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篡改金门战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1: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x先生是台湾著名装甲兵史和金门战史专家,台湾x战略所硕士,北京大学博士。现将对其采访内容整理如下。后面文中x先生简称“x”,访问者简称“y”。x所提及的史实,其版权属于x先生。

金门战斗简介:
1949年,漳厦金战役最后阶段,解放军第10兵团解放厦门后,
23日,得悉原在广东潮汕地区的国民党军第12兵团部和1个师已抵达金门,后续部队正在海运途中的消息后,为求在国民党军交接防务和后续部队尚末到达之际攻占大、小金门岛,第10兵团决定集中所有船只,首先夺取大金门岛。24日夜,解放军第28军两个团又1营、第29军1个团分别由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航,25日凌晨,陆续在龙口、古宁头、湖尾乡附近抢滩登岛。接着,分头向守军勇猛攻击。此时,国民党军第12兵团主力已抵达该岛,协同原有守军在坦克、飞机、军舰火力支援下,对解放军登陆部队实施连续反击。登陆部队被迫退至古宁头地区继续奋战。26日晨,解放军两个连和1个加强排渡海增援。激战至27日,登岛部队因兵少力薄,弹尽粮绝,后援不继,在杀伤国民党军数千后,连同登岛民工共9000余人一部阵亡,一部被俘,未能返回大陆。

X:在大陆,本人首先查看了几乎所有公开出版的,关于中国装甲兵史以及金门战斗的书籍和资料。结果发现,由于金门登陆的解放军当时均未能返回大陆,所以目前大陆关于金门战斗的书籍和资料,全是按照过去国民党 “官版战史” 的脉络撰写。至于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刘亚洲的《金门战役检讨》(以后简称“检讨”),更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和道听途说的传闻,于史实严重不符。(对当女婿升中将的刘某,X还有很多恶毒的评价,这里省略.
李登辉上台之后,国民党原先高度保密的蒋介石大溪档案被公开;国民党下台之后,原先当作宝贝的国民党军秘密档案也被公开,甚至被当作垃圾扫地出门;同时,原国民党官兵也敢于提供与过去国民党的“官版战史”不同的证词和照片。这种情况下本人大量调查后发现,对于这场战斗,国民党的“官版战史”
有着许多尚待更正之处。

y:首先纠正刘亚洲的“检讨”:金门之战是战斗,而不是战役。台湾方面基于心理战考虑称为“战役”,把金门战斗和他厦门抗登陆大败分隔开来,这不奇怪;而刘亚洲的“检讨”一文中如果战斗和战役都分不清楚,实在说不过去。
刘亚洲的“检讨”称:“金门之战,蒋军用对了人。蒋介石在关键时刻启用胡琏,今天看来确是一着高棋。”
毛**曾亲笔通告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

X:
刘亚洲的“检讨”将胡琏大吹特吹,其实胡琏在内战“转进”过程中,做过一些很不光彩的事情。另外本人查看了几乎全部金门之战原始档案,可以肯定金门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国民党军指挥官是汤恩伯,而根本不是胡琏。
10月24日晨,金门守军召开作战会议,由汤恩伯亲自主持,会上依据气候与情报,判断出解放军即将对金门发起进攻,汤恩伯虽在内战中屡遭解放军重挫,但此时,仍以坚定语气指出:解放军不攻金门则已,若攻金门必定会在金门西部的垄口至西一点红之间海岸抢滩登陆,要求坦克部队于该处加强步兵,青年军201师步兵、坦克协同演练。后来,对岸的解放军进攻金门的部署,与汤恩伯的判断一致。
1954年汤恩伯便在日本病死,而胡琏长期执掌大权,所以国民党的“官版战史”把金门之战指挥官的头衔硬安在胡琏头上,甚至为此全面涂改了台湾军史馆的秘密档案,只有台湾湖口装甲兵基地的那套未被涂改过的原始档案证明,被涂掉的名字是汤恩伯。在高度腐败的国民党军当中,这不足为奇。由于撤至台湾的国民党各部队之间派系复杂,相互歧视,各方均对这一时期军史研究反应冷淡,加之后来的研究者漫不经心,致使这一错误延续至今。

y:早期,国民党军内部高度腐败,其“官版战史”胡编乱造,主要是为心理战需要和恐吓对手,根本没有多少史料价值。例如他们声称“消灭红军和解放军”的总数竟高达数亿名,把国民党军的惨败写成“国军转进千里、共军追之不及”。其“官版战史”大肆渲染金门之战,声称“消灭共军5万,击毙匪首萧峰”。结果西方的史书也多引用了这一错误说法。事实上解放军损失总数只有9千余人,萧峰则在大陆担任军职,前几年才去世。
台湾的军史局X先生你也很熟悉。他们出版的战史往往不顾***,只求长官高兴。所以虽然军史局等军方部门提供高额报酬,但据说许多台湾战史专家为了自身声誉,都婉拒了帮他们写“战史”邀请。本来台湾的军史局等军方部门就是台湾军方政治作战/心理战机构的一个部分,刘亚洲的“检讨”等个别大陆人却把这些经过“加工”的战史和心理战描述当作依据,哪能得出正确结论。
其实,战争及战斗在多数情况下决不仅仅是实力的较量。国际国内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远远超过半数。本来,在战斗中双方各有各的难处,也都会犯许多错误,而胜利总是属于犯错误较少的一方。

