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马英九如何防范政权崩盘
作者:肖永国
2009年3月6日台湾开展了一个关于台北县选举的政治民调,得出结论说:如果在开展民调的当天台湾民进党与台湾国民党进行台北县“县长”选举的话,中国国民党将选举失败。由此进一步延伸下去,将造成民进党的政治转机和马英九政权的崩盘。
似乎马英九政权的崩盘是一个假设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中国国民党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自1949年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存续60年来,受台湾际政治环境和台湾岛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中国国民党确实出现过政治崩盘。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的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不妨顺由这段中国国民党政权的“崩盘史”去探索“如何防止马英九政权崩盘”的问题。
一、蒋经国时代中国国民党政权的内忧外患;
自1949年因中国内战失败中国国民党败至台湾以来,台湾岛内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获得唯一代表中国的政治认可后,“+++国”丧失了国际主流社会的政治认可,其国际空间逐渐遭到越来越大的政治压缩。中国国民党的“一党执政”不断的向“一 党 专 政 ”的方向发展,加之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不当执政对台湾民众造成政治伤害,造成一定程度的政治对立,激起了台湾民众普遍的政治不满。台湾岛内要求“本土化”、“民主化”、“开放党禁”等政治改革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省籍矛盾”突出。
在中国国民党蒋经国执政后,为因应国际空间和政治环境不断恶化的政治现实,惊慌失措的蒋经国政权开始了经济改革和“本土化方向”的政治改革同步发展的治理台湾的政策。蒋经国执政当局在推进“本土化方向”的政治改革时选择大批本省籍新生力量进入各级政府和党务机构(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国民党“掘墓人”的李登辉),使国民党在政治意识、组织形态和年龄结构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国民党当局与民众的矛盾有所缓和,省籍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没有改变国民党“一 党 专 政 ”的政治现实。蒋经国在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发展上,却始终坚持“维护中国正统”,不愿意客观面对中国国际主导地位的建立。在对大陆政策方面,国民党担心两岸关系的改善对其“**戡乱体制”造成威胁,制定了“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简单地说,蒋经国面对的台湾发展问题是:
1、台湾国际空间急剧萎缩;
2、台湾本土化运动动摇了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基础;
3、台湾经济需要大力发展;
4、“省籍矛盾”突出、政治对立严重;
为解除台湾面临的困境,蒋经国政权采取了如下措施:
1、推进“台湾本土化方向”的政治改革;
2、以台湾本土人士充斥台湾执政机构的方式执行“一 党 专 政”;
3、大力发展台湾经济;
4、继续执行两岸政治隔绝和适度人员往来的政策;
蒋经国执政造成的政治后果是:
1、“台湾本土化意识”极度膨胀,为以后的社会族群对立的形成拉开了政治缺口;
2、中国国民党执政发生“政治异化”,培养了国民党政权的“掘墓人”;
3、敌视中国大陆,维护政治对立;
二、李登辉时代中国国民党的分崩离析;
1988年,深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的李登辉成为国民党新的当家人。为巩固其领导地位,蒋经国依靠“发展台湾民生”得以实现,李登辉最早期望通过“改善两岸关系”予以树立。中国国民党李登辉执政团队在执政初期建立了“和平统一委员会”,并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希望以此做为两岸统一的发展指针。
但是,基于两岸相互隔阂、缺乏深化沟通渠道和必要互信机制,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社会和李登辉认识不足,中国大陆天真的把两岸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台湾领导人身上,执行着“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在未能及时把握住两岸统一的政治机会时,发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共产主义阵营裂变”的历史事件。国际政治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中国进行“打压”、“制裁”的国际环境下,具有政治投机性格的李登辉产生了“中国会政治***”的“政治幻想”,于是李登辉主导的“两岸统一”的发展方向出现了“转折”,最为典型的标志就是李登辉抛出了“两国论”和中国大陆展开了1996年导弹发射。两岸政治和解的道路彻底断裂。
