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其他五门学科结合起来考查。一些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社会焦点问题常常成为了命题的重点。如, 2005年辨析题第31题“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与人的价值观问题,这种考查方式,不仅题型灵活,角度新颖,而且体现出一定的深度,要求考生灵活运用知识。
4.原来的单一知识记忆型为主开始向复合分析型转换
往年考试同学们考完以后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时事与政策作为考研政治理论的组成部分,相对而言是考生花费时间较少而又得分率比较高的科目。这与命题方的思路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即重大时事重点命题,命题方式单一直接,造成考查点较为集中和记忆性选择题目多的命题特点。但是随着考研政治大纲的逐年修订和对综合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近年的“形势与政策”命题也相应出现出一些新的趋向,由以往单纯考查记忆性知识开始向材料分析型转换,开始注重与多学科交叉出题,复合式分析性命题增加。这样,“形势与政策”已经由单纯的考查记忆知识点转向考查分析事件的背景、本质以及知识的内在关联等,体现出一定的深度,且题型灵活。
网友糊糊问:
秦老师您好,我一直觉得自己政治理论提把握得不好,您可以谈一谈这部分应该怎么复习吗?
秦海:《考试大纲》自2003年开始对试卷题型的结构做了修订,把题型规定为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三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选择题Ⅰ)和不定项选择题(选择题Ⅱ),属于客观性试题。辨析题和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以下就这三种基本题型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摘要加以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大纲已明确规定,选择题共占45%,其中单项选择题15题,占分比例约为15%,其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单项选择题的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
不定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的第一、二项评价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但要求层次不高。不定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占分比例约为30%。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从答题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不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
2.选择题答题方法:针对选择题命题的特点,选取正确的复习方法。
A.“单项选择题最鲜明地体现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在复习时,要牢固熟记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历史事件等,要注意复习一定要细致、全面、牢固,要特别注意小的知识点,这是考生经常忽视的地方。
B.“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熟记某些考点,而不真正去理解,往往对于一些难度稍为大的题无能为力。所以要结合各科的相关教科书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C.“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考生除了多做题外,还要阅读一些原著来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国际关系论坛欢迎您
(二)辨析题
1.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总结历年的考题,我们不难发现辨析题的几种类型:观点正确型、观点错误型、观点片面型。在历年的考题中,观点片面型的分析题占了绝大部分,是命题者的爱好所在。
2.辨析题的答题方法
回答辨析题,首先,要明确辨析题的性质和要求。辨析题不是是非判断题,指出“对”或“错”就行了,那是不给分的。辨析题也不是简答题,对题干所给的命题有了判断后再加些解释性的回答,那也会因思路不对而丢分。“辨”是辨别,即辨别试题提出的命题或观点是对的或是错的。“析”是简要分析,即如果是对的,要分析为什么对,对在哪儿;如果是错的,要分析为什么错,又错在哪儿。如果既有对的地方和成分,又有错的地方或成分,则需要具体分析,对在哪儿,又错在哪儿,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寓判断(辨别)于分析之中,这是辨析题的真谛所在。很多考生在辨析题上之所以失分,就是不从辨析题的这个根本要求去答题。
其次,要审题,弄清楚这是属于哪门学科的试题,是与什么基本原理、基本史实相联系的问题。然后,运用所学的有关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去进行辨析。
再次,要弄清楚你要辨析什么?这是答好辨析题的关键。很多考生辨析题丢分就在这里,所以,一定要注意。
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还要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辨别是非,重点是要考生做出正确的分析,这是辨析题答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该题型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最后的结尾部分,在解答辨析题时应注意不要只考虑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应要要全面考虑问题;要善于用正确原理、概念去指出命题的错误,再分析命题错误的性质。
(三)分析题
1.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从2003年开始分析题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不再简单的要求考生用某一原理来分析某一问题,而是要求考生利用某一原理并结合所给材料信息,回答给定的问题,往往有多问,所考知识点往往是跨章节的,而且出题方式也灵活多样。目的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解答分析题首先要掌握分析题的结构,从分析结构入手。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要求阐述原理;另一方面,要求联系实际。在答题时,应分两部分:先简明地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其次,掌握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前面已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重复)。根据不同的命题形式采取不同的答题方法。再次,要善于从提问和材料中提取信息。但怎样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归纳、引申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使所学的原理和材料相对应,要懂得在复习时所掌握的原理对解答材料性质的分析题是具有指导作用的。
网友caca问:
秦老师,您能讲讲政治大概是怎么阅卷的吗?
秦海:我们首先讲讲考研的阅卷方式。按教育部规定,全国统考科目的评阅工作由招生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招办统一组织,业务课试卷(外地考生试卷寄到报考单位)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主阅。
公共课考试在考试所在地统一阅卷,通常是按照学科成立阅卷组,从各高校抽调骨干教师集中封闭阅卷。阅卷时间一般安排在春节过后,通常十天即完成。然后有相当一段进行后期的核查、汇总、数据分析等工作,因此要到3月中旬以后才将成绩送达招生单位。
政治阅卷。 客观题不谈。主观题包括辨析题和材料题,阅卷时根据标准答案实行“踩点给分”。由于阅卷老师每天要判阅近千份试卷,因此对答案基本上只看个大概或找找要点,或只看各段主题句。这就要求答案尽量言简意赅,关键意思突出,不要罗嗦话一大堆,把许多不相干的东西堆上去,以至于淹没了得分点。如果对一些基本原理吃不准,最好不用,否则一旦用错,很可能起相反效果。
阅卷工作实行比较严格的复核制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重大错误。成绩公布后,如果考生对某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有怀疑,可向招生单位提出申请,经招生单位办公室审查同意,由专家负责复查,并将结果通知考生本人。考生本人不得直接查阅试卷的成绩,更不能直接查阅试卷。
主持人:谢谢秦海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多有用的信息,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益匪浅。谢谢秦海老师。
秦海:很高兴为大家解答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聊得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