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历史盲补课!关家垴血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6:0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最惨烈的一仗-关家垴血战

     百团大战后期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决定对八路军进行报复性“扫荡”:10月6日起,日军以数万人的兵力,对**中央北方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扫荡”。
    1940年10月25日,敌冈崎大队长率600多人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外,严重威胁黄崖洞里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兵工厂安全。听到冈崎大队窜入兵工厂破坏,彭德怀的心一下子炸了,彭总大吼一声:“擅离职守,将连长枪毙!”总部特5团执法队将兵工厂担负警卫的连长就地正法!
    彭德怀从麻田调大部队接应,经过三天两夜激战和阻击,冈崎大队在我军打击下,狼狈窜逃回关家垴据点。彭总心中怒气难消,犹不解恨,10月29日晚上发出歼敌命令:“我命令:129师所有部队30日晨4时对关家垴发动总攻击,坚决消灭冈崎大队,一个日本鬼子也不能叫他跑掉!谁放走敌人,以军法论处!“
    关家垴位于太行区的中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据高临下,经长期建设,形成了以窑洞为依托构筑的完整的工事体系。每孔窑洞既可以独自构成一个火力点,又可以与其他窑洞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形成交叉火力网。窑洞前还挖有防弹壕,如果手榴弹没扔到位,掉到防弹壕里,就难以对日军构成威胁。日军还将相连的窑洞凿通,形成了网状的工事体系。10月28日,日军冈崎大队与崛田大队在败退中在此会合。29日下午,彭德怀到蟠龙镇的石门村,召集正在此地休整的第129师师、旅干部开会,口述了总部的战斗命令,要求第129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坚决拿下关家垴。
    左权传达命令后,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129师部队将敌人驻地关家垴四面包围。日军封锁住上山小路,抢修堑壕,深挖洞穴,固守待援。敌人12架飞机轮番轰炸我攻击部队,129师指战员冒着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和山垴顶倾泻的火力,勇猛冲杀!11连连续冲锋12次,全连164人,伤亡后仅剩15人。同日军在小路上打拉锯战,拼死了20多名日军。副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
    日军据高临下,战士们象割韭菜一样一茬茬倒下,刘伯承和邓小平看到地势对我攻坚部队十分不利,心如火烧,敌人在垴顶,我们部队在下面,硬攻不可能迅速取胜,两位指挥员想请示彭总是否停止冲锋?彭德怀决心定了,伤亡再大也要消灭冈崎大队!
    攻坚战斗持续了两昼夜后,各个连队均伤亡过半,刘伯承和邓小平去见彭德怀,后面跟着陈赓。刘伯承见了彭总说:“关家垴居高临下,飞机十几架轮番对我阵地轰炸,主攻连队伤亡太大了,我们将下山道路封锁,是否待日军粮绝下山再打?”彭德怀火气未消,一拍桌子:“牺牲再大,也得将冈崎大队给我消灭掉!”386旅旅长陈赓也向彭德怀请求:“决死队干部绝大多数都是青年知识分子,很可爱,在第一、第二阶段的战役中,25团、38团负伤的已有1570人,牺牲的也有500多人。这次围歼战是阵地攻击战,是个硬仗。为了保存决死队主力,这次战斗可否免去这两个团的任务?”彭总也没有同意,战斗继续进入白热化。
    八路军各路进攻部队遭到了日军的有力阻击,损失很大,其中担任主攻的第772团第1营仅剩80余人。战事呈胶着状态。战至31日晨,关家垴仍未攻下,而武乡、辽县之日军2500余人已经出动,试图围歼129师主力。在这种情形下,刘伯承再次打电话给彭德怀,建议部队暂时撤围,另寻战机。彭德怀一听,按捺不住往上直窜的火气,在电话中告诉刘伯承:“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刘伯承一向不生气,但这次碰上了彭德怀的犟脾气,也是气得脸色发青,停顿了一下说:“冈崎大队死守山头,我们也不能不顾战士们的牺牲硬拼吧!”彭德怀怒气冲冲地吼道:“你不给我拿下关家垴,我撤你129师的番号!”彭德怀的犟脾气上了劲,谁也拉不住,刘伯承、邓小平、蔡树藩等人进退两难。
    军令如山,刘伯承等无奈,只得调整部署,重新组织进攻。我军第772团、第769团、第38团、第25团各以1个营,协同第385旅一部,向关家垴上的敌人连续攻击18次,肉搏多次,刘伯承命令工兵部队,从山下部挖洞通向垴顶。工兵部队轮班作业,经过一夜一天不停的挖掘,一个通向关家垴顶的通道打通了。冲锋部队在火力掩护下,从土洞登上了垴顶。战士们用大刀、手榴弹、炸药包逐个地堡消灭负隅顽抗的日军。最后日军两个大队长也双双被我攻击部队击毙终于攻上了关家垴山顶。敌大部被歼,残敌60多人退守在一个狭小地域,固守待援。这时由黄烟洞方向来援之日军1500人已逼近。彭德怀看到关家垴被围之敌基本歼灭,来援之敌又过大,为保持主动,再寻有利战机,便下令部队撤出战斗。八路军撤走后,日军对关家垴周围地区进行了疯狂报复,数天之内屠杀群众竟达6000余人。
    关于彭总为什么执意要打硬碰硬的关家垴攻坚战,据一位参战者、八路军总部特5团团长欧致富回忆,“彭老总坚持要打关家垴战斗,还有一个意图: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必要时,也得猛攻坚守,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
    关家垴战斗中我八路军以劣势装备,对日军冈崎大队实行攻坚战、阵地战,血战两天两夜,经过反复的白刃格斗,武器精良的冈崎大队被歼大半,丢下400多具尸体撤逃,我军取得了反扫荡中首次攻坚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战斗中我军也伤亡惨重,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许多连队,打到了只剩不足三分之一,红军时期的连、排战斗骨干也损失过半,这样一场硬拼的正面战,也引起了日后军史上对百团大战的争议,也增加了彭刘两位老帅之间的不合。
    赞成的认为关家垴战斗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振奋了根据地的人心士气,锻炼了部队,提高了八路军攻坚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彭总敢打硬仗恶仗,勇猛顽强的作战风格,而反对的认为关家垴攻坚战打得相当被动,八路军在地势,火力,战斗形势都不利的情况下与日军打阵地战违背了游击战的原则,白白牺牲了大批战斗骨干,为1941年后根据地的艰难形势带来了不利因素。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06:06:14 | 只看该作者
