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海闲人文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1 22:5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台海闲人文集一、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實現強國之夢的必由之路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百年的屈辱史更是讓國人飽受欺凌。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盼望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實現強國之夢,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讓我們這些后來人感嘆不已!   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在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身上實現強國之夢已經不是幻想。為了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我認為有必要將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實現強國之夢的幾點認識與各位網友共同切磋和探討。   一、和平發展需要寬松的內外環境   (一) 和平發展需要寬松的內部環境   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要使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必須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建立在經濟體制改革基礎之上;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都是因為政治體制改革走在了經濟體制改革前面。造成社會、經濟不應有的動蕩和倒退。大陸的“六。四風波”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西方民主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只能靠我們自己;靠全體民眾團結一致,穩定有序的把經濟建設不斷推向前進。吸取國內外的經驗教訓,在經濟體制改革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要營造寬松的和平發展內部環境,必須正確把握穩定、發展、民主的關系。穩定是發展和民主的基礎;沒有穩定這個堅實的基礎,發展和民主就是無源之水。發展是穩定和民主的動力;沒有發展這個強大的動力,穩定和民主就不會長久。民主是穩定和發展的保障;沒有民主這個可靠的保障,穩定和發展很可能是如履薄冰險象環生。三者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存共榮的關系。絕不能只強調其中一點而忽略其他兩點;使和平發展的寬松環境受到干擾和影響。   構建和諧社會是大陸政府適時采取改善和平發展內部環境的有力舉措。正確處理和解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不斷暴露出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妥善解決弱勢群體和低收入階層社會保障和生存發展問題;大力解決強勢群體和政府官員存在的分配不公和腐敗問題;認真解決日益擴大的兩極分化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真正讓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改革成果;讓全體民眾安居樂業、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共謀發展。   (二) 和平發展需要寬松的外部環境   世界各國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和平發展必須在具備寬松的內部環境的同時;也要具備寬松的外部環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戰敗國日本、德國的迅速崛起都經歷過內部制定和平憲法凝聚實干;外部唯唯諾諾示人以弱,大搞和平外交。努力改變軍國主義的擴張路線,營造良好的國家形象。為本國大力發展經濟營造寬松的外部環境。抓住機遇趕快發展,短短六十年一舉成為世界強國。這當然和這兩個國家具有陣容可觀的科技人才密不可分;但也不能排除其奉行和平外交路線帶來的好處。而戰勝國蘇聯具有龐大的軍事實力,理應趕快發展經濟,以達到綜合國力平衡發展;從而長久名列世界強國。然而蘇聯反其道而行之,對內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引發動亂。對外奉行強權政治、對外擴張。入侵阿富汗、捷克斯洛伐克,境外派兵駐守與美國及西方國家搞冷戰。大大的增加了軍費開支,經濟實力難以支撐;由于主客觀因素的不斷變化影響,使得蘇聯帝國終于解體成為二流國家。這些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讓我們深深的認識到,營造寬松的外部環境對于和平發展非常重要。   構建和諧世界是大陸政府適時采取改善和平發展外部環境的有力舉措。奉行獨立自主的睦鄰友好外交政策,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與此同時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共同應對三股勢力;與東盟建立更緊密的對話和合作機制;與美國、日本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西歐各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與非洲舉辦高層峰會;與澳大利亞、拉美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總之大陸政府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日益遍及世界各地;為大陸和平發展營造了寬松的外部環境。   二、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當前兩岸同胞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兩岸大多數同胞的共識。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建立互信(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擱置爭議(雙方擱置對于一個中國政治含義認知不同);求同存異(求一中之同,存如何表述之異。);共創雙贏(雙方客觀的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勇敢的開創未來;爭取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的結果。九二共識是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的基礎,更是兩岸走向未來的典范。   目前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增進互信的程度;提高互信的層次;擴大互信的基礎;鞏固互信的成果。由九二共識戰略性模糊的共識,發展成為雙方都認同新的一個中國原則戰略清晰論述(世界上只有一個完整的中國;雙方實際管轄控制區域同屬一個完整的中國;雙方“一中憲法”確定的一個完整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并以此為基礎,雙方簽訂和平協議。為兩岸和平發展提供較長時間的戰略機遇期。   目前雙方應當在建立互信的基礎上擱置主權爭議、統獨爭議、歷史爭議、意識形態爭議。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重;以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以中華民族實現強國之夢為重。常言道:空談誤國。同樣道理,虛耗的爭論一樣誤國。為了一些雙方敏感而又爭議很大的問題,短時期內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浪費雙方和平發展的寶貴時間;占領為兩岸和平發展營造良好氛圍的網絡空間。使兩岸同胞不見其利,先受其害。所以說放棄那些短時期內無解的爭論,為兩岸同胞實實在在做些實事比什么都實惠。讓那些困擾兩岸的爭議,在雙方和平發展的大潮中慢慢溶解消化掉吧。   目前雙方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求同存異為兩岸交流溝通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只要雙方不挑戰對方的底線;不刻意傷害對方的利益;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尋找兩岸和睦相處、和諧共存、和平發展的交集。兩岸同胞都是自家人,有事大家好商量。和氣生財,人敬人高!雙方對一些問題存在分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應及時溝通、互通信息、通報彼此關切、爭取相互理解。杜絕單方面改變現狀,謀取單方面利益而損害對方的核心利益。求同存異就是在兩岸交往過程中,不斷在原有共識基礎上積累新的共識,在解決舊爭議后擱置新爭議的過程。只有這樣兩岸維持現狀在和平發展動態中不斷向兩岸和平融合的方向穩步前進。   目前兩岸和平發展是符合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舉措,雙方團結起來排除一切干擾和破壞,抓住當前兩岸和平發展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凝聚各自管轄區域內部共識;凝聚兩岸同胞之間的共識;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讓兩岸同胞共享和平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使海峽兩岸共創雙贏成為現實。   三、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實現強國之夢的必由之路   中華民族要實現強國之夢,必須經歷和平發展這個關鍵階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世界強國和平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牢牢抓住千載難逢的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要韜光養晦、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忍小謀大。這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強國之夢能夠暫避鋒芒,隱忍不發;為了重大任務的實現,臥薪嘗膽暫忍一時之辱;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暫時受些委屈;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目標實現,忍受局部小的損失。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中華民族強國之夢,不因類似南聯盟使館被炸、南海撞機等突發事件而受干擾;不因李登輝、陳水扁等極端臺獨分子肆意破壞而中斷。這就是因為我們知道,所有這一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就是因為我們的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所向披靡的程度。中華民族百年的屈辱都已經忍受了;再多一次又如何?國際一些反華勢力妄圖阻撓中華民族實現強國之夢,就企圖趁中華民族尚未強大的時候挑起戰略決戰;將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扼殺在搖籃中。這是我們絕對不能答應的。所以說不能因為我們圓滿的舉辦了奧運會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為我們神州七號成功漫步太空而驕傲自滿。因為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身上的擔子還很重。正如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讓我們兩岸同胞牢記孫中山的教誨,抓住機遇和平發展,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強國之夢。   總之,中華民族強國之夢已經初露尖尖角;在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一定能夠實現! 二、一个中国原则之我见 一些网友对我写的一些文章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我表示欢迎;对于自己某些不妥之处今后一定予以改正。但是对于个别网友在新华网说我的观点是孵出来的“非法观点”而遭到指责。为了和这些网友共同切磋对于这些观点形成的争议,我认为有必要予以澄清;有必要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供广大网友评判。 一、狭义的一个中国原则 我们知道一个中国原则早先的表述是(详见《台湾问题白皮书》):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个中国原则实质上是: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所以说这一个中国原则,是狭义的一个中国原则。她所体现的是这个原则的专一性和排他性。即:一个中国原则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她是专一的一个中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允许再出现任何其它形式的一个中国的解释。 二、广义的一个中国原则 我们知道一个中国原则现在的表述是(详见《反***国家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一个中国原则实质上是:适用一个中国的范围不是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只要符合构成一个中国原则三句话所具备的条件;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包容的对象。这一个中国原则明确指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国;这是把两者关系由从属关系变为并列关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中国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就是把大陆和台湾视作一个整体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造成两者的永久或事实***。这一个中国原则没有明确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没有确认一个中国的具体名称、一个中国的代表权没有表述。);只明确了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含义(中心意思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中国,不得改变这一现状。)。所以说这一个中国原则,是广义的一个中国原则。她所体现的是这个原则的专一性和包容性。即:一个中国原则,就是符合上述三句话构成要件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就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来说她是专一的。这是因为不论你怎样表述一个中国;也改变不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世界公认法理。这就是一个中国原则的专一性。就一个中国原则构成要件来说她是包容的。这是因为只要符合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三要素,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就拿大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她的宪法就是符合上述构成三要素,所以我们说她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同理,就台湾中国(+++国)来说,她的“一中宪法”就是符合上述构成三要素,所以我们说她也是符合一个中国原则。这就是现在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包容性。 三、一个中国的代表权 一个中国的代表权从一九四五年联合国成立到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一个中国的代表权由+++国政府取得。她是那个时期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到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是中国的不合法代表。从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今,一个中国的代表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得。她是这个期间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同期+++国政府是中国的不合法代表。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代表权只能是一个。尤其是在有关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更是如此。这就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的专一性使然。所以在联合国及其涉及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领域,决不容许同时出现两个代表。但对于不涉及主权国家或虽然涉及但可以规避主权国家的领域,可以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让台湾以适当的名义和方式参与期间的活动。 四、一个中国原则在现实中的运用 陈水扁民进党搞的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就是赤裸裸的台独行为;一旦得逞就是事实台独。它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妄图造成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事实。陈水扁民进党搞的修宪、制宪企图将+++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界定为仅包含台、澎、金、马地区;造成台湾法理台独。由此可见,破坏+++国的“一中宪法”就是法理台独;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就是事实台独。现阶段要加强台湾同胞对于一个中国的认同;就必须让台湾同胞认同+++国,让+++国“一中宪法”在台湾同胞中间形成共识。这是因为现阶段让台湾同胞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台湾同胞认同+++国才是比较现实和可行的。我们应当支持或者默许国民党强化+++国“一中宪法”在台湾的权威性。绝不能纵容或放任民进党诋毁+++国“一中宪法”,而使法理台独成为可能。我认为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具体运用。深刻领会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实意义,在于准确把握一个中国原则的深刻内涵和构成要素。完整地、全面地理解一个中国原则的含义。我们既要维护好一个中国原则的专一性;又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好一个中国原则的包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在两岸交往实践中运用一个中国原则。 总之,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峡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两岸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存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搁置主权争议;但决不能违背这一原则而造成两岸法理***或事实***。我们应该在两岸交往中按照九二共识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好两岸各项事务;从而造福两岸同胞。 以上见解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三、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看两岸统一 当前,海峡两岸荡漾着和平发展、和谐共存的良好氛围。马英九又提出了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一个国家两个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无疑给两岸的和谐氛围又增加了互信气氛。对此,两岸多数同胞异口同声予以支持;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台湾一些绿营人士出于对大陆的敌视、对统一的恐惧骂马英九卖台;甚至连无辜的大熊猫登台都成了绿营攻击的对象。大陆上也有一些人唯恐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这三不政策是“独台”,无限期抗拒统一;因而主张武统的声音甚嚣尘上。这无疑给两岸刚刚营造的和谐气氛笼罩了一层阴影。 对此,我想就如何看待两岸统一问题谈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共同切磋。 一、造成两岸分离是国共内战的结果 由于在国共内战中,共产党军队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统治机器;将国民党政府所辖大陆责任田由共产党政府全部接管承包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固守着+++国最后一块责任田;后来也变成+++国的自留地了。