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桑巴特到李普塞特的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6 08:3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普塞特在与马克斯合著的《这里没有发生: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一书中指出,从三个方面说,美国社会主义者失败了:一是他们未能维持一个强有力的、经久不衰的社会主义政党;二是他们未能创建一个像其他讲英语的社会那样与主流工会结成联盟的独立的工党;三是他们未能控制两个主要政党中的一个或在其中发挥真正的影响。该书总结了以往社会主义者和左翼知识分子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种种观点,力图提供一种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认为有道理的政治社会学解释。李普塞特指出,关于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或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的解释不胜枚举,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提不出什么新的东西,该书的目的是考察这些文献提出的主要解释是否站得住脚。根据李普塞特的说法,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四点:
    第一,美国两党制使第三党难成气候。李普塞特认为,美国政治搏弈的基本规则——相对多数选举制、总统制、分权制以及政党预选制——维护了美国的两党统治。它使得任何第三党都无法在与两个主要政党的竞争中获胜,社会主义政党也是如此。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不利于第三党的发展。因此,尽管1912年美国社会党在大选中获得了6%的选票(历史上得票最高的一年),但却没有得到一个议席。同时,美国的选举制度、行政和立法分立制度以及预选提名制度还促使两大主要政党在意识形态上采取灵活态度,通过吸收第三党的部分纲领主张抢夺第三党的地盘。由于美国地理、种族和社会的高度多样性,建立选前联盟的做法造成了美国政党的公开的机会主义。对此,恩格斯有过论述,他说:“在美国,我觉得还没有第三党存在的余地。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甚至同一个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在利益上的差别也是如此之大,以致两个大党中的任何一个党的内部,人们都因地区的不同而代表着完全不同的集团和利益,而且几乎有产阶级的每个阶层在两党内都有自己的代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中文第1版,第245页。)
    第二,美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之间长期不合。李普塞特认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强调指出的那样,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它与工人群众的分离,特别是与已有工会的分离。有组织的工人与力图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之间长期处于***状态。尽管许多社会主义者和工会会员为克服这种***做出了努力,但是他们未能使主要的工会运动——美国劳联以及后来的劳联-产联支持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不仅如此,社会党和美国劳联在很大程度上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状态。这在几个方面对社会党造成伤害:一是严重削弱了党的组织力量和资源基础;二是影响了党的组织稳定,造成党员人数的剧烈波动;三是弱化了美国工人的阶级意识;四是影响了党的政治取向和采取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
    第三,种族、语言和宗教造成的美国工人阶级的异质性或多样性。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部分工人是移民。而移民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工人阶级。在移民中,工人阶级一直是按照自己的民族和语言群体联合起来的。爱尔兰人与英国新教徒,德国人与犹太教徒,每一个欧洲移民群体与自己的邻居,都处于分隔状态。白人移民与一起工作的非白人工人存在竞争,极力想把自己与他们——非洲裔美国人以及亚洲人区别开来。这种民族多样性不利于按照阶级路线吸引工人的社会主义政党。而美国劳联的行业工会也是按照不同民族来组织的,这就使社会主义政党的处境雪上加霜。同时,19和20世纪之交的几十年中,城市产业工人阶级的大多数是天主教徒。社会主义者的反宗教立场以及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政策使其失去了众多天主教移民的支持。可见,工人阶级的阶级凝聚力受到民族、种族和宗教认同的损害。
    第四,美国文化中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传统。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独立战争之前,反国家主义就一直是美国社会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它产生于殖民地时期对王国政府的憎恨以及各种民族传统,如爱尔兰人对英国新教政府的敌视;德意志自由主义者和天主教徒对普鲁士国家的怀疑;俄罗斯人,特别是犹太人对沙皇穷兵黩武的恐惧:斯拉夫人和意大利人对外国统治者的仇恨。这些移民到达美国之前的经历使他们产生了最初的对政府的怀疑。独立战争本身就是反对强权国家。从《独立宣言》到《联邦条款》,再到《人权法案》均体现了美国开国元勋们对国家的不信任和极力避免专制国家的意图,因此才有限制政府权力的分权制衡。而反国家主义促进了个人主义、平等主义、反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的形成还与美国独特的宗教制度有关。欧洲的基督教是教会制,而美国是新教教派。教会支持国家,反过来也受到国家的支持。而教派是志愿组织,与国家无关,没有主教,强调个人自助。教民自己解读《圣经》,判断是非,但有义务坚守信仰。这就产生了重视道德主义和个人主义,鄙视等级制度和权威。而社会主义者强调政府统制经济的国家主义、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以及通过税收调节实现平等,这些都与在美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相违背。美国工人阶级也深受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的影响,对以阶级团结和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恐惧感和抵触情绪。美国劳联和产联都视国家为敌人,因为对工人和工会来说,DIZHI政府所有的产业比DIZHI私人公司困难得多。这些工会甚至反对构成其他国家工党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的、可以为工人和工会带来好处的实际改革,如通过政府参与,实行各种福利国家政策。这也是美国工人运动一度比其他国家表现激进、斗争激烈的重要原因。因此李普塞特说:“在20世纪的多数时间里,美国文化的独特因素——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抵消了社会主义对美国工人群众的吸引力”。(注: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It Didn't Happen Here: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W.W.Norton & Company,2000,p.266.)
