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8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院东亚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日青年学生新年联谊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7 15:3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院东亚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日青年学生新年联谊会”


--------------------------------------------------------------------------------

时间:2008-1-2 16:29:15 来源:国关新闻 阅读103次
   
    12月26日,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日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日青年学生新年联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首都十三所高校的150余名中日青年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前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前中国驻日本大使杨振亚,前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出席本次活动并先后致辞,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发来贺词。

陈雨露副校长指出,青年之间的交往决定着两国关系的未来,因此青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特别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愿意为增进中日双方青年学生的交流和两国的友好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宫本雄二大使在贺词中说,日中青年是日中友好的中坚力量。明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也是“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成为两国青年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和友谊、不断推动日中友好向前发展的先曲。

嘉宾致词之后,中日两国学生进行了宽松自由的圆桌式座谈。从两国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到彼此对对方国家的认识与了解,从增进双方青年学生的友谊到发展中日关系友好,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深入地交换了彼此之间的看法。参加本次活动的中日关系专家学者、前外交官员、新闻记者等也加入到座谈之中,会场气氛异常活跃。在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之后,有五名来自不同院校的中日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中日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丁民生发表了总结讲话。

在联欢活动中,中日两国学生献上了独唱、合唱、劲舞、民族舞、拉丁舞、相声等精彩节目,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源等演唱的《昴》等日语歌曲,首都师范大学的日本留学生上原究一则演唱的中国流行歌曲《曹操》,中央民族大学的万玛才让与奥尖才让一起表演的藏族舞蹈《龙头琴》,清华大学的李彧和程浩然共同表演的国标拉丁舞,北京师范大学的伊藤次郎和杨文涛合作表演的相声《鼠年说鼠》,以及北二外日本留学生别出心裁的日本式猜谜节目等,展现了青年学生非凡的才艺,赢得在座同学与嘉宾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同时,在座的嘉宾也纷纷上台献艺,和同学们一起把全场气氛带到了最高潮。最后,在全场齐唱《北国之春》的欢快歌声中,本次联谊会成功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也吸引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搜狐网、腾讯网、《人民中国》杂志社及朝日新闻、共同社等中日两国媒体前来报道。

适逢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首次访华前日,中日两国青年学子汇聚一堂、坦诚相见,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两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理解。


——本文转自人大新闻网(略作更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9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计划各家各户
3#
发表于 2008-5-8 00:35:46 | 只看该作者

苦呀

请问各位同仁,怎样的权限下到资料
4#
发表于 2008-5-8 00:38:18 | 只看该作者
怎样理解通货膨胀
5#
发表于 2008-5-8 00:44:38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最终会走什么样的道路:统一  独立
6#
发表于 2008-5-8 00:46:52 | 只看该作者

温总理答记者问精彩语录

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As a leader, his eyes should be on the way ahead, his energy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pres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and he should be thinking of the future.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One should not fear changes under the heaven and one should not blindly follow old conventions and one should not be deterred by complaints of others.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总理五年前立下的誓言)
One should uphold his country’s interest with his life, he should not do things just to pursue his personal gains and he should not be evade responsibilities for fear of personal loss.
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If China can have a level of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that is more precious than gold, if China can be more receptive and inclusive than the ocean, if China can have fraternity rather than love for oneself, and if China can have an ethical standard higher than the mountains, I believe this country will have the moral strength and also will become a country with advanced cultural development.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What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preoccupies my mind, and what preoccupies people’s mind is what I need to address.
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To ensure this country to become stronger and more prosperous, to build a society of equity and justice, to ensure the people live a happy life, our children can go to school and our nation is duly respec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m willing to dedicate myself wholeheartedly to this cause.
所谓“中国政府灭绝西藏文化”是一派谎言。
Claim of China’s "cultural genocide" in Tibet nothing but lie.
用人民的钱为人民谋利益。(有关财政体制改革)
use people's money to serve people's needs
我相信13亿人民微笑着面对世界,全世界人民也会微笑着对待中国。(有关北京AOYUNHUI)
I have confidence that the smiles of 1.3 billion people in front of the world will be reciprocated by the smil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品》)。(有关解放思想)
Although Zhou was an ancient state, it had a reform mission; only innovation could ensure the growth and vitality of a nation.
7#
发表于 2008-5-8 00:51:04 | 只看该作者

