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0日15:00至17:00,高级统计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孟庆欣,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民,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做客强国论坛,以“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为主题接受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
高新民教授在访谈中谈到,调查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群众对党的组织工作的满意度的变化。
2009年度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为73.83分,比2008年提高0.28分;对组工干部的满意度为74.41分,提高0.83分;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为71.29分,提高4.25分;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为70.35分,提高3.51分。从调查数据来看,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较2008年均呈现了上升趋势。
高新民说,从调查数据的变化来看,反映出群众对党的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或认同度有所变化。她认为,认同度的变化折射出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变化。她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良好的政治氛围。党中央高度重视。胡Jintao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多次就组织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为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全党理念的更新。近年来突出强调创新干部管理理念,强调干部工作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在干部工作的理论研究中,也出现了创立既反映时代特色、又反映人民需求的中国特色干部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动态。这种理念的更新非常重要,一是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度的制定,二是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能够获得群众的认同。
基层实践的推动。中央鼓励基层创新,在《2010—202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创新。实践中基层也出现了不少好的经验,比如,南京363个社区党委直选;山东临朐党代会代表对县管干部的后备人选享有初始提名权,等等。基层的创新,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的认同,对于遏制跑官要官等不良风气有重要作用。
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和群众的满意度。改革主要从几个层面推进:一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不正之风,比如: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特别是提名权的改革;加强干部工作的监督,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扩大民主,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等等。二是制定了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成为干部的行为导向。三是从严管理干部。四是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
各级党委的重视。很多地方党委根据中央文件、法规出台了本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专门文件,明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式方法等,并进行了试点,有的地方还成立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改革。
高新民补充道,在进步中也有问题存在,所以还会继续进行探索、改革。(内容根据人民网访谈实录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