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5 15: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15:06 | 只看该作者
中文片名:《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 The Red Lantern)

导演:张艺谋

时间:1991年

主演:巩俐/马精武/孔琳/何赛飞/曹翠芬/周琦

片长:125分钟

国家:中国/香港

剧情:

一身女学生装束的颂莲来到了一个古堡式的大院乔宅。颂莲是被财迷的继母嫁到这里做第四房太太。几位太太和丫鬟们争风吃醋,这乔宅里就生出了许多是是非非来。三太太与乔府医生高先生偷情,被二太太告发,在楼台上的小屋里被害身亡。涉世不深的颂莲想用假怀孕来博得老爷的宠幸,被小丫鬟告发,失去宠幸的颂莲在乔家大大小小的算计下疯了。第二年,乔府大院又娶进第五位太太……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15:55 | 只看该作者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看了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印象中只有锤脚的画面。如今,再次认真地观看这部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后,心中无限感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于1991年获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获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1993 年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比利时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会最佳非英语片奖。我在感叹这部电影的同时,对当代文学的思考也逐步展开了。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根据是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中篇小说《妻妾成群》1989年问世,它是苏童的成名作。小说的核心意念是由“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小说的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颂莲是个受过教育的女性,父亲去世后,她迫于无奈,自愿做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四姨太太,从此,她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她进入大院的开始,她便进入了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争取一席之地,颂莲的个性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有了惊人的体现。苏童的文字非常细腻精致,他深入了人性的深处,用他丰富的笔触体现了女性身心微妙的地方,在人物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上具有强烈的洞察能力。小说的气氛十分浓厚,让人感到十分压抑。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第四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关注女性的作品,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将苏童的阴柔细腻转化为一种烈——刚烈,壮烈,惨烈,大开大阖,波澜壮阔。苏童的故事留下来了,而气氛全变了。白描式的,婉约的,内敛的江南风格,变成了冲突激烈的西北豪情;江南阴柔腐朽的陈家花园,搬到了西北山西气派的乔家大院;娇小任性的颂莲,变成了高大刚烈的巩俐。张艺谋以独立的导演审美情趣来割舍着小说,他先是剥掉小说的衣服,再是削去其肌肉,最后只留下一个骨架,然后再重新赋予新的肌肤和生命。无论是四姨太颂莲,还是二姨太卓云,三姨太梅珊,甚至丫鬟雁儿,所有的纸上美女,到了电影里就变成了血肉之躯,但是她们的命运却都像美丽的蝴蝶一样,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摧残——都是短寿的。颂莲的反叛和好胜性格,终使她败在深谋远虑,笑里藏刀的二姨太手里。家庭中的争宠风波,导致女侍冻死,三姨太被逼疯并终被“家法”吊死。旧中国妇女的种种命运,都在这个陈家大院里被浓缩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19:07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进行了批判,一方面也继承了部分鲁迅对中国社会黑暗势力的恐怖手段描画。这可能主要归功于小说原著和张艺谋邀请的一些理论界人事参与。影片具有很强的象征和寓意,在那个时代表现了人们的某种心情。对于过去的封建势力灭杀人性和生命的行为,都被他放到了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而大红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如此强烈的震撼,至今,影片末颂莲迷茫的眼神、幽深封闭的灰色大宅院、鲜艳夺目的大红灯笼这一切的一切仍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挥去-----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19:22 | 只看该作者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第四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关注女性的作品,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在改编过程中,张艺谋将苏童的阴柔细腻转化为一种烈——刚烈,壮烈,惨烈,大开大阖,波澜壮阔。苏童的故事留下来了,而气氛全变了。白描式的,婉约的,内敛的江南风格,变成了冲突激烈的西北豪情;江南阴柔腐朽的陈家花园,搬到了西北山西气派的乔家大院;娇小任性的颂莲,变成了高大刚烈的巩俐。张艺谋以独立的导演审美情趣来割舍着小说,他先是剥掉小说的衣服,再是削去其肌肉,最后只留下一个骨架,然后再重新赋予新的肌肤和生命。无论是四姨太颂莲,还是二姨太卓云,三姨太梅珊,甚至丫鬟雁儿,所有的纸上美女,到了电影里就变成了血肉之躯,但是她们的命运却都像美丽的蝴蝶一样,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摧残——都是短寿的。颂莲的反叛和好胜性格,终使她败在深谋远虑,笑里藏刀的二姨太手里。家庭中的争宠风波,导致女侍冻死,三姨太被逼疯并终被“家法”吊死。旧中国妇女的种种命运,都在这个陈家大院里被浓缩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19:42 | 只看该作者
灯笼