为了巩固国内的政权和领导地位,“恼羞成怒”的李登辉把执政方向转入对两岸政策执行“戒急用忍”,对台湾内部开始全方位、多层次打压外省籍亲蒋派政治势力、扶持和鼓励“黑金政治”和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崛起。国民党从此陷入内斗,台湾政坛进入动荡时期。
由于李登辉不择手段巩固个人权力、长期推行***路线、纵容培植“台独”势力,引起了强烈反弹,国民党不可避免地走向***。1993年8月,党内少壮派“立委”赵少康、李庆华等人出走并正式组建“新党”,引起政坛震动。1995年,李登辉违背诚信再度参选,导致党内大佬陈履安**、辞职参选,林洋港和郝柏村在明知将被驱逐出党的情况下自行违纪参选,国民党3年之内,竟然出现了3次较大的***。2000年大选前,国民党元老出面游说,希望李登辉能够同意连战与宋楚瑜搭配参选“总统”,但李登辉出于个人目的不希望宋楚瑜成为新的政治强人,阻挠二人搭配并挑起连宋之争,致使宋楚瑜负气出走,自行参选,国民党一分为二。在选举的关键阶段,李登辉又暗中支持民进党候选人,导致连、宋二人双双落选,国民党痛失执政权。
简答地说,李登辉主政时期造成了以下政治后果:
1、 造成中国国民党的分崩离析,痛失中国在台湾的政权;
2、 帮助主张“台独”的台湾民进党获得中国在台湾的政权;
3、 抛出“两国论”企图恶化两岸关系、改变两岸关系的性质;
4、 以“戒急用忍”政策试图切割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
三、连战时代中国国民党的忍辱负重;
2000年中国国民党失去执政地位,引起了党内的强烈不满。大选结果公布当晚,数千国民党老党员及民众彻夜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前,要求李登辉立即辞职,这股声浪还迅速蔓延到台湾全岛。2000年3月24日,李登辉在一片“下课”声中辞去党主席,连战在危难之中被推为代主席,宋楚瑜挟高票另组亲民党。2001年,李登辉策划党内“亲李”势力出走另组“台联党”,国民党元气大伤,政治实力大幅下降,政党形象恶化,面临着进一步***的危险。
连战痛定思痛,推出一系列党务改革措施,清除李登辉的恶劣影响,逐渐稳住了阵脚。随后,连战捐弃前嫌,加强与宋楚瑜等的合作,逐步取得了“泛蓝”整合的主导权。2004年,连宋搭档参选“总统”,大大鼓舞了基层支持者的斗志与信心,连宋配的民调支持率一直处于领先。另一边,陈水扁极力鼓吹“正名”、“公投”、“制宪”,大打“台独牌”,拉近了与连宋的差距,使选情呈胶着状态。选举前一日,陈水扁神秘遇刺,使选情翻盘,连宋以微小差距再次落选,筹划多时的国亲合并陷入僵局。
在民进党“两颗子弹”的社会影响下,2004年年底,“泛蓝”在“立委”选举中“出人意料”地取得过半优势,宋楚瑜宣布要“走自己的路”,与陈水扁达成了“十点共识”,国民党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关键时刻,国民党大胆派出副主席江丙坤参访大陆,并带回了“十项共识”,夺回了两岸关系的发言权。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参访大陆,对国民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民进党贪腐不断的败露、民进党的“冒进台独道路”的失败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深入帮助”,台湾上下“人心思变”成为了社会主流。2008年国民党借助“台湾内外”的各种优势,克服了国民党政治参选人马英九的司法困扰,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总统选举”中一举取得了台湾政权。
连战时代中国国民党的主要变化:
1、 开辟了两岸直接的沟通、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政治先河,理顺了两岸关系;
2、 成功主导了台湾社会的发展方向;
3、 整合了处于***状态的中国国民党;
4、 有力遏制了“台独势力”给台湾造成的巨大政治伤害;
四、马英九政权巩固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
通过对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存续60年的历史分析,我们知道:导致台湾政治轮替的主因与台湾的民主制度的本身是没有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国民党制定错误的路线方针。任何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要在台湾巩固政权,必须承担起以下的执政责任:
1、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2、改善两岸关系;
3、发展台湾民生;
4、拓展台湾国际空间;
5、 赢得台湾民众和政党的政治认可;
6、获得国际社会支持;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代表中国国民党恢复对台湾的执政以来,必须面对陈水扁执政当局给他留下的烂摊子。回顾马英九执政的历程,存在着诸多“执政实习生”的政治印痕。
1、 在上任初期的“钓鱼岛风波”中,马英九传出“不惜一战”的风声。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基本算是“平息风波”。基于马英九不敢对中国人的政治身份予以政治认同,就遑论维护“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了;
