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0岁老母回忆沈浩:要去小岗看看那片土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 11: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记者杨维汉)近10天来,中央新闻媒体对沈浩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一个“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的形象在全国人民心中日渐清晰。
  对小岗村的群众充满深情,有一颗拳拳之心,对亲人充满爱意,有一颗眷眷之心。 视Pin:沈浩女儿照片赠言要爸爸不做贪官[/url]

来源:CCTV《新闻联播》
沈浩离家但不舍家,念家但不恋家,既为大家又爱小家。这样的深情既令人潸然泪下,又让人肃然起敬。
  采访沈浩事迹的记者们和有关工作人员,时时牵挂着沈浩的家人。1月12日傍晚,趁沈浩妻子王晓勤、女儿沈王一来京的机会,大家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见面会。

  沈浩离开两个月,但无尽的思念依然萦绕在心头。
  “在厨房做饭时,好像你还等着喝我煲的汤;在阳台晾衣时,好像还看到你躺在床上休息……”丈夫离开的日子,妻子王晓勤看着媒体的报道,丈夫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
  90多岁的老母亲已然知道儿子走了,那个时常轻拢母亲白发,在耳边讲讲贴心话,用身体给母亲暖脚的儿子走了。凝噎、静默,而后是无尽的思念……恍惚中她还会拉着沈浩同事的手说:“乖乖,你在小岗要好好干。”
  “无尽的思念,永远的深情”,当沈王一和采访沈浩事迹的记者们一起收看《新闻联播》的节目时,当看到自己童年一家三口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她的眼眶湿润了。
  沈浩在小岗村的6年,是一个共产党员、小岗之子写就对党和人民忠诚的6年,也凝结着一个家庭默默的奉献。
  近10天来,全国媒体集中报道了沈浩的事迹,手机报的沈浩事迹专刊覆盖6000万手机用户,人民网600万、新华网近400万的访问量……沈浩事迹在网络和新媒体上迅速传播。
  这是和亲人相聚的日子,采访沈浩事迹的记者又聚到了一起,为了一个约定:一个月前,在合肥采访时,哀恸中的母女讲述着无尽的思念,让在场的记者都流下了热泪,每个记者都走到沈王一面前,握着她的小手跟她认了“亲戚”,那时大家就约定,还要在北京相聚。
  记者们献上各自登载着沈浩事迹的报纸和刻录着节目的光盘,还向沈王一赠送了小礼物。有的记者送出了温馨体贴的木梳、围巾,有的记者希望孩子用相框锁定和爸爸的永恒记忆。
  小王一穿上了大家送的羽绒服,那是柔和的黄色,也是小岗田野里丰收的色彩,暖暖的。记得沈王一说过,爸爸爱给她买衣服,可每次买的衣服都是大红、大绿,“特土”。爸爸走了,大家要让小王一靓起来。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罗建国激动地说:“沈浩虽然走了,但省财政厅就是你们永远的家。”
  小王一频频向大家鞠躬:“爸爸虽然走了,但我收获了太多的爱。我要告诉爸爸,有那么多人关心我,我们一定会过得很好,让爸爸放心。”
  妻子王晓勤在选择坚强,丈夫走了,她要担起家庭的重担。王晓勤说:“我替沈浩感谢大家对他的理解、关爱、支持。我想对沈浩说,你累了,好好休息吧,有空的时候,我和孩子去小岗看你。”
  老母亲在皖北老家守望着。开春,天暖起来的时候,她要去小岗,看看儿子,看看那片土地。
  童言无忌,父女情深。沈浩的事迹已为大家所熟悉,人们也都记住了,小王一十岁时写给爸爸赠言中的那句话“别做贪官”。这个16岁女孩,从爸爸那里继承了正直的基因,爱憎、善恶,她分得清楚。
  “孩子,坚强起来,将来做一个像你爸爸一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所有了解沈浩事迹的人,对沈王一共同的期待。

[/url] 沈浩女儿照片赠言要爸爸不做贪官 [/url]来源:CCTV《新闻联播》播放视Pin[/ur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6:42 , Processed in 0.734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