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革裹尸”与马英九的政治责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4: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革裹尸”与马英九的政治责任

作者:肖永国

    “马革裹尸”典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有“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据历史记载,马援(前公元14—公元49),字文渊,被授予“伏波将军”。马援先祖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遂以马为姓。依据马援的家谱,台湾的“马家庄”还是马援族谱的一个支系。如果以此族谱排序,马英九的先祖也是“伏波将军”马援。2009年1月27日,在中国的农历新年期间,马英九在拜访“马家庄”祭拜先祖马援时,立下誓言:为了拼经济决心学习先祖马援的“马革裹尸”的精神。尽管依据中国传统,在过年期间发如此重誓似乎“不吉利”,但是确实感动了台湾民众。

    一、马英九的“遥祭”实现了两岸民众之间的“心灵相约”

    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代表中国国民党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以来,有西方政治评论人士点评马英九说:“马英九是台湾唯一的希望”。其实,自马英九当选之日起,马英九何止是2300万台湾民众的希望,更是13亿2300万中国人的希望。尤其在马英九于2009年4月3日亲自率领台湾政治机构主要负责人遥祭轩辕黄帝的时候,更让中国大地上的13亿2300万中国人看到了马英九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身影。

    但是,台湾的现实总是比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期望现实的多,也残酷的多。

    1、记得陈云林访台遭遇脱序的不明真相台湾民众冲击,马英九被迫紧急应对后,曾大发感慨说:台湾“总统”真不是人干的!两岸民众都可以感受到马英九治理台湾的不易。

    2、得悉马英九每日行程安排的很满,以至于无法得到及时休息,马英九开玩笑地说:5分钟即可入睡。两岸民众,即便相隔遥远,内心也可以体会到对马英九的阵阵疼惜。

    3、新闻报道说马英九一次看“斗蟋蟀”,见两个蟋蟀斗的“遍体鳞伤”,马英九发出感叹说:非要斗到死为止吗?猛然间,在内心深处,让两岸民众再次感受到了马英九做为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的恻隐之心。

    马英九自2008年5月20日治理台湾以来,诸如此类的令两岸民众感怀的事情有许多。我们相信这些都是马英九发自内心的执政感悟。固然这些政治感悟未必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但是马英九希望不辜负台湾民众的政治选票,希望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竭尽全力的服务台湾民众的言行,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二、马英九必须面对的执政困境;

    在台湾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马英九的“以身作则”、“心地善良”、“悲天悯人”的性格特质是难能可贵的。以此同时,我们也要指出马英九执政台湾存在的问题,分析马英九执政辛苦的诸多原因。

    1、  陈水扁长达八年的贪腐执政及李登辉常年的混乱执政,为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台湾生存和发展环境制造了状况百出的“台湾政治烂摊子”。治理“台湾政治烂摊子”需要“大刀阔斧”,也需要“细水长流”,更需要“有条不紊”。这就是马英九执政的艰难之处;

    2、  马英九需要面对的绝非仅仅是台湾内部的“政治烂摊子”那么简单,还必须面对日趋严重的“两岸周边”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冲突、“全球金融危机”向纵深化发展以及台湾岛内外政治势力相互勾结危害台湾的政治、社会稳定的趋势等。这些问题都是台湾地区历届其他执政者都没有遭遇到的“历史变局”,但是,不善于应对“变局”的马英九都遇到了。

    3、  从马英九必须应对的台湾内外政治格局及台湾必须面对的发展民生和政治改革的历史任务的角度上来说,马英九执政当局最困难的局势还未必是2009年,或许2011年的复杂局面更会让马英九“不知所措”。2009年对马英九而言,更多的是马英九“政治心理”的困境和“政治理念”的调整,毕竟这不是2011年的“时局所迫”或“别无选择”。

    4、  马英九在台湾内外“困局”和“变局”的环境条件下治理台湾往往比较“迷信”发挥个人的“政治模范标杆”的作用。这种以身作则的政治管理模式,固然与前任的“贪腐政权”会形成鲜明的政治对比,但是“执政台湾”究竟不是“政治选举”,更不是“政治作秀”。越来越趋于理性的台湾民众认可的不再是“李扁时代”的“政治口号”或马英九选举团队的“政治理想”,而是马英九执政当局提供的改善和发展民生为重点的“政治成效”或“执政成果”。相比之下,马英九的“政治模范标杆”在台湾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低下的“梦游般”执政状态中,反而成为了马英九执政当局的突出弱点和不足。

    执政一年后的马英九当局,应该多花一些时间认真反思执政过程。

    三、马英九应理性思考台湾的现状与未来;

    马英九能在台湾危险重重的内外环境下,立下“马革裹尸”的政治誓言,站在维护台湾民众切身利益的角度,是值得两岸民众钦佩的。但是,从台湾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马英九客观认识台湾的现状。

    1、台湾的政治现状是以中国地区政治实体的方式存续的。

    对于这一点,我反而觉得台湾执政当局无需气馁或辩解。一个政治实体存在的价值最重要的不在于为国际社会的认知或认同的程度,最根本的首先应该是其治理下的民众对该政治实体的认可和满意程度。换句话说,让大多数台湾民众生活富足、行为自由、政治满意,难道不一样值得骄傲和满意吗?所以,认同中国和中国人,创造中国人都赞誉的政治和生活的品质,本质上不仅无损于台湾执政当局的政治存续和政治发展,而且打造一个人人称羡的“世外桃源”式的地区治理模式也是台湾执政当局为世界做出的无法磨灭的历史贡献。

    2、台湾的经济现状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受岛内内需消费有限的影响,对外部经济环境依赖较大。