X:金门的国民党22兵团,尤其是登陆正面的青年军201师缺乏实战经验,没有甚么战斗力。

y:本来他们有200多个坚固碉堡工事,配有当时最先进的机枪和火炮,
25毫米机关炮有20门之多,还配备了足够的探照灯可以夜间作战,并在海滩布设了铁丝网,在水际滩头布设了7000余枚地雷和800余枚水雷。理论上国民党22兵团凭借优势兵力和强大火力,可以微不足道的伤亡轻易把第一梯队共10个营约8500名登陆者全部消灭在滩头。但实际上,国民党青年军的猛烈射击根本不能阻止解放军木船不顾牺牲的勇猛冲击。解放军登陆后,曾被敌人坚固碉堡的火力压制在滩头,但几名“爆破英雄”很快用炸药包消灭了碉堡。这时,青年军军心崩溃,解放军以有限的伤亡顺利登上了金门岛,俘获国民党青年军近千名,解放军一向优待战俘,结果反而不得不分出宝贵的兵力去看管战俘。从理论上很难解释解放军不可思议的胜利。刘亚洲的“检讨”描述的国民党青年军作战无比神勇,作困兽之斗。这和解放军用木船成功登陆并轻易捕获大量战俘的事实不相符。
刘亚洲的“检讨”称:金门之战对我军而言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是武器——敌坦克。金门岛上有一支装甲部队,共有美制M5A1坦克22辆。叶飞和肖锋都知道这个情况。但我军历来对蒋军坦克十分轻视,加之这支装甲部队始组建不久,主要成员都是从淮海战场双堆集突围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哪敢言勇?我登陆部队并未认真准备反坦克作战。从以下例子就可看出他们的粗疏:部队确带了打坦克的火箭筒。当时火箭筒分为前筒、后筒和火箭弹三部份,需三人配合才能发射。因欠准备,结果前筒装在甲船,后筒装在乙船,火箭弹装在丙船。强行登陆后,建制混乱,甲找不到乙,乙找不到丙。火箭筒全然无法使用,遂使敌坦克得志。更令我军始料不及的是:10月24日下午,蒋军坦克配合步兵在一点红海滩进行反登陆演习,一辆坦克发生故障,无法开动,停留原地修理。午夜时分,我军第一梯队恰在这一带海滩抢滩。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辆坏了一夜的坦克居然开动了。当即向我登陆部队开火。M5A坦克火力很强,一辆单车的火力超过一个装备齐全的步兵连。一个坦克营的火力则超过一个步兵师。它给予我军重大杀伤。由于缺乏反坦克兵器,我军战士曾在身上裹着炸药包向敌坦克猛扑,不果。部队为避其锋,撤入海滩附近的防风草丛中。坦克冲入我军隐蔽处做蛇形碾压。后来,这辆坦克被国民党授予“金门之熊”称号。陈诚称:“金门作战,装甲兵居于首功。

X:台湾方面有个称为“金门之熊”的坦克第3团第1营装甲兵的传奇“轶事”。之所以称之为“轶事”,则主要因为该营编纂的原始“战斗详报”错漏百出。而另一些国民党陆军出身的相关人士,又在编纂所谓“古宁头大捷”战史时,有掠美抢功之嫌,以致于渐渐的,台湾省人开始怀疑那则“轶事”根本就是台湾方面在金门前线得手后,自己编造出来,用来提高民心士气的神话。
但本人在对原始档案和多名当事人的采访后得出结论,“金门之熊”是真实的,而且当时那辆坦克的乘员,至今仍有多数健在。

y:其他一些台湾战史专家也反映,旧国民党军造假成癖,甚至原始“战斗详报”便错漏百出,结果在原始“战斗详报”基础上写成的军史局战史自然不可能准确。这个消息对那些拿台湾军史局战史当宝贝的人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1949年元月,国民党军22兵团直属战车营至上海码头接20余辆美制M5A1坦克。这些二战后美军弃于菲律宾的报废车辆经过多年风吹雨打早已锈迹斑斑,且没有炮管及油箱。但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坦克几乎打光了,也只好捡这些破铜烂铁将就。经过四十几天的整修,后来这22辆M5A1坦克居然变成金门之战的铁甲主力,但其车况是很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1:19:14 | 只看该作者
败军之将的心情可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2 21: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