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的外省人称呼真是奇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4:5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的所谓外省人是指哪些人呢?我的猜测大概是指49年跑到台湾的那批人以及其后代吧,可不明白的是那台湾本省人又是指哪些人呢?阿扁之流吗?可追根溯源他们也是从大陆迁到台湾去的外省人的后代子孙吧真正的台湾土著好像也就是高金素梅代表的那十几个少数民族吧?弄个外省人这种莫名其妙的概念居然把蓝营吓的连句整话都说不明白,奇也怪哉!再说句绿营的:你们老说人家是外省人好像也笨的可以么:外省外省,那不是变相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吗?可笑的台湾政客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4:52:53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是本省人,还是一个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4:52:56 | 只看该作者
妳現在才知道阿= =
會不會太晚一點了
阿扁本來就是台灣的笑話~~所以他現在已經被打入土城看守所~轉被砍掉重練了~可是怕台灣人連給他重練的機會都沒有~
其實台灣永遠跟大陸托不離關係~像我的祖籍就是福建~跟鄭成功一起來的(我阿公說的)
阿扁那群台獨份子就是喜歡用省籍去挑起台灣族群對立~~
真正的本省人是線在在山上打野豬的原住民才對~
阿扁不配叫做台灣人~因為他不是原住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14:52:59 | 只看该作者
不晚不晚,朝闻夕拾么,总比现在还糊涂的人们强一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14:53:02 | 只看该作者
都是政治惹的祸!你不错,很客观,不过像你一样祖上传下来的台湾南部的乡亲很喜欢阿扁那套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14:53:06 | 只看该作者
外省人,在台湾专指国共内战后跟随+++国政府来台的中国大陆各省人民。在中国大陆的广东省及港澳地区则用来泛指广东人以外的族群,尤其是讲普通话(国语)的人,而其他地方也有这种称呼,但普遍称外地人居多。台湾地区的“外省人”不仅带有地区含义,还一定程度有政治的意味,本土住民常用“本省人”以与大陆移民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14:53:10 | 只看该作者
台湾省现虽然已经虚级化,但“外省人”一词还是习惯性地在台湾各界使用。“外省人”在台湾通常是指1945年台湾光复后来台的中国大陆各省人民,特别是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随+++国政府迁台的大陆人士,与其相对地是住在台湾本省的本省人。战后中国各省军民移入人数难以有效统计,依据1956年户口普查中,外省籍人口约93万人,加上未设籍军人27万人,共约121万人[1],约占当时台湾人口937万人中的13%。目前“外省人”人数因与本省人通婚而难以判定(下详),一般认为约占台湾现有人口的13~15%。 有人曾建议用较广义的“新住民”一词,代替“外省人”。但是此议仍无法将“外省人”与近期大量移居台湾的东南亚、大陆配偶相区别,且在“原住民”与“新住民”之间来台之移民,也无法在此“原--新”二元语境下得到较好定位。是故此一概念虽容易衍生问题。 另外也有“49族”一说,此说法是因为外省人大多是1949年随国民党来台的人士,但此说法鲜少被使用。 关于本省人与外省人,有一个知名的昵称:“芋仔”(外省人)、“番薯”(本省人)。二次大战后,台湾因白米价格较贵,本省人常以番薯为主食,且台湾的地形轮廓类似“番薯”之形状,故台湾本省人往往以“番薯”自称;而以芋仔称呼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迁居来台的外省人。如:外省老荣民,老军人常被称为老芋仔。(不过有趣的是芋头是台湾土生作物,反而番薯是外来引进的作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14:53:13 | 只看该作者
在台湾,一般而言,族群的归属,以父系血缘为主。来台定居的外省第一代男性后来在台湾结婚后生育的子女,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常被称为外省人第二代。

父母两方若男方为外省人,子女在省籍调查时即被归类为是外省人。但若男方是本省人,就算是与外省人女性结婚,子女一般被视为本省人。如连战其母为外省人,但由于其父连震东为本省人,故连战被归类在本省人;连战其子连胜文情况亦同。


