治结构即可泰半底定。但是,马英九的「分际」,却可能演成「疏离」;「不沾锅」,亦可能演成「咫尺天涯」;倘非如此,马萧刘王吴五人,也不至于你看我、我看你,坐视沈富雄提名、「财产来源不明罪」,及李庆安事件恶化至那般地步。五人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明明近在咫尺,何以竟如远在天涯?一切症结,岂不皆在太重形式分际的「不沾锅」?
  
二、必须建立精粹的工作部队。马团队是书房族而不是田野族,颇易流于空谈,不能证验于实际。南方朔批评马英九「以风格替代政绩」,诚是一针见血。马英九原本想「退居第二线」,那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的腐儒思想;今日民主政治,天天都有状况,形同肉搏战,岂有什么第二线可言?马若只有「风格」,却无工作部队将之化为「政绩」,即不可能摆脱花瓶形象。但是,例如,现今府阁党三个秘书长,不是已无活动力及创索尼,或是根本放错了位置,要不就是只擅身段或摆谱;这类人格性向,可谓根本谈不上穿针引线、化异求同的效益。马英九若兼党主席,不只是由上而下君临国民党,而是要用工作部队由下而上来带动这个党,领导这个党,将风格化为使命,由使命化为政绩。

社论认为,马英九应考虑兼任党主席。整个政府与整个党,未来只有一个品牌意识,而不是几个「巨头」以自我的品牌来互别苗头。这个新的品牌意识就是:应坚持廉能风格,并坚定地将风格化作政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1: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