制胜的科学-苏沃洛夫 [俄国]

制胜的科学  
苏沃洛夫 [俄国]  
[出自《制胜的科学》]  
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  
  原地演练  
  射击  
  以横队向敌横队进行示范冲击  
  向骑兵进行同样的冲击  
  纵队冲击  
  方阵冲击  
向士兵口授必须的知识  
  冲击  
  宿营  
  大激战和总攻击  
  强击或总攻  
  军事学术  
  向敌行军  
  袭击  
  医院  



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  
  分队对抗演习在训练中有着重要作用。  


原地演练 [ 注 ]  
  整队!击鼓集合!准备演练 [ 编者注:指挥用语。 ] !——按照口令、排头兵 [ 编者注:排头兵

——指站在队列前做操枪动作的排头士兵或军士。全队按排头的人的节奏,重复同样的动作。 ] 和鼓声

练习操枪动作和转向。  


射击 [ 注 ]  
  准备射击!装弹!——按排、半营和营射击 [ 编者注:为了进行齐射和队列机动演习,一个大队分

为几个营(通常为四个营),每营分四个排;两个排组成半营。 ] 。——装弹时枪托绝对不可置地。通条

弹回了没有?——弹头不要压得太紧 [ 编者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一条的解释不清楚、不正确。大

多数文章将这一条的含义解释为:如果枪托置地,通条就会往回弹,于是就压不紧弹药。实际上通条的回

弹并不依赖于枪托是否置地。1763年的条令中说:“为尽快装上子弹,在装弹时将枪托置地是一个很好的

方法。”苏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这种要求看来是根据经验和观察的结果提出来的;同时,它也被内弹

道学规律证实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当枪托置地时,通条的打击过分猛烈地压在弹头上,弹头把火药压挤

成一块。这对射击有不利影响。此外,在朝弹药猛压时,弹头会从纸制的弹头包装材料中脱离出来,在射

击时就会出现反跳,撞击枪管壁。这样还会扩大子弹散布面。所以子弹头不应该压得太紧。苏沃洛夫的要

求是适宜的。“通条弹回了没有?”这是提醒执行条令所要求的动作:“一下子把通条推进枪口,使通条

不仅压着弹药,而且弹出来一半。” ] 。  
  保持斜形队 [ 编者注:为了进行射击,后面几列向前列紧靠过来,后一排士兵对着前一排士兵的空

隙站着,队形变成了斜形。 ] ;枪托紧顶右肩肩窝,枪身托在左手掌。子弹打半人高处 [ 编者注:苏沃

洛夫那个时代的步枪射击弹道在300步的距离上升30-35厘米。所以只有直射才有意义。为此,使用固定的

瞄准线(经过枪管后端的缺口和准星),瞄人体的中部,即半人高处。 ] 。  
  可以用火药 [ 编者注:即空包弹。 ] 进行示范。  
  清枪在换岗间 [ 编者注:换岗间——指换岗以后,因为演习是在派岗之前进行的。 ] 进行。  
  射击一发或两发子弹。  
  各排进攻射击开始!——不停顿。信号——《行军》鼓点,——射击一至两发子弹 [ 编者注:各排

进攻射击是指向前运动中的射击。关于射击种类详见第14条。采用排射击的进攻直接转入对敌冲击:不能

停顿!射1-2发子弹后,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 ] 。  


以横队向敌横队进行示范冲击  
  向敌人第一横队冲击!上刺刀!乌拉!排长们喊:刺、刺!士兵们喊:乌拉!——声音要宏亮。暂停

!  