客观上讲国共内战无疑国民党是战败方,被逼交出了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同时共产党是战胜方,取得了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因此可以看出共产党虽然胜利了,取得了中国大陆责任田;但并没有完全彻底的战胜国民党,还给国民党留下了足以活命的中国台湾自留地。 这就形成了一国两治的局面。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治理中国大陆;+++国政府治理中国台湾。这就是国共内战造成的两岸分离的现状。 二、站在中华民族高度看两岸统一 如果站在中华民族高度看两岸统一,我个人认为现在已经统一于中华民族的旗帜下。大家可能要说:现在明明是分离的中国,为什么说已统一了。是的,就中国而言是由两个政治实体分别治理。也就是一个分离的中国由两个政治实体分别统治。但是,就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是中华民族在治理两岸。只是由中华民族中不同的政治实体各自治理海峡两岸。所以就整个民族来讲,两岸已经统一于中华民族的旗帜下。因此,中国大陆同胞不要说中国台湾同胞所认同的+++国已经灭亡;大陆同胞可以不承认它,如同台湾同胞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但不能否认它客观存在。同样,中国台湾同胞也不要说+++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取代了+++国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在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国虽然在中国台湾客观存在,但在国际上基本上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小国承认,但已微不足道。台湾同胞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才能跳出历史恩怨,站在整个民族的高度看待两岸统一问题。 两岸的分离对现在两岸同胞来说,大家都没有错;是历史造成的。我们不能埋怨对方、指责对方;而应站在全民族的高度理解对方、善待对方。那种不计后果、不顾同胞情谊的武统言论可以休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过去的恩怨虽然不是我们现在这些人造成的,但我们必须承受历史留下的恩怨。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化解消除这些历史恩怨;而不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来激化矛盾使之产生更大的仇恨;使和平统一遥遥无期。现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各自分别治理两岸。大家在和平的环境下,和平发展、和平竞争、和平竞赛、和平融合直至和平统一;这是多么好的事啊!为什么非要在双方多数人没有形成共识的情况下,互相武力相向呢?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着崇高智慧的民族,她能主持解决朝鲜问题;帮助解决伊朗、中东、海地、苏丹等国际问题。怎么会不能和平解决本民族内的两岸问题呢! 现在,两岸统一于中华民族的旗帜下。将来两岸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经济、人员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协作;通过两岸之间的和谐共存,互相取长补短;逐步达到相互融合。到那时通过两岸平等协商谈判,一定能找出两岸在中华民族的旗帜下最大的公约数,达成和平统一于一个共同中国的美好愿景! 四、谈谈个人对和平统一初级阶段的粗浅认识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她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而做出的科学论断。她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一切按照马列主义经典理论办事;她坚持了马列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且与时俱进的理论路线;她充分发展了毛**思想核心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观;适时中断了无谓的有关姓社姓资的思想大讨论;举国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极大的促进了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祖国的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同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也是一个巨大漫长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她需要将和平统一全部进程;按照各个时期主要任务和策略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个人认为和平统一全部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和平统一初级阶段(和平发展阶段);和平统一中级阶段(和平融合阶段);和平统一高级阶段(和平统一阶段)。在这里我主要谈谈个人对和平统一初级阶段的一点粗浅认识与各位网友共同探讨和切磋。 一、提出和平统一初级阶段的必要性 我们做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我们吃饭要一口一口去吃;所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也必须一步一步的逐步推进。那种一觉醒来和平统一就实现了的想法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步接近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行的时候,是不是先走开始的路程;接着走中间的路程;最后才走临近终点的路程。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走临近终点的路程;因为中间还隔着很长的路程。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傻子买了五个烧饼也没吃饱;又买了一个烧饼刚吃了两口就饱了。他气得一连打了自己三个耳光说:“为什么不先买这个烧饼一吃就饱了,害得我白花了五个烧饼的钱!”。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他寓意着朴实的哲理:向着既定目标前行,每一步都是到达终点的必由之路。既然我们实现和平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将这个过程按照不同时期主要任务和策略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因为现在是和平统一的初始时期,所以我们把她定为和平统一初级阶段。 二、和平统一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建立海峡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 国共两党抓住两党都是执政党的大好机会;通过国共两党交流平台逐步积累共识;再由两岸两会具体签订协议推进落实;一步步解决两岸之间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互信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积累互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会谈机制。这里需要注意的核心就是:共识是双方共同妥协与让步的结果;不是强加于人的结果。双方好不容易形成的九二共识,不要轻易改变。如果双方都有意愿可以逐步提高互信水平。切记: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我们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尽管前进的步伐有些慢;但是距离终点的距离只会缩短。停滞或倒退就适得其反。 (二)抓住机遇赶快发展,是和平统一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在和平统一初级阶段,不要过多的追求和平统一的终极目标;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统独之争上;而应该抓住两岸千载难逢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解决制约困扰改革和发展向前推进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共两党各自解决好各自执政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巩固各自的执政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开创美好的未来。切记:在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的现阶段,不要挑起无谓的统独之争。集中力量办一些两岸同胞共同关心的有关经济民生的实际问题。一旦陷入统独泥潭,两岸和平发展将被迫中断;造成难以估量的灾难。现阶段两岸统独是假议题;两岸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只要强大了、综合实力跨入世界强国之列;和平统一将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举了。 (三)加强两岸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可靠策略。 两岸同胞经过三通,将逐步扩大两岸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中华文化必将在两岸之间起到潜移默化的融合作用。不怕效果小,就怕时间长。两岸同胞日积月累的交流、沟通,必然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两岸同胞同文同种交流起来更是方便快捷。这就是为什么民进党、绿营人士极力阻挠两岸三通的最大忧虑。他们怕两岸交流使得他们的台独基础更加萎缩;重新执政更是遥遥无期了。由此可见,两岸同胞交流沟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是多么的重要。两岸同胞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领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逐步融化两岸分离六十年造成的积怨;慢慢消除两岸历史上形成的隔阂和误解。在交流中减少分歧;在沟通中增加共识。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滋润两岸同胞。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智慧造福两岸同胞。 (四)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签订海峡两岸和平协议。 两岸执政党要将两岸同胞求和平、谋发展的主流民意善加引导凝聚共识;签订海峡两岸和平协议。正确面对双方的客观现实状况;形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本着不独、不武、缓统的原则,台湾方面明确表示不谋求改变一中宪法实现法理独立;大陆方面明确表示不谋求以武力相威胁或者使用武力解决两岸问题。海峡两岸双方都明确表示,在决定两岸前途的过程中,以双方大多数民众支持为考量;在没有形成两岸共识前,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和平协议核心内容就是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基础上维持现状二十年至三十年不变。给双方提供一个较长时期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让两岸同胞在和平的环境下,和谐共存、和平发展、共创双赢。 (五)两岸中国对内实施治权分治;对外在各自代表中国的范围内实施主权共享。 两岸中国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搁置主权争议维持现状。这是因为两岸中国就是一个分离成两部分的中国。一部分是大陆中国(这是中国的主体部分,目前在联合国和174个国家代表整个中国);另一部分是台湾中国(这是中国的特殊部分,目前在23个国家代表整个中国)。这就是两岸在国际上的现状。要建立互信,两岸必须承认在各自代表整个中国的范围内,行使整个中国的主权。双方要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并以双方都能接受的名称参与扩大的国际空间活动。其最后底线是:不能在国际上造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只能是两岸中国是整个中国的组成部分;大陆中国是整个中国的主体部分,但不是整个中国的全部。台湾中国是整个中国的特殊部分,但不是大陆中国可以全部代表或者取代的部分。 三、和平统一初级阶段与和平统一其他阶段的区别与联系 (一)和平统一初级阶段与和平统一其他阶段的区别 和平统一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基础上,两岸建立初步的政治互信共同抓住机遇和平发展。而和平统一中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一中同表的基础上,两岸建立良好的政治互信实现两岸中华民族的和平融合。至于和平统一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两岸建立高度政治互信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所以说她们所处的基础不同;相应她们建立互信的程度不同;她们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也就不同。正是由于各个阶段不同的基础,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订措施、谋策略就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去做一些拔苗助长画蛇添足的蠢事。要知道良好的愿望不见得都能取得良好的结果。那些违背主客观条件允许,人为造成的早产儿很可能由于先天不足而夭折;即使存活下来也是疾病缠身命运多蹇。那些顺应潮流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人们,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和平统一初级阶段与其他阶段的联系 和平统一初级阶段是和平统一其他阶段的基础;和平统一其他阶段是和平统一初级阶段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她们是一脉相承的一个完整体系;她们都属于和平统一范畴;她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服务的。她们之间是相互交融、不能简单区分;在初级阶段也有融合、统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有时甚至是起很大作用的;但是就其宏观上看在和平统一初级阶段,主要以和平发展为主。同样在和平统一中级阶段,也有发展、统一的因素在起作用,只是和平融合是中级阶段的主流。同理,在和平统一高级阶段也有发展、融合的因素在起作用,只是和平统一是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正是由于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所以我们制定每一个阶段的政策和策略时;要考虑她们之间的关联性。不能只考虑本阶段的政策和策略;不去兼顾其他阶段的政策和策略。我们既要考虑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又要考虑不给下一阶段留下隐患。既要双方搁置短时期内不能解决的争议;又不能让争议长期搁置起来,影响下一阶段主要任务的完成。这就是中医理论上的“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适时采取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政策和策略;逐步引导和平统一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图向前推进。 总之,和平统一的路程很长。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做出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战略决策;为海峡两岸谋发展、求和平;为建设好海峡两岸我们共同的家园;为维护好两岸中国人这个命运共同体而贡献力量! 五、如何客观评价和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   目前两岸交往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两岸两会已经开始了两轮会谈。但是会谈的议题大都集中在两岸经济和事务性商谈之中。随着两岸两会交流协商的不断深入,两岸政治议题必然牵涉进来。如何解决两岸政治议题这个制约两岸协商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困扰两岸的政治议题;又主要体现在如何客观评价和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这个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下面谈谈个人对此问题的粗浅看法与各位网友探讨和切磋:    一、怎样客观评价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   (一)两岸政府的国际法律地位:    在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前,台湾+++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不合法政府。 在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后,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国政府是不合法政府。 在与+++国建交的23个国家中;+++国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相对于这23个国家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不合法政府。 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174个国家和联合国以及国际组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相对于174个国家和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来说;+++国政府是中国的不合法政府。  (二)两岸政府的国内法律地位:    +++国版图范围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范围也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两岸现行宪法涵盖整个中国。 但是两岸现行宪法和政府又是不完整和不完全合法的一个中国宪法和政府。这是因为+++国宪法和政府只是由台湾同胞投票选举产生;并没有经过大陆同胞投票选举通过,所以说她是不完整和不完全合法的一个中国宪法和政府。同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政府只是由大陆同胞投票选举产生;并没有经过台湾同胞投票选举通过,所以说她也是不完整和不完全合法的一个中国宪法和政府。 这就是+++国宪法和政府不能涵盖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政府不能涵盖台湾的主要原因。她们的合法性只能局限于授权于她们的各自人民。相当于另一方来说她是不合法的宪法和政府。   (三)两岸政府的实际管辖范围:    +++国实际管辖和控制的中国领土范围包括:台湾本岛、金门、马祖、澎湖列岛……等岛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辖和控制的中国领土范围包括:大陆、海南岛、香港、澳门、曾母暗沙……等岛屿。    二、怎样客观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   从以上客观事实可以看出,+++国实际管理和控制范围主要是中国台湾(其他忽略不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理和控制范围主要是中国大陆(其他忽略不计)。 两岸两会要进行政治议题的协商谈判,必然涉及两岸政府的政治地位。我想两岸政府应从两岸政府产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代表各自管理和控制的中国人民和领土。这就是:+++国政府在两会内部政治协商谈判中定位为中国台湾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两会内部政治协商谈判中定位为中国大陆政府。并以此开始政治协商和谈判;一旦双方同意签署协议后,由两岸政府直接进行谈判;以解决两岸存在的政治争议;为两岸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维持现状若干年不变;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和平协议;由两岸政府签署。 在国际上两岸政府在原来代表中国的范围内继续代表中国。双方实现外交休兵。 那么怎么客观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呢?   (一)两岸政府的谈判地位是平等的。    因为两岸政府都是一个中国内部的政治实体。他们都拥有一个中国的宪法;都是一个中国的政府框架;都是一个中国曾经拥有的国家名称。虽然两岸政府自成体系;互不相容。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一个人拥有两个名字一样。虽然名字不一样,但都是指的是一个人。同理+++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国家名称不一样;但是都特指同一个中国。所以他们的谈判地位是平等的。      (二)两岸政府的综合实力是不对等的。    