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概论》教学大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2 17: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关系概论》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的必修课。课内学时数为54个,3学分。
2.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国际间相互依存和依赖成为国际关系中日益明显的趋势。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都要用相当的精力来考虑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因为国际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内,牵动和制约着国内政策。如何从历史的、理论的、法学的多种角度来研究国际关系;如何借鉴与吸收国外有关国际关系学说中的合理成份;如何在学科建设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这些都是摆在当前国际关系研究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历史的脉搏,追踪历史的脚步,思考历史的变幻,这是开设本课的宗旨。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内涵;掌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对抗及分化、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3.        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面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本课程所讲授近现代国际关系,主要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的知识,因为国际关系与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民族学、人种学等有很大的关联,这样可以作进一步的阐述。
4.        关于多媒体化的要求
文字教材:《国际关系史》袁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CAI教学辅导课件,可由各教学班授课教师自制或借鉴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有助学生自学。
第二部分 大纲正文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教学重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意义;19世纪以前欧洲的国际关系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三十年战争、十七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国际关系。
2.欧洲五强的崛起: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
第二章 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
教学重点: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普法战争的爆发与影响;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
1.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解体:维也纳和会、“神圣同盟”与“门罗宣言”、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
2.意大利、德国的先后统一及其影响:意大利的统一、普法战争和法兰克福和约、“东方问题”。
3.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三国同盟、地中海协定、法俄同盟的建立。
第三章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列强与世界
教学重点:19世纪后期欧洲主要大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日本在东亚的侵略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战争及其后果
1.欧洲主要大国的扩张政策:英国、法国、德国。
2.列强争夺亚洲的斗争:英俄在中亚、英国在缅甸、法国侵略越南、沙俄侵略新疆、日本侵略东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3.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英法争夺埃及、法国夺取突尼斯、列强在刚果河流域的争夺、英德南非之争、意大利争夺东非、英国入侵德兰士瓦。
4.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关系
教学重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
1.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与对峙:英德矛盾的加深、英法协约英俄协约、英德军备竞赛和两次海牙和平会议。
2.战争危机的出现与外交控制: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五章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对它的最初冲击
教学重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内容;苏维埃政权对外关系的特点及表现;巴黎和会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体系、华盛顿体系。
2.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最初冲击:苏俄对外关系、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德国问题、欧洲集体安全问题。
第六章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解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重点: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美国中立主义和英法绥靖主义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影响;二战的性质
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与战争危机的加深:空前严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集团的形成、美英法不干涉政策和苏联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最初努力。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德意军事同盟的建立和英法苏结盟谈判的失败、德军入侵波兰和二战的全面爆发。
第七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对二战的影响;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雅尔塔会议及其他一些国际会议对战后世界作出的影响
1.战火的蔓延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全面推进、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欧洲和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形势的转折、英美首脑会谈、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与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德国的无条件投降、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第八章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激烈对抗
教学重点:杜鲁门主义;西方同盟体系和社会主义同盟体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战后初期盟国的合作与美苏冷战的爆发:五国和约的签订、美苏矛盾的迅速发展、遏制战略的酝酿与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两大阵营的形成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大西洋联盟的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3.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与中立主义运动:东西方在亚洲的对抗、西方同盟体系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同盟体系的扩大和发展、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
第九章 两个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教学重点: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及意义;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的变化
1.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与两个阵营内部的动荡: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动荡、西方阵营内部矛盾的发展、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2.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与两大阵营内部冲突的尖锐化:美苏关系的再度紧张、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冲突的尖锐化、西方国家列痕的加深、第三世界的兴起。
3.美苏关系的僵持与两大阵营的分化:僵持中的美苏关系、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西方阵营列痕的加深、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运动。
第十章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教学重点:7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80年代后半期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
1.美苏关系的第二次缓和与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美苏对外政策的新调整、美国从越南的脱身和中美关系的解冻、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与欧洲的缓和、西欧、日本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加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2.八十年代国际关系的新发展:美苏关系的重新紧张、美苏关系的第三次缓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苏关系的正常化、西欧联合运动和日本的对外政策的新发展、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9-12 19:57:37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so much
3#
发表于 2008-7-13 01:40: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7-19 16:46:15 | 只看该作者
hjsgfjdhgkjhg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6 22:27:02 | 只看该作者
考国际关系的研友们  欢迎加入283064727北大复旦考研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3:4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