蒲滨战役
      一九四五年四五月间,我渤海区主力部队根据山东省军区“以开辟胶济路东段广大地区为主要目标,扩大和巩固我中心根据地,缩小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的距离,并使之联系起来”的战略部署,开始并取得了第一次讨张(景月)战役的胜利。此时,盘踞在蒲台、滨县之敌如惊弓之鸟,悲观厌战,士气低落。他们被迫由猖獗一时的全面进攻,转变为收缩兵力、垂死挣扎的重点进攻。
    为了狠狠打击日寇的“重点进攻”,保卫麦收,粉碎敌伪以蒲、滨两县为重点的抢粮企图,我渤海区党委、军区,集中了军区主力直属团、特5营、四分区独立团、滨县独立营、利津独立营、六分区直属队以及博兴、蒲台县的地方武装共四千余兵力,在杨国夫司令员、景晓村政委及王兆湘、徐斌洲、程绪润、孙政、郑大林等同志的指挥下,于一九四五年六月上旬,对蒲台、滨县一带的日伪军实行反攻,发动了蒲滨战役。
    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六月十日晚至十一日,经一昼夜激战,攻克玉皇堂、道旭、蒲城、北镇、小营等据点,歼灭伪蒲台县长兼警备大队长徐秉义以下一千四百余人,击溃惠民援敌千余人;歼灭滨县援敌一个中队,击毙中队长松本以下日寇四十余名,敌伪五十余名。
    第二阶段。六月十一日至十二日,拔除鳌头周据点。
    鳌头周位于滨县城南四十华里处,顽匪头子杜孝先于一九四○年在这里安置据点。这个据点几经修建,十分坚固。它有内外两道壕沟和一道围墙:内壕宽六米,深三米,壕外设有铁丝网、梅花桩、鹿寨,布有地雷群;外壕宽十米,深五米;围墙高十五米,宽三米,围墙上布有数个暗堡,东西南北设有四门,各门建有一个大碉堡及两座炮楼。平时,东、南、北三门紧闭,只开放西门, 架设吊桥,派岗严守。据点内西北角建一大院,杜孝先的稽查、军需、 副官、秘书四大处及其伪二营驻内,造枪所亦设在此。院内共有敌人千余名。
    六月十一日夜,我军区直属团围攻鳌头周。一营主攻,三连为突击队。东南角爆破后,三连指导员率队冲入,爬上围墙,继而攻占了南门碉堡。接着,后续部队冲进街里,攻破大院。经一昼夜激战,至十二日,歼灭守敌八百余名,杜孝先带伤率百余人逃窜。
    攻克鳌头周之后,我军兵分两路:黄河以南,从十二日到十七日,以陶唐口为主攻目标,扫清了芍药李、王木匠、博(兴)城北关之敌;黄河以北,以滨县城为主攻目标,扫清了里则镇、杜店、尚店、前后韩之敌。十六日夜,我四分区独立团二营,滨县、利津两个独立营,乘胜包围了滨县城。在我方军事威胁与政治攻势下,二十里堡伪军中队长孙洪德和滨县城内伪军中队长耿兴盛先后率部投诚。余敌于十七日早四时在惠民二百余名敌人援助下弃城而逃,我军未经战斗,即首次收复滨县城。
    第三阶段。日伪为挽回败局,自六月二十一日起,调集张店、惠民、蒲台、滨县残敌六千余人,以夺取蒲、滨两城为主要目标, 对我实行报复“扫荡”。
    二十四日,驻守惠民的大汉奸武定道尹刘佩忱,指挥其“皇协护民军”第一师王福成,第二师韩兆坤,第三师成建基之各一部及杜孝先残部共一千一百余人,重占滨县城,并委任韩兆坤为滨县县长。二十七日,“扫荡”之敌在我军反击下撤退入城。他们在城内连夜抓民工要料物,抢修城墙,准备固守。
    为全歼城内守敌,我渤海军区直属团、四分区独立团、滨县独立营、利津独立营等部,于七月一日第二次围困滨县城。作战指挥部设在城北姜家。战斗开始前,滨北、滨东区组织了大批民兵和担架队,参战支前。利津独立营和直属团二营沿城西北角距城墙里许挖了许多首尾相连的单人掩体,截断了所有通路和大小沟渠,并于紧要处埋设了地雷。在兵力部署上,我军采取了重点把守与一般围困结合、强攻与截击结合的策略,有意识地放松了东门之围。指定四分区独立团第一营担任西线主攻,命该营一连担任突击队。
    当叶连长带领一连从城西北角的自然沟里运动到西关郊外时,西关头上的敌哨兵发觉了,他们打了两枪后便仓惶窜进关里。叶连长趁势率本连一、二排尾追进西关。他命一排在街北,二排在街南,沿大街两侧搜索前进,很快,西关被一连全部占领。西关之敌撤进城里,一连则在城外紧临城下的房屋内与城头的敌人相对峙。战士们当街构筑了工事,在临敌的墙壁上挖了枪眼,封锁着城楼上的敌人,等待着总攻的命令。七月一日下午六时,总攻开始。当时乌云密布,小雨下个不停。我军攻城的枪炮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后,直属团即从南门发起攻击,霎时,城上守敌乱作一团,城内敌军惊恐万状。驻守西城门的韩逆二团,始以机枪疯狂扫射,继则分两股弃城门而出,妄图夺路逃命,但其三次突围均被我军击退,只好龟缩回城里。
    黄昏时分,我直属团三营突破了南门。在全城混乱、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韩逆二团又分路向外窜逃,其中百余名敌人从西北侧的城墙豁口刚刚涌出,即被一连发现。叶连长随即命令一排追击,二、三排乘势占领城门。一阵冲锋号响起,一排长李希田率领战士从两人多高的房顶上飞身跳下,组成许多弧形三人战斗小组,迅猛地向着溃不成军的逃敌追击。在伏兵的截击配合下,一排很快俘虏了六七十名敌人(内有伪营长、营副、连长各一人),缴获了一挺机枪, 六十八支步枪, 四支匣枪,五百多发子弹。
    在滨城四周的连天炮火、遍地杀声中,守敌总指挥韩兆坤吓得六神无主。他想从西门突围,直奔惠民城,但看到二团突围未成,又加副师长梅芝田劝告,慌忙改变路线,率其一团及部分亲信从东门突围。但刚一窜出东门,踏上东去之路,就遭到了我军伏击。顿时,敌人抛下一片片尸体,幸存者哭爷喊娘,惶惶如丧家之犬,拼命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逃去,绕道奔往惠民县城。
    经过两小时激战,我军再克滨县城,守敌大部被歼,余部四散逃窜。至此,滨县全境已无敌踪。是役缴获轻机枪五挺,长短枪四百八十一支,子弹八千七百九十一发,自行车四十一辆,电台一部,小炮一门,其他军用品一宗。俘伪团副白志武以下敌人四百一十一名,毙伤敌伪百余。
    整个蒲滨战役,自六月十日攻克蒲台县城起,至七月一日第二次解放滨县城,历时二十二天,解放了蒲台、滨县大小村镇六百余个,攻克与逼撤日伪据点二十四个,毙伤、俘虏及反正的敌伪军二千九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一千五百余支,机枪二十三挺,大炮二十二门,汽车十一辆,战马四十匹,粮食三十二万斤,伪币百万元。使得我四分区、五分区、六分区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全部肃清渤海区之敌伪残余势力、全面解放渤海平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06:06:20 | 只看该作者
黄崖洞保卫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作战中多以游击战为主,在有利条件下也打一些运动战,但打阵地战特别是阵地防御战的次数比较少见。不过,在1941年冬季,八路军总部特5团为了保卫黄崖洞(又称黄烟洞)兵工厂,却打了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战,即黄崖洞保卫战。这也是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八路军打的一次非常著名的阵地防御战。