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一个中国内部的主体政府;她实际管理控制的人口、领土占一个中国全部人口、领土的绝大部分。所以她是一个中国内部的主体政府。而+++国政府是一个中国内部的偏安政府;即虽拥有一个中国的政府架构,但偏安于一小块中国领土。其实际管理控制的人口、领土占一个中国全部人口、领土的一小部分。所以她是一个中国内部的偏安政府。因此两岸政府在综合实力上是不对等的。      (三)两岸政府之间在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中国大陆政府应考虑中国台湾政府由于先天不足带来的交往恐惧症。台湾为什么一直强调不能矮化台湾。这是因为台湾本身弱小;就好比一个矮个的人怕别人说自己矮一样。姚明绝对不会怕别人说他矮;可是武大郎就不一样了;他就怕别人说他矮。就是因为先天条件决定了台湾的自卑感。所以中国大陆政府在交往中适当高姿态一些,让中国台湾政府感受到大陆的善意。其次,两岸政府在交往中要将对方视同一个中国内部的骨肉同胞;做些让步也是让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多为对方着想,凡事换位思考。只有这样两岸政府才能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再者,两岸政府在交往中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负责的精神,做好两岸和平协议的签定工作。为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看法有可能不准确,有偏差;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六、九二共识是互信基础也是两岸走向未来的典范  国民党马英九上台执政后,由于认同九二共识这个两岸建立互信的基础;两岸两会恢复了中断九年的会谈。两岸一个良性互动、和睦协商的会谈机制初步形成。通过海峡两岸接触交往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础也是两岸走向未来的典范。其理由分述如下: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我们说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原则性;双方都认同一个中国;都坚持各自宪法对于一个中国的定义。都努力维护“一中宪法”的权威性。这就是构成九二共识核心的一个中国原则。也是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石;即两岸政治互信基础的核心内容。我们说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求同存异的高度灵活性;双方虽然都认同一个中国;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不同。大陆方面对于九二共识的表述实质上是:“一中不表”;台湾方面对于九二共识的表述实质上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识最终形成的客观结果是:“一中分表”。这就是对于一个中国有共识;但对于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双方保留分歧。这就是求大同存大异高度灵活性的杰作。这是因为求大同、存小异比较好操作。既然能够坚持求大同的原则,在存小异上适当做些让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两岸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重大原则,又要允许对方保留对于一个中国政治含义认知不同的重大分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智慧结晶。   (二)九二共识是两岸建立互信与搁置争议的成功先例。      由于两岸有了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形成的九二共识;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就有了共同的基础。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就有了交集。九二共识是两岸最大的公约数。她是拓展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九二共识这种求同存异的成果适用的时间将很长;适用的范围将波及两岸交往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九二共识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统一。她充分创造了两岸在建立互信基础上,搁置争议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双赢局面。如果当时双方在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上争论不休;就不会形成九二共识。可能到现在也无法从这个暂时无解的争论中解脱出来。想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两岸有识之士的崇高智慧。      (三)九二共识是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    我们知道九二共识中所说的一个中国是两岸“一中宪法”的客观体现。九二共识充分证明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国的两岸共识。九二共识实质上双方保留了对于一个中国分别表述的空间。事实上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保留了不同的认知。将两岸水火不相容的互不承认变成各说各话的互不否认。这就是两岸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又保留分别表述的权利。有了这样求大同、存大异的九二共识,才有了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因为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一中宪法”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宪法;不论他如何表述他也是一个中国。因为双方表述的一个中国只是名称不同;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指的是同一个中国。正因为如此,才能达到求大同、存大异的九二共识。    二、九二共识是两岸走向未来的典范    九二共识是两岸分离长达四十三年之久,在国共两党严重对立的背景下达成的。由此可见其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国民党在失去政权八年后,又重新夺回了在台湾的执政权。两岸两会有了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有了两岸领导人的政治互信;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光辉典范的示范作用;两岸走向未来的步子迈的必将更扎实。两岸搁置争议的信心和耐心必将更大。九二共识成功经验让我们认识到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敢于放弃那些暂时无解的争论;搁置争议、面向未来。从连战出席APEC会议就可见一斑。九二共识这个两岸关系发展的成功典范,对于两岸走向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的未来必将具有十分长远的历史意义。 七、毫无疑问台湾同胞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人对台湾同胞是不是中国人产生疑问? 我要说毫无疑问台湾同胞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同胞认同+++国是中国人; 大陆同胞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中国人。 两岸同胞形成的九二共识; 这就是两岸都是中国人的共识。 这些人难道对此还有异议吗? 如果因为民进党、台独分子群魔乱舞而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我觉得有些不妥。 我相信台湾同胞大多数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 从连战、宋楚瑜、吴伯雄、马英九等国民党、亲民党爱国人士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我们应该团结大多数台湾同胞与极少数台独分子斗争; 而不应该到处树敌四面出击;陷自己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同打败日本强盗就是明证。 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耐心; 时间站在两岸中国人这一边。 台独分子丧心病狂狗急跳墙, 正说明它们对两岸和平发展时间的恐惧。 它们对时间的恐惧更说明了两岸合作的重要。 抛去偏见和台湾同胞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灿烂明天! 八、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签订和平协议对不对?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维持现状三十年不变》的文章;引起各位网友的强烈反响!很高兴看到各位网友关心国家大事;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建言献策。对于其中一部分网友对我的文章有些质疑;我觉得有必要如下:有的网友说: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大陆和台湾将永久分离。有的网友说: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将永远不能统一。有的网友说:中国自己造成失去台湾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 有的网友认为两岸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基础上签订和平协议,就是造成两岸永久的分离,两岸永远不可能统一了。难道真像你说的那样,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就意味着两岸不可能统一。你这是杞人忧天。 首先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政治基础;就是一个中国。就是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两岸分享一个中国的治权;两岸共享一个中国的主权。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签订和平协议怎么能说就造成台湾事实独立呢?在和平协议中台湾是以中国的一部分出现的;怎么能说中华民族亲手***国土。两岸中国人都在中国人的治理下生活;都在和平协议的规范下和睦相处和平发展。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双方交流沟通融合;逐步消除60年双方隔绝造成的历史积怨。通过30年双方和平发展友好相处,两岸中国人彼此都愿意和平统一;就可以达成和平统一协议。如果在和平协议期限内,双方愿意统一也可以提前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当然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双方自愿。 如果大陆通过30年的发展,成为和美国一样强大的国家;你能说台湾不愿意统一吗?如果大陆发展成象美国一样强大的国家;美国还敢于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吗?我可以明确的告诉这些网友,现在和平统一难以实现;不怨台湾同胞;不怨美国阻挠;只怨我们还不够强大! 如今的世界还是丛林原则;弱国无外交;强国说了算!我们不能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归根到底就是我们还不具备,让美国对两岸和平统一望而却步的实力。所以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委曲求全;我们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逞匹夫之勇、图一时痛快;葬送了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那可真成了中华民族的罪人!没有实力即使实现了统一也会***;苏联、南联盟就是这样被解体的。对于武力统一更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伊拉克统一了原来属于自己后来独立的科威特;但是最后不仅没有得到科威特;反而自己的国土也被人侵占。南联盟武力占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但是让美国北约炸了个底朝天;最后还是让科索沃独立了。这就是残酷的世界丛林原则。 我们建国后为什么几代领导人,都没有统一台湾这是为什么?难道说毛**没有胆量吗?难道说邓小平没有智慧吗?难道说江**没有能力吗?都不是!就是因为台湾同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我们不想对自己的同胞大开杀戒!就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战略决战的把握。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抓住机遇更快发展是当务之急!与其临渊慕渔不如退而结网。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些实事,比高喊一些空洞的口号更有意义!大家说是不是! 九、两岸的前途应由两岸同胞共同决定 关于台海问题如何解决,论坛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陆同胞急于统一的呼声日趋高涨;台湾同胞安于现状变相独立的民意居高不下。两岸同胞都指责对方甚至恶言相向。很难形成共识;造成两岸和平统一好像遥不可及甚至渺无希望。于是武力统一论骤然高涨,对此我们要做理性的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台湾同胞想维持现状变相独立,但不能把想维持现状变相独立的想法强加于大陆同胞身上。反之亦然;大陆同胞想要统一,同样不能把想统一的想法强加于台湾同胞身上。 这就是两岸统一是一个漫长需要沟通、交流、融合的过程。两岸的前途必须由两岸同胞共同决定。任何单方面解决方案都不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实现。 台湾要想独立必须让大陆同胞答应;在大陆同胞不答应的情况下台湾和平独立不可能。同理,大陆要想统一必须让台湾同胞答应;在台湾同胞不答应的情况下两岸和平统一同样不可能。 如果单方面谋取统一或独立只能是武力相向;让战争来解决争端。目前两岸如果以战争来解决问题,这显然不符合两岸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下下之策。 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做好台湾同胞的思想转化工作。这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毅力去做到做好。 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做? 我们干一件事情都有干这件事情的目的;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手段去努力实现它。这就有了手段为目的服务的结论。同理,我们在台海风云板块中为了祖国统一而献计献策。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表达各自对台海局势和两岸统一的看法。现在网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简单讲就是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之争。两者似乎都有道理,很难分出昆仲。 现在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什么?怎样做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什么? (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造福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为全体中华民族成员谋福祉的。它要让全体中华儿女过上安居乐业、和平祥和的幸福安定生活;它要让全体中华民族成员都能享受世界上最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要让全体中国人以作为中华民族成员而感到无尚的荣耀和自豪! (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让整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要让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从而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它要让中华民族繁衍生长的地方成为世界上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它要让整个中国都成为世界上最兴旺发达的地方;它要让整个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和能够连续不断发展的地方。 二、我们应当怎样做才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 一) 抓住机遇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最大化。 今年5.20国民党取得在台湾执政地位后,两岸原来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迎来了两岸和平发展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赶快发展是许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呼声,要想在强国如林的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想让中华民族的声音更有影响力、更被世界重视,只有走强国之路。而要国家强盛,就必须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最终超越它们。只要符合让中华民族抓住机遇赶快发展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些客观上起到破坏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办法都是不可取的,是根本不可行的。只有国家强大才能逐步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协助国民党在台湾长期执政有利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实现。 众所周知,国民党是台湾反台独的中坚力量,协助国民党在台湾站稳脚跟、长期执政,能够逐步减少台独的危害和压缩台独分子的活动空间,从而逐步消灭台独滋生的土壤;让中华民族的概念牢牢扎根于台湾同胞心中。我们不要怕国民党执政会搞独台。那不可能,因为只要堵死了台独之路,那就只有一个中国行的通。独台最终还是台独,台独没有市场,它一样也没有市场。再说国民党是从大陆过去的,它的根在大陆,它决不会放弃大陆的根;从国民党几位大老来大陆都拜谒中山陵就可以看出端倪。只是目前国民党还没有在台湾立稳脚跟,它有顾虑。要想让国民党做出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事,只有协助它在台湾长期执政。 (三)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因为,只有和平统一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利益。 只有和平统一,才能让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逐步加深;今年四川地震台湾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可以看出民族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什么能割断中华民族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同胞之间不可以武力相向,而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善待才能逐步达到相互融合。 只有和平统一,才能使大陆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继续不断发扬光大。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伴随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和显现出来。集中精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克服困难、抓住机遇、更快发展成了大陆的当务之急。绝不能让两岸问题干扰大陆的发展和前进步伐。 只有和平统一,才能使整个中华民族受益。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两岸同胞一家人。不能因为短暂的政治分歧干扰中华民族整体长久发展的根本大计。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此理。 要有台湾同胞受难就如感同身受一样的心情,看待两岸的和平统一。谁愿意在自己骨肉同胞身上以武力相向呢?那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内战局面绝不能在中华民族内部上演。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大多是世界列强造成的。我们绝不能再出现不是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解决问题,而是象鲁莽的一介武夫只会动武解决问题。 中华民族需要的是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大智大勇;不需要违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短视鲁莽行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31 22:55:54 | 只看该作者
