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看待台湾的“国际空间” 最近,大陆一知名网站报道台“邦交国”驻台“使馆”陈旧不堪,甚至18国“使馆”竟挤在一所公寓里。其中,不乏讽刺、挖苦之意。对于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相信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他都会举双手赞成,而这则报道的初衷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但是,对于报道中的讽刺、挖苦之意,笔者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对于台湾的“国际空间”,不管是大陆官方或是民间人士,都应该理性对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实现两岸的统一,让两岸同胞共同行使国家主权、充分享受伟大祖国强大带来的好处。然而,从现实来看,这种方案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而这又是由我们对台湾问题的复杂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所致。在谈及台湾问题为何难以解决时,我们往往只注重强调“台独”势力和美日等外来势力的插手而忽视另外两大重要因素,即“正统认同”和“体制认同”。 其一、“正统认同”: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而国际上还有20多个国家承认“+++国政府”。台湾民众难以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他们坚持认为“+++国”才是中国的正统,**政权是“反叛者”。要让台湾民众突破“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领导”这个心理极限相当困难,他们主张即使统一两岸也应“统一于+++国”,而这又是不可能的; 其二、“体制认同”:两岸的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台湾民众不认同大陆的体制,他们对大陆存在的疑虑很深,认为台湾远远比大陆民主,而“台独”势力就更不用说了。 笔者认为,内因始终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台湾问题难以解决的症结不在外来势力的干涉而在内部,如果没有内部的影响,外部势力也难以插手。事实上,两岸体制差异所带来的矛盾也并非不可调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即与内地(大陆)的体制存在本质不同。但是,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并没有在体制上与内地发生冲突。相反,他们以内地为坚强后盾不断走向稳定和繁荣,1997年香港在内地的支持下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便是有力证明。两岸统一后,大陆也一直坚持“一国两制”的不变方针。因此,台湾问题难以解决的根结在于内部的“正统认同”和“台独”势力。在台湾社会,主张维持两岸现状的中间力量略大于“台独”势力,而主张两岸统一仅占少数。虽然我们希望支持统一的台湾民众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我们肯定,主张维持现在的中间力量脆弱地维持着早已名存实亡的+++国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牵制了“台独”势力的“台独”举动。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大力支持促统人士,严厉打击“台独”势力,稳定并争取中间力量。当然,对于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的卑劣行径,我们应强烈反对,而对于“台独”势力,虽然我们不放弃争取他们转变错误立场的努力,但这大多是徒劳无获。所以,如能争取中间人士,无疑会促决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但是,要改变他们的“正统认同”仍相当困难。他们认同中国,但这个中国却是“+++国”而非**政权,而大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的举动,在他们看来是在刻意“打压‘+++国’的生存空间”。他们本来就对大陆心存芥蒂,如果经“台独”势力的极力挑拨,便会激起他们对大陆的对立情绪,长此以往,我们难免保证他们不会向“台独”势力靠拢,我们也不敢保证他们有朝一日不会被“台独”势力超越。果真如此,解决台湾问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自17世纪以来,台湾一直惨遭列强蹂蔺并几度成为孤悬海外的“中国的弃子”。对于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我们要理性分析、理性对待,要从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出发,低调处理。由于他们不愿放弃“+++国”的“正统自尊”,我们在与台湾的“邦交国”发展关系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被“台独”及外国干涉势力所利用,最终阻碍统一大业。同样,“+++国”也要充分体会大陆方面为维护国家统一的良苦用心,不能刻意冲击大陆的底线。再看台湾的这些“邦交国”,他们都是穷国小国,影响力极为有限,让“+++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作为中国正统的自尊”,也是从维护两岸关系的稳定最终促进两岸的统一来看的。尽管面临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与急于这些国家建交并非没有这样的能力,而对于国际上总有一些国家在两岸间走钢丝、玩猫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警惕。某国与“+++国”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即宣布与该国断交,这也是在客观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因为承认“+++国”也是承认其作为中国的正统,尽管+++国早已名存实亡。 去年5月上台后,马英九当局提出“两岸要实行‘外交休兵’”,而在年底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之际,**中央总书记胡Jintao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其中,对于台湾参与国际事物的问题,胡Jintao总书记提出明确指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对此,两岸应该减少对立和互相指责,两岸的媒体也是如此。两岸要在维护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充分维护国家主权。事实充分证明:两岸的内耗只印证了一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