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岐山38天新政吹响股市全面改革号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6 11:3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岐山38天新政吹响股市全面改革号角

临危维新:破行政市,破单边市,破救市怪圈

融资融券或成第三张救市令 或可用国有股融券

股指期货难在选择时间点

2005.4.29-2008.4.29股权分置改革风云启示录

王岐山38天新政吹响股市全面改革号角

限制大小非,下调印花税税率,预热融资融券……大多数市场人士将这一系列举措视为'救市',但在不少学者看来,这只是以王岐山领衔的新一届财经班子'治市'的开端。

限制大小非,下调印花税,预热融资融券……

面对一路暴跌的股市,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新一届财经领导班子终于出手了,而且一出手便是"惊天动地"。

虽然大多数市场人士将这一系列举措视为"救市",但在不少学者看来,这只是以王岐山领衔的新一届财经班子"治市"的一个开端。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理财一周专访时表示,财经新班子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理清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而这正是建立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所在。

政府空前关注股市

上任之初,新一届政府中主管金融外贸的副总理王岐山的最初几次亮相,都集中在外经贸领域,并未过多提及金融方面的思路:

3月21日,会见来访的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就多哈回合谈判等问题交换意见;

4月2日,与美国总统布什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举行工作会谈;

4月7日,会见新西兰总理克拉克,中新双方签署中新自由贸易协定;

4月14日,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出席在京举办的中国-智利经贸合作论坛并讲话;

4月15日,与英国首相布朗的特别代表、财政大臣达林共同主持在京举行的首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没有公开说话,并不代表王岐山对国内金融领域的漠视,尤其是证券市场。在王岐山正式出任副总理的3月18日,上证指数大跌3.96%,此后又频创新低,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国内证券市场怎么办,成了摆在王岐山面前的首个难题。虽然王岐山上任后没有直接对资本市场发言,但金融部门接连发出重要文件,似乎已经在代他表态。

3月17日,国务院通过天津滨海新区将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

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之后,证监会表示上半年将推出创业板。酝酿了十年的创业板,一朝破茧。新班子的果断作风,可见一斑。

4月18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这是监管部门第一次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行系统规定。

两天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大小非流通股解禁进行了规范,超过总股本1%的股份出售就要上大宗交易平台。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这一市场的特点决定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新兴市场的特点客观上要求市场的发展同市场自身的改革要同时推进,以改革促进发展,不断加强市场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和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强化市场监管,促进调整市场结构,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文化;逐步改善市场运作的外部环境,不断完善市场内部运行机制。

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草案)》。国务院分别以第522号、第523号令发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两个条例的出台,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夯实证券行业的发展基础,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率,由现行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至此,投资者信心空前高涨,市场再度井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1:34:34 | 只看该作者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实际上,股市印花税的下调并不是什么政府救市,因为股票指数高低并不是政府要关注的事情。

◎对股市来说,政府要做的是如何来制定股市公平公正的交易制度,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并保证投资者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制度平台进行交易。因此,政府不仅要对现有的制度规则进行检讨、修改与完善,而且要针对制度规则的不完全性,面对现实市场变化不断地来修改与完善这些制度规则。所以,政府不是在救市,而是在对市场进行治理。

救市还是治市?

虽然王岐山没对证券市场公开发言,但从他上任后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发布,可以看出以王岐山为首的财经新班子的果断与强硬。分析这些政策可以发现,有规范市场秩序的,如限制大小非、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其中还不乏制度性建设的政策,如推出创业板、建立OTC。

易宪容认为,政府正在密切关注现行股市的制度规则不合理性。同时,政府也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调整及修正这种不合理。如果国内股市的制度规则能够不断地完善,那么市场投资者信心就会建立起来,股市也会不断朝健康方向发展。比如说,前几天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等制度规则,不仅表明这些规则要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后遗症进行修正,也表明了政府决心对这些制度规则检讨与修正。

易宪容认为,财经新班子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理清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后续还会不断推出相应政策。调低印花税,市场一片欢呼,投资者认为政府终究又出台了救市规则。但实际上,股市印花税的下调并不是什么政府救市,因为股票指数高低并不是政府要关注的事情。如果政府要救市,它应该如何来救市,市场的底部在哪里,政府救市规模有多少,在其救市的过程中,其利益关系又如何来处理等,许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政府不可救市,也不需要救市。