向骑兵进行同样的冲击  
  敌骑兵驰援步兵。——冲击!——这时应将刺刀对准敌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时也可刺马面、马脖子,

特别是马的胸部。——暂停。  
  向敌人第二横队冲击,或向敌人的预备队冲击!停止。到此为止 [ 编者注:进攻从单方面的攻击开

始。敌人通常用篱笆、栅栏或其它的地物来标示,有时由进行个别指挥的人来充当。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

情况下都务必接敌(“发口令:停止!发出结束战斗的信号的地方,应该正是假想敌所在的地方。”)冲击

任务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体: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冲击第二横队、冲击预备队!对付敌人的骑

兵,也是用刺刀冲击。在1769年的奥列霍沃之战中就是这么做的。士兵们都有这样一种信念:密集的、队

列有序的步兵不惧怕任何骑兵。 ] 。  
  第三是贯穿冲击。横队迅速排齐。前进!谁也不许后退,哪怕是后退四分之一步 [ 编者注:冲击后

变得紊乱的队伍在转入下一阶段——贯穿冲击之前已经排列整齐。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在

队列中,在行进间,还是在进行各种练习时,只能向前看齐。“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队形,或是在拉齐正面

的时候,都不能向后退。后退一步,就是死亡。” ] 。行进!按排、半营或营前进!——行进时每两个

排合为半营,或将半营分成排。士兵的步幅为一俄尺,转弯时为一俄尺半。开始击鼓,打三段式 [ 编者

注:击鼓时的三段式:用鼓槌敲击,用鼓棒敲击,用鼓槌鼓棒相间敲击。 ] ;以军乐代替击鼓,奏“全

速进军”;再击鼓。如此交替进行。击鼓和奏乐加快,步子也随之加快。排与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间隔

和距离,以便在听到“立定”口令时,各排能立即止步,走进横队,回到原来位置 [ 编者注:部队从密

集队形转为排(半营,营)纵队,拉足距离前往对抗演习——贯穿冲击的地点。在行军时部队进行由大化小

和由小变大的队形轮番演练,注意观察距离的保持情况。苏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进,而

在转弯时用1.5俄尺。运动的节奏是很快的。苏沃洛夫教士兵用这样的节奏行进,达到了很高的行军速度

。保罗一世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的行军条例,规定步幅为3/4俄尺,速度为每分钟75步,苏沃洛夫就此说

道:“我的步幅被压缩了1/4,这样去接近敌人,等于慢30-40俄里的路程。” ] 。  
  第二或第一列半横队,分别向左转和向右转,行进,行进,冲击!——行进!这时击“战斗行军”鼓

。  
  从霰弹射击范围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队前进。行进!——打“进军”鼓。  
  在距敌正面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过野战炮的霰弹线,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弹的准

确射程。  
  行进,行进!上刺刀!乌拉!——敌横队在这一最近距离内用火器迎战,而在三十步的距离内也以刺

刀冲击。双方贯穿冲击开始 [ 编者注:为了进行对抗冲击,横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担任进攻一方,

走到野战炮兵的霰弹射击范围之外(80俄丈,或250步),面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从这里开始实施冲击。

在这段冲击距离内,苏沃洛夫拟定了三道界线:野战炮霰弹火力的有效射击线(“野战炮的霰弹线”)为80

俄丈,团属火炮(“团属炮兵的霰弹线”)为60俄丈,步骑枪的有效火力(“子弹的准确射程”)为60步。为

了减少伤亡,步兵跑步通过这三道线。当冲击的横队接近有效射程时,留在原地的部队用火力迎击,而在

冲击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远的距离时,迎战的一方也转入冲击。苏沃洛夫同一时代的人是这样描述贯穿冲

击的:“这种冲击是真正的格斗,正如真正的战斗中所发生的那样。它由从正面相互实施冲击的双方进行

。”不管双方站成横队或者纵队都是一样,处于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随着各种步兵和骑兵的不断的

喊杀声。军官们在这时喊:劈杀!上刺刀!无论是哪一方的部队在格斗时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缓前进

速度。步兵跑步冲向步兵,枪“端在手上”,只是在相遇时才抬起刺刀。与此同时,每个士兵不得停步,

只是稍稍向右转,由此出现一些小的空隙,人就从这些空隙中穿过去。这种许多人的迎面接触不是没有危

险的,特别是如果有骑兵参加的话。也发生过撞伤和其他的受伤事例,但这种冲击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演习情况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 ] 。  
  另一横队和这一横队相同:冲击!双方回到原来位置。独立部队也是如此。纵队冲击是为了在地形条

