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飞是民族英雄,这在中国人民心中早已定论。岳飞英勇的抗金事迹和他那臻于完美的品格受到中国人永远的赞颂。可是,教育部要褫夺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教育部新编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这种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睨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在是非问题上应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一概说成是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压迫,也不可把少数民族对汉族地区的进攻统称为掠夺和破坏。评价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也一样。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称之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透过这段冠冕堂皇的八股文字,我们不难洞悉“教学大纲”编者的心思。这些编者不是那种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教授、讲师们尚且都依“官本位”制比照某一级别享受各种待遇。遑论供职教育部的士人了。其所言乃是上面意向的宣示。换言之,“教学大纲”所表达的观点诸如褫夺岳飞民族英雄称号等,都是编者秉承政权的意图所为。其实,这一褫夺并不始于当今。1979年山东大学等十院校所合编的大学历史系教材“中国古代史”仍称岳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中国古代史”中册407页)
1985年,此教材经修订后重新出版时,这一句话被悄悄地拿掉了。只不过由于大学历史系的就读者毕竟有限。不动声色地进行“褫夺”没有产生多大反响。中学历史课的就读者千百倍于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要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进行这一褫夺,恐怕难以在无形无痕中进行。于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们干脆明火执仗地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了。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要作这样的指示?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当今中国社会还需不需要岳飞那样的气质和品格?如果再把视角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横断面扩张,还会凝出更多的疑问。当今中国也不无民族问题的困扰。因此,中国民族问题实在是一个绕不过去,回避不了的课题。鉴此,笔者不顾驽钝直陈管见以请教于各界朋友。盖希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诚挚之心望获体恤,偏颇之言敬请赐正。
一、是华夏民族还是中华民族
在当今汉语词汇中,中华及中华民族这两个词哪一个资格更老一些?笔者没有能力作严密考证,感觉上是中华一词资格更老一些。因为起码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的北伐檄文中就有“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说。这里,中华显然指的是中国,其完整的意思是,重新建立不受外族奴役的华夏民族的国家。那么中华民族一词典出何处呢?笔者所能知晓的是出现于抗日战争的激QING中。其代表作系1935年田汉为“义勇军进行曲”所填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尔后,由于“义勇军进行曲”被 定为国歌,中华民族一词便家喻户晓了。中华民族究竟是哪个民族?半个世纪来这个问题的解释权如同所有社会问题的解释权一样,都在领导人口里。在教育部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中,由领取官俸的士人再次传递出这样的训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这个观点还表述为:现中国境内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份。照这个说法,中华民族是母集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五十六个民族是子分民族。
人类社会中到底有没有母集民族、子分民族这回事?有!如斯拉夫民族就是母集民族,其子分民族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等,此为斯拉夫族的东支。波兰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族等,此为斯拉夫族的西支。塞尔维亚族、保加利亚族、马其顿族等,此为斯拉夫族的南支。此外,日耳曼族、拉丁族亦可视为母集民族,因其下均包括许多子分民族。
母集民族与子分民族是不可强拉硬扯的。其归类必须有所根据。以斯拉夫民族为例,欧罗巴人种(白种)分东、西、南三个亚种,斯拉夫民系多属东支亚种。(日耳曼民系多属西支亚种,犹太族属南支亚种)。斯拉夫人高而直的鼻粱就使之颇易于与鼻粱高而弯(鹰鼻)的日耳曼人区分开来。斯拉夫人操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区别于日耳曼人所操的日耳曼语族和拉丁民系所操的罗曼语族。斯拉夫人多信奉基督教中的东支--东正教。区别于日耳曼人信奉的天主教和新教。这些都说明了,从人种、语言、宗教三大要素上来界定,斯拉夫族作为一个母集民族是没有疑问的。
回过头来看看咱们中国的情况。从人种分类来看,新疆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等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利亚人种的过渡型,与中国境内其他民族相貌迥异。从语言分类来看,塔吉克操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族。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等操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蒙古、达斡尔等操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满、赫哲、鄂伦春等操阿尔泰语系中的通古斯满语族。藏族操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汉族操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等等。从宗教分类来看,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信伊 斯 兰教、佛教、和各种原始宗教以及基本不信教的。三大要素中如此之大的区别历历在目,凭什么认定有一个涵盖五十六个民族的母集民族中华民族的存在呢?换言之,差别如此之大的几十个民族怎么能组成同一个母集民族--中华民族呢?
笔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对民族一词作过这样的表述:“民族系人类中的各个群体。在某一相对确定的地域内,由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人种等原因使某一群体形成了它自己的生活习性、生存手段、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等。而这一切又较明显地与其他的群体相区别。从而就形成了人类一个个不同的民族。”在此我要作补充的是,作为一个子分民族的成员在那几个方面(生活习性等)是相当统一的。而母集民族的各子分民族间则是相对统一,即有某一程度的差别。母集民族不同的人群之间差别是相当明显的。
华夏民族本来会成为一个母集民族。它的子分民族有可能是中原族、吴越族、鄂楚族、南粤族等等。极为类似斯拉夫族系。但由于自秦代开始汉字的统一使用,并于隋唐开始以这些汉字去进行科举取士,终至广袤数千里“书同文、心同伦”。华夏族系提炼为更统一的汉民族。以至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出自南粤僻壤。近代民主先驱孙中山亦来自海疆边陲。即他们都不是出自华夏腹地,而是来源于渐次被华夏文明所覆盖的原蛮荒之地。
以生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涵盖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来取得中国境内民族和谐的愿望,只是一个善良的迷思。既然所谓“中华民族”从道理上来分析确实不能成立,那么无论它看来多么美好,也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当您一再向人诉说这花是多么美丽时,知您者谓您心痴,不知您者谓您心诈。事实上某些维、蒙、藏等族人士已经激烈反弹了。他们据理强烈质疑这个“中华民族”的真实性,进而推论制造这样一个虚幻的“中华民族论”无非是想从文化上消灭少数民族。
丢掉那一厢情愿的幻想,放弃那缺乏说服力的理论,实事求是地会到现实中来。中国现在的民族构成是华夏民族和若干个少数民族。华夏民族是由汉族和那些已经和正在自愿融入华夏文化--汉文化的各少数民族如苗、瑶、壮等所组成的一个民族。而根本不存在由汉族和另外五十五个--其中有些与华夏文化差异很大,而且极为排斥华夏文化,坚决保持其固有文化--少数民族所组成的所谓“中华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