    日军兵锋直指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5团严阵以待。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黎城县西北部,地处黎城县、辽县、武乡县之间,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于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武器弹药生产基地。该兵工厂是1939年至1941年间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亲自领导下修建和完善起来的。由于它建于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一个叫黄崖洞的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中,所以称黄崖洞兵工厂。在左权的亲自领导和朱德、彭德怀的关怀下,兵工厂的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0年,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出五五式步枪和八一式步枪及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地雷。1941年初,又研制、生产出五○炮及其炮弹。从1941年1月到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生产五○炮800多门,炮弹2万多发。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的最高月产量为步枪400多支,五○炮50门,炮弹2000多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朱德总司令曾将该兵工厂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曾夺得少量的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式步枪、五○炮等武器。他们在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居然丝毫不比他们手中的同类武器差,这就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对黄崖洞兵工厂的注意和恐惧。东京的新闻甚至报道说,黄崖洞兵工厂至少有3000名工人,是一个具有先进设备的现代化的兵工厂。日军更是将其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从1940年起即加紧了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1941年春夏,日军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均因当地军民的袭扰和八路军总部特5团的严密防守,其破坏兵工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1941年10月30日,日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之令,在飞机的掩护下,出动7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捕捉奇袭”的“扫荡”,妄图捕歼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机关,彻底捣毁黄崖洞兵工厂。11月3日傍晚,从黎城出动的2000多日军进至距辽县下南会村30里处时,被负责侦察的八路军小分队发现。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彭德怀、左权判断,日军此次“扫荡”的意图在于合击八路军总部机关,破坏黄崖洞兵工厂。于是两人立即下令,要担任保卫兵工厂任务的总部特5团大部出山迎敌,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敌人,不让其进攻势头的高峰推到总部机关和兵工厂跟前。彭、左二人同时要一二九师部队在外线配合,待机破敌。
    特5团团长欧致富受领任务后,立即率部出发。刚到黄崖洞以西20里左右的上温村时,即与日军先头部队交上了火。随后,特5团又与一二九师部队配合,在五十亩、源泉村一带的山口设伏,袭击日军。11月5日,该敌窜向黄崖洞东南的西井镇。当天夜间,彭德怀直接通过电话向欧致富下达命令。他要特5团所有预备队立即撤进黄崖洞,黄崖洞的守备部队天亮前全部进入阵地,并强调有困难也不许讨价还价。凭着作为指挥员的直觉,欧致富马上感到了敌情的严重性。他赶紧与团政治委员郭林祥、参谋长郭双江等人分头向各营传达命令。不一会儿,彭德怀又亲自来电话追问命令下达完了没有。当听欧致富回答说刚下达完毕后,彭德怀这才缓了口气,说:这次的对手是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的精锐,他们老想进黄崖洞“捡点破烂”,就让其进去看看吧。随后,彭德怀问道:这一战特5团能在黄崖洞里顶多久?欧致富一时猜不透首长的意图,只好表决心式地回答:首长让顶多久就能顶多久。
    左权接过电话向欧致富传达了总部的要求:此次作战是阵地防御战,特5团在黄崖洞里先顶上五天,五天后再另作部署;在五天以内,特5团一定要把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产品和其他物资掩埋好,把工人安全转移走,并随时和总部保持联系。最后,左权又解释了一下总部的作战意图:既然日军总想进攻黄崖洞,此次外围部队就让一条路放其进来,然后特5团在黄崖洞防区里狠狠地教训它一顿,从中也检验一下部队的防御作战能力及兵工厂防御工事的坚固性。由于此次战斗敌众我寡,敌明我暗,所以左权特别强调部队在作战中要拿捏一个“稳”字,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把敌人咬住拖住以后,猛中求稳,不焦不躁,不惶不恐,不紧不慢,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他将这种战法形象地称为“咬牛筋”。在时间安排上,左权要求特5团先在山口处顶上一两天,挫挫敌人的锐气,在第二道防线再顶几天,然后再上山,待我增援部队赶到后再来个反包围,消灭来犯的日军。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左权心里还是有底的。一是黄崖洞具备山地阵地防御十分有利的条件。当时黄崖洞有两个主要进出口:一条是东南方的南口,通向黎城,一条是西北方的左会垭口,通向武乡。这两个进出口的地形对于防御一方来说都比较有利。另外,黄崖洞正面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且有断桥,不利于敌人通行。二是黄崖洞周围已建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三是黄崖洞中已储存了充足的武器弹药和食物,特5团在里面坚持十天半月毫无问题。四是特5团老兵成分多,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较强,对当地地形较熟。因此,左权认为,只要在指挥上不出现大的失误,打退日军的进攻是有把握的。