    台湾执政当局应当立足于台湾整体工商业群体的发展需求定位优化台湾外部经济环境的执政方向和目标。即,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重点发展实质经济联系,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台湾工商业群体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台湾民众高品质的生活,要比追求政治虚名的“凯子政治”有意义的多;

    3、台湾的文化现状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对中华文化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区域。

    朝代可以更替,政权可以存亡,而文化是经久不衰的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文化没有国界,文化针对的最重要的不是国家,而是不同背景的人。所以,以最有效的方式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不仅会为台湾地区创造一个不同的外部世界,而且也会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不同风格的“香格里拉”;

    4、台湾应发展务实的“国际空间”。

    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的目的应该立足于“为民所用”、“为民所享”、“为民所有”,应该是为了更好的为台湾民众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不是搞“斗气空间”、“金元空间”、“凯子空间”或“贪腐空间”。所谓的“对等”、“尊严”,一旦脱离了台湾民众的生活,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人类的政治或历史,仅仅是人类生活很小的一部分,更何况是台湾呢?

    这一切就注定了马英九要承担起“政治改革”、“发展民生”、“改善两岸”、“提高治理”、“积极应变”的政治责任。而且这五者明显存在不同的主次轻重缓急的政治关系。

    四、对马英九执政当局的具体执政建议;

    建议马英九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

    1、依据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执政规划和目标,落实到各执政机构的量化执政过程中;

    马英九在竞选期间制定的各项执政规划和目标,尽管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部分目标和规划需要调整,但是“优化台湾产业机构”、“提高台湾优势产业竞争力”、“优先发展台湾民生”、“创造更多有利于台湾工商业发展的机遇”以及“为台湾民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品质”、“形成廉洁自律、高效的执政机构”等规划或目标的现实意义仍然是存在的,也应该予以量化并得到贯彻和落实。

    2、理顺“党政关系”,明确执政党的政治责任;

    马英九做为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如果说需要为台湾地方或立法委员的选举负责,其实就是“党政不分”的体现。台湾的党政关系处理的不好有诸多原因,但是中国国民党做为台湾执政党,缺乏扎根台湾民间和基层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而是习惯于在“权力”、“高层”及“地位”等方面政治钻营,这就是中国国民党的政党体制问题。如果说泛蓝政党选举不利与马英九执政有关的话,那只能说明中国国民党并没有找到新时期执政党的政治责任。

    3、协调台湾各执政机构,回归“法制”、“责任”、“监督”和“目标”;

    马英九自执政以来都以“不干预司法”、“不干预其他执政机构依法执政”而自豪,这固然值得可喜可贺。可是,如果台湾司法或其他执政机构存在明显需要改革或改善的地方,马英九做为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听之任之,那就是一种政治逃避了。台湾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生态、社会状态及执政机构,本质上取决于台湾民众大多数民众政治和生活的需要。如果台湾的执政机构已经明显偏离了台湾民众的政治和生活的需要,就需要马英九发挥最高政治领导人的职权以“法制”、“责任”、“监督”和“目标”等为标准予以积极纠正和规划。

    4、倡导民意机构和新闻媒体理性监督,关注台湾民众的民生发展;

    台湾民意机构应该是表达台湾民众意志、愿望和建议的机构,似乎不应该是个性化的“表演场所”,更不应该是“政治武斗”或“政治斗气”的地方。一群不能自我约束的民意代表,又怎么能制定适宜的约束他人的法律或规范呢?中国寺庙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人治人,国虽治而必乱”,下联是:“人人治己,国虽乱而必治”,横批是:“治人先治己”。所以,台湾民意机构监督台湾执政机构要注重“国计民生”、“调查研究”、“客观标准”和“实际成效”。这就是台湾最需要的“理性”。同样的,新闻媒体的自由与开放的确是台湾的一大特色,如果偏离台湾民众的最关注的需求和符合实际的理性监督,不仅会“失焦”,更会“误事”。

    5、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防患于无形;

    台湾治理面临着四大危机,即:“台湾内部治理”、“两岸周边”的主权和领土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及“台独势力”蓄意乱台。台湾民众对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的基本政治要求就是“寻常环境论治理”、“危机关头看应变”。“寻常环境”的治理,只要马英九执政当局能处理好“总体规划”、“权力目标”、“资源条件”及“治理人才”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就不会成为马英九执政当局“头痛”的问题。相对的,马英九执政当局对各种危机的处理能力,切实需要改善和提高,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对处于“变局”之中的台湾政治领导人最重要的政治要求。

    综上所述,在稳定台湾基本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马英九执政当局需要以“发展民生”为中心,通过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和发展国际社会的务实关系为依托,为治理台湾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并以提高台湾执政机构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为政治标准和政治目标。在赢得台湾民众支持和信任后,再积极推进台湾政治改革,为台湾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台湾抗御各种综合风险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4:47:12 | 只看该作者
新闻报道说马英九一次看“斗蟋蟀”,见两个蟋蟀斗的“遍体鳞伤”,马英九发出感叹说:非要斗到死为止吗? 台湾内部蓝绿斗,非要斗到死吗??不斗还有其他出路吗?哎,悲哀啊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4:47:16 | 只看该作者
综上所述,在稳定台湾基本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上,马英九执政当局需要以“发展民生”为中心,通过积极改善两岸关系和发展国际社会的务实关系为依托,为治理台湾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并以提高台湾执政机构的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和治理成效为政治标准和政治目标。在赢得台湾民众支持和信任后,再积极推进台湾政治改革,为台湾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台湾抗御各种综合风险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9 10:3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