随着时代推移、语言差异的缩小、在加上对台湾本土认同的上升,有人认为省籍隔阖正逐渐缩小。但一份2007年的民调显示,57%的台湾住民认为省籍问题仍“十分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14:53:17 | 只看该作者
部份台湾人认定台湾的省籍问题主要是在政治理念上、而实际上应该是蓝绿/统独冲突。因为省籍隔阂所造成的群众大规模流血冲突,在二二八事件之后的台湾可说不曾发生。 长达三十八个年头的戒严时期,外省菁英阶层在政治、政党、军事、媒体、艺文等领域的优势,虽在1990年代之后逐渐淡化,但还是存在。台湾媒体刻意淡化的事实是,戒严时期强制推广的国语政策与中国意识及公务员维持分省录取政策,使得外省菁英阶层在当时享有与其人口比例不相称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往往具有外省菁英阶层遗传性,并影响国家资源的分配,部份台湾人认定此妨碍台湾“国家正常化”的发展。 过去国民党政府在政治及资源分配上让本省人掌握地方势力(包括县市长、省议会等),但外省籍官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还是在中央政府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台湾在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之后才成为+++国领土,但在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前仅为"+++国"其中一省;依据1986年才废止的“考试法”内容,对照1986年之后施行至今的“公务人员考试法”内容相关条文,以同样是+++国公务员的考用资格来看,外省人占优势并不奇怪。 而今政策修正,考试制度也变为公平,本省籍人士得以考试成绩考入政府,本省人也可以透过选举担任公职,情况趋于缓和,现今外省籍人士在政坛上层的数量已经减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14:53:21 | 只看该作者
金马的省籍问题


目前"+++国宪法"有效统辖地区除台湾岛之台湾省、台北市、高雄市外,尚有福建省连江县之一部份,以及福建省金门县之全部。在台湾外省人一般而言专指1949年前后撤来台湾之人口统称,但金马两地之人来台也或会被归类为外省人,此有历史经验、族群认同、语言和政治因素四大原因: 金门县与连江县马祖列岛在开发与历史上很早就受中国统治,清朝统治时期即属福建巡抚管辖,甲午战争亦未曾随台割让日本,故不曾经历日本治理与皇民化。金马两地与台湾同归+++国所辖,是在1945年以后的事,且继续划归福建省政府,该省政府目前仍设于金门县。故两地与台湾的历史经验和对中国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金门与马祖一直在行政隶属上属于福建省,对金马当地人而言,本土、本省的概念皆为福建而非台湾,金马人也以福建人为称。因此当“台湾”成为近来台湾族群认同号召时,金马地区并未对其产生强大的认同与共鸣。 连江县位居闽江口,近福州,语言是福州话,与台湾多数本省人使用的闽南语不同。而金门县虽同属闽南语区域,但其闽南语系厦门腔,与经过日治时期之后的台湾闽南语也有词汇、语音上的些许差异。故所以两地在语言上与台湾本岛闽南语人也不尽相同。 金马两地由于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军区(现裁并入南京军区)压力,自1950年代以来长期受战地政务制约,无法正常发展民政民生,作为“前哨”,对台湾本岛有其特殊感想。所幸+++国政府大批驻军挹注消费,使金马经济尚称稳定。


自解严与金马裁军后,虽然台湾当局采取增设金门国家公园、开放小三通、岛内民众观光等措施,但金马经济不见起色。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闽南金三角地区之日趋繁荣,两地民选首长希望台湾当局能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挹注,故而台金两地政治纷争时有所闻。 同时,在民意调查中,金马对泛蓝政党的支持度高达九成以上,甚至高于台湾本岛的外省人,因此更无法被以闽南人为主的泛绿政党视为“本省人”。金马为“外省”的观念,也获得金马人士与台湾本岛统派的认同。因此在金马与台湾本岛间,也存在“省籍问题”的紧张。随着小三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金马本地人重新与对岸中国大陆联系交流,包括求学就业,与台湾本岛渐行渐远,也与部份台湾人强势主观认定的台湾的主流政治价值和族群认同落差越来越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3:1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