    天亮后,欧致富等特5团主要领导到各营去检查了阵地。各个连队都按时进入了阵地,并作好了战斗准备。下午,左权打电话通知特5团:窜犯西井之敌因在五十亩、南委泉遭我军民不断打击,已于早晨逃回了黎城,敌人的企图尚难判定,但绝不能麻痹大意,要防止敌人搞“奇袭”、“逆袭”等新花招。特5团根据左权的指示,继续严阵以待。
    9日,退回黎城的日军一下子又集中5000多人,气势汹汹,直奔北面的黄崖洞兵工厂而来。不过日军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在南口外的赤峪一带部署兵力。欧致富根据得到的情报判断,日军主攻的方向在南口,并且是要“驻剿”,不是过去抓一把就走的“飞行扫荡”。
    欧致富将有关情况向左权作了报告,请求指示。左权幽默地说:欢迎日军来碰碰这颗“硬钉子”。同时,他也提醒欧致富:要警惕敌人声东击西,防守西北左会垭口的第一营不要轻易使用;根据侦察,敌人配属有11门重炮,又调来了几架飞机;特5团一定要充分作好战斗准备,严密警戒,坚守阵地;在敌人进行炮火准备时,部队要注意隐蔽;暗火力点不要过早暴露,待敌人进到阵地跟前再狠狠地杀伤敌人。最后,左权又特别叮嘱欧致富,要其再检查一遍,把工厂没有转移、埋好的物资,没有撤退的人员,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欧致富立即把左权的指示通报各营,同时,要求各营一线连队密切注意敌人的新动向。
    日军小试“牛刀”遭挫折,特5团沉着应战,稳住阵脚。
    1941年11月10日下午,日军兵力部署完毕,开始试炮,企图用炮弹扫雷。特5团设雷组的战士则与敌人炮弹打起了“游击”,待敌人全面炮击后,又突击埋雷,专等其步兵的到来。
    11日拂晓前,日军几次偷袭南口,均未得逞。天亮后,便对南口发起了强攻。一阵猛烈的炮击后,日军发起了冲锋。在其进攻队形的前面,有百余只羊。日军本欲以羊来“趟雷”开路,岂知特5团的战士们在这一路埋的是大踏雷,人踩马踏才会响。羊蹄小脚轻,除偶尔踩响几个雷外,雷区安然无事。日军似乎放了心,300多名步兵紧跟在羊群后面,企图分头夺取各个目标,一举攻占兵工厂。突然间,一颗颗滚雷从天而降,特5团第三营第七连前沿各机枪阵地也猛烈开火。山口前的羊群顿时四散逃命,日军也乱作一团,撤了回去。日军第一次冲锋被打退,在阵地前横七竖八地丢下了200多具尸体,而特5团无一伤亡。
    一小时后,吃尽了滚雷苦头的日军又开始炮击,并将目标锁定在山口边特5团第七连的阵地,妄图削弱我“天女散花”的威力。日军有两门山炮,竟在离垭口2000多米处抵近射击。炮火未停,日军的机枪又响起,压向第七连的阵地。日军步兵凭着强大的火力压制,开始了第二次冲锋,并不顾一切地向山垭口冲来。此时,第七连垭口左侧的地堡已被日军的炮火削去一角,机枪手被碎石压在下面,昏了过去。第七连的阵地被日军的火力压得没有还击的机会。欧致富在观察所里见日军的那两门山炮太欺负人,便通知炮兵排,准备将其干掉。当时,全团只有两门炮、12发炮弹,每打一发都得经总部批准。欧致富打电话请示左权。没想到,左权回答得非常干脆:12发全打完,三四发打敌炮阵地,其余的打敌人集团目标。
    随着欧致富的一声令下,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的山炮阵地,一下子连人带炮都给掀翻了。剩下的炮弹也准确地落在敌群里,炸倒了好几十人。
    经过两次激烈反击,第七连前沿阵地上的火力点已基本暴露。日军步兵进攻失利后,就用强大的炮火进行报复。然而,由于左权组织构筑的防御工事结构非常巧妙,不用说平射炮不好打,就是曲射炮对它也基本不起作用。气急败坏的日军施放了毒气。欧致富和三营营长涂玉山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中毒昏了过去。
    左权接到日军施放毒气的报告后,指示立即抢救中毒人员。左权深知敌人失败得越惨重,报复得越疯狂。他看了看地图,分析第六连占据着榆树坡方向的有利地形,能以侧射火力支援第七连,第八连依然占据着断桥阵地,敌人一时还不至于突破防线。经过分析,左权果断命令特5团,要第六连以侧射火力支援南口第七连阵地,同时要第七连加紧补充前沿阵地的人员和武器弹药,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敌人新的进攻。
    经过卫生员的紧急抢救,中毒的欧致富醒了过来。此时,前沿部队已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涂营长中毒较轻,一直戴着防毒面具指挥作战。他把战斗的情况简要地向欧致富作了汇报。左权得知欧致富醒过来后,马上把电话打到第三营指挥所。左权关切地询问欧致富的中毒情况,并问其能否继续坚持指挥作战。欧致富坚决不肯下火线。左权最后同意欧致富继续指挥战斗,但他强调说,越在紧急关头,越要沉住气,一定要坚持以静制动的战术原则,坚守勿出,待机歼敌!左权还提醒说,天快黑了,敌人会报复一阵子,好掩护他们的殡仪队收尸,要欧致富掌握好部队的情况。
    左权的分析一点也不错。日军施放毒气后,特5团有些干部、战士沉不住气了,嚷着要主动出击,和敌人硬拼厮杀。若是这样,便正中敌人的下怀。欧致富按照左权的指示,耐心地说服了少数有急躁情绪的干部和战士,要其沉着应战。这样,第七连指战员又接连打退了日军的几次进攻。
    17时左右,日军的各种火炮、机枪一个劲地往特5团前沿阵地打来,大群的敌人趁着火力掩护向南口山垭冲来。他们每人手上拿着几条绳索,见着尸体就猛甩绳圈来套,套住腿拖腿,套住头拖头。前沿陡崖阵地上的特5团的战士们看清了日军的意图后,冒着敌人炮火的袭击,将滚雷、手榴弹都扔下崖去,把前来拖尸体的敌人又炸倒了几十个。剩下的人连头也不敢回,不管拖的是死的还是活的,拽起绳子就拼命往回跑。
    深夜,左权给欧致富打来电话,表扬了前沿阵地的几个连队,说他们打得勇猛顽强,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希望他们在战斗间隙不断总结经验,以利再战。接着,左权又通报了敌情:敌人从山外抓了100多个民夫,100多头骡子,估计一是抢运尸体,二是逼老百姓趟雷。左权要欧致富通知前沿连队,不要在山口外埋地雷了。
    12日早晨,日军既不打炮,也不放枪,战地沉寂了。上午9时,特5团观察所报告说,日军指挥官在上赤峪、赵姑村一带向桃花寨反复观察,其部队正在那里构筑新工事,可能是选择新的攻击方向。特5**出去的侦察员则回来报告说,日军封锁很严,没有得到具体情报,只知道昨天进攻失利的部队已撤了下去,换上了所谓擅长山地战的部队。他们还捡到了几张写着“皇军是钢,八路军是铁,钢比铁硬”等不伦不类的标语。过了一会儿,前沿连队报告,日军指挥官从几个角度观察南口左侧的跑马站、桃花寨。这些迹象表明,日军要选最险的地方作为突破口了。欧致富马上将情况报告了左权。左权指示:充分准备,待机行动,以变应变。
    日军强攻黄崖洞,特5团随机应变,灵活应敌。
    1941年11月13日拂晓,日军集中十余门火炮,向着桃花寨、跑马站1461高地和高地后边大断崖上第四连的工事开始猛烈炮击。炮火刚停,第四连阵地前沿马上响起枪声。欧致富急忙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几十个日军在夜间偷偷地爬上了大断崖,第四连第一排阵地被突破,副排长陈启富正率领两个班的战士进行反击。