台海闲人原创文集十一、和平.發展.融合(和平篇)   隨著海峽兩岸大三通本月十五日正式啟動,橫亙在兩岸同胞心靈之間的無形柏林牆已然倒塌;兩岸同胞直接、持續、雙向往來交流的新局面已經到來;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的歷史大幕緩緩拉開;兩岸同胞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壯麗詩篇的華章躍然紙上。此時此刻每一個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無不為之歡呼雀躍、欣喜萬分。我也深受感染,很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對目前兩岸關係發展的總體看法是和平.發展.融合。下面將我的看法與各位網友共同切磋、交流。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網友批評指正!
        和平篇fficeffice" />   和平顧名思義就是和諧、平安。和平是人類社會永恆不變追求的目標之一。愛好和平是每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人類良知的社會成員,應當具備的善良願望。和平的普世價值為世人稱道。和平是發展和融合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和融合才有可能逐步實現;只有兩岸實現了和平,兩岸的發展和融合才有了可靠的保障;離開了和平,發展和融合只能是一句空話。   國民黨馬英九今年五月二十日上臺執政以後,經過兩岸的共同努力,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籠罩在台海上空的戰爭陰霾迅速散去;和平的曙光普照兩岸。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雙方通過兩輪協商談判,簽訂了多項協定。解決了許多兩岸共同關心的問題;兩岸大三通也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正式啟動。兩岸和平的氛圍空前濃厚,干擾破壞兩岸和平的勢力逐漸萎縮。和平已成了兩岸同胞攜手共同發展的主旋律。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干擾破壞兩岸和平的噪音還不時出現。他們以兩岸同胞的代言人身份,大肆空談“臺灣獨立”、“武力統一”這些目前無解的話題,危害兩岸難得的和平氛圍;人為挑起和擴大兩岸同胞之間的隔閡和敵意。   還有一些網友長期受“兩個凡是”極左思潮的影響,對不同意武力統一和暫時擱置統獨爭議抓住機遇和平發展的網友,動不動就給人扣帽子、打棍子壓制不同意見;他們以 “中華民國台獨”、“中華民國復辟” 、“非法言論”、“破壞統一”等等言論,在網絡上批判主張兩岸同胞和睦相處、和諧共存、和平發展的網友。影響了論壇的民主氣氛;不利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增加網友之間的攻擊、緊張甚至是敵對情緒,不利于兩岸同胞高唱和平主旋律;不利于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氛圍。我們知道每當兩岸關係緊張之時,適合台獨勢力生長的土壤就大幅度擴大;大陸主張武力統一的呼聲隨之高漲。你想獨我就喊打;你越喊打他就越想獨。兩者互為因果,造成惡性循環。這正是民進党陳水扁不斷挑起兩岸爭端,使兩岸關係緊張或惡化而坐收漁翁之利。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四年民進党陳水扁能夠當選上臺執政,除了台獨勢力不斷蔓延和藍營***的原因外,大陸武統口號也客觀上助了民進党和陳水扁一臂之力。臺灣國民黨、親民黨、新党等藍營有識之士通過兩次選舉的失利,看到了只有兩岸實現和平,才是擴大民意基礎重新執政的有效辦法。於是連戰、宋楚瑜、鬱慕明等藍營人士的大陸二零零五年和平之旅才得以成行。從而實現了藍營國民黨於二零零八年重新執政的宏願。事實證明兩岸和則兩利、鬥則兩傷。   目前兩岸擱置主權、統獨、歷史、意識形態爭議,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現狀;抓住當前兩岸及國際和平的戰略機遇期,大力發展生產力;迅速提高兩岸的綜合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之夢。在此期間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或破壞兩岸和平發展的現狀,兩岸的前途由兩岸同胞共同決定。兩岸在和平的環境下,通過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大融合。   為了使兩岸和平能夠建立起長治久安的和平保障機制,兩岸有必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形成對於一個中國新的共識。並以此為基礎,兩岸就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議;對兩岸的現狀用和平協議的方式予以確定。明確雙方各自應承擔的責任、享有的權力和應盡的義務;從而使兩岸的和平有了可靠的保障。 十二、从胡Jintao讲话传递的信息中想到的 胡Jintao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对于该讲话传递的有关信息,我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各位网友共同探讨和切磋。   一、和平发展 振兴中华  (一)同舟共济 和平发展   胡Jintao说:“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合感情,有利于两岸建立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提出了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两岸同胞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由此可以看出,胡Jintao对于和平发展是何等的重视与期待。明确了和平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岸同胞共同面对的主题;要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且胡Jintao指出了和平发展的“四个有利于”,把和平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确理解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领会胡Jintao讲话深刻内涵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摈弃统一狂躁症干扰两岸和平发展,凝聚两岸同胞中华民族向心力,营造两岸和谐共存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反对台独势力破坏两岸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厚积和平统一因素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凡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都应该大力推动,凡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都必须坚决反对。”  (二)携手同心 振兴中华   胡Jintao说:“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明确指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由此可以看出,两岸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整个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台湾的前途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两岸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荣辱与共的整体关系;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情同手足的骨肉同胞。必须最广泛的依靠团结争取台湾绝大多数同胞和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把两岸一家人,台海和为贵的理念深深的根植于两岸同胞心中。“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台湾同胞将同大陆同胞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二、结束政治对立 签订和平协议   两岸目前暂时分离的现状,是中国内战政治对立的延续;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必须对两岸政治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和定位。  (一)一个主权、两岸共享;两个治权、双方分享。   两岸就其执政之本来说,都是建立在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基础上的。当然两岸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存有异议,但并不影响大陆和台湾都是同一个主权国家的组成部分。胡Jintao说:“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这就是说两岸历史上原本是统一的中国;只是由于中国内战造成两岸现实的分离;两岸将来通过努力还要恢复和重归统一的中国。中国内战不是***国家、改变或再造领土范围的内战;而是争夺一个中国统治权的内战。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两岸目前现状是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两岸目前只是一个中国治权的分离,不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分割;始终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也就是说双方共同拥有一个中国完整的主权。既然是共同拥有,就不是单方面独有。否则就没有两岸复归统一之说了。从两岸现行宪法明确规定其主权和领土范围涵盖大陆和台湾地区。双方的主权和领土范围完全重叠,更说明双方共同拥有一个中国主权。尽管如此,双方共享主权的程度还有主次和差别;目前两岸在国际享有一个中国主权的现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陆政府在联合国及其所属国际组织和170个(截至2007年底统计数据)国家中享有一个中国的主权;台湾政府在23个国家享有一个中国的主权。所以说双方共同拥有一个中国的主权,双方应当共享主权;但不能均享主权;更不能分享主权。双方有义务暂时维护双方共享主权的现状,不能单方面改变这一现状。只能在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适当调整双方共享主权的范围或参与程度。   双方拥有一个中国内部各自管辖治理区的完整治权,也就是说双方属于一个中国内部互不隶属的两个治权实体。大陆政府独自享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管辖治理权;台湾政府独自享有中国台湾地区的管辖治理权。双方没有隶属关系,是中国内战延续的两个政治对立实体;由于内战造成双方管辖治理区分离至今,双方分享了一个中国的治权。双方在各自管辖治理区内,在治权上是平等的;双方在自己辖区内享有完整的治权。这就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内部治权上的现状。双方不能单方面谋取对方辖区的治权;除非其中一方独立于整个中国之外,可启动《反***国家法》依法维护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就是一个主权中国,两个治权实体;我们把她称之为:“一国两治”。  (二)两岸政府准确定位;结束对立签订协议。   胡Jintao谈到两岸协商谈判时指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这就是说为两岸就政治议题进行谈判,抛出了风向球。这意味着中国内战政治对立的双方将以适当的名称走上谈判桌。这适当的名称将是双方今后需要探讨的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两岸官方政治谈判才能从幕后走到台前。两岸要举行政治协商谈判,必然涉及到两岸政府定位。我们既不能无视对方政府的客观存在,也不能错误的定位对方政府。在这里就如何务实探讨双方政治定位谈一下个人不成熟的想法,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我认为最好用“中国大陆政府”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用“中国台湾政府”定位+++国政府。这比较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而且比较清晰明了,不容易引起争议。据我观察大陆方面对此异议不大;台湾方面恐有争议。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大陆已获得中国的代表权,如称为“中国台湾”怕成为中国大陆的一个地方政府。可能不接受这一定位。从台湾参加奥运会对于“中国台湾”冠名的DIZHI可见一斑。为此,我想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用“中华大陆政府”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用“中华台湾政府”定位+++国政府。这里必须指出用此定位的前提,必须是双方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有了这个政治互信基础才可以如此定位。这个定位取双方名称的共有部分,符合两岸政治图腾中的核心“中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现在就用此中华替代中国,而且中华民族也是两岸共同的认知和坚持。两岸可以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基础上,共同提出:“和平发展,振兴中华”。我想这样的定位,可能台湾方面比较容易接受;反倒是大陆方面内部整合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大陆方面怕造成日后事实上的“两个中国”。所以一定要反复斟酌推敲,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绝不能给日后留下隐患。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止步不前,而应该像胡Jintao所说:“我们应该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以更远大的目光、更丰富的智慧、更坚毅的勇气、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双方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内战延续的政治对立;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和平协议;从而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造福两岸同胞。   三、胡Jintao讲话体现“三度” 具有“六性”  (一)胡Jintao讲话体现的“三度”   第一是胡Jintao讲话体现了高度。   他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种重大问题。   第二是胡Jintao讲话体现了跨度。   他总结台湾问题形成六十多年和《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其时间跨度前后长达百年。   第三是胡Jintao讲话体现了广度。   他从两岸政治关系、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涉外事务、军事安全、和平协议等各个方面和众多领域提出了广泛、全面对台指导性的方针政策。  (二)胡Jintao讲话具有的“六性”   第一是具有坚定性。   胡Jintao讲话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充分体现他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从“四个绝不”到“一个中国”他都是坚定不移的予以坚持。真可谓:“硬的更硬”。   第二是具有灵活性。   胡Jintao讲话在对台政策和策略上更加柔软灵活。充分体现了对台政策和策略的灵活性。从理解“台湾意识”到“正面回应”都能看到他身段之柔软,民族情、同胞谊贯穿通篇。真可谓“软的更软”。   第三是具有客观性。   胡Jintao讲话表达的理论比较符合两岸的客观实际。充分展示了他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性。从“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到“国家尚未统一”都显示他客观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分析评价事物高超的理论功底。   第四是具有务实性。   胡Jintao讲话在对台政策运用的方式方法上更加求真务实。从“理解、信赖、关心”到“多办好事、多办实事”都体现他“两岸一家人”的博大胸怀和务实作风。   第五是具有连续性。   胡Jintao讲话延续大陆历代领导人对台政策的一贯立场:“和平”与“统一”。充分证明大陆对台政策一脉相承的连续性。不因领导人的更替而中断,不因两岸局势的变幻而反复。他的讲话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作用。   第六是具有发展性。   胡Jintao讲话提出了和平发展与民族振兴的战略目标。充分宣示了大陆把制定对台政策与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他讲话主题“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体现了他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发展目光。   总之,胡Jintao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相当长远的历史意义。两岸和平发展的实践经验将反复证明这一政策的正确性。   以上所想很可能存在许多不妥之处,还望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十三、“一中憲法”是兩岸中國建立互信的最大交集  前不久我寫的文章中提出了“兩岸中國”和“一中憲法”兩個概念,受到一些網友的批評和指責。為了與各位網友共同切磋和探討這兩個概念,我認為有必要將《“一中憲法”是兩岸中國建立互信的最大交集》的文章奉獻給大家,請各位網友加以點評。   一、 兩岸中國是中國內戰戰略僵持的結果   眾所周知上世紀中葉中國軍民在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后,本想休養生息重建家園。由于國民黨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剿滅共產黨和邊區政府的全面內戰,共產黨和邊區政府隨即組織根據地軍民進行反擊;一場聲勢浩大的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共產黨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統治,取得了國共內戰的重大勝利;并相應在中國大陸地區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國民黨退居臺灣,繼續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臺灣地區的統治。客觀上形成了一個中國內部存在兩岸政府的現狀。   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了取得國共內戰的全面勝利,曾經多次提出“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我們一定要統一祖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等政策主張;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重新奪回全國政權,曾經多次提出“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國家統一綱領”等政策主張。由于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政府的武力介入;由于兩岸處于長久的敵對狀態,臺獨勢力急劇膨脹;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現兩岸統一的愿望難以實現。由于中國大陸地區綜合實力飛速提升;由于中國大陸日益強大;臺灣中華民國政府基本放棄了實現兩岸統一的愿望和行動。由此而來,造成兩岸中國不戰不和的現狀;從而使得國共內戰形成了戰略僵持的局面。   所以我們說兩岸中國是中國內戰戰略僵持的結果。fficeffice" />   二、“一中憲法”是兩岸中國最大的交集   所謂“一中憲法”是指覆蓋整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憲法。她的特征是具有強烈的權威性、專一性。權威性是指憲法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威力;專一性是指憲法擁有獨一無二的排他性。   有些網友質疑臺灣中華民國憲法不是“一中憲法”,其主要依據是中華民國憲法幾經修改面目全非,基本屬于適合臺灣的局部憲法或法規。我們應當承認臺灣中華民國憲法幾經修訂,許多方面已不具備全中國憲法的性質了。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臺灣中華民國憲法中關于主權和領土完整,還是包括大陸和臺灣同屬整個中國的憲法。所以說臺灣中華民國憲法還是一部“一中憲法”。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強烈反對民進黨、陳水扁妄圖修改和重新制定臺灣中華民國憲法的主要原因。