件许可时展开正面 [ 编者注:重做贯穿冲击。另一部分横队成了进攻的一方。在重做冲击后各方回到原

来的位置。此后,部队还要进行转弯和展开练习。 ] 。  


纵队冲击  
  两支部队按分队对抗演习的人数组成纵队。可组成一路或两路纵队。  
  准备纵队冲击!行进!——在距六十步的地方击进军鼓。  
  行进!行进!!白刃冲击!乌拉!——枪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纵队相互迅速穿过,进行示范刺

杀 [ 编者注:为了实施冲击,将横队变成纵队。纵队重复做贯穿冲击。 ] 。纵队列成方阵!射手在队列

各自的位置上射击!各排射击开始!——这时方阵在原地。射手朝骑马之敌和逃跑之敌射击,特别是要对

准敌军官射击;各排向敌群齐射。射击宜短暂,因为这时霰弹更能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冲刺。  
  行进,行进!冲击!上刺刀!乌拉!——这就是拟想中的方阵贯穿冲击。  
  射手,前进!狠刺!猛射!抓俘虏!抓溜到方阵之间的异教徒!击鼓——临时集合 [ 编者注:纵队

变成方阵。这种队列样式在与土耳其军队的作战中部署得很周密,经受了战斗的检验。苏沃洛夫的方阵是

鲁缅采夫的战斗队形的发展。苏沃洛夫主要采用的是团(两个营)方阵和营方阵。这种方阵有很大的灵活性

,可以构成交叉火力朝各个方向射击,扫射方阵之间的要冲和间隙地带。苏沃洛夫的方阵只用于进攻。他

把自己的方阵叫做“移动的多面堡”。这里对方阵里的行动的描述是以确定的敌人,即以大量兵力投入进

攻的土耳其人为对象的。所以方阵先是使用排射击和用霰弹击退进攻,然后再实施冲击。射手在这里起着

特殊作用。各连抽出4-6人的射手脱离军士(连里的分队长,一个连有四个分队)的指挥,射手从优秀射手

中优选。他们有权不受统一指挥走出队列,独立选择射击目标。 ] !  
  射手,回到自己位置!方阵——成纵队!——按上述关于纵队的要求去做 [ 编者注:方阵编成纵队(

方法之一),只需将方阵的侧面简单地衔接起来就行了。在战斗中,当进攻的方阵遇到设防的野战工事时

,或者当敌人的骑兵有冲入方阵的威胁时,这种方阵就会派上用场。“这支有着六列横队的纵队,如果它

是坚强勇敢的,尤其是它的指挥官素以坚强勇敢著称,将枪换成刺刀,那整个正面上任何骑兵都是不能通

过的……这样的纵队比任何编队都灵活,它运动迅速,要是不停顿,就能够穿通一切”(摘自1778年苏沃

洛夫对克里木和库班军的命令)。 ] !  


方阵冲击  
  纵队,列成方阵!方阵,行进!行进!行进!!冲击!上刺刀!——乌拉!这时无射击,冲击同前。


  方阵,成线形正面!参加的部队根据长官的决定把横队变成一路或四路纵队。口令如下:成一路或四

路纵队,向右转和向左转,走回原位!立定!成线形正面!击“战斗行军”鼓。  
  注:这些基础演练、行军和变换队形的练习在大队、团和军的射击训练中都是相同的!  
  长官能否要求:  
  急速连续射击?  
  使枪正确与否决定着射击的效果。  
  这时的射击由于必然出现的慌乱而不够协调,但是在排射击中可以发现纠正。  
  为了消灭敌人,尽量节省子弹,各人在每次射击时都得瞄准敌人。  
  齐射?——在换岗时采用,即使射击,也只是为了清枪。在其他队形中,只是为了检查校正枪支。用

于对敌作战是不适宜的;在你重新装弹药时,敌人会冲刺砍杀过来。  
  进攻时的排射击?——这只是为了运动,在与敌作战时使用这种折线队形是不适宜的:它易被敌击散

,特别是易被敌骑兵、骑兵小队击散。  
  退却时的排射击?——最好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它对士兵的影响是十分有害的,所以,步兵和骑兵不

要去考虑任何退却 [ 编者注:苏沃洛夫扼要地对条令中的射击方法作了批评性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对

