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和弟弟上大学的学费 全是母亲摆摊卖菜挣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0:0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轉貼此文,敬我辛苦的父母.



东方晓白

中青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搜狐网,对1899名网友进行的调查显示:44.2%的人经常从小摊上买东西;81.0%的人认为小摊贩靠勤劳吃饭,值得尊敬;82.9%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对小摊集中管理,规划其发展;仅有1.4%的人认为应该取缔小摊。(中国青年报3月19日7版)
    我对有关“小商小贩”的新闻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和弟弟上大学时的学费,全是母亲摆摊卖菜挣来的。

    1996年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都已经下岗了。县城里的工厂并不正规,所谓“下岗”就是不用上班,最低生活保障都是没有的。我上大学,弟弟上高中,家里开销很大。我家楼下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小市场,一些人常常在那卖菜卖水果,因为周围都是居民区,据说生意都还可以。

    母亲于是加入了“小商贩”的队伍。一开始是推着板车卖菜,一旦城管来了,就推车躲进胡同里,等城管走了再出来继续卖。后来生意慢慢变好了,一车菜都不够卖,那个“流动的市场”也逐渐被城管默认,工商所的人也开始来收管理费了。母亲便架起几块木板作为固定摊位。

    母亲卖菜的收入还不错,一个月可以挣到1000元左右,比她上班时的工资多。1996年的时候,这1000元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我知道,小商贩们都很辛苦,早晨四五点就要起来去批发市场,晚上收拾完菜摊到家里一般都10点左右了。我们的县城是山区,去批发菜的时候空车一路下坡,等批发完菜回来,却一路上坡。一车菜得有四五百斤,母亲和她的伙伴们都是硬生生地一路推上来。她们都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实在累得撑不住了,就在车轮底下垫块砖休息一下。这些商贩一年365天除了大年初一到初五休息几天外,无论天气好坏都风雨无阻。如果不是生活所迫,稍微有一些退路,谁会愿意受这个罪?

    从我上大学开始到弟弟大学毕业,前后8年时间,母亲就是这么辛苦过来的。直到我参加工作一年后,她才结束“小贩生涯”。和母亲在一起卖菜的人,好些还在继续着这种艰辛的日子。有时回老家在市场上碰见他们,总是心怀敬仰和感动。

    前两天看到何兵教授在博客里说,“摆摊是穷人的最后一条出路。”我深有感触,当年父母下岗没有任何收入,如果不去摆摊卖菜,那我的学费从哪里来呢?那些城市管理者衣食无忧,自然不可能体验小摊贩们的生活艰辛。在他们眼里,小摊贩就是城市污点,是给城市形象添堵的标志。他们喜欢高楼,喜欢所谓的整洁和气派。

    上大学的时候读过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思的一本书,他提供了一个“好社会”的标准:这个社会应当是“人人有工作并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抱负取得成功的机会。”那些小商小贩们不算成功人士,但至少他们寻找到了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可是他们常常被城管追得东躲西藏的情景让人看来实在悲凉。2月25日,《中国青年报》还刊登《谁的城市?》一文,文章说:“真正的城市书写,不是历史,不是理论,不是规划,而是每个人真实的城市体验与生活。”我希望人们在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每个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谋生方式,安然度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0:07:11 | 只看该作者
老兄终于不用繁体字了啊?真好,看着就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0:07:14 | 只看该作者
老兄终于不用繁体字了啊?真好,看着就舒服。 [/qu
(轉)貼此文,敬我辛苦的父母.
(轉).不是繁体...戴老弟是狗改不了吃*......哈哈
附件
149_3622_e8b1f7827e8ff4f.gif (154.75 KB)
2009-3-23 0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8 01:5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