    此时,总部指挥所里的左权正伏在地图前,密切地关注着战斗的进展情况。从战斗一打响,左权就昼夜守在地图边,指挥战斗。早在组织构筑工事时,左权就坚持亲自实地勘察,并逐个给工事编了序号,这会儿都派上用场了。敌人到了几号工事前,哪个地方来了多少敌人,他在指挥部的地图上标好,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
    左权得知日军正向桃花寨组织力量进攻,已攻上了断崖,便立刻命令:特5团在南口右侧留少数守备部队,每个重要工事留两个人,其余的人集中起来作预备队用;要以跑马站为重点防区,注意以变应变;通知徐长勋厂长,组织工人自卫队准备战斗,让工厂里会说日语的工人向鬼子喊话;最后,通知一二九师第三八五、第三八六旅火速向黄崖洞靠拢,接近敌人后,可派小部队与其接触,将主力隐蔽起来,待机歼敌。
    左权随后要话务员接通了特5团的电话。左权在电话里提醒欧致富,要沉着,要待机行动,以变应变,并说详细步骤已由电报下达。
    欧致富接到电报后,马上调整部署,令参谋长郭双江带领第四连第二、第三排和第七连进行反击。经过英勇奋战,特5团的指战员又恢复了第四连的前沿阵地。但有少数敌人爬到跑马站高地石崖缝里躲了起来,当时未能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后,敌人又组织起新的进攻。
    这时,欧致富来到了第二营的指挥所。经过观察,欧致富认为日军从最难最险的地方下手,主要是想争夺跑马站山下的沟,借路进攻兵工厂所在的水窖洞。于是他把情况向左权作了汇报,并建议给敌人让出一条路,守备部队都撤到山上,在“一线天”沟底布雷,然后两边火力夹击,把敌人消灭在沟底。左权对着地图思考了一会儿,最后同意欧致富的建议。
    特5团的这一招果然奏效。日军打了一上午,零零星星被消灭好几十人,才推进200多米。即便如此,日军也颇为得意。他们一面催促后面的人迅速跟着攀崖,巩固刚占领的地段,一面从右侧攻下沟来,企图一举攻占水窖洞的洞口。开始,日军急于占领洞口,多路攻击前进,结果踩响了好多地雷。为减少伤亡,他们又改成一路进攻。这样一来,便陷入了特5团左侧高地和水窖洞口右侧崖上两翼火力的夹击之中。日军是躲不开又逃不掉。整整一个下午,突进到沟底的200多日军,还未接近水窖洞口的核心工事,就悉数被歼。
    日军吃了八路军侧射火力的亏,14日便改攻特5团第二营桃花寨西山及1568高地,企图消除侧翼的火力威胁。但战斗一开始,敌人的进攻就被特5团第四连第二排的战士顶住了。整个上午,战斗都处于胶着状态。欧致富担心部队伤亡过大,命令第二排撤到连主要阵地。日军占了特5团第四连第二排阵地后,稍加巩固,便向水窖洞口阵地猛攻。不过,此时敌人已是强弩之末,攻到傍晚便没了后劲,草草收兵。
    15日,日军加强了兵力和火力,分兵两路围攻特5团第八连防守的水窖洞口工厂区。战斗出现了四天以来最激烈的场面:弹若飞蝗,炮似连珠,爆炸声不绝于耳,黄崖洞上硝烟迷漫,天昏地暗。特5团第八连指战员以一当十,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守住了南口到断桥的通道和水窖洞口的阵地。
    欧致富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将情况向八路军总部作了报告。彭德怀指示,敌人无非想“参观”一下兵工厂,机器搬完了,就让他们爬进去参观好了。左权在电话里问欧致富,五天时间已经到了,能否再坚持。欧致富很有信心地回答说还能再坚持五天。左权高兴地告诉他,八路军的外援部队即将赶到,特5团把敌人再拴个三四天就足够了。但他要求特5团一定要以静制动,晚上把所有部队撤到第二线,既要诱敌深入,又要顽强防守。天黑后,欧致富按照左权的指示调整了部署。第七、八连除坚守阵地的外,其他人员乘夜幕在通往水窖洞口的路上及敌人的退路上布雷,随后撤到第二线。这样一来,战局又活了,特5团又可以居高临下作战了。
    16日一整天,敌人还是被拦阻在水窖洞口,进不了工厂区。恼羞成怒的日军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水窖洞口阵地顿时烈焰腾腾。晚上,欧致富向左权报告,兵工厂机器设备已转移完毕,只剩下一个大锅炉无法转移,请求指示。左权要欧致富派人把工厂的所有厂房全部炸毁,特别是那座锅炉房,把石头炸塌后,在其周围埋上地雷,并做好标记。左权交代,这样做是为了给敌人以兵工厂已被其炮弹炸毁的假象,保护锅炉,防止敌人破坏。特5团的战士们执行完此项任务后,主动撤离水窖洞口和断桥南口阵地,并将敌人占领的水窖洞口主阵地全部用地雷封锁起来。
    至此,仗已打了六天,可是日军却连兵工厂是什么样子都还不曾见到。一个小小的黄崖洞,让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皇军”吃尽了苦头,也丢尽了颜面。第三十六师团师团长舞传男坐立不安,一个劲地骂手下蠢笨无能。他还给进攻部队的几个主要指挥官下了死命令,两天内必须攻下黄崖洞,否则要他们以死来谢罪。
    日军进入兵工厂后大失所望,仓皇撤退时遭八路军伏击。
    在受到上级的严厉斥责后,进攻黄崖洞的日军于17日发了疯似的向水窖洞口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在遭到特5团顽强火力阻击后,又有一部分日军改攻特5团第二营第五连防守的1650高地,企图迂回控制整个黄崖洞,但这一阴谋未能得逞。不过,最终有一小股日军闯进了兵工厂区。但是,他们所见到的却是这样一种场景:十几座厂房倒塌在一片碎石瓦砾之中,这里一个人也没有,不要说机器,就连带有兵工厂标志的一个螺丝钉都看不到。几十个敌人在工厂区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反而引爆了埋在里面的各种地雷。轰隆隆的爆炸声,是特5团战士欢迎“皇军”大驾光临的“礼炮”。敌人此时斗志全无,挨了子弹也不敢恋战,更顾不上找什么机器,一个个只好胆战心惊地贴崖站着或蹲着,等待援军的到来。
    晚上,左权又打电话询问特5团的伤亡情况。在得知伤亡总数不足200人时,左权非常高兴。他告诉欧致富:特5团已经打垮了日军一个联队,使其丧失了战斗力。前天开始,敌人已换了一个联队进攻;日军电台现在正大吹大擂,说捣毁了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歼灭八路军特5团近千人。根据这个动向,敌人可能要挖几台机器作证据,也可能攻一下左会垭口的阵地,以显示其“胜利”;目前,我一二九师部队已经进入埋伏地区。最后,左权要特5团再咬咬“牛筋”,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日军的这个联队也抽筋断骨。
    欧致富根据左权的指示,命令第二营坚守1580高地及其以北地区,阻止敌人的进攻;第三营部署在老板山地区,继续对敌人零敲碎打,阻止其搜找机器,并视情况支援第一营作战;第一营仍坚守左会垭口,一经接敌,要以强大的火力压制敌人。
    18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特5团第一营防守的左会垭口、南山、北山阵地发起了攻击。第一营指战员几经恶战,打退了日军数次疯狂的进攻。
    当日深夜,左权打电话告诉欧致富,日军已发现山外有我重兵埋伏,可能要连夜逃走。他要特5团抓住战机,不断夜袭,逐步恢复阵地。欧致富依令行事。但大部分残敌在此之前都偷偷从原路溜走了,只有在桃花寨上面担负掩护任务的敌人,由于被特5团第四连第一排指战员给粘住了,还未来得及撤退。最后,这股敌人在特5团其他部队的反击下,一部被消灭,其余也趁机溜了。至19日晨,特5团恢复了黄崖洞所有守备区。后又遵照左权命令,一部出山追击。可是追了10多里路,连敌人的影子也没见到。此时,沿途逃难的老乡们已纷纷下山回村,一位村干部主动找到欧致富报告喜讯,说前面一二九师部队已干掉敌人500多人,大家正在组织抬战利品呢!