射击的要求。1763年步兵条令规定的射击类别是:排、半营、营、支队、退却和进攻间的排射击、全团齐

射,最后是急速连续射击(不受口令指挥的单发快射)。苏沃洛夫对射击的基本要求是瞄准。排射击最符合

这一要求,在排射击中,可以看见每个射手的动作。急速连续射击,尽管是单发的,但是由于太仓促,就

不会瞄得很准。同时,如果射手要瞄准的话,整个部队的每个射击都将是单发的。苏沃洛夫认为全团齐射

在战斗中不是一种适宜的方法,保留它只是为了训练目的——为了进行举枪练习,也是为了将弹药退出(

用其他方法将从枪口装进去的弹药退出是不可能的)。进攻间的排(按1763年的条令是“走出的”排)的射

击方法是这样的:各营的同等排(可以是前面的排)向前走出,进行射击,然后同继续前进中的横队看齐,

其后剩下的排(第三批)走出,进行同样的射击,等等。退却过程中的排射击照类似的方式在撤退时进行。

届时轮到的排停下来,转向敌人,进行射击,然后赶上阵列。苏沃洛夫不提倡进攻间的排射击,因为由各

排组成的突出部在积极运动的敌人骑兵的攻击下可能遭受牺牲。苏沃洛夫甚至不准采用退却时的排射击,

禁止提起和考虑。 ] !  


向士兵口授必须的知识  
  分队对抗演习结束之后,参加该演习的分队一般在黎明前到达大本营,黎明时拉出到操场上,接受检

阅。这时,由负责该分队的那个团的一名校官发口令:枪放下,并且在全体将官、参谋和尉官在场的情况

下,开始用士兵的语言对士兵讲话:  
  脚跟并拢,小腿挺直!士兵要站成一条线。我看得见第四个人,看不到第五个人。  
  行军步度为一俄尺,转弯时为一俄尺半。要保持好间隔!行进间士兵正面之间保持一肘距离;横列与

横列间距三步;行军时为两步。鼓声,不要干扰 [ 编者注:这里的关于鼓声的说明是什么意思,难以确

定。最大的可能性是:提醒鼓手,不要被采取的快速运动弄糊涂了。把这理解为停止击鼓是不妥当的。这

样会与该书原文第25页里所讲的相矛盾。 ] !  


冲击  
  珍存三天的子弹,有时要珍存到够用整个战役,假如子弹来源没有保障的话。射击要少而准,刺刀要

刺得狠。子弹会上当,刺刀不会上当。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猛刺一次!把异教徒从刺刀上甩开!—

—亡命之徒沾着你的刺刀,他的马刀会朝你脖子砍来。马刀朝脖子砍来——立即跳开一步,做再次攻击!

刺倒第二个,刺倒第三个!一个勇士能够刺倒半打敌人,我还见过更多的。  
  要爱惜枪膛里的子弹!遇上三个敌人——刺死第一个,射死第二个,第三个也用刺刀结果性命 [ 编

者注:在苏沃洛夫对纪律和射击规定的要求中,节约子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时的弹药基数很有限

:20发子弹随身携带,30发装在弹药箱里。战斗中,真正的有组织的弹药补给是没有的。所以苏沃洛夫坚

决要求减少子弹的消耗量,禁止无目标的射击,违者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 !  
  冲击时不得拖延!要对准目标猛射。每人配备约二十发子弹,为了节省,买铅弹,花钱不多。我们是

瞄准射击的。在我们这里第三十发子弹落空,而在野战炮兵和团属炮兵那里,命中的炮弹难道能够少于第

十发吗? [ 编者注:按字面意义理解(即理解为实际射击效果),如同某些注释者所做的那样,当然是不

合适的。按照当时的射击技术和兵器技术,这样的命中率(96%)只能是一个幻想的数字。步枪散布在300米

内是这样的,半径为2.25俄尺的圆(1.5米以上——取整)容纳一半的射弹。这个地方应该理解成更象是一

种号召,让步兵在30发子弹的范围内不要落空,炮兵则是在10发之内,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做到弹无虚发

。 ]  
  导火索接在霰弹上!要迎着霰弹冲过去!霰弹飞过头顶。大炮是你的,人也是你的 [ 编者注:如果

看见敌人的炮兵把导火索接在大炮上,就要向前猛冲,(“霰弹飞过你的头顶,大炮就是你的!”士兵当

然低着头)。这个规则在彼得时期就已确定了:“离大炮愈近,大炮的杀伤和威胁就愈小。”这种关于步

兵向前猛冲克服射界的思想,在随后炮兵技术装备发展的时期获得更大的意义。 ] !掀翻在地!追击,

拼杀!其他人我们就饶恕吧。枉杀无辜是有罪的,他们同样也是人。  
  要为“圣母殿”而死,为神甫之妻、为最光辉之殿堂而死!——教堂祈祷上帝。谁活下来,荣誉和光

荣就属于谁!  