    此外,李普塞特还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美国男性公民较早获得普选权、美国缺乏封建主义传统、美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宗派主义和错误政策、美国政府政治上的镇压等对美国社会主义失败的影响,他认为这些原因不足以解释美国社会主义者的失败。李普塞特的结论是,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结构、异质的工人阶级以及社会主义政党与工会的***这四个因素交互作用导致了社会主义在美国的失败。但另一方面,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观点显然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局限”,也许反映了他们的“无意识的偏见”。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不同的人认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李普塞特说:“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者在美国失败了——可能永远不会最终解决。”(注:Seymour Martin Lipset and Gary Marks,It Didn't Happen Here:Why Socialism Fa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W.W.Norton & Company,2000,p.11.)
        三、美国例外论之我见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从桑巴特到李普塞特,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美国例外论与美国社会主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而且各有各的理由。这一现象本身说明,美国例外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不能停留在简单否定的层面上。对于一些戴着****主义的意识形态眼镜从事美国例外论研究以及利用美国例外论为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张目的做法,我们应当而且必须保持警惕,予以揭露。但多数学者的研究是从客观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出发并力图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论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们的结论和观点,但不应轻易否定他们的研究本身。
    实际上,美国例外论的研究涉及到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和历史必然性等关键问题。因此,研究美国例外论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与其他社会主义者一样对美国社会主义寄予厚望。恩格斯逝世前在谈到美国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曾经说过:“……可慰的是,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势头驱使这些年轻国家无限的资源得到了开发,从而使更完善的生产制度能够取代旧的生产制度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我非常倾向于认为,至少在美国,只要美国本地工人阶级取代了暂时还多半由移民组成的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文第1版,第496页。)现在看来,这种预言过于乐观了。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今天依然可以得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后角斗场的推论。问题在于历史为什么没有像社会主义理论家们所希望或断言的那样发展?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应该如何解读?按照以往的耳熟能详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归因于:1、理论基础的错误——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缺乏正确的领导——运动的领导权没有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手中;3、反动势力的镇压——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力量过于强大,等等。这样的解释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的是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也许是更重要的,但也是更困难的任务。
    桑巴特和李普塞特等人有关美国例外论的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为什么有组织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没有成功,也有助于我们从当代社会学意义上理解先进的工业化社会的阶级结构和这类社会中工人阶级意识有哪些类型。虽然桑巴特和李普塞特等人关于“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或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这个问题的回答未必令我们满意和信服,但他们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他们提出的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其中包括他们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的论点和问题。例如,两党制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生活水平与工人运动的关系、封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移民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等等。
    从桑巴特和李普塞特等人有关美国例外论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存在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工人阶级和工人政党的定义问题。一些人因为对社会主义的含义理解不同而对桑巴特和李普塞特提出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或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的命题本身产生疑问。桑巴特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当时欧洲大陆所理解的、真正有着马克思主义特征的社会主义,即以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为目标。但也不是始终如此,例如,他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划上了等号,实际上工人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者。而李普塞特所说的“社会主义”则是指广义的社会主义,但主要是指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社会主义,或称社会民主主义,即以资本主义范围内的国家干预、计划和优先考虑社会事项为目标来动员工人。在现实中,社会主义不仅有不同的种类,而且有制度、运动和理论等不同形态。可以说,如果社会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制度,那么到目前为止不仅美国没有,欧洲发达国家也没有;如果社会主义指的是一种运动,那么正如桑巴特所说:“如果认为根本没有,那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注:[德]W.桑巴特著:《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8页。)因为美国历史上有过,而且现在也不能说没有,只是没有像欧洲那样成大气候;如果社会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社会平等、公正等的理论或价值体系,那么至少在相当数量的美国知识分子中一直存在;如果社会主义指的是实现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因素,那么美国不仅有,而且很突出。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在社会方面,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与人之间更平等,更少阶级差别;在经济方面,美国工人持有公司股票的制度使资本主义企业多了些社会性,少了些经济差距。同时,美国政府用于公共事业的开支比例很大,社会福利不逊色于欧洲国家;在政治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民众有更多的机会选举公职人员,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民主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之一。正因为美国社会存在较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美国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形式”,(注:转引自Werner Sombart,Why Is There No Soci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International Arts and Science Press,1976,p.x.)所以以实现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价值为目标的社会主义运动便很难成气候。
    李普塞特认为美国没有一个像欧洲国家那样强大、独立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或工党,这是事实。但应当指出的是,美国民主党被认为是代表社会中下层利益的;在大萧条时期,在民主党内成立了一个具有社会民主党性质的组织,其纲领与德国社会民主党或英国工党的最低纲领没有区别。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迈克尔•哈林顿为主席的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组织成立,自称是民主党内的社会主义者,壮大了民主党内的左翼力量。克林顿时期的民主党倡导新民主党人运动,率先提出“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并与欧洲的几个主要社会党共同倡导“第三条道路”,这表明他们之间有某些共同之处。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不仅在美国遭受挫折,而且在欧洲也处于低迷状态。这也给了社会主义者研究历史、反思现实的机会。有人认为,从历史上看,美国社会有两股相互对立的主流思潮: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自由竞争,崇尚私有经济,反对抑富扶贫和福利政策;二是改良主义,关心弱势群体,倾向平等,主张通过政府调节控制财富集中,实行福利政策。美国社会的发展表明,两者之间取得了平衡,及时的改良避免了革命,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在美国没有兴盛起来的重要原因。同时,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差”也是社会主义在美国没有兴起来的原因之一,即当欧洲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到难以为继,为社会主义思潮提供土壤时,美国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而当美国感受到危机时,渐变的改良已经启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强盛又挽救和支持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外,苏联的“反面榜样”,即苏联实践的负面效应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名誉,也是“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
    总之,为了准确把握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加深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美国例外论和美国社会主义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社会主义20050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11-14 13:08:28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23:3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