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4-12
中國時報
【陳洛薇/台北報導】
馬政府對台灣國際法律地位「定調」。在馬英九總統指示下,台北賓館月底將模擬重現《中日和約》簽約場景,採用國史館長林滿紅的論述,強調一九五二年簽訂中日和約之後,台澎主權已由日本移轉給中華民國,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稱是中華民國,領土涵蓋台澎金馬。
去年八月廿日,總統府針對台北賓館開放民眾參觀展場布置及開放時間召開協調會,決議在台北賓館二樓以蠟像模擬再現當年中日和約簽約場景。總統府目前展出「從總督府到總統府」展覽,也特闢中日和約展區,展示相關條文及紀錄片。
總統府官員指出,馬總統將展覽視為國家定位的嚴肅課題,除了展覽本身,也將提出說帖、舉辦研討會,以凝聚國內共識、說服國際。展覽當天,馬總統將和原住民小學生共同揭幕,合唱「我們都是一家人」象徵族群融合,府方也將邀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共同見證。
台灣主權歸屬爭議不休,過去國民黨執政時的統編本教科書,只說中日和約確立中日停止戰爭展開外交關係,未提主權歸屬;民進黨時期的教科書則指中日和約未聲明台澎歸屬,埋下「台灣地位未定論」伏筆。國史館長林滿紅提出國史新論,為台灣國際法律地位定調。
林滿紅說,對於她的國史論述,馬總統有相當程度的認同與支持,去年六月就透過府副秘書長葉金川指示國史館籌畫展覽,盼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國內外了解這段史實。她強調,台灣的地位包括主權歸屬及外交關係的定與未定,應該從中日和約進行事實上的釐清。
「中日和約就是界定台灣主權地位的國際條約。」林滿紅表示,台灣的國史必須定位為中華民國史,且我國目前在台澎金馬的主權,必須回到中日和約來加以界定,以中日和約為本,就可以釐清「台灣人是誰」的身分問題。她指出,根據中日和約第十條,中華民國國民包括台澎既有居民(如前總統李登輝一代的「老台灣人」)及其後裔、一九四九年後從大陸移住台澎,且具有中國國籍者(如故總統蔣經國等「新台灣人」)及其後裔。
林滿紅強調,主權就是領土和人民的所有權,中日和約證明台澎主權已由日本移轉給中華民國。
部分持「台灣主權未定論」者主張,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約,日本聲明放棄台澎主權,日本「放棄」不代表「歸還」台澎領土,也不代表中華民國擁有台澎主權,且一九七二年中日斷交後,中日和約失效,台灣主權歸屬不明。
林滿紅指出,一九七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與日本另簽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隻字未提台灣,證明一九五二年中日和約有關主權方面的規定依然有效,這是遵循國際法的「處分原則」,已經處分的就一了百了,不因中日斷交、**和日本另簽條約就失去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