对股市来说,政府要做的是如何来制定股市公平公正的制度规则,建立有效的市场的秩序,并保证投资者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制度平台进行交易。因此,政府不仅要对现有的制度规则进行检讨、修改与完善,而且要针对制度规则的不完全性,面对现实市场变化不断地来修改与完善这些制度规则。所以,政府不是在救市,而是对市场治理。

在他看来,这些政策不是救市,而是政府用市场化的手段在规范市场秩序,这体现了新财经班子的治市方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对媒体表示,证监会接连出台的几个文件,一是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以及大小非流通股解禁的规范,起到了完善市场、规范投资者行为的作用,避免冲击股价;二是股市比较低迷的时候出台,可以增加市场的确定性,让投资者对未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赵锡军指出,两个文件的出台,应该是着眼于长期的规范市场,完善市场制度。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认为,国家下调印花税反映了政府还是很重视市场呼声,重视股民利益的。此前,他一直在政协提案中呼唤印花税下调,现在终于变成现实,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早在"两会"期间,就有媒体报道,证监会高层表示,证监会不会承担救市角色,不会重蹈"政策市"覆辙,但会研究股市下跌背后的情况。有媒体认为,从证监会近期一系列举动来看,对于中国股市出现的毛病,政府正在使用"慢慢调理"的方法,使股市"肌体"更为健康,也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改变以往"下猛药",从完善市场核心制度出发来维护股市,实现股市的"软起飞"。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1:34:5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认为,下调印花税释放了一个信号,表明我们的政府要大力扶持资本市场,善待资本市场,保护投资人利益。他相信继印花税之后,会有一系列更好的政策出台。

人大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最近出台的两项政策会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对资本市场认识进入了正确轨道。再对再融资的标准做进一步的规范,市场就可以回到原来的轨道了。

太平洋证券的郭士英认为,我国股市急需变革。既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又要限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要适当限制大小非的市场化流通,并从战略高度制定适合股市稳定发展的税收政策,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说市场是健全的、规范的、市场化的、法制化的。

市场旧疾有望治愈

长久以来,我国股市患有四大顽疾,即全流通、单边市、"行政市"、"坐庄"。经过股改和监管部门的治理,股市正在逐步实现全流通。一些庄家和老鼠仓事件的频频曝光,也显示了监管部门的力度。可见庄家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解决掉这些问题后,新班子要考虑的可能就是制度的建设和规则的完善。

单边市的问题,可能要靠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来解决。股指期货这张牌政府拿了很久,一直没有打出来。而融资融券可能会抢在股指期货之前推出,在4月25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态,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求情况,适时、有步骤地安排和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这位负责人表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的法律法规依据已基本完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以后,证监会作为具体执行这一法规的部门,对于制度的贯彻实施,在操作层面上还需要进行一系列部署和安排,以保证法规有效实施。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实际需要情况,适时、有步骤地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节奏上会有试点到逐步推开的过程。在申银万国的交易系统里,已经出现融资融券的交易平台。

解决了以上问题后,还有"行政市"和"窗口指导"的问题,不知道"新班子"会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式。

谈到今年以来的股市大跌,易宪容说,国内股市之所以近几个月来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大调整,这其中当然有股市泡沫过大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中国的股市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例如,政府对石油电力等上市公司的价格管制,使得中石油、中石化、国内电力等上市公司经营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严重打击投资者对这些上市公司的信心,也会增加上市公司一系列的政策不确定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自然会下跌,权重较高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自然会严重拖低股指。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则、一级市场定价机制、市场关联交易和内幕交易等都存在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并非要出台什么救市政策,而是要全面清理与改善目前国内股市不合理的制度规则,要减少政府对上市公司产品的价格干预,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投资者的信心不能建立,中国股市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如何可能?从这意义上说,股票交易印花税下调正是这些制度规则修改完善的一部分或开始。相信政府会不断地来检讨、修改与完善现行的股市制度规则,以此来建立起股市健康有效的市场秩序。

其实,我国资本市场在经过了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和综合治理之后,已经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市场运行基础进一步改善,市场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上市公司质量逐步提高,中介机构行为不断规范,投资者结构和行为模式发生积极变化,市场监管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1:35:38 | 只看该作者

