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外交”、“贡献外交”和“文化外交”成为韩国“全球外交”的三驾马车
2月25日,韩国第17届总统李明博在首尔宣誓就职。这位CEO出身、有着“推土机”别名的新总统以“敢想敢干”和精明务实著称。在就职讲话中,李明博表示要“把国民心目中的大韩民国的地图扩展到全世界”,“让大韩民国成为向世界输出新价值的一流的发达国家”,并将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主动的姿态,去实施有助于韩国提升世界性影响力的“全球外交”。
2008年是韩国建国60周年。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韩国,60年被认为是一个完整循环的开端和结束。李明博在他题为《共同打开走向先进化之路》的就职演说中指出,韩国建国60周年之后的2008年将成为韩国“迈向发达国家道路的元年”。这表明新政府的目标是将韩国从中等发达国家,建设成在各个领域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看齐的发达国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经济上李明博此前已经提出“747计划”。而在外交上,李明博的“全球外交”新概念,与2003年卢武铉在就职讲话中提出的“东北亚均衡者”理论相比,突破了韩国围绕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局限于周边四强(中美俄日)外交的框架,将外交视野从全球存在,提升到在全球谋求实际利益,在全球树立韩国大国形象的的高度。
李明博在阐述其“全球外交”理念时,提出了“能源外交”、“贡献外交”和“文化外交”三大课题。这预示着韩国的“全球外交”将主要由这三驾马车拉动。
韩国的石油完全依赖进口,但却是世界第7大石油消费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在全球名列第五。在其他矿产资源上,韩国也严重依赖进口。作为典型的资源匮乏的外向型经济体,能否保证能源和资源供应,是韩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韩国提出“能源外交”的背景。
李明博说,“为了使我国经济安全运行,在确保资源和能源方面我将不遗余力。”2007年以来,卢武铉政府明显加大能源外交的力度,对以往韩国很少涉足的中亚和非洲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访问,并与中亚和中东国家扩大了能源合作。李明博当选后,将“能源外交”放到优先位置考虑,并下令韩国外交通商部等政府机构着手准备。
2月中旬韩国媒体报道说,韩国外交通商部已开始着手准备以非洲的喀麦隆等产油国为中心增设外交机构。韩国在全球负责地区能源事务的外交机构数量,将由目前的32个增加到50个以上。韩国各大石油公司也在中东、非洲、中亚和南美洲加大了勘探和联合开发油气资源的投入。
在“贡献外交”上,李明博表示韩国将开展与韩国经济规模相称的、实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对外援助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加大政府开发援助(ODA)规模。通过加大韩国对国际社会的“贡献”,韩国希望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文化外交”上,李明博表示要使韩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更融洽,把韩国的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向世界展示韩国的魅力。李明博还特地提到了“韩流”,这表明韩国未来更加重视通过大众文化向世界宣传韩国,提高韩国的软实力。
在金大中和卢武铉执政期间,韩国在外交上保持美日韩同盟关系的同时,不断谋求提高韩国在外交、军事和安保领域的独立性。韩美在对朝政策上存在分歧。卢武铉政府推动的自主国防政策在加强韩国军事力量的同时,也造成韩美在驻韩美军费用分摊、美军交还对韩国军队的战时作战指挥权时限等问题上的隔阂。而韩日之间由于历史问题和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等原因而关系冷淡,双方领导人互访自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韩以后,一直处于中断状态。
李明博当选后,反复强调在外交上要实行实用主义。在就职演说中,李明博强调要将韩美关系从传统友好关系巩固提升为面向未来的战略同盟关系。他在25日会见赖斯时还表示,韩国政府认为加强韩美关系有助于解决朝鲜问题。这些言论显示出新政府将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国靠拢,修补和加强韩美关系。
在与亚洲邻国,特别是中、日、俄的关系上,李明博表示要均衡发展韩国同这三国的关系,实现东亚的和平与共同繁荣。但在表述的顺序上,李明博将日本放在中俄之前,凸显对韩日关系的重视程度。
对此,韩国媒体指出,李明博在就任后巩固韩美日同盟无可厚非,但如何在发展与美、日关系的同时,保持外交上的独立,真正做到“均衡”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对新政府而言是一个挑战。
此外,李明博如何在韩朝关系上贯彻其实用主义原则,也是韩朝关系未来发展的一大变数。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韩国要发展经济,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半岛局势,因此和平与和解仍是新政府对朝政策的底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