這就是我們反對臺獨勢力搞法理臺獨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臺灣中華民國的憲法是“一中憲法”,才使得兩岸中國能夠達成關于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正因為臺灣中華民國“一中憲法”明確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中國,才使得兩岸中國有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中國”這個“一中憲法”的最大交集;正因為臺灣國民黨執政當局堅持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才使得兩岸協商談判有了共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因為兩岸在國際上共同堅持“一中憲法”確定的主權原則,才使得國際上出現兩岸中國在各自行使中國主權范圍內代表中國的現狀。   由于兩岸中國“一中憲法”這個交集的客觀存在,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爭奪代表中國主權的爭議;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存在統獨的爭議;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對于中國歷史不同解讀的爭議;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如何建設和發展中國形成的意識形態爭議。所有這一切又反過來說明,兩岸中國“一中憲法”確確實實是雙方最大的交集。   三、 兩岸中國應當以“一中憲法”主權原則作為建立互信的基礎   我們知道九二共識是兩岸執政當局建立互信的基礎。是兩岸擱置爭議、求同存異、走向未來的基礎和根據地。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臺灣廣大綠營同胞還不認同九二共識,臺灣以民進黨為代表的本土意識還很強大;他們有可能趁國民黨、馬英九執政不力或他們重新回歸臺灣主流民意的情況下再度執政。我們要使兩岸關系長久平穩的進行下去,必須考慮和綠營同胞及其代表人物打交道。否則兩岸關系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動蕩局面,很可能造成兩岸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嘎然而止;甚至出現嚴重倒退以至兵戎相見的危險局面。這是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在臺灣島內形成關于兩岸關系的最大公約數呢?我們知道每一個公民應當遵守憲法,那么作為臺灣中華民國的公民是不是也應當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那么這就是說綠營同胞作為臺灣中華民國公民的組成部分,也應當遵守中華民國憲法。那么臺灣中華民國憲法明確“一中憲法”的主權原則也應當得到遵守。如果是這樣的話,大陸共產黨與臺灣民進黨也就有了“一中憲法”的交集。過去民進黨的四大天王之一的謝長廷就曾經認同過“一中憲法”,他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性人物。如果我們能夠站的更高一些;把眼光看得更遠一些;把身段放得更低一些;對臺政策更靈活一些。那么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的對臺政策必須服務于實現強國之夢的戰略全局;必須符合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和對外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布局;必須達到抓住兩岸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為了實現我們制定的總體目標和戰略任務,在兩岸關系的處理上;不能拘泥于只和國民黨、新黨、親民黨等藍營打交道;而應逐步和民進黨、臺聯黨等綠營建立聯系。不能讓國民黨挾持綠營和大陸討價還價;從而獲取狹隘的政黨和集團利益。大陸的著眼點應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臺灣綠營的訴求必須得到重視。只要不出現事實上的臺獨和法理臺獨;我們可以和綠營在“一中憲法”的基礎上達成共識,維持現狀和平發展;與臺灣不分藍綠大多數同胞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明天。   如果真能如此的話,兩岸關系就不會出現臺海風云驟然劇變的狀況。從而使海峽兩岸真正走上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這樣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動權就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兩岸中華民族和平發展、和平融合、和平統一的日子就為期不遠了!   由于水平所限,文章很可能存在不妥之處,敬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 十四、兩岸網友理性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兩岸同胞理性客觀的進行交流;從對方身上學習自己欠缺的東西。兩岸同胞在和平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充分展示自己制度的優越性。讓兩岸和平發展的實踐來證明雙方體制的優劣!通過兩岸同胞的廣泛交流,讓兩岸同胞充分了解對方的可貴之處、可學之處;我們要善于看到對方的長處和優秀之處。如果能夠這樣的話,雙方網友一定能夠達到彼此理解和溝通。 雙方網友通過理性交流相互學習, 就一定能從對方身上學到許多我們過去不曾接觸到的知識。不要總是帶著放大鏡看對方的不足;帶著顯微鏡看自己的優點。如果那樣的話,雙方很可能爭論不休、有傷和氣!為了使兩岸的和平發展、和平融合能夠長久的進行下去,我們大家是不是應該貢獻自己一份愛心呢? 兩岸之間長期停滯的三通已經開啟; 兩岸同胞心靈相互交融是不是也應該開始了! 十五、毫无疑问台湾同胞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人对台湾同胞是不是中国人产生疑问? 我要说毫无疑问台湾同胞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同胞认同+++国是中国人; 大陆同胞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中国人。 两岸同胞形成的九二共识; 这就是两岸都是中国人的共识。 这些人难道对此还有异议吗? 如果因为民进党、台独分子群魔乱舞而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我觉得有些不妥。 我相信台湾同胞大多数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 从连战、宋楚瑜、吴伯雄、马英九等国民党、亲民党爱国人士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我们应该团结大多数台湾同胞与极少数台独分子斗争; 而不应该到处树敌四面出击;陷自己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国共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同打败日本强盗就是明证。 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耐心; 时间站在两岸中国人这一边。 台独分子丧心病狂狗急跳墙, 正说明它们对两岸和平发展时间的恐惧。 它们对时间的恐惧更说明了两岸合作的重要。 抛去偏见和台湾同胞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灿烂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31 22:56:01 | 只看该作者
台海闲人原创文集十六、两岸主权共享的条件及意义   前几天马英九提出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是特殊的一个国家内的两个地区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两岸主权共享问题。对此,我提出如下看法和网友共同切磋:    一、两岸主权共享的条件   (一)两岸政府必须认同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一个中国是指地理上两岸政府所辖区域的总和。一个中国的名称在未统一前,可保留双方各自的认知;将来经两岸政府协商谈判达成对一个中国名称共识所确定的名称为准。双方中任何一方不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权共享即宣告结束。   (二)两岸政府分别有效治理各自辖区范围内的中国领土。   没有任何外国政府介入。如果发现任何一方让外国政府介入该地区事务,那么双方主权共享即立即中止。   (三)两岸政府在对外关系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享用中国主权不得重叠。   在双方各自建交的国家中代表整个中国,决不搞双重承认。当一方在建交国行使主权的情况下,另一方可设办事处以解决相关对外交往问题。   (四)两岸政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双方所代表地区的特殊性和不对称性。   必须指出双方关系既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个国家内平常两个地区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政治实体所代表的两个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就是双方关系的特殊性。同时,双方关系也不是对称的两个特殊地区关系;而是不对称的两个特殊地区关系。即:中国大陆地区是中国的主体地区。因为,就实际治理领土面积和管理人口来说,大陆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主体地区;况且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都确认了的;在现有中国大陆地区建交国家和国际机构中代表中国行使主权。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特殊地区。因为,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大陆唯一没有实际治理的地区;所以她不同于大陆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关系;她和中国大陆主体地区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政治实体所辖地区的特殊关系。在现有中国台湾地区建交国家中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五)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及其活动问题。   在双方达成协议的前提下,中国台湾地区可和中国大陆地区共同组团参加。中国大陆地区代表任正代表;中国台湾地区代表任副代表。正代表享有中国的代表权(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否决权等);副代表享有中国台湾地区的列席权(包括发言权、参与权、建议权等)。    二、两岸主权共享的意义   (一)有利于为大陆地区和平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赢得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大陆地区集中精力解决自身在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形成和积累的各种矛盾和日益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有利于大陆地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有利于台湾地区民众休养生息,集中精力搞好经济、搞好民生,惠及广大台湾同胞。有利于国民党长期在台湾执政;由于两岸和平驱散了战争的阴影,迎来了和平的曙光;台湾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腾飞,扩大了国民党的民意基础。从而使之能够长期执政。有利于压缩台独的生存空间;使台独成为违背广大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祸台毒瘤,必予取之而后快。   (三)有利于两岸融合。由于两岸之间去掉了主权争议这个最大政治绊脚石,两岸之间互信增强;两岸同胞之间共同语言增加;互相帮助,在和平发展中彼此借鉴、吸收对方的先进经验,避免对方走过的弯路;使双方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有利于两岸政治整合,最终走向和平统一。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经过长期的交流、沟通、融合,使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台湾同胞中逐渐提升;使台湾同胞真切地感受到大陆地区同胞的善意和爱心;使两岸同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增强。那么,随着两岸经济、文化、生活等逐步趋同融合;到那时,和平统一就成了指日可待、水到渠成之事了。 十七、“一中憲法”是兩岸中國建立互信的最大交集   前不久我寫的文章中提出了“兩岸中國”和“一中憲法”兩個概念,受到一些網友的批評和指責。為了與各位網友共同切磋和探討這兩個概念,我認為有必要將《“一中憲法”是兩岸中國建立互信的最大交集》的文章奉獻給大家,請各位網友加以點評。   一、 兩岸中國是中國內戰戰略僵持的結果   眾所周知上世紀中葉中國軍民在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后,本想休養生息重建家園。由于國民黨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剿滅共產黨和邊區政府的全面內戰,共產黨和邊區政府隨即組織根據地軍民進行反擊;一場聲勢浩大的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共產黨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統治,取得了國共內戰的重大勝利;并相應在中國大陸地區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國民黨退居臺灣,繼續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臺灣地區的統治。客觀上形成了一個中國內部存在兩岸政府的現狀。   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了取得國共內戰的全面勝利,曾經多次提出“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我們一定要統一祖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等政策主張;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重新奪回全國政權,曾經多次提出“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國家統一綱領”等政策主張。由于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政府的武力介入;由于兩岸處于長久的敵對狀態,臺獨勢力急劇膨脹;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現兩岸統一的愿望難以實現。由于中國大陸地區綜合實力飛速提升;由于中國大陸日益強大;臺灣中華民國政府基本放棄了實現兩岸統一的愿望和行動。由此而來,造成兩岸中國不戰不和的現狀;從而使得國共內戰形成了戰略僵持的局面。   所以我們說兩岸中國是中國內戰戰略僵持的結果。   二、“一中憲法”是兩岸中國最大的交集  所謂“一中憲法”是指覆蓋整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憲法。她的特征是具有強烈的權威性、專一性。權威性是指憲法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威力;專一性是指憲法擁有獨一無二的排他性。   有些網友質疑臺灣中華民國憲法不是“一中憲法”,其主要依據是中華民國憲法幾經修改面目全非,基本屬于適合臺灣的局部憲法或法規。我們應當承認臺灣中華民國憲法幾經修訂,許多方面已不具備全中國憲法的性質了。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臺灣中華民國憲法中關于主權和領土完整,還是包括大陸和臺灣同屬整個中國的憲法。所以說臺灣中華民國憲法還是一部“一中憲法”。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強烈反對民進黨、陳水扁妄圖修改和重新制定臺灣中華民國憲法的主要原因。這就是我們反對臺獨勢力搞法理臺獨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臺灣中華民國的憲法是“一中憲法”,才使得兩岸中國能夠達成關于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正因為臺灣中華民國“一中憲法”明確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中國,才使得兩岸中國有了“大陸和臺灣同屬中國”這個“一中憲法”的最大交集;正因為臺灣國民黨執政當局堅持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才使得兩岸協商談判有了共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因為兩岸在國際上共同堅持“一中憲法”確定的主權原則,才使得國際上出現兩岸中國在各自行使中國主權范圍內代表中國的現狀。   由于兩岸中國“一中憲法”這個交集的客觀存在,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爭奪代表中國主權的爭議;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存在統獨的爭議;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對于中國歷史不同解讀的爭議;才造成兩岸中國之間如何建設和發展中國形成的意識形態爭議。所有這一切又反過來說明,兩岸中國“一中憲法”確確實實是雙方最大的交集。   三、 兩岸中國應當以“一中憲法”主權原則作為建立互信的基礎   我們知道九二共識是兩岸執政當局建立互信的基礎。是兩岸擱置爭議、求同存異、走向未來的基礎和根據地。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臺灣廣大綠營同胞還不認同九二共識,臺灣以民進黨為代表的本土意識還很強大;他們有可能趁國民黨、馬英九執政不力或他們重新回歸臺灣主流民意的情況下再度執政。我們要使兩岸關系長久平穩的進行下去,必須考慮和綠營同胞及其代表人物打交道。否則兩岸關系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動蕩局面,很可能造成兩岸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嘎然而止;甚至出現嚴重倒退以至兵戎相見的危險局面。這是不得不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   那么如何才能在臺灣島內形成關于兩岸關系的最大公約數呢?我們知道每一個公民應當遵守憲法,那么作為臺灣中華民國的公民是不是也應當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那么這就是說綠營同胞作為臺灣中華民國公民的組成部分,也應當遵守中華民國憲法。那么臺灣中華民國憲法明確“一中憲法”的主權原則也應當得到遵守。如果是這樣的話,大陸共產黨與臺灣民進黨也就有了“一中憲法”的交集。過去民進黨的四大天王之一的謝長廷就曾經認同過“一中憲法”,他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性人物。如果我們能夠站的更高一些;把眼光看得更遠一些;把身段放得更低一些;對臺政策更靈活一些。那么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的對臺政策必須服務于實現強國之夢的戰略全局;必須符合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和對外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布局;必須達到抓住兩岸和平發展戰略機遇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為了實現我們制定的總體目標和戰略任務,在兩岸關系的處理上;不能拘泥于只和國民黨、新黨、親民黨等藍營打交道;而應逐步和民進黨、臺聯黨等綠營建立聯系。不能讓國民黨挾持綠營和大陸討價還價;從而獲取狹隘的政黨和集團利益。大陸的著眼點應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臺灣綠營的訴求必須得到重視。只要不出現事實上的臺獨和法理臺獨;我們可以和綠營在“一中憲法”的基礎上達成共識,維持現狀和平發展;與臺灣不分藍綠大多數同胞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明天。   如果真能如此的話,兩岸關系就不會出現臺海風云驟然劇變的狀況。從而使海峽兩岸真正走上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這樣兩岸和平發展的主動權就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兩岸中華民族和平發展、和平融合、和平統一的日子就為期不遠了!   由于水平所限,文章很可能存在不妥之處,敬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 十八、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靠什么?   当前,台海论坛对于两岸统一的方式多数网友倾向和平统一。但是对于任何实现和平统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武促和”;另一种是“以谈促和”。两种观点各执一词,都说的头头是道似乎都有道理难分昆仲。对此我谈一点个人看法与各位网友交流切磋。 我认为两岸和平统一既不能只靠武力促进;也不能只靠谈判促进。而应该靠提高大陆综合实力使之接近或者达到世界最强大国家水平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其理由分述如下: 一、严酷的世界国际现实告诉我们,当今世界依然是丛林法则在起作用。 弱国无外交;强国说了算。光靠讲道理、谈判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国家落后不仅统一无望,甚至还要***。南联盟、苏联、巴基斯坦等国家都经历了国家***的阵痛。