2、 在上任以来,马英九不断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向政治对手民进党伸出“橄榄枝”,希望“蓝绿和解”。民进党以“830呛马大游*”打碎了马英九的“台湾政党认可”的幻想;
3、 自上任以来,马英九不断阐述“马氏新思维”,即“外交休兵”、“活路外交”的理念,希望维持“台湾邦交国保持不变”及“台湾参与联合国”,试图拓展“台湾国际空间”和签订“两岸和平协议”,迫使中国大陆制定“先经济后政治”的对台政策;
4、 马英九在上任以来的所谓“国事访问”中,以“低调”方式与美国政府“亲密接触”,并获得“台美关系回温”及“欧盟政治支持”等“政治成果”,试图逼迫中国大陆在“支持两岸***状态长期化”与“台湾政治独立”之间做政治选择;
5、 马英九上任以来,一直都热衷于“拓展国际空间”而忽视了“发展台湾民生”,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下民怨沸腾,出现内政治理混乱、民众生活困苦、面对灾害无能等问题。短期内,马英九的“发展台湾民生”的成绩是很难有成绩的;
总结马英九“实习”执政的历程,马英九并没有真正领会“两岸关系位阶高于台湾对外关系”的政治忠告,还没有真正体会两岸关系的政治本质:“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上的政治对立”,更没有体会到“两岸周边”主权和领土冲突及“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对台湾执政带来的生存困境。马英九在“不统”“不独”“不武”的“政治独木桥”上的“政治杂耍”,确实给马英九政权的崩盘带来极大政治风险。
四、如何防范马英九政权的崩盘?
马英九的“见习执政”希望马英九能真正明白:在“两岸周边”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各种局势持续恶化的外部环境下,马英九要面对台湾社会族群对立、台湾政党政治冲突及台湾行政能力低下等内部困境,同时要保持国民党持续执政和马英九连任成功,真正可以依靠的“政治朋友”只可能是中国大陆,真正可以走通的执政道路只可能是“依托两岸,发展民生”。
未来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发展,需要利用马英九执政的历史契机,依靠中国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台湾形成的主导地位,切实贯彻“发展台湾民生为第一要务”的政治承诺,重新获得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发展空间和政治认可。事实上,这也是一次中国国民党再造的过程,需要中国国民党做好长期的准备,务必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稳妥、有序的做好此次再造的各个环节。中国国民党一旦错过八年的再造机会,将失去在台湾的优势地位。
基于此,中国国民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认同中国及中华民族,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共同抵御各种对台湾执政造成不利影响的全球危机;
2、以彻查前朝及今朝的“弊案”为突破口,维护台湾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两岸合作制定促进和发展台湾民生的发展规划;
4、优化和调整台湾地区政府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积极、有效的落实各项发展民生的政策;
5、深化密切联系中国国民党基层党务组织的沟通和联系,激活基层党务组织对国民党执政团队政策的支持、执行和反馈活力;
6、发现、选拔、培养、教育一批能执行国民党以发展台湾民生为主旨的政府人才、党务人才和谋划人才,为马英九执政团队提供人才和政策支持;
7、加强与大陆执政党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共谋两岸关系的发展规划,协助马英九执政团队促进两岸民众关心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总之,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要保持持续执政及有效防范马英九政权的崩盘,必须在认同中国及中华民族的政治前提下,充分认识到“两岸周边”和“全球危机”造成的执政危害,以“立足台湾、放眼中国”的视野,积极掌握引导台湾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以积极有效的促进和发展台湾民生为执政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激活国民党基层党务组织的动员、组织、执行和监督等活力为环节,树立良好的依法执政的政党形象和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为突破口,切实履行“发展台湾民生为第一要务”的政治承诺,进一步优化台湾政治环境和政党生态,创造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台湾民众生活富足的新型台湾社会。
附件一:《台北县若选输了,马英九政权崩盘?》
附件二:《双英会?高志鹏:马英九已经黔驴技穷!》
台北县若选输了,马英九政权崩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6 15:39:01
中评社台北3月6日电/如果明天是台北县长选举投票,根据中时电子报的最新民调显示,态势很清楚,在“周钖玮对苏贞昌”的县长选举中,国民党输了!
