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台北3月25日电(记者 林淑玲分析报导)台湾前“新闻局”驻加拿大多伦多新闻组长郭冠英引发的“范兰钦”事件余波荡漾,各方解读不一,●拉长全案的纵深来看,“●范兰钦”事件可以说是台湾统独言论市场长期失衡的产物。●扁任内让台独论述高居庙堂,●被逼到墙角的促统声音●只好转入地下,自行找寻出口。这种氛围若无法改变,郭冠英丢了乌纱帽之后,●未来还是会有其它的“范兰钦”出现。
●民进党执政8年,以政府机器进行全台“绿化”行动,●将“台独论述”强灌进行政体系,要求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民进党所建构的“●台湾主体论述”,●凡是符合其要求者便是“●爱台湾”;●不符合其要求者便透过绿营媒体、绿营社团,●将之打成“卖台”,●以致敢公开表示支持统一者如凤毛麟角。●即便是2000年之前,李登辉在国民党执政时也是把统一当成“毒药”。
●郭冠英卖力以“●范兰钦”为笔名写作,●●在个人部落格发表文章,主要是在扁任内的事。在那8年,台湾的●言论市场是极度失衡的,●不止政府挺独,独派社团、独派媒体也都受到特别照顾。在台湾4家主要报纸中,扣除走社会、影剧新闻路线的《苹果日报》,走深绿路线的《自由时报》发行量早就遥遥领先于《联合报》、《中国时报》。若干当时受到扁政府●大力扶植的绿色刊物,最近因政府补助没了,又遇到金融海啸,才纷纷不支倒地。
●在扁政府的时代,“政治正确”的挺绿文官扶摇直上,●挺蓝的文官纷纷被打入“黑五类”,更别说是敢公开告白支持统一。●郭冠英被免职后在多伦多接受台湾媒体访问,形容自己是“政治出柜”,实在是比谕得妙极了;●他在不能公开支持统一时,●用“范兰钦”为笔名,●抒发政治理念,●如今被民进党追杀到不得已,●只好坦白承认,就好像同性恋者招认性向“出柜”。
●台湾言论市场的失衡在●马政府上任后●并未改善,●还是挺独的很强,●促统的很弱。●包括马英九在内,●怕被扣上“卖台”的大帽子,●也不敢任意碰触统一议题,再加上绿营高不断高喊“台湾“主权”面临危机”,动作更大,●独派社团声势、资源都远超过支持统一的力量,使得在台湾社会氛围上,●统一依旧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见不得阳光。
即使是非主流言论,“●范兰钦”部落格文章,●●比起独派网站上羞辱马英九、刘兆玄、蓝色媒体人的●●辛辣程度更是差远了。“●范兰钦”骂台湾是“鬼岛”、“歹丸”至少没有针对个人,●未达触法的程度;●独派在网络上攻击蓝营政治人物的言论,很多●都涉诽谤及●人身攻击程度。但长久以来,●蓝营对独派这些网络言论向来是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从来没有人去提告,●遑论是像抓“范兰钦”那般的●猎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范兰钦”所谓的“挑动族群”文章,●其实可视为一种不满言论市场被垄断的反扑,就像他自己说的,●有人可以骂“中国猪”,●他为什么不能骂“台巴子”?●台湾言论市场如果无法让统一、独立的声音●都能自由表达,●独派日趋激化,●比“范兰钦”更激烈的言论,●绝对还会再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