郎咸平的观点

郎咸平:无责任不股改

理财一周:郎教授,在中国股改三周年的时候,面对中国股市暴露出来的"后股改问题",您对我们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股改是怎么看的呢?郎咸平:我认为股改是失败的。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我认为2006年、2007年国内A股股价的上涨、大牛市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股改的成功,而是由于在那段时间,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的恶化,而使得企业的大量资金配合上股民的资金一起涌入股市,从而促成这轮行情的演绎。这股资本推动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在当时把股改产生的问题都给掩盖起来了。

而今年,待这些资金一撤离之后,股改的最大问题就完全显示出来了。

理财一周:您所说的问题是指哪些方面呢?

郎咸平:我们先以中国股改和英国股改作比较。英国在撒切尔时代也进行过一次股改。英国的股改有三定律。第一,国营企业是由具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只有好的公司才能股改,坏的公司不能股改。其原因就是英国政府要保护中小股民;最后就是股改完成后,英国政府不退出,而是保有一股黄金股,以保证在今后,若遇到股改后的公司有重大决策可能会伤害到中小股民的话,英国政府就有"一票否决权"。

对比之下,你就能发现,我们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完全缺乏信托责任。表现最明显的就看近期,A股市值在六个月内就蒸发掉6.73万亿元,但我们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却以股改作为获得流通权的渠道,依然大肆抛售所持有的股票。这不是缺乏信托责任是什么?其次,我们是所有公司都能股改,而质地差的公司也股改的话,其结果就是伤害中小股民。第三,中国政府在每家公司完成股改后是完全退出的,其结果就是股改的公司利用股改的机会坑害中小股民,而政府对这些上市公司却几乎无计可施,一直到上周才提出一些管理办法来。

理财一周:也就是说股改兜了一圈又回到"政策市"的起点?

郎咸平:哪个市场能完全脱离政策调控而存在?政策市本身并没有错,全世界经济大国都是如此。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加重的近一阶段难道没有降息救市吗?那你能就此判断英国是政策市、美国是政策市吗?似乎从来没有人能这样定义吧。

作为对比来看,就可以发现,政府参与股市,即便是在资本市场高度成熟的英、美两国也是完全正常的。问题在于,政府参与股市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应该是发挥政府的信托责任,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前提。这才是政府最重要、最正确的目标。因此,我们的市场和西方成熟市场的区别不在于一个是"政策市"、一个是"市场市",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英美两国政府对中小股民的信托责任是极其强调的。而我们缺乏这个观念。我们现在还在政策市上打转,这个思维定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理财一周:那您认为证监会的职责应该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是亟待改善的呢?

郎咸平:你看在股价下跌到这种地步上了,这些公司的所有者依然在肆意地抛股票。对于这些无信托责任的公司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这就是监管层应该做的事情了。

我们中国的证监会和其他部门一起打压过股市:譬如提高印花税、新基金不准入市等等。但看英美证监会什么时候打压过股市泡沫?股市泡沫有什么错?你证监会凭什么可以判断现在市场就有泡沫,再者,衡量泡沫大小的标准又是谁来定的呢?

因此在国外,证监会从来不管泡沫。他们只管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监管不法交易,比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

就拿发布下调印花税消息那天来说。照理应该是当天晚上、至少是收盘后才能获得下调的消息。但事实是,当天下午就有大量买单拥进股市。那不是信息泄露、内幕交易是什么?但我们中国老百姓居然对这种太明显的内幕交易已经麻木了。我呼吁,对这种行为就应该大力查处、严格执法。请证监会去查一下从当天开始买入股票的是哪些人。

我觉得证监会现在对投资者的背景都没弄清楚。中小股民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行为,都是理性的。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都操纵不了股价、也无法进行内幕交易。能做这些事情的难道不是机构吗?散户最终还都是凭自己的判断去买卖股票的。市场究竟该由散户主导还是机构主导,这并没有一个定论。有些事情政府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做而已,对机构投资人有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能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
5#
发表于 2008-4-28 10:02:19 | 只看该作者
觉得郎咸平的观点总是很独到的~
6#
发表于 2008-4-28 14:19:2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啊 !厉害!
7#
发表于 2008-4-28 14:22:42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LS的名字很可爱~呵呵
8#
发表于 2008-4-28 22:4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h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6 22: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