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一名士兵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装载政府补贴大米的军车附近警戒。据当地媒体当日报道,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菲律宾政府决定在两周内实行一项限购低价米的政策。菲国家粮食署将不再向市场投放每公斤18.25比索(约合0.45美元)的低价大米,而是改由粮食署在各区市公共场所设立大米直销点等新的销售渠道,直接向贫困家庭销售政府补贴的大米,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口粮供应。届时,贫困家庭将凭借政府颁发的“购粮卡”购买这种低价大米。新华社/法新
去年以来,全球市场上的大米、小麦、黄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高水平的粮价不仅使全球8亿多生活在饥饿当中的人更加难以度日,也使得人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联合国近日发表的国际农业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评估报告就更加引人注目。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评估(IAASTD),是由世界银行发起、多个联合国下属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国际性合作机构。4月15日,IAASTD发布了第一份全球农业评估报告,建议淘汰现在普遍的破坏环境的化学农业耕作方式,号召用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农耕方式替代对抗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关于气候变化,报告认为,尽管气温略微升高能够帮助一些地区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全球变暖破坏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农业。人类会不得不为了适宜居住的土地而爆发争端。
报告提出,大范围施用有毒的农药使得农业生产者过量暴露于有毒化学品的威胁下,严重地伤害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甚至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项目主任薛广建说:“中国是农药、化肥污染的重灾区,大量施用化肥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中国河流、湖泊蓝藻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化肥的污染。我们需要立即改变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
报告还警告说,现在全世界有33个国家正因为食品价格上涨而经历政局动荡和国内冲突。报告说,虽然现在全世界的粮食产量理论上足够养活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全球仍有8亿人面临饥饿的威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