宿营  
  不要欺负居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士兵不是强盗。  
  战利品是神圣诱人的!攻占兵营!——一切都是你们的。攻克要塞!——一切都是你们的。在伊兹梅

尔,除其它外,大家把金银一捧一捧地分。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是如此。没有命令绝对不得去拿战利品 [

编者注:士兵对战利品的拥有权是18世纪的战争法规。战利品的概念在当时除了包括有战利品意义的物品

——武器、敌军长官的权力标志等以外,还包括敌人私人用品。苏沃洛夫按他所处的时代的精神行事。但

是苏沃洛夫对抢劫和平居民及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们的行为追究责任,甚至在敌国也是如此。“用仁爱战胜

敌人的威力不亚于武器。”“战争不是对着他们(居民),而是对着武装起来的敌人。”对战斗情况中的抢

劫者就地正法。 ] !  


大激战和总攻击  
  野战中有三种攻击:向较弱的侧翼攻击。用森林把强硬的侧翼隐蔽起来——这不高明!士兵可以从沼

泽地穿过去。渡河是困难的——没有桥过不去。越过各种战壕。向中部攻击不适宜,除非是有善于砍杀的

骑兵,否则会挤伤自己人。向后方攻击很好,但这只适用于规模不大的军,大部队是难以绕到后方去的 [

编者注:苏沃洛夫力图使每个士兵不仅理解他们个人在部队中的职责,而且还要使他们理解更高一级编队

的行动的总意图。他在这里用寥寥几笔勾画了这种或那种机动的特点。 ] 。  
  野外作战:用横队对付敌人的正规军,用方阵对付异教徒。不使用纵队。在与土耳其人作战时可能会

遇上这种情况:在侧翼方阵的协同下,要以五百人的方阵突破五千至七千人的敌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用

纵队突击,但这种必要性尚未出现过。还有肆无忌惮、浮躁、狂妄的FaGuo人。他们在与德国及其他一些国

家的军队作战时使用纵队。假如我们要与FaGuo人作战,我们也要用纵队打击他们。 [ 编者注:苏沃洛夫

不只是列举了战斗队形的基本种类——横队、方阵、纵队,而且还指出了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针对什

么样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队形最好。对付欧洲的正规军要采用展开的横队;对土耳其人采用方阵。纵队

用于野战工事冲击(图尔图凯)和攻打要塞(伊兹梅尔、普拉加)的时候。在野战中对付土耳其人时也不排除

用纵队的可能性。例如,可以用纵队对付人数众多的敌群。但是此种必要尚未出现,这个任务由“移动的

多面堡”——方阵担负了。苏沃洛夫仔细观察FaGuo革命战争的战术发展,指出法军的纵队在对付奥地利和

普鲁士军队的线式队形方面的有效作用。在1799年的战争中他采用了与展开的营横队相结合的纵队来对付

FaGuo人。 ]  
  以野战为基础的冲越战壕的战斗。壕沟不深,围墙不高。跳入壕沟,跃过围墙,用刺刀突击,刺杀,

追击,抓俘虏!切勿忘记断敌后路!这里时常用骑兵。在普拉加使用的是步兵,那里曾有三重的大战壕和

完整的要塞,所以使用了纵队冲击。  


强击或总攻  
  砍断树枝经过鹿砦,投下编条越过陷阱!急速奔跑!跳过木栅,扔下束柴,下到壕沟,竖起云梯!射

手,清理纵队,瞄准脑袋打击 [ 编者注:射手队通常在实施强击的纵队前面。接近壕沟时,射手队从纵

队中走出来(“清理纵队”),向藏在障壁,胸墙后面的敌人开火(“瞄准脑袋打击!”),掩护实施强击的

纵队的行动。 ] !纵队,飞越城墙直奔要塞障壁,劈开障壁!在墙上展成横队!卫兵队立即去占领火药

库!给骑兵打开大门!敌人向城内逃窜,调转敌人的大炮对敌射击。向街道猛射,炮击要快!不得久待 [

编者注:应当这样理解:这种射击(朝逃窜之敌的射击)不应当进行得太久,要追击敌人并且占领城市。 ]

