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沈晓杰
可以说,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在房价上牢守的 “恐降症”。这里就提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房价大幅下降,是不是一定就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规模急剧下跌?2008年的中国房价和交易规模同时下降的 “双降现象”,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的。一句话,政府为“稳定房价”所付出的极高的显性和隐性代价,究竟值不值。
早在几年前笔者就提出:高房价不仅不能充分推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而且还极大抑制了中国应有的住房消费、住宅产业发展和整体经济。笔者同时指出,只有把房价降低回归到“合理水平”,房地产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次“新政”出台后,笔者也准备从这两年国内外房地产市场本身发展和投资的角度,剖析房价上的“恐降症”。恰在此时,掌握媒体话语权的开发商大佬任志强的一篇《真到房价下跌那天,你们还敢买房吗》的文章,又刊登在各大网站的显著位置上。这位“地产总理” 不失时机的“舞剑”所指,目标精确:这就是进一步恐吓在“抑制房价”上“畏手畏脚”的政府高层。
大降房价,难道对中国经济来说,就真的如此可怕?非也!
我们先从国人投资的角度来看,是不是资产价格下跌后,投资者就会一直“买涨不买跌”,市场就必然萎缩?众所周知,现在中国人最大的投资在两个方面,一是股Shi,另一个就是楼市。根据各地相关部门的资料和媒体报道,去年房地产市场的最大购买群体,就是那些对“通胀预期”极为敏感的炒房人及投资者(也就是投机者)。而对这些投资者来说,股Shi和楼市的市场规律基本相同,投资的操作手法也基本相似。如果说有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的股Shi几经“大起大落”,而只有短短十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房市,房价的走势基本是一路向上,没有经历过大幅和大规模下降。这里,中国股Shi的发展,就给中国楼市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比较示范”:是不是同样作为投资主体的股Shi,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后,股Shi的交易量也会同样大幅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