究其原因国家综合实力还是落后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虽然苏联军事实力和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她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难以长期支撑巨额的军费开支。最终难以逃脱解体的命运。谈判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才有力量;说话才有份量。才能谈出自己满意的结果。否则,不是谈不成;就是违心作出让步接受对方的方案。所以只靠谈判是无法促进和平统一的。 二、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光靠武力威慑、高压政策是解决不了人心向背问题。以武力威慑促和平统一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因为搞武力威慑必然要搞军备竞赛。众所周知两岸统一的阻力不是台独分子;而是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没有这些国家在背后撑腰,台独分子能有今天吗?所以说到底军备竞赛是和美国这样的世界最强大国家搞,我们的综合国力吃不消,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最终可能走上苏联当年***解体的老路。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武力威慑起到了促进和平统一的作用,那也是靠不住的。台湾同胞心里又是什么感受,由于对两岸统一的不满而不断发生恐怖袭击、破坏等事件。这样的统一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吗?所以只靠武力威慑是无法促进和平统一的。 三、提高大陆的综合实力是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选择。 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充分说明了稳定、发展是当今大陆的主要国策。打铁先得本身硬,要想和平统一大陆必须有让台湾同胞刮目相看不得不佩服的真本事。台湾同胞为什么看不起大陆同胞还不是因为我们穷,嫌我们落后许多方面不如他们。台湾同胞又为什么对美国人、日本人刮目相看,还不是因为美国、日本富日子过得比他们好。所以两岸统一不能只靠以武促和;也不能只靠以谈促和。同时既不能靠台湾同胞主动和大陆和平统一;也不能靠美国帮助两岸和平统一。国际歌说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靠我们自己!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主动权,抓住当前这一千载难逢的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赶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综合实力;使我们的综合实力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不相上下。到那时两岸和平统一的大门正在召唤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前来剪彩! 十九、两岸中国人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共度时艰 目前由于民进党台独分子穷凶极恶的表演; 网友中热血青年爱国志士群情激愤! 主张赶快武统的声音有所上升。 我以为: 只要台湾还是中国人统治的; 只要+++国宪法没有改变一个中国原则; 只要台湾没有造成事实上的独立; 只要和平统一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我们也应该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去争取实现她! 为什么两岸中国人不能和平共存、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呢? 到了两岸同胞都想统一的时候, 两岸再统一也不迟! 强扭的瓜不甜! 在台湾同胞还没有准备好统一的时候; 强行统一只能是手足相残同胞受难! 我们能够和谐对待世界各国人民; 为什么不能对台湾同胞以礼相待情同一家呢? 四川地震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台湾同胞在国际上遇到危难大陆政府鼎力相助!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同胞情谊! 两岸都是中国人; 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胸怀! 当前世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两岸同胞应以中华民族大局为重; 携手并肩应对挑战。 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加强金融交流合作, 抛弃成见扶危解困; 患难见真情! 让世人看看, 中华民族是多么勤劳、善良、智慧、伟大! 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和平解决自己内部的任何问题。 二十、两岸都是中国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目前看一中各表是海峡两岸最大公约数。 事实上,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 也都在中国人的领导下生活, 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 现在两岸中国人各自生活, 大陆同胞想和台湾同胞一块生活共享天伦之乐。 可是台湾同胞现在不想和大陆同胞一块生活。 虽然大陆同胞承诺伙过后台湾同胞可以自己单干; 但是又瘦又弱的台湾同胞, 还是担心伙过后恐怕自己斗不过又强又壮的大陆同胞; 将来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现在自己还能仗着外人做主, 狐假虎威的咋唬一下。 要是伙过了, 连做主的人都没了。 所以台湾同胞只承认两岸是一家人; 就是不愿意和大陆伙过。 我们作为身强力壮的老大哥, 不要和势单力薄的小弟弟一般见识。 只要他们还承认是一家人, 就让他们安安心心自己先过着。 那时不想单过了或者受人欺负过不下去了再一块过也不迟。 现在当务之急是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大家定个协议明确是一家人, 将来不许反悔。 对外维持现状, 有困难大家商量着办。 不要自作主张, 闯出祸来让外人笑话。 两岸都是中国人,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31 22:56:10 | 只看该作者
台海闲人原创文集二十一、笑谈陈水扁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陈水扁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就是继续绑架民进党为其陪葬。 二、同时,想方设法帮助马英九度过当前内外交困的局面。要扶上马送一程! 三、继续完成彻底瓦解民进党的工作。 四、配合国民党做好明年县市长选举工作。 五、协助马英九争取连选连任。 六、在完成上述任务后到监狱工作,没有试用期直接转为正式工;签订长期合同终身有效。 七、‘自愿’将海外存款及全家在世界各地不动产全部‘捐献’给台湾财政,协助台湾应对金融风暴。 二十二、谈谈“六尺巷道”故事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   说起“六尺巷道”故事脍炙人口。它启迪了多少后来人的智慧;为化解各种矛盾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那么“六尺巷道”故事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一、“六尺巷道”故事的由来 清朝康熙年间 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张英--安徽桐城人。一次家人修治府邸因地界不清,与方姓邻居发生争执告到官府。因双方都是高官望族,县令不敢贸然断决。张英在京接读家信得知事情经过,便一首诗代替回信。这首诗内容是: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遵嘱立即让出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方姓人家得知后,也效仿张家让出三尺土地。于是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巷道;两家人也握手言和皆大欢喜。 这就是“六尺巷道”故事的由来。 二、“六尺巷道”故事的现实意义 当前两岸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许多误解和隔阂,如何消除误解化解隔阂是摆在两岸同胞面前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历史上“六尺巷道”的故事是否可以得到如下启迪: (一)从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和《三国演义》主题歌“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样的启示。人类相对于大自然显得是何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为了眼前的虚荣和短暂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而谁也不肯让步弄得双方鹬蚌相争让局外人渔翁得利。如果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深度来处理两岸历史遗留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难以解决,也没有那么多难以割舍的利益。 (二)从“六尺巷道”故事可以看出,双方之间的让步是化解双方矛盾的最佳途径。俗语说:让人一步自己宽!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海峡两岸同胞都能够有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双方都作出实质性让步,就一定能圆满解决两岸之间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误解和隔阂。比如说:双方政府都从各自代表中国的国家名称中作出让步。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退让一步称为:中国大陆政府;台湾+++国政府退让一步称为:中国台湾政府。(这只是双方内部官方谈判用语,对外还维持原来各自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双方官方直接进行谈判;直到双方签署海峡两岸和平协定为止。 (三)从“六尺巷道”故事可以看出,双方之间所作出的让步可以得到更大的回报。双方各自让出三尺土地,却共同得到了六尺巷道。同理,海峡两岸同胞各自所作出的让步,都是让步给自己的骨肉同胞;肥水没有流入外人田。我们的让步都是为了将来得到两岸和平统一这个中华民族最大的利益。我们对外交往有时还要做些让步;何况是骨肉相连的兄弟姐妹。只要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哪怕这一个中国只是形式上的、法律上的;不是实质上的、政治上的,我们也能接受。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在一个中国(允许保留各自对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不同见解)的基础上,维持现状是当前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由两岸官方签订和平协议,标志着两岸历史遗留的误解和隔阂得到解决。双方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让历史和后人对我们今天作出的明智决定感到骄傲和自豪。两岸历史遗留问题在我们这一代得到和平解决,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让他们长久受益。使他们觉得我们这代人是无愧于全体中华民族;无愧于血脉相连的两岸同胞;是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而名垂青史的一代。 笔者个人认为,这就是“六尺巷道”故事的现实意义。 二十三、大陆同胞我们有信心;我们怕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民进党台独分子协同陈水扁及其深绿势力;掀起了疯狂的“反中呛马”活动。对张铭清副会长大打出手;10.25一大批民进党及其拥护者走上街头示*游*。反对大陆谩骂大陆同胞的声音不绝于耳;台独极端势力和陈水扁之流更是甚嚣尘上狂妄至极!大有炸平台湾暴动夺权之势。于是乎大陆一些热血青年被激怒;发出了武力统一台湾,惩办肇事者严厉打击台独分子的强烈呼声!大陆同胞们我们有信心;我们怕什么? 一、我们有信心是因为我们有力量 大陆同胞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59年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从解放初期一穷二白、满目疮痍、饱经战乱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的力量一天天壮大。我们对自己拥有的力量很有信心;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我们有力量的基础上。对于台独分子螳臂之力我们怕什么? 二、我们有信心是因为我们有时间 时间永远站在有力量而且不断发展的大陆同胞一边。我们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宝贵时间;就赢得了跃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战略机遇。我们不怕台独分子干扰破坏延缓和平统一的步伐;我们不怕台湾当局维持现状拖延和平统一的实现。因为我们有实现世界强国所需要的宝贵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时间,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把我们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争取达到世界一流强国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时间!我们能和台湾在目前维持现状,就是为赢得时间而作出的妥协。我们的信心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争取到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时间对于台独分子来说意味着丧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台独分子的末日将越来越近! 三、我们有信心是因为我们得民心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也是如此。我们要和台湾同胞和平统一,就要让两岸同胞的心融合到一起。我们现在知道台湾同胞还不愿意统一;对两岸统一还有很多顾虑和抵触情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两岸隔绝近60年。相互在仇恨中生活;在敌对中长大。相互之间存在误解和偏见是历史造成的;当然也有现在许多恩怨纠缠在一起难以化解。共产党当年在大陆,是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起家的;为什么能够取得大陆政权,就是因为得民心。得到了大陆大多数人民的拥戴和支持,所以取得了胜利。同理,两岸如果要和平统一,就必须得到两岸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我们既然能够得到大陆同胞的支持,我相信也一定会逐步得到台湾同胞的理解和支持!关键是我们是不是为台湾同胞设身处地的着想;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如果是,我们就有信心得到台湾同胞的民心。 四、既然我们有信心,我们怕什么? 是的,我们有信心,我们就不怕台独分子的猖狂表演。就不怕台湾当局维持现状拖延和平统一进程。就不怕国际反华势力各种挑衅和捣乱。 那么,我们是不是什么都不怕呢?也不是,我们怕由于我们错失良机丧失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我们怕被迫出手提前和美国战略决斗,造成两败俱伤延缓强国之梦的早日实现。我们怕发生社会矛盾激化造成内乱自毁长城,给敌对分子可趁之机。 因此同胞们我们团结起来,坚定我们的信心,按照既定方针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十四、台湾当局只要维护+++国宪法就是认同一个中国 日前马英九提出根据+++国宪法,大陆是+++国的领土;+++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对于这个说法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抗拒和平统一;有的说这是‘独台’;有的说这是变相的坚持两个中国与大陆分庭抗礼。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不够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解读马英九向大陆发出的信号。我个人认为马英九这个说法除了上面这些说法外,更重要的是他向大陆传递了他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其理由如下:   一、对于海峡两岸建立互信基础的九二共识 台湾方面表述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样台湾方面对于一个中国的表述只能是:一个中国就是+++国。所以说,在台湾坚持+++国现行宪法就是坚持一个中国。我们不可能想象让台湾违背他们赖以生存的+++国宪法而去认同一个虚无尚不存在、未来统一后的中国;更不可能想象让台湾去认同中国***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台湾当局只要维护+++国宪法,客观上就是认同一个中国 这是因为+++国宪法明确的主权包括大陆和台湾;+++国界定的领土范围包括大陆和台湾。所以说台湾当局只要维护这个“一中宪法”就客观上认同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个法定事实。这就为海峡两岸将来实现和平统一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现阶段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各自维护自己认同的一个中国 不要把自己认同的一个中国强加于对方。否则就容易失去两岸建立互信的政治基础。要想让台湾同胞尊重大陆同胞认同的一个中国;大陆同胞就必须考虑首先尊重台湾同胞认同的一个中国。人心换人心,双方如果都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许多存在的恩恩怨怨和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就有化解和消除的可能。   四、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 两岸同胞友好相处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之所在。双方考虑任何解决两岸问题的方案必须兼顾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感受。要有对方有难感同身受的同胞情谊。   总之,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双方同胞各自认同的一个中国都应该各自坚持;如果有可能的话是否也尊重一下对方认同的一个中国。果真如此两岸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的前景就豁然开朗。  二十五、一中各表基础上的一国两治模式已然成形    当前两岸关于九二共识的认知不尽相同,大陆是“一中不表”;台湾是“一中各表”。共同的认知是一个中国,但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认知不同。大陆认知的是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双方各自不予表述;台湾认知的是一个中国就是+++国认为应当各自表述。目前两岸双方都认同九二共识这个既清晰又模糊的共识。   大陆提出的两岸统一实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台湾方面不予接受;甚至强烈DIZHI。其根源在于对“一国”的恐惧,怕大陆把台湾吞掉。而对“两制”相对来说还勉强可以商量,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而对于大陆来说“一国”是核心是原则,不容商量。而对“两制”是形式是策略,可以相互探讨。    鉴于此,我大胆提出一个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网友共同探讨和切磋。这就是在目前两岸政治僵局无法化解的情况下,两岸实现一中各表基础上的一国两治。而且一中各表基础上的一国两治模式已然成形。其理由叙述如下:    一、两岸对于九二共识有高度的认同。   双方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使双方有了政治互信基础。虽然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认知不同;但双方都强调大陆和台湾属于各自认知的中国。既然九二共识能够达成既清晰又模糊的共识;为什么不可以用同样方式实现两岸在一中各表基础上的一国两治呢?尤其是当两岸在目前陷入一个中国政治内涵僵局的情况下,必须能够找到一个双方基本能够接受,又不违背各自所坚持原则的两岸融合模式。    二、一中各表是台湾方面坚持并同意的大陆政策。   大陆对于台湾方面提出的一中各表虽然不十分赞同;但也没有明确反对。这就有商量的余地,大陆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表述上可以采取一中各表方面作出让步;以达到台湾在一国两制表述上可以采取一国两治表述方面的让步。    三、一国两制是大陆方面坚持并同意的对台政策。   台湾对于大陆方面提出的一国两制抵触很大;主要是对于“一中”有很深的恐惧,怕被大陆的一中吃掉台湾的一中。如果大陆同意台湾方面提出的一中各表;那么台湾肯定对于在此基础上的一国两制态度不会那么抵触。最终达到同意两岸在一中各表基础上一国两治。为什么是:一国两治而不是一国两制呢?因为客观现实是两岸分治,至于在分治基础上采取什么制度或者各自采取几种制度由双方各自去发挥吧。   四、目前两岸在一中各表基础上的一国两治模式已然成形。   双方都高度认同一个中国;双方保留对于一个中国政治内涵认知的不同。