。命令——下到城内,把敌人分割在街道上!骑兵,砍杀!不要钻到屋子里去,要在街道场地上拼杀!敌

人在哪里据守就向哪里突击!占领街道广场,设立总警卫室。立即把大门、火药库、仓库布置上哨兵!敌

人投降了就饶恕他!占领了城墙就去收缴战利品 [ 编者注:这里对强击场面的详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描写

再现了攻打伊兹梅尔的实际过程。 ] !  


军事学术  
  军事学术原则有三条。第一——观察:如何安营,如何行进,向何处冲击、追击和打击敌人。  


向敌行军  
  第二——快速。野战炮兵向前行军半俄里到一俄里,使上下坡不受影响。纵队要互相靠近,炮兵又保

持原来的行军距离。下山和在平原上行军时用快步。  
  通过隘路、街道、小桥、水路、沼泽或小径时用两路或四路队形;只有对敌冲击时才用排纵队,以便

收缩队尾。  
  不要停顿,要活动、娱乐、唱歌、击鼓、奏乐,让鼓乐齐鸣!  
  走过十俄里——第一排,取掉“风” [ 编者注:苏沃洛夫这样称呼士兵的背囊。 ] ,躺下!其后是

第二个排,如此排排相续。前不等后。纵队行军时,队列会拉长。四路纵队行军时,队列会拉长半倍,两

路纵队行军时,队列会拉长一倍。列队时的间隔为一步,行起军来的间隔会成为两步。列队时纵队长一俄

里,行军中会拉长到两俄里;列队时两俄里,行军中会变成四俄里。最前面的排若要等最后面的排,那就

会白白费掉半个小时。  
  走完第一个十俄里休息一小时。第一个排跳起来,背起“风”,向前跑十至十五步;行军中通过狭窄

地段、上山或下山的时候,要向前跑十五至五十步。一个排接一个排这样做下去,使后面的排能在同时得

到休息。  
  走完第二个十俄里,停止前进!休息一小时或一小时以上。如果第三个行程小,则行军与休息各占一

半时间,这时休息四十五分钟或半小时,或者也可休息十五分钟,让小伙子们能赶快吃完饭。这些是对步

兵而言。  
  骑兵按自己的行军方式前进。对骑兵尽管放心!骑兵休息少,走十俄里以上才休息,这是为了让马能

尽早赶到营地里歇息。  
  炊事车和货篷箱在前面行进。弟兄们一到,就赶上吃饭。炊事班长喊:“开饭!”。早饭休息四小时

。到宿营时休息时间可达六至八小时,这要视路程远近而定。接近敌人时,要把锅和食品收拾到货篷箱里

去,木柴也放在上面。 [ 编者注:苏沃洛夫讲的是在不与敌人接触时的行军示范组织和计算。纵队中行

军速度不同的兵种分开走(炮兵在步兵前面,“骑兵按自己的方式行军”),纵队中的步兵按数路或四路行

军。在接近敌人时纵队走得更密集——各排衔接起来。正常的一昼夜行程是28-35俄里。为了保存体力,

苏沃洛夫特别重视充分利用途中的小休息和大休息。在预计要进行大休息时,炊事车灶具派到前面,和骑

兵在一起。当部队接近休息地或宿营地的时候,
8#
发表于 2008-5-8 00:51:32 | 只看该作者
未完
9#
发表于 2008-5-8 12:07:29 | 只看该作者
:)
10#
发表于 2008-5-8 12:09:28 | 只看该作者