    原来,日军逃出黄崖洞后,在三十亩、曹庄一带陷入了一二九师部队的埋伏圈。惊惶失措的日军无心恋战,在伤亡500多人后,便抱头鼠窜。左权下令乘胜追击,日军被迫于20日夜退出黎城。其原定一个月的“扫荡”计划就此被粉碎。
    特5团战绩辉煌受表彰。
    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特5团的指战员历经艰险,浴血奋战八昼夜,终于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11月22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了黄崖洞保卫战的战果。此次战斗,在左权的直接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特5团以1300人,抗击了5000多日军的进攻,歼敌近千人,我方伤亡166人(其中牺牲40多人),敌我伤亡比例6∶1,战绩辉煌。
    11月底,左权来到特5团驻地洪水镇苏峪沟,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特5团的全体指战员,并代表总部为特5团召开了庆功总结大会。在会上,左权宣读了朱德、彭德怀给全团指战员的贺电,并宣读了八路军总部授予特5团“执行命令的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的命令,同时授予特5团“保卫水窖立战功”锦旗一面。
    表彰仪式结束后,左权对这次战斗进行了总结。他高兴地说:这次黄崖洞保卫战打了八昼夜,打得很好,特5团最终以敌我伤亡6∶1的战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确保了兵工厂的人员和机器设备的安全,圆满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光荣任务,立了大功。左权还说,这次战斗的胜利,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保住了兵工厂人员、机器、材料的安全;二是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三是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四是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五是积累了坚守阵地防御、大量歼灭敌人的作战经验。左权同时也指出了战斗中存在的失误,主要是对敌人进攻方向的判断不够准确,战斗中兵力、火力相互支援不够,夜间反击敌人不够有力。他要求特5团通过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再接再厉,保持和发扬黄崖洞保卫战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加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全国人民一道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2年,黎城县政府在黄崖洞建立了烈士纪念碑,其正面镌刻着黄崖洞保卫战的经过,背面则刻着在此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40多位烈士的英名。1971年,黎城县政府又对纪念碑进行了整修,并在碑前立了一座两丈多高的纪念塔,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0年,黄崖洞兵工厂及其防御工事开始小规模整修。1985年,黄崖洞正式被辟为旅游区,向游人开放。为了缅怀当年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教育后人,当地人民政府又在这里修建了纪念牌楼,邓小平亲自为牌楼题写了三个大字:黄崖洞。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06:06:25 | 只看该作者
顶你一下。好久米看历史了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06:06:31 | 只看该作者
宋庄战斗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陆军为变华北地区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指示华北方面军(冈村宁次大将)彻底粉碎日占区心脏地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根据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使得1942年成为敌后抗日战场最艰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为我方铭记的当属对冀中地区历时两月的"五一"大扫荡。
  冀中地区因起富庶向来被日军视为八路的衣粮库,在地理上亦是四战之地,连通平、津、保、石诸地。日军在使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周边地区发动佯攻扫荡后(亦为建立对冀中可靠的包围网),于1942年5月1日由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华北方面军三个师团又两个独立旅团突然包围冀中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冀中军区正规部队(著名的吕正操将军所部)、军区机关全部陷入敌军"铁壁合围"。由于日军在人数及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冀中八路军主力不得不化整为零,包括军区机关在内的所有部队均分散成连、排级单位行动,开始突围作战。在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虽然伤亡惨重但仍英勇作战的八路军相继取得了几次奇迹般的胜利,宋庄战斗就是一次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称颂的战斗。
  宋庄是个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普通小村庄,该村有300多户人家,分为南北两部;北部较大,南部较小(只有30来户人家),两部相距不到50米。从地理位置来看,深泽左邻无极(日伪的确保区),右接安平(冀中八路的中心区),在扫荡前属于八路的控制范围(当然县城除外)。虽然宋庄战斗之前以日军为主力的扫荡已历一月有余,周边地区亦遭相当破坏,但该地群众基础依旧良好,新建的伪地方政权根本不能有效运作。