这就是求同存异。双方在一中各表基础上对内各自治理自己所辖的中国领土及人民。对外双方共享一个中国的主权;这就是两岸维持目前两岸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范围。也就是马英九提出的两岸“外交休兵”。双方如果想扩大各自在国际代表中国的空间或者增加自己的活动范围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这就是对内两岸分享治权;对外两岸共享主权。    五、一中各表基础上的一国两治正式定型的标志就是两岸官方签署两岸和平协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31 22:56:1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六、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前两天我发表了一篇《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维持现状三十年不变》的文章;各位网友争先恐后发表了各自的高见;我很受启发获益匪浅。但是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了质疑并提出了许多看法;认为不签订和平统一协定而签什么和平协议。维持现状三十年那不是和平统一更没希望了吗?对此我想有必要再作如下澄清: 我们知道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共同决定的事;不是两岸某个单方面能够决定的事。两岸都是中国人,两岸之间的问题应由两岸同胞共同解决。目前台湾同胞不愿意统一,我们为什么非要违背台湾同胞的意愿而单方面决定呢?只要两岸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上,签订和平协议并且维持现状三十年不变。这主要考虑的是: 一、给两岸同胞交流沟通融合的时间 因为两岸隔绝60年,要消除历史造成的隔阂误解大约需要30年。 二、大陆现在综合实力明显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 要接近或达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水平;大约需要30年。 三、大陆内部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大陆中西部需要大力发展;大陆广大农村、农业、农民需要大幅度提升生产力;大陆同胞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大陆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需要总结;大陆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官僚腐败现象需要解决。所有这些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很难做到的。 四、只要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就标志着****的危险已经排除 标志着两岸共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已经以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标志着两岸中国人和谐共存、和平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标志着大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台湾军售问题上的斗争告一段落。标志着营造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内外环境已经形成。我们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五、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请各位网友看一下我写的《我们有信心,我们怕什么?》文章,对各位有质疑的网友做了回答。 二十七、我们暂时委屈是为了长久的求全!    有些网友批评中国领导人,软弱可欺被许多国家挑衅和欺辱;举了“南联盟使馆被炸”、“南海撞机”等事件;来说明中国领导人不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敢于亮剑。 我想指出的是:从中俄两国在世界的力量对比,就可以看出中国是多么机智聪明;中国委曲求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玩太极拳;让他无法发力,化解各种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发难。 我们委屈是手段,是为了求全这个目的。以暂时的委屈达到长久的求全!这是中国人在自身力量尚未达到对方水平之时;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好汉不吃眼前亏,只有莽夫才会蛮干。毛**当年面对强大的敌人采用:敌进我退的战术与敌周旋;在敌人疲劳时予以打击。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对手十分强大的时候;避其锋芒虚与委蛇,抓住机遇更快发展;才是中国人当务之急!逞一时之威风,失千古发展之机遇;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我们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具有世界其它民族所不具备的智慧;我们一定能创造中华民族的更大辉煌! 二十八、从陈云林应邀赴连战宴会上吟三国演义诗想到的 前天陈云林在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邀请的宴会上,临场即兴吟起了《三国演义》开卷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僬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诗给宴席增添了许多欢快的气氛;增进了大家彼此间的感情;缩短了两岸同胞之间的距离。 现在,我想就此表达一下个人的一些联想和看法:    一、从陈云林吟诗的背景看:   两岸两会在排除各种干扰,在许多两岸有识之士历尽沧桑后才得以实现;其中两岸两会汪道涵、辜振甫两位老前辈都已带着遗憾离世了!陈云林此次又探望了辜老先生的遗孀辜严卓云女士。 陈云林刚刚实现第二次陈江会签订了四个协议。陈云林此次访台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两岸现在的情势和当年三国演义中的情景有某些相似之处。当年魏、蜀、吴三方虽然各自为国;但都是中华民族大中国内部的争斗。现在两岸都自称代表中国;但都代表的不够完全、彻底。客观的说就是一个中国内部,存在着两个自称代表中国的政府。    二、从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的历史经验看: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一次国共内战造成中华民族极大的内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国家贫穷落后。使得日本强盗趁虚而入,侵占中国领土达14年之久。第二次国共内战造成双方军队和老百姓的重大伤亡;社会财富和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并且造成两岸同胞长期的分离;使得国共两党在战后都采取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大陆采取一边倒向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台湾采取一边倒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这严重危害了一个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极大的影响了一个中国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步伐。给了外部反华势力制约中国发展强大的可乘之机。    三、从两岸分离的现状看:    过去两岸采取的对外政策,都是汉贼不两立。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两岸这样做的好处是:间接地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为两岸将来和平统一留下了回旋余地。两岸这样做的坏处是:间接地增加了两岸同胞的敌意;使两岸同胞渐行渐远。这就是为什么台湾同胞对于中国的认同不增反减的主要原因。俗话说:“二虎相争两败俱伤”或者是“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两岸争来斗去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外国人从中捞取了许多好处。台湾的“金元外交”就是明证。我们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二虎同居一山;共同维护家园。”的良好环境呢?就好比中国的东北虎、华南虎都是中国虎。东北虎承担大陆这个中国大山中的主要山脉的管理任务;华南虎承担台湾这个中国大山中的小山头的管理任务。东北虎、华南虎共同在中国这个大山上各自完成好自己承担的任务;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和平发展、虎虎生威。让一切窥觑中国大好河山的豺狼们,在团结的中国虎面前发抖吧! 四、从陈云林吟诗想到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僬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两岸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国共两党历史上的是非成败将伴随着历史车轮前进的步伐而一去不复返了!两岸青山依旧在,两岸同胞同文同种的情意同样也在!让两岸历史上的恩恩怨怨,都在两岸交流、沟通、融合的大潮中融化消除掉吧!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过去的是非成败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牢骚太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让我们从两岸同胞的历史积怨中解脱出来,共同面对中华民族的灿烂明天。《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说得好:“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岸同胞相互分离隔绝近六十年,分离的时间太久了;让我们两岸同胞为了中华民族实现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吧!我们两岸中国人笑傲江湖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二十九、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和平统一的主动权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 我也曾强烈要求武力统一; 随着情况的变化, 国民党重新走上历史舞台让我看到了和平统一的希望和曙光! 更重要的是我对大陆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充满了信心, 祖国一天天强大是祖国和平统一的可靠保障; 随着祖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 我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 我们伟大祖国一定能巍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到那时, 还有谁敢对中国的和平统一说个不字! 所以说和平统一的主要条件必须是大陆更加强大, 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牢牢的掌握和平统一的主动权。 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 即使统一了也会象苏联一样***解体。 因此, 抓住机遇更快发展是当前中国大陆最主要的战略任务; 绝不能因小失大坐失良机错过黄金发展机遇而遗恨千古! 三十、目前两岸维持现状对大陆有哪些好处?   今年5.20国民党、马英九在台湾上台执政,大陆反台独、反***的神经总算松弛下来。大陆同胞一颗悬在空中的心落在肚里。转而寄希望于两岸和平统一早日到来。马英九就职演说提出了“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大陆同胞对台湾不独、不武比较满意;同时对台湾不统感到不满意。美国政府对台湾不统、不独比较满意;同时对不武感到不满意。台湾同胞对台湾不统、不武比较满意;同时对不独感到不满意。由此可以说马英九提出的“三不”政策是考虑了大陆、美国、台湾三方利益得失而提出的折中方案。最终是三方都能过得去,但又都有些不满意。马英九的“三不”政策说白了就是两岸维持现状。那么两岸维持现状对于大陆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两岸维持现状对于大陆有哪些害处在这里不做表述,因为各位网友已有评论。) 一、两岸维持现状使大陆同胞能够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发愤图强。 两岸维持现状使大陆同胞时刻感觉到祖国还不强大国家还处于***状态。我们还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历史使命;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我们必须赶快发展赶超世界最强大国家;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不能内乱坚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说她激励大陆同胞报效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二、两岸维持现状为大陆和平发展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在台独这颗定时炸弹的引信被拆除后,我们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我们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大陆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站稳脚跟。我们要让台湾同胞看看大陆发展的并不比他们差;我们要让他们羡慕佩服。 三、两岸维持现状有利于改善大陆对外形象,减少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 因为两岸维持现状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对美国的刺激相对小些;美国遏制大陆的力度也相应小些。这就是我们采取韬光养晦对外政策的着眼点。同时有利于减少东南亚、日本等国的担忧,他们怕中国统一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有利于大陆向世界宣传和谐世界的现代国家关系理念。有利于大陆和一些弱小国家的交往,彼此容易理解和沟通;因为都是受制于美国的国家彼此有共同语言。为大陆和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两岸维持现状可以让台湾内部自己去争斗,让他们自己解决他们自己面临的各种岛内外矛盾。 大陆不必为了讨好台湾作出过多的让步和牺牲。省出钱来为大陆中西部发展提供资金投入;省得台湾同胞看不起大陆同胞。对台湾我们可以放弃急于统一的想法,欲速则不达!强扭的瓜不甜,台湾不愿意统一你着急也没用。不如安安心心搞好大陆自身的建设还比较现实点。大陆同胞要对自己有信心,台湾跑不了他永远在大陆旁边隔海相望。现在统一不了只是说明我们还不够强大,不能埋怨台湾同胞。当初刀架在脖子上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如今美国在背后给台湾撑腰,你又打不了人家。所以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陆同胞有点志气,团结起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强国;让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美国不敢吱声! 总之在两岸暂时不能统一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两岸维持现状对于大陆来说也有许多好处;我们应该好自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31 22:56:26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一、九二共识是互信基础也是两岸走向未来的典范   国民党马英九上台执政后,由于认同九二共识这个两岸建立互信的基础;两岸两会恢复了中断九年的会谈。两岸一个良性互动、和睦协商的会谈机制初步形成。通过海峡两岸接触交往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础也是两岸走向未来的典范。其理由分述如下: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我们说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原则性;双方都认同一个中国;都坚持各自宪法对于一个中国的定义。都努力维护“一中宪法”的权威性。这就是构成九二共识核心的一个中国原则。也是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石;即两岸政治互信基础的核心内容。我们说九二共识体现了两岸求同存异的高度灵活性;双方虽然都认同一个中国;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表述不同。大陆方面对于九二共识的表述实质上是:“一中不表”;台湾方面对于九二共识的表述实质上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识最终形成的客观结果是:“一中分表”。这就是对于一个中国有共识;但对于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双方保留分歧。这就是求大同存大异高度灵活性的杰作。这是因为求大同、存小异比较好操作。既然能够坚持求大同的原则,在存小异上适当做些让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两岸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重大原则,又要允许对方保留对于一个中国政治含义认知不同的重大分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智慧结晶。   (二)九二共识是两岸建立互信与搁置争议的成功先例。      由于两岸有了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形成的九二共识;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就有了共同的基础。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就有了交集。九二共识是两岸最大的公约数。她是拓展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九二共识这种求同存异的成果适用的时间将很长;适用的范围将波及两岸交往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九二共识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统一。她充分创造了两岸在建立互信基础上,搁置争议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双赢局面。如果当时双方在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上争论不休;就不会形成九二共识。可能到现在也无法从这个暂时无解的争论中解脱出来。想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两岸有识之士的崇高智慧。      (三)九二共识是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    我们知道九二共识中所说的一个中国是两岸“一中宪法”的客观体现。九二共识充分证明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国的两岸共识。九二共识实质上双方保留了对于一个中国分别表述的空间。事实上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保留了不同的认知。将两岸水火不相容的互不承认变成各说各话的互不否认。这就是两岸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又保留分别表述的权利。有了这样求大同、存大异的九二共识,才有了两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因为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一中宪法”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宪法;不论他如何表述他也是一个中国。因为双方表述的一个中国只是名称不同;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指的是同一个中国。正因为如此,才能达到求大同、存大异的九二共识。    二、九二共识是两岸走向未来的典范    九二共识是两岸分离长达四十三年之久,在国共两党严重对立的背景下达成的。由此可见其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国民党在失去政权八年后,又重新夺回了在台湾的执政权。两岸两会有了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有了两岸领导人的政治互信;有了九二共识这个光辉典范的示范作用;两岸走向未来的步子迈的必将更扎实。两岸搁置争议的信心和耐心必将更大。九二共识成功经验让我们认识到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敢于放弃那些暂时无解的争论;搁置争议、面向未来。从连战出席APEC会议就可见一斑。