问题出在哪里?是国民党籍的台北县长周钖玮做得不好吗?而陷在扁案泥淖中进退两难的民进党,又凭什么赢?
中时电子报分析报道,平实而论,并不是周钖玮做得不好,而是说不出周钖玮近四年间究竟做了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政绩。政绩,不是县长说了算,要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才算数。
苏贞昌当然是民进党的强棒人选,但是,影响台北县长选举胜负的关键,并不在苏贞昌,而是在国民党可能再也唤不起选民支持的热情。
不必怀疑,一旦国民党选输了全台第一大县台北县,马英九政权的岛内长城,将从最核心的底部开始崩坍,最后形成涛天巨浪,一波波扑向2012年的“总统”大选;如果出现这种结果,不管是出自于“钟摆效应”或所谓“骨牌效应”,对于台湾岛内的蓝绿政治版块,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将会形成极为惊人的冲击效应。
而最大的冲击效应,是台湾整个社会氛围将出现转变,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不耐,会更加不满,当民怨积累并最后转化成选票时,届时不管是马英九寻求连任,或国民党另推备胎人选,大概再也回天乏力了。
台北县是蓝绿必争之地,也是牵动蓝绿政治势力消长的关键点;对国民党而言,绝对要守住,对民进党而言,再起之机也在台北县。
从过去的各项选举结果及发展显示,台北县几乎就是蓝绿“乡村包围中央”的战术起点以及终点。2000年前,在野的民进党,靠着“乡村包围中央”取得执政权;2008年,在野的国民党,也靠着“乡村包围中央”重新光复“总统府”。
不要以为现在离年底的县市长选举还远,而关注2012年“总统”大选更属杞人忧天;一叶知秋,人民不会等待,人民也没有必要一再对无能的执政者展现耐心,不管是县长或“总统”,不能只是好人,更要具有能力、胆识及魄力,做不好,就要有下台走人的准备。
如果国民党丢了台北县,马英九政府会不会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崩盘效应?这是国民党的危机,却是民进党的转机。
附件二:《双英会?高志鹏:马英九已经黔驴技穷!》
双英会?高志鹏:马英九已经黔驴技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3 10:12:44
中评社台北3月13日电(记者 黄惠玟)马英九再度针对ECFA邀请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讲“行话”,民进党“立委”高志鹏今天上午指出,马英九老是丢出这一招,为的只是要突显朝野和谐的诚意,显见马已经黔驴技穷,已经让人看破手脚,民进党不会中招,不会让马得逞的!
高志鹏指出,从马英九上任之后,就一直释出要邀请蔡英文会谈这一招,要突显释出朝野和谐的诚意,民进党却不愿理睬,然而,马英九如果一直以一党独大的心态,那么不如不见,蔡英文绝对不会被骗,更不会让马英九得逞!
高志鹏认为,即使要见,要谈什么?,如果什么内容都没有,而只是为了见面而见面,如此的见面会有意义吗?至于说“行话”,他批评说,马英九对于ECFA还没有共识就说要签,难道这就是行话?不是喝过洋墨水就是会说行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