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瑞祥 来源: 日期:2008-1-30
新年伊始,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他2004年担任印度总理以来首次访华,中印两国均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访问期间,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双方还签署了十多项合作文件,涵盖了建筑、铁路、农业、医药、质检等领域的合作内容。访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达成了更多共识,增加了相互信任,扩大了合作领域。两国总理高度评价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共同展望的文件。温Jiabao总理说,该文件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世界的积极信号,它将成为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又一份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辛格总理说,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
如果说,共同展望的文件是中印合作的行动纲领的话,十多项合作文件则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从印度总理此次访华以及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印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 中印关系走上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印两国总理在会谈中
就今后一个时期双边关系达成了六点共识,内容广泛而全面,涵盖了高层往来、战略对话、经贸科技合作、人文交流、两军交往及多边合作等。这里只谈谈三个方面的合作。
(一)高层互访保持良好的势头。虽然辛格总理此访与印上届政府总理瓦杰帕伊2003年访华之间相隔近五年,但在此期间,双方高层互访并不少,2005年温Jiabao总理访印,双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胡主席主席访印,两国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提出了充实和加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2007年印度国大党主席、执政联盟团结进步联盟主席索尼娅·甘地访华,强调中印文明和谐共存、携手繁荣。另外,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的会晤相当频繁,例如在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大国对话(G8+5)期间,胡主席主席与辛格总理的会晤,在东盟系列峰会期间中印总理的会晤等等。通过高层互访和高层接触增加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确定两国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两国经贸合作迅速发展。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386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50%以上。与本世纪初比,增长10倍以上。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则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国外媒体评论说,辛格总理此次访华,“经贸关系是主轴”。双方对中印贸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05年曾提出2010年中印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目标,实际上200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386美元,400亿美元的目标肯定要提前实现。因此双方同意将2010年的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双方将提高相互投资规模和在能源、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水平。中印双方已完成了区域贸易安排的可行性研究,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双方同意就关于启动互惠和高质量的区域贸易安排谈判的可能性问题进行探讨。中印同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分享发展经济的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方面有必要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去年12月,中印两国财政部副部长举行了第二次财金对话,发表了联合声明,重申进一步加强在财政金融领域加强合作的意愿。经贸合作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所言,中印两国“以经济为核心合作开拓双赢之路”。
(三)两军交往上了一个新台阶。去年12月,中印两国陆军首次在中国云南省举行了代号为“携手2007”的联合反恐训练。这是根据2006年印度国防部长访华时双方签订的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进行的。由于45年前发生过中印边界冲突,这次两国陆军举行联合训练,外界对此格外关注。中印双方也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印度国防部的声明说,“两国军队的联合训练演习反映出印度和中国在国防领域关系的加强”,是“双边关系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行动”。笔者认为这次陆军联合训练,和以前的海军联合搜救演习一样,主要意义在于增加两军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近年来,中印两国国防部长和军方高层来往增多,防务和安全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得到加强。一般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两国军方和防务领域的交往与合作相对而言是薄弱环节,现在有所加强,这是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发展的好现象,也是正常现象。
二、中印关系已超越双边的范畴,具有全球意义。这是中印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积极信号。在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共同展望》的一开头,双方即表示“决心通过发展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文件开宗明义,把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建设和谐世界联系起来,把中印双边关系和两国肩负的国际责任联系起来,这是对中印关系具有重要的全球性意义的最好说明。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数一数二。据美国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中、印、俄、巴西将成为世界上四大经济体。尤其是中印两国,将分别成为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因此,中印等新兴国家的共同发展,将改变亚洲乃至世界的面貌。早在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甘地时就指出: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他还指出,中印两国如果发展起来了,那就可以说我们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当然,中印两国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目前,中印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六,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上述远景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随着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正在上升,“八国集团”与中印等5个发展中国家的对话机制的建立即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近几个月来,欧洲领导人(德国总理、英国首相和FaGuo总统)纷纷访问中国和印度,也说明了中印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温Jiabao总理在与辛格总理会谈时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印加强合作,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意义重大。在《共同展望》文件中双方重申,“中印友谊和共同发展将对国际体系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人们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印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曾经致力于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今天,中印两国仍然认为,在新世纪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继续成为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为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创造条件的基本指导原则。”一个公平、合理、平等和互利的国际体系仍然要建立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双方倡导开放和包容的国际体系,相信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地理标准画线的做法无益于和平与和谐共存”。
中印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相同或类似的看法,在国际舞台上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例如,中印都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边主义,肯定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改革中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再如,双方都支持和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中印也将相互支持,相互合作。
三、中印关系正走向成熟。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在去年4月南亚学会举办的中印关系国际研讨会上说,总的说来,印中双边关系趋向成熟,双方对彼此的利益和雄心不断增进了解。今年初印度总理访华结束后,《印度教徒报》发表社论指出,此访增加了中印双边关系的成熟性和多样性。笔者赞同上述印度官方和媒体对中印关系的评估。
相互信任是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也是双边关系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中印关系从1996年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到2005年提升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间相隔10年时间。这说明政治互信这个基础原来比较薄弱,同时也说明,这个基础逐步得到了加强。这是中印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还远远不够,双方还需继续努力,增强相互了解,相互信任。鉴于此,人们就不难理解,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共同展望》中重申了近些年来常见的提法:“双方确信,应该面向未来, 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友好和互信的关系,充分理解彼此的关切和愿望。”毋庸讳言,中印之间在有着广泛共识的前提下,也存在一些分歧。不回避分歧,以及“彼此的关切”,而且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分歧,解决“彼此的关切”,这正是中印关系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中印之间最大的问题,也可以说最大的关切,莫过于边界问题。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自2003年起,中印特别代表会晤进行了11轮,仅去年一年就举行了3次。去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东盟系列峰会期间,中印两国总理会晤时,温总理指出,“解决边界问题并不容易,需要艰苦努力,但只要双方坚持努力,秉持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最终就能找到一个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次《共同展望》文件又强调,双方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再内的遗留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会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中印双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印边境总体上说是和平与安宁的。边界问题也没有影响到中印关系的全面和快速的发展。这是中印关系走向成熟的最好证明。
中印之间还有其他一些彼此关切,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尚待解决。双方不仅要防止这些问题成为中印关系的阻力,而且还要把解决彼此的关切当作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动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对中印关系的前景感到乐观。愿中印两国在《共同展望》的指引下,共同行动,不断充实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