  1942年6月8日夜,八路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22团的2个连(一连、二连)在团政委梁达三的带领下摆脱日军追踪之后,碾转数日从无极方向转移至宋庄驻扎休整。由于时值日军气焰最嚣张之时(从地图上看,冀中军区已全部沦陷了),八路军一到驻地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三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联、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当时22团首长提出了"谁多挖一锄头,谁就少挨一炸弹皮"的口号,事后看来这绝对是个英明至极的决定。6月9日,天刚拂晓22团指挥人员便会同2个连的干部观察地形,布置应急的作战方案,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布置完毕之后,八路指挥人员刚刚返抵各自阵位,便传来警戒哨跑步带来的口讯:"村东北发现日军骑兵。"此时是6月9日晨7时30分,半个小时前宋庄工事刚刚修筑完毕。
  向宋庄前进的日军并非是骑兵部队,而是日军冀渤特区司令官坂本旅团长的警卫部队。有趣的是,这个坂本上任不久,此行的目的并非是要亲自合击宋庄的八路,而是带着一个由参谋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日军常搞这种东西)前往宋庄以西地区考察前几日扫荡战斗的战场地理情况。5月下旬和6月初,在无极、深泽一带的八路军屡次在突围过程中和日军接火,但日军最终均未能捕获住这些八路部队,坂本此行正是要前往上述地区做番实地考察。与旅团长随行的除了参观团,主要有2个中队的步兵卫戍部队300多人,以及30余名手持日本军刀开路的骑兵。八路的观察哨发现的正是当先用作仪仗的日军骑兵小队。
  在获知日军突然出现的情况后,22团的这2个连立即进入刚筑好的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1连主守北部,2连负责南部。连里命令战士们进入阵地之后隐蔽待机,预备近距离伏击这股日军。此时日军虽然距离宋庄不过一公里之遥,却丝毫未能察觉出前方的小村实际是八路的一个伏击阵地。领头的日军骑兵在绕过村外的树林之后,没有派遣斥候小队前出侦察,依旧领着坂本和参观团径直往宋庄东北方的入口而来。防守该处的1连战士大胆沉着地将日军放近,直至日军骑兵进至我阵地仅30米处才按照连长的开火口令猛烈开火。刹那之间,1连的1挺重机枪、3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以这种武备看,1连应是22团主力连队)和上百支瞄准多时的步枪同时向日军先导骑兵和随后的参观团猛烈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受到如此强烈的火力突袭,顿时被打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接近村口的日军先头分队几乎完全被消灭。坂本旅团长在战斗刚一开始之际,便受了头部中弹的致命伤,伴随的先导骑兵小队和参观团亦大部被击毙,而此时在参观团之后步行的两个步兵中队刚刚转过离村约500米处的小树林。不过该部日军反应较快,眼见护卫的主官遭到伏击,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发报求援,同时分成两路向前增援。一个中队向村东进攻,另一个则直接扑向村北。这些担任护卫的日军步兵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较为精良,武士道精神尤为顽强。其进攻时,以班为单位发起多路突击,由轻机枪在后火力支援,突击速度很快。但甫一接近八路阵地,便遭到我军的"手榴弹幕"的轰击,冲得较猛的几个班全部被消灭。余下的日军却依旧执迷不悟,虽不断遭到我军机枪的扫射,仍不断重整,不顾伤亡地反复冲击我军阵地,企图突入村内,后来甚至连轻机枪手也端着机枪参与冲锋。不间断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左右,日军卫队的进攻每次均在八路军阵地之前被打垮,人员损失惨重。在连续五次冲锋之后,坂本的卫队已伤亡了200人以上,若不是此时日军增援已到,这些步兵必定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打得全军覆没。不过,这支卫队的反复冲锋也不是没有任何成果,好歹他们也抢回了重伤的旅团长(坂本没挨多久就死了),只是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垮了,全天战斗结束之后该部仅存50余人。
  在宋庄的战斗激烈进行之际,周围的日军据点陆续派出了强大的增援部队。无极、深泽、定县、安国、饶阳等地的日伪部队均大举出动,因为从最初的战斗判断,日军认为胆敢在己方主力眼皮底下的宋庄设伏的八路绝不会是支小部队。当时的冀中平原已被日军完全"网格化",在6万多平方公里8千多个村庄的地面上,密布着日伪的1500个大小据点,另有700多辆汽车经常在1万多公里长的网状公路上穿梭巡逻。因而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到上午10点左右,除了仍在进攻的坂本卫队之外,宋庄东北、西南、和东面均出现了大批日军,其随即展开了进攻。这样一来,宋庄八路军的处境变得相当危险,有被日军吃掉的可能。我方指挥员原来打算在重创坂本卫队之后,脱离与日军的接触,未曾料想增援的日军来得如此之快,不得不当即调整部署:决定不管敌人的兵力如何强大,我军在第一、二道工事无论如何要与敌周旋八小时,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由于进攻的日军人数众多,战斗力较强,22团首长要求连队能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并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上午11点过后,日军已陆续集中了约1700人的部队,在经过迫击炮和步兵炮近一个钟点的猛烈轰击之后,从宋庄的东西南三面同时发动了进攻。八路军所依托的第一道工事,一道矮矮的土围墙,此时已是多处被日军炮火夷平。在这一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连有位班长,伏在被打塌的工事下面,面对逼近的日军毫无惧色,连续射击7枪,击毙日军7人。二连的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开外的日军机枪手。但日军凭借优势火力和人数优势,不顾死伤,依旧逼近了八路军的阵地。此时八路军战士们索性跳出房屋和工事,将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日军,同时与敌展开肉搏。日军的火力掩护因双方一再近战而大打折扣,而八路的手榴弹在混战中却显得威力无比。从12点到下午2点,22团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日军在全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便改变策略,在保持对宋庄四围阵地的全面压力之外,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较小的南部宋庄。驻守在这里的是2连的一个班,经过上午的苦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加之围墙已毁,不得不转移到院落和房顶之上坚持作战。日军进攻开始之后以一部从西侧翻越了围墙废墟,随即与前来堵截的八路军展开肉搏,与此同时其主力迅速从正面发起冲锋,终于涌入了宋庄南部。在激烈的肉搏之中,2连的这班战士大部牺牲,少数几人用手榴弹杀开一条血路突回了北部的我军阵地。