BLOOD, SWEAT AND TEARS

BLOOD, SWEAT AND TEARS
Winston Churchill (May 13, 1940 ) On Friday evening last I received from His Majesty the mission to form a new administration.
 It was the evident will of Parliament and the nation that this should be conceived on the broadest possible basis and that it should include all parties.
  I have already complete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ask. A war cabinet has been formed of five members, representing, with the Labor, Opposition and Liberals, the unity of the nation.
  It was necessary that this should be done in one single day on account of the extreme urgency and rigor of events. Other key positions were filled yesterday. I am submitting a further list to the King tonight. I hope to complete the appointment of principal Ministers during tomorrow.
  The appointment of other Ministers usually takes a little longer. I trust when Parliament meets again this part of my task will be completed and that the administration will be complete in all respects.
  I considered it in the public interest to suggest to the Speaker that the House should be summoned today. At the end of today's proceedings, the adjournment of the House will be proposed until May 2l with provision for earlier meeting if need be. Business for that will be notified to M. P. 's at the earliest opportunity.
  I now invite the House by a resolution to record its approval of the steps taken and declare its confidence in the new government. The resolution:
  "That this House welcomes the formation of a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united and inflexible resolve of the nation to prosecute the war with Germany to a victorious conclusion."
  To form an administration of this scale and complexity is a serious undertaking in itself. But we are in the preliminary Phase of one of the greatest battles in history. We are in action at any other points-in Norway and in Holland-and we have to be prepared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 air battle is continuing, and many preparations have to be made here at home.
  In this crisis I think I may be pardoned if I do not address the House at any length today, and I hope that any of m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or for mer colleagues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will make all allowances for any lack of ceremony with which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act.
  I say to the House as I said to Ministers who have joined this government,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We have before us an ordeal of the most grievous kind. We have before us many, many months of struggle and suffering.
  You ask, what is our policy? I say it is to wage war by land, sea and air. War with all our might and with all the strength God has given us, and to 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 never surpassed in the dark and lamentable catalogue of human crime. That is our policy.
  You ask, what is our aim? I can answer in one word, It is victory. Victory at all costs-victory in spite of all terrors-victory, however long and hard the road may be, for without victory there is no survival.
  Let that be realized. No survival for the British Empire, no survival for all that the British Empire has stood for, no survival for the urge, the impulse of the ages, that mankind shall move forward toward his goal.
  I take up my task in buoyancy and hope. I feel sure that our cause will not be suffered to fail among men.
  I feel entitled at this juncture, at this time, to claim the aid of all and to say, "Come then, let us go forward together with our united strength."
  “热血、汗水和眼泪”
  上星期五晚上,我奉陛下之命,组织新的一届政府。
  按国会和国民的意愿,新政府显然应该考虑建立在尽可能广泛的基础上,应该兼容所有的党派。
  我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的最主要的部分。战时内阁已由五人组成,包括工党、反对党和自由党,这体现了举国团结一致。
  由于事态的极端紧急和严峻,新阁政府须于一天之内组成,其他的关键岗位也于昨日安排就绪。今晚还要向国王呈报一份名单。我希望明天就能完成几位主要大臣的任命。
  其余大臣们的任命照例得晚一些。我相信,在国会下一次召开时,任命将告完成,臻于完善。
  为公众利益着想,我建议议长今天就召开国会。今天的议程结束时,建议休会到5月21日,并准备在必要时提前开会。有关事项当会及早通知各位议员。
  现在我请求国会作出决议,批准我所采取的各项步骤,启示记录在案,并且声明信任新政府。决议如下:
  “本国会欢迎新政府的组成,她体现了举国一致的坚定不移的决心:对德作战,直到最后胜利。”
  组织如此规模和如此复杂的政府原本是一项重大的任务。但是我们正处于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战的初始阶段。我们在其他许多地点作战——在挪威,在荷兰,我们还必须在地中海做好准备。空战正在继续,而且在本土也必须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值此危急关头,我想,即使我今天向国会的报告过于简略,也当能见谅。我还希望所有在这次改组中受到影响的朋友、同僚和旧日的同僚们对必要的礼仪方面的任何不周之处能毫不介意。
  我向国会表明,一如我向入阁的大臣们所表明的,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我精神振奋、满怀信心地承担起我的任务。我确信,大家联合起来,我们的事业就不会遭到挫败。
  在此时此刻的危急关头,我觉得我有权要求各方面的支持。我要说:“来吧,让我们群策群力,并肩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9 23:4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