九二共识这个两岸关系发展的成功典范,对于两岸走向和平发展乃至和平统一的未来必将具有十分长远的历史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31 22:56:31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二、如何客观评价和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 目前两岸交往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两岸两会已经开始了两轮会谈。但是会谈的议题大都集中在两岸经济和事务性商谈之中。随着两岸两会交流协商的不断深入,两岸政治议题必然牵涉进来。如何解决两岸政治议题这个制约两岸协商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困扰两岸的政治议题;又主要体现在如何客观评价和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这个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下面谈谈个人对此问题的粗浅看法与各位网友探讨和切磋:    一、怎样客观评价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   (一)两岸政府的国际法律地位:    在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前,台湾+++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不合法政府。 在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后,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国政府是不合法政府。 在与+++国建交的23个国家中;+++国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相对于这23个国家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不合法政府。 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174个国家和联合国以及国际组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相对于174个国家和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来说;+++国政府是中国的不合法政府。  (二)两岸政府的国内法律地位:    +++国版图范围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范围也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两岸现行宪法涵盖整个中国。 但是两岸现行宪法和政府又是不完整和不完全合法的一个中国宪法和政府。这是因为+++国宪法和政府只是由台湾同胞投票选举产生;并没有经过大陆同胞投票选举通过,所以说她是不完整和不完全合法的一个中国宪法和政府。同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政府只是由大陆同胞投票选举产生;并没有经过台湾同胞投票选举通过,所以说她也是不完整和不完全合法的一个中国宪法和政府。 这就是+++国宪法和政府不能涵盖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政府不能涵盖台湾的主要原因。她们的合法性只能局限于授权于她们的各自人民。相当于另一方来说她是不合法的宪法和政府。   (三)两岸政府的实际管辖范围:    +++国实际管辖和控制的中国领土范围包括:台湾本岛、金门、马祖、澎湖列岛……等岛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辖和控制的中国领土范围包括:大陆、海南岛、香港、澳门、曾母暗沙……等岛屿。    二、怎样客观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   从以上客观事实可以看出,+++国实际管理和控制范围主要是中国台湾(其他忽略不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理和控制范围主要是中国大陆(其他忽略不计)。 两岸两会要进行政治议题的协商谈判,必然涉及两岸政府的政治地位。我想两岸政府应从两岸政府产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代表各自管理和控制的中国人民和领土。这就是:+++国政府在两会内部政治协商谈判中定位为中国台湾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两会内部政治协商谈判中定位为中国大陆政府。并以此开始政治协商和谈判;一旦双方同意签署协议后,由两岸政府直接进行谈判;以解决两岸存在的政治争议;为两岸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维持现状若干年不变;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和平协议;由两岸政府签署。 在国际上两岸政府在原来代表中国的范围内继续代表中国。双方实现外交休兵。 那么怎么客观对待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呢?   (一)两岸政府的谈判地位是平等的。    因为两岸政府都是一个中国内部的政治实体。他们都拥有一个中国的宪法;都是一个中国的政府框架;都是一个中国曾经拥有的国家名称。虽然两岸政府自成体系;互不相容。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一个人拥有两个名字一样。虽然名字不一样,但都是指的是一个人。同理+++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国家名称不一样;但是都特指同一个中国。所以他们的谈判地位是平等的。      (二)两岸政府的综合实力是不对等的。    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一个中国内部的主体政府;她实际管理控制的人口、领土占一个中国全部人口、领土的绝大部分。所以她是一个中国内部的主体政府。而+++国政府是一个中国内部的偏安政府;即虽拥有一个中国的政府架构,但偏安于一小块中国领土。其实际管理控制的人口、领土占一个中国全部人口、领土的一小部分。所以她是一个中国内部的偏安政府。因此两岸政府在综合实力上是不对等的。      (三)两岸政府之间在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中国大陆政府应考虑中国台湾政府由于先天不足带来的交往恐惧症。台湾为什么一直强调不能矮化台湾。这是因为台湾本身弱小;就好比一个矮个的人怕别人说自己矮一样。姚明绝对不会怕别人说他矮;可是武大郎就不一样了;他就怕别人说他矮。就是因为先天条件决定了台湾的自卑感。所以中国大陆政府在交往中适当高姿态一些,让中国台湾政府感受到大陆的善意。其次,两岸政府在交往中要将对方视同一个中国内部的骨肉同胞;做些让步也是让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多为对方着想,凡事换位思考。只有这样两岸政府才能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再者,两岸政府在交往中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负责的精神,做好两岸和平协议的签定工作。为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看法有可能不准确,有偏差;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31 22:56:37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三、两岸中国绝不等于两个中国! 有的网友提出目前两岸的现实是两个中国。对此我不能苟同。尽管我提出过“两岸中国”这个概念;但两岸中国绝不等于两个中国!其理由简述如下:两岸现实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分离成两岸不完整的中国。(详见我写的《如何客观评价和面对一个中国内部的两岸政府》一文)但是我不同意两岸现实就是两个中国!这是因为:两岸中国政府都坚持“一中宪法”;两岸中国在国际上都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凡是和大陆中国政府建交的,就不会和台湾中国政府建交;同样凡是和台湾中国政府建交的,就不会和大陆中国政府建交;世界各国公认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当然我们所说的一个中国,是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但决不能解释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在内的整个中国。这是因为:就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台湾;+++国=大陆+台湾;就海峡两岸“一中宪法”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中国。所以说两岸现实: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分离成两岸不完整的中国。即:大陆中国;台湾中国。这就是为什么两岸中国必须统一的根本原因。因为任何一岸的中国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指的是只有一个完整的中国。目前两岸中国都属于不完整的中国;所以才提出一个中国原则。譬如:美国是一个完整的美国,所以他不用提出一个美国原则。两岸中国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而两个中国实质上是已经***成为两个国家,就牵涉不到统一的问题。大陆中国的《反***国家法》就形同虚设。因为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国家***已经完成;不需要再***了(已经是‘两个中国’)。两个中国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由此可以看出:两岸中国≠两个中国。这是因为两岸中国主权是重叠的一个完整中国;两岸中国治权是一个中国内部两个各自管辖、互不隶属的不完整中国。他们既有相同点(主权和领土完整一致);又有不同点(治权各自在实际管辖区内行使最高权力)。所以说两岸中国绝不是两个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31 22:56:47 | 只看该作者
三十四、从胡Jintao对台十六字方针想到的 国民党马英九在台湾执政前夕,大陆国家主席胡Jintao发表了对台十六字方针。这就是:“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下面我想就胡Jintao十六字对台方针,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与各位网友共同切磋和探讨。   一、建立互信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基础   两岸由于国共内战造成长达六十年的分离,彼此之间隔阂很深、敌意很久、误解很重、分歧很大;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互信基础很差。两岸要建立互信,就必须建立双方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于是两岸政治互信的最大公约数“九二共识”,就成了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础。双方在九二共识中,都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双方认知不同。   随着两岸协商谈判的进一步深入,政治性议题必然进入两岸两会协商谈判的范围。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就不能停留在九二共识那种相对模糊的状态。  比较清晰严谨地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很有必要。由于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存在分歧,要达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表述难度很大。我认为应超越双方对于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分歧,站在更高角度定义一个中国原则。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完整的中国;两岸中国实际管辖控制区域同属一个完整的中国;两岸中国“一中宪法”体现的一个完整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两岸中国如果能够就一个中国原则形成这样共同的表述;两岸中国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由两岸中国政府举行政治谈判;签订《海峡两岸和平协议》。  两岸中国的现状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分离成为不完整的两岸中国。这是因为:任何一岸的中国都不是主权和治权完全一致的完整中国(两岸中国的“一中宪法”说明一个完整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中国实际管辖控制区域都是一个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两岸中国才需要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  在尊重两岸中国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两岸政治谈判;两岸中国政府对内结束敌对状态;在各自实际管辖控制区域内,分享一个完整中国的治权。两岸中国政府对外维持各自代表一个完整中国的现状;实现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共享一个完整中国的主权。不单方面挑战对方在现实中已经代表整个中国的现状(包括联合国及其国际组织和建交国);如果想拓展自己方面的国际活动空间,必须征得对方同意;以适当的名义、采取适当的方式参与。但绝不能违背一个完整中国的原则,造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双方只有建立比较稳固的政治互信才有可能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较长阶段的战略机遇期。   如果上述表述双方难以接受,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继续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础。但是两岸向更深层次、更密切的关系前行,恐怕就存在许多难以回避的争议或矛盾。虽然两岸和平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是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由于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础不够稳固,必然造成各种不和谐的干扰因素增多;有可能造成两岸关系出现挫折或者反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搁置争议是两岸协商谈判的策略   两岸协商谈判不断向前推进,在建立互信的基础上;搁置争议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与其争论那些暂时无解的议题;不如集中精力先解决那些双方共同关心、相对容易的问题。这就和解放战争中对于一些易守难攻的城市,暂时绕过去先解放其他地区,回过头来再解决这些城市一样;搁置争议是为了争取时间、争取主动、争取最终的胜利。所以,搁置争议不是消极的放弃原则;而是积极的创造条件去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  得失为什么称之为:“得失”;就是因为你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同时失去一些东西。睡眠和休息得到了工作的精力;同时也丧失了时间。世界上没有只得到东西,而不失去任何东西的范例。我们搁置暂时不能解决的争议;搁置若干年以后才面对的争议;搁置虚耗精力影响其他问题顺利解决的争议;搁置双方难以形成共识或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争议。只有这样,双方才能从错综复杂的各种争议中解脱出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化解一些比较容易化解的矛盾;弥合一些比较小的分歧;消除一些比较浅的隔阂。积小成多、集腋成裘。这就是搁置争议的必要性和策略性所在。   三、求同存异是两岸协商谈判的过程   在两岸协商谈判的整个过程中,求同存异将伴随始终。随着时间的推移,求同存异也是不断的更新变化。旧的求同存异解决了,新的求同存异又出现了。正是两岸在协商谈判中不断的达成新的共识,化解了过去存在的争议;才使得两岸协商谈判不断的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也正是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才使得两岸协商谈判的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这就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前景是光明的、两岸协商谈判的过程是曲折的原因所在。  两岸要善于在求同存异的协商谈判过程中,不断的凝聚共识;不断的扩大共识范围;不断的化解分歧;不断的缩小分歧范围。要发挥九二共识那种求同存异的光辉典范作用;以对两岸同胞负责、对中华民族历史负责、对完整的一个中国负责的态度;解决好两岸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各种问题。   在这个两岸协商谈判的全过程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结晶,将使求同存异伴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始终。中国人一定能够解决好时代赋予的,祖国统一这一神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共创双赢是两岸协商谈判的效果   两岸开展协商谈判的最终目的就是造福两岸同胞。两岸之间的协商谈判,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商谈判;也不是一方获利,另一方受损的协商谈判;还不是谋取某一单方面的好处,却让另一方作出牺牲的协商谈判;更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协商谈判。两岸协商谈判要达到的效果是:双方共同享受两岸和平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双方从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及合作中获取和平带来的红利;双方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提高两岸同胞的生活水平;双方抓住机遇赶快发展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总之,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共创双赢是两岸协商谈判产生的最佳效果。我们说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都是为了追求两岸实现双赢。所以说,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围绕所要实现的目的和效果服务。观察一个政策的好坏,主要看它产生的效果如何。只要是有利于两岸共创双赢的对台政策就是好政策;只要是有利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我们都应该积极努力去做。   以上感想和体会难免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31 22:56:54 | 只看该作者
三十五、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维持现状三十年不变 前不久马英九提出了在他任内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对此我谈一下个人肤浅的看法;与各位网友共同探讨。 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政治基础:海峡两岸明确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持有相同的见解;双方对于一个中国政治内涵保留各自的认知;双方承诺不将自己认知的一个中国强加于对方;双方承诺绝不从一个中国中分离出去;双方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绝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双方对于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何维护:双方商定对于各自实际治理的中国领土分别由各自维护。任何一方实际治理的领土遭遇外敌入侵或者被侵占;另外一方必须协助收回并由原实际治理方继续维护。双方承诺共同维护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双方承诺维持各自在国际上代表一个中国的现状;任何一方如果需要在对方代表一个中国的范围参与活动;必须以对方特别地区的身份出现;双方承诺在国际上决不允许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其他形式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现象出现。 两岸和平协议的时效:从签订之日起,三十年内有效。在此期间如果双方同意和平统一,和平协议可以提前中止。到期后双方愿意继续执行本协议;可以再另行签订和平协议或者补充协议。 建立双方军事合作机制:双方同意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双方军事演习事前通知对方,并允许对方派人观摩演习。双方同意建立两岸军事交流机制;双方建立定期军事会晤,商讨两岸共同协防打击恐怖犯罪分子。双方同意对方军事人员到自己方面参加军事院校学习进修。双方定期举行两岸联合军事演习,以加强协同作战能力和维护领土完整能力。 暂时先谈这些,请各位网友再予以完善和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21:3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