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王失弓”与台湾的“统独自决观”
“楚王失弓”与台湾的“统独自决观”
----兼论蔡英文的“统一选项”
作者:肖永国
2009年3月22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投书台湾《中国时报》声称:民进党最核心的本土价值,必须重新诠释;如果继续以对抗来凝聚政治实力,就会不容易扩大支持;两岸情势愈来愈复杂,“要统要独,必须是我们自己选择。”面对台湾复杂的内外环境,似乎“统一”是蔡英文的政治选项。熟悉台湾的舆论政情的两岸民众都记得,凡是涉及“统独”及台湾所谓“主权”等敏感问题,无论蔡英文还是马英九都是以“统一选项”和“自己自决”为号召的。“马蔡合流”是否会成为台湾的一种发展方向,我们姑且不论。如果单就“2300万台湾人决定台湾的统一或独立”的论调而言,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楚王失弓”的典故。
“楚王失弓”出自《孔子家语?好生》。故事说: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该典故表现的就是楚王与孔子不同的政治胸襟。中国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一个政治家的“胸襟”也是政治家的“气度”。如果以政治胸襟或政治气度来衡量马英九与蔡英文,可以肯定地说马英九在退步,而蔡英文似乎在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是代表中国国民党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的。而中国国民党曾今是中国的执政党。即使不论中国国民党丢掉中国大陆政权的原因,至少中国国民党的创始者是胸怀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否则中国国民党也不可能发动“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的中国革命,结束中国的“帝制”。更何况,中国国民党之所以失去中国的政权,恰恰是因为心中只有“美式枪炮”、“政党私利”而缺乏中国及中国人民的缘故。这既是中国国民党做为“百年老党”落败于中国***的原因,也是中国国民党险些失去在台湾的政治落脚点的缘由。所以,吴伯雄、马英九之流把一个胸怀中国及13亿2300万人民的“百年政治老店”折腾成一个只顾“政党私利”及“台湾地区私利”的地方政党,这只可能是吴伯雄、马英九之流留给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中国国民党历史的悲哀,更是台湾2300万人民的不幸。
所以说,马英九主张“统独”决定于2300万台湾民众是台湾执政党及执政当局的历史倒退。
至于台湾民进党创新其政治理论而坚持同样的观点,之所以表现出台湾民进党“些许”的政治进步,是因为过去民进党始终坚持“台湾独立”、“台湾建国”的。台湾民进党现如今迫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毕竟也把“统一”做为其政治选项。
台湾民进党的“转变”似乎应该受到两岸民众的鼓励才对。其实不然。
我们姑且不论蔡英文的“统一论”在民进党内能持续多久。单就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观点而言,同样是“错误的选项”。或许部分两岸民众不理解。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这犹如老师问学生:鸵鸟有几条腿?学生甲回答说“四条腿”而学生乙回答说“三条腿”,我们不能依据学生乙的错误答案“接近”正确答案就认定学生乙回答正确。同样的道理,台湾民进党坚持“台湾独立”、“台湾建国”已经为实践所证明是一条走不通的“政治道路”。由“台湾民众自决台湾独立或统一”同样是不存在的一条“政治出路”。
原因很简单:
两岸问题或两岸关系的本质是“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并不是两岸之间的“主权”或“领土”之争,而只可能是两岸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及消除两岸之间的政治对立的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两岸兵戎相见是因为台湾试图“独立”的政治势力蓄意制造中国主权和领土的***,造成两岸之间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冲突。由此可见,一个原本就是完整、统一的中国领土和主权,为什么会由一个地区的民众决定其现状和未来呢?
因此,本质上,台湾民进党仍然没有走出“试图独立”的“政治窠臼”。台湾民进党从一条“死路”走向另一条“绝路”,足见台湾民进党面临的生存危机和转型期痛苦的内心挣扎。与此同时,台湾执政党或台湾在野党都“四处嚷嚷”要通过地方民众自决的方式***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的政治行径,让两岸中国人觉得“莫名其妙”。
由此看来,台湾的政治混乱不会因为“马蔡合流”而终结。这才是台湾政党给13亿2300万中国人带来的“两岸大不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