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评社 “台湾主体意识”的由来和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2: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湾主体意识”的由来和发展-—读苏嘉宏教授着《我们都是外省人》

  苏嘉宏教授在书的第二章,有一节专门谈了“台湾主体意识”问题,我觉得颇有现实意义。

  苏说,“台湾主体意识”的提出,“可能初见于台湾旅日学者戴国辉教授所称的‘台湾主体性’”。戴长期侨居日本,他援引“日本学者针对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日本人民重新建构其国家尊严、民族认同,而非一味地依附美国,以美国价值来看待世界”,从而“反思创造出来的‘主体性’一辞”。李登辉主政后,接受了这个词汇,自然“隐含反美、**等排除台湾外部外来干扰”、“ 尝试走台湾自己人的道路”意思,后来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就逐渐演变为“台湾主权独立”的意识了,并使之成为搞“政治投机语言”。

  笔者曾发表一篇题为《六十年来“台湾意识”发展面面观》一文,﹙见《百年潮》杂志2008年第二期﹚,并在这篇文章中把“台湾意识”归结为“台湾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主权独立意识”三个阶段,应该说它和苏教授的看法是一致的。“台湾意识” 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地方意识,曾含有不同或排斥日本异族的意思,后来又主要是反对国民党的高压统治的,只是到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才被逐渐演变成“台湾主体意识” 和“台湾主权独立意识”,从而变成了不仅反国民党,也**产党,反中国大陆,反两岸统一,大搞“去中国化”。这自然是一种“质变”。

  在“台湾意识”发展到“台湾主体意识”后,所谓“本土——非本土”、“ 本省——外省”、“ 爱台——卖台” 等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言论,已充斥台湾各个领域和媒体。国民党过去在岛内搞的是“白色恐怖”,这时已变成“绿色恐怖”了。至于所谓“台湾主权独立”概念,表面上是民进党1999年5月在“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就已提出,但实际上作为台湾岛内压倒性的舆论,则是在民进党的第二次主政以后。陈水扁自2006年“元旦文告” 和“春节讲话”,大讲“台湾主体意识” 路践之后,更进一步在“文宣” 中将之提升到“台湾主权独立”的新高度,强调台湾“早就是事实上的主权独立国家”。这样,岛内的族群对立、蓝绿对立,以及两岸关系的对立就更严重了。

  苏教授在谈到台湾选举时说:“虽然陈水扁反复强调‘台湾主体意识’,攫夺选举时站在台湾这一边的发言权,试图将国民推向中国那一边’,‘台湾主体意识’不过是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诈欺口号或手段,却从不见过程有任何‘台湾主体意识’的深论与具体内容。”这实在是一针见血的话,无论是“台湾主体意识”,还是“台湾主权独立意识”,陈水扁等主要还只是借以作为一种选举或政治斗争工具。一切是为了抢选票,抢政权,有选票就能上台,上了台就能搞钱,至于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福祉,上台后就全忘了。

  直到目前为止,台湾的“主体性”和“主权独立” 一类话,在民众中还是颇有欺骗性的。苏教授提出:大陆在这个议题上,“如何在‘和平发展、解放思想’的新思路上加以诠释”,是很多人所”关注”的。这对我个人很有启发。关于台湾“主权独立” 问题,胡Jintao主席回答得已经很清楚了,那是“主权和领土再造”,是不能允许的。至于台湾“主体性” 问题,我看只能是一个中国原则下的“主体性”,而脱离一个中国的所谓“主体性”,那就是“台独”,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总之,我看了苏嘉宏教授这本书,受益良多,苏教授年轻,又是本土人,家住南部高雄,至少有“人和、地利” 优势,得天独厚,但愿能在两岸关系上有更多的著述和奉献。(文/李家泉)www
文章结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02:16:37 | 只看该作者
台湾主体意识是割据的必然结果,割据必然部分乃至全部断绝联系和交往,必然产生独立意识,所以说蒋介石祸国殃民就在这里了,哪怕有人说他镇压台独,但他的顽固却客观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就跟他处理琉球问题一样,蒋介石极其缺乏战略高度。蒋介石爱国吗?爱,把国当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爱也是一种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14:1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