  宋庄南部失守之后,北部阵地显得更为孤立,第一、二道工事已基本全毁,弹药也消耗很多,而村外日军的增援仍在不断到来。此时八路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经过讨论,把严重的形势告诉了全体战士,让大家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守阵地,直至天黑突围。村外的日军在得到兵力和火力的补充之后,很快又向北部宋庄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日军的炮火特别凶猛,夹杂在各型火炮中的还有三、四十个步兵掷弹筒。在炮击停止之后,步兵冲锋之前,日军甚至施放了大量的瓦斯筒。顿时,八路军的阵地被一股瓦斯气包围,不少战士被呛得失去了战斗力。趁此时机,日军发起了进攻(这应该是日军的总攻)。在2连阵地,待毒雾快散去时,副连长发现一股日军已占据了村边的几栋房子,立即率领十几个战士冲进屋内,硬是用手榴弹和刺刀把这些日军全部消灭。在日军主攻的1连阵地,敌人在连续冲锋受阻之后,再次施放了瓦斯,接着趁我军战士暂时不能射击之机,组织了一些带着轻机枪的突击小队抢上村边的屋顶。八路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也立即组织小分队携带手榴弹和短枪反突击这些立足未稳的日军。经过激烈的白刃搏斗之后,日军的突击小队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驱离了这些屋顶。虽然随后日军再三攻击,但在夜幕降临前终未能突入宋庄一步。在最后的总攻之中,甚至有一名日军小队长完全失去了再冲锋的勇气和信心,迟迟不敢前进,竟被上级在阵地上当场枪决。
  22团的首长在9日17时30分左右拟订了当夜的突围计划,为分散日军注意力,增加突围的成功可能性,决定1连向北,2连向南分头突围。到当日19时过后宋庄外的日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开始准备夜间防御。6月9日这一天对于参战的日军不啻是一个灾难,虽然有好几次他们的突击部队已经冲入了宋庄的街道,却没有一次不是伤亡惨重地退回出发阵地。到这天夜里为止,陆续投入战斗的日伪军总计达到了2500余人,但却已经伤亡近半,面对着小村之前可怖的尸场,精疲力竭的日军只得点燃火堆,开始过夜,同时等待将于明早到来的新的援兵。但宋庄的八路军没有给日军来日再战的机会,当夜深之后,两连八路同时开始了突围行动。2连的突围行动在行将成功之际,突然被日军发现,后者当即发射曳光弹并用机枪封锁道路。但2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沿着村边的沟道朝正南急进,一口气跑出6里地之后摆脱了日军。1连的突围更为惊险,部队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幸亏大部日军因疲劳而处于酣睡之中,1连仅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便结束了战斗,安全地突出了重围。从睡梦中惊醒的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刚刚突出去的两小股八路就是与他们激战了一天的全部对手,仍然紧紧包围着宋庄,包围着想象中的八路大部队,一夜没有睡好。只是当第二天真正进村之后,敌军才无比惊讶和懊丧地理解了这次战斗的对手的实力。
  至此为止,宋庄战斗可说是落下帷幕了。在6月9日一天之内,八路军的两个连依托村落工事血战16小时,给予了扫荡合击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仅日军即有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负伤人数为300余人;配合日军作战的伪军伤亡约200人;合计敌方伤亡超过1200人(另一说为860人)。而八路军的伤亡情况如下:阵亡32人(突围时9人),负伤41人(突围时14人),总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
  至这次战斗不仅是八路军一次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日军以重创。如由马垒据点出击的日军100多人,第二日生还者仅28人。其中队长在精神上完全垮掉,用手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在向东方顶礼膜拜之后,亦集体上吊自尽;剩余残敌因为思想苦恼至极点,竟至互相埋怨、扭打达一个多小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笃信武士道的日军官兵在亲历了如此一场战斗之后,实在不能接受八路军只是如此一支小部队而已,这是对他们的信仰的一次沉重打击。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06:06: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在和谁讨论?如果是那些强调死了多少人才有资格被拍成电影的人的话,还是算了吧。他们是华丽的电视剧看多了,一个号令数万人冲上去的场面见多了,觉得这才叫震撼人心的战斗。不过可惜的是,电视剧是电视剧,现实是现实,真正的战斗要是那么个打法,那不叫战斗那叫送死。所以,你不用和那些用看电视剧的眼光看历史战争的人讨论哪个战斗比较重要,哪场战斗比较惨烈。他们不会明白的。恩,或许说他们不愿意明白比较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06:06:39 | 只看该作者
就怕人家压根不买帐,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百家且有百家的说法。不过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的,这点应该肯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06:06:46 | 只看该作者
我发这,只是希望那些只知道GCD的百团大战,却不知道其他的历史盲补课!!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06:06:54 | 只看该作者
用心良苦啦~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06:06:58 | 只看该作者
小孩子嘛,只是看着电影怪热闹怪过瘾,没有经过那阵势,别怪他,给他好好补补课吧,都怪教育没跟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1:0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