张艺谋的色彩和构图实在是没话说。红就红的烈,黑就黑的惨,灯笼在里面作为一种封建规矩的象征,其形式本身已经超越内涵本质成为一种束缚。点了灯就能享受到垂脚按摩,点了灯才能按自己口味加菜,点灯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女人每天在这样的渴盼中度过孤寂无聊的生活,就像导演借巩俐所扮演的颂莲之口向观众传达“这个院的女人除了不像人之外,什么都像。”大俯拍机位营造的屋檐相连的封闭构图,更是将这种死气沉沉的静止气氛外化到了一种极致。
7#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20:03 | 只看该作者
规矩

剧本的安排十分戏剧性,和现在“场面电影”真是截然不同(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变)。《黄金甲》里张艺谋在谈论“规矩”,任何人都要承认皇权的威严,遵守皇权制定的规矩,不然,哪怕是至亲的人都不免受到严厉的惩罚。在《红灯笼》里“规矩”更是无处不在。可以妻妾成群的老爷就是所有这个院子里所有的规矩,所有的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里。背叛他,代价就是失去所有条件,甚至生命。而老爷本身,也是规矩脚下的臣子。老祖宗的意志通过规矩将后代世世殉葬。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20:22 | 只看该作者
台词

我发现这部片子的台词其实写的非常到位。信息量非常大,但安排的又不突兀和拖沓。比如颂莲刚被娶进门的时候随管家去每位太太房里请安。这几场不但将几个太太的形象做了初步塑造和确立,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对白将颂莲的身世家境通过简短的对话加以明确。年龄(19),背景(洋学生,大学没读完),家庭(父亲亡故,母亲是继母)等等,十分干脆利落。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20:34 | 只看该作者
人物

颂莲的形象十分生动。开场的一个长镜头,巩俐的表演真是十分到火候,将人物不屈但又无奈的境遇表现地十分到位。然后就是她自己走进陈府不做花轿,面对雁儿的挖苦不卑不亢,显示了她的独立性也坚韧性。她了解作为女人的无奈,嫁给富人做小老婆“女人不就那回事”,同时她也清楚自己的地位“我被封了灯还是太太,你总归是丫头。”她似乎妥协于这种命运的无奈,但又在自己的权益上进行不懈的争取。这样一种有些矛盾的双面性是她性格上最突出的一笔。

除此之外,大太太的“古董”性,二太太的菩萨脸蝎子心,三太太的不甘寂寞的戏子之心,都表现的有点有面。比起今日一些大片中的人物塑造,真是皮肉丰富多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5:20:45 | 只看该作者
寒雨纷飞,足不出户,闲来无事,从新回味了一下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场面依然是令人寒颤的古堡式的大院乔宅。萧瑟的北风,深深的宅院,几多悲欢离合,几多辛酸无奈。窒息的红色让颂莲忘记了哭泣;黑色的恐怖让人们无处可躲,无论是几个姨太还是丫鬟;白色的凄凉也让人不寒而栗,当颂莲打开那关着二姨太的小楼的门时,她尖叫了,她疯了。

  红色:影片中给我们的影响最深是红色,颂莲一进乔宅大门便看到铺天盖地的大红灯笼。红色本代表喜庆,但在她眼里却是显得如此的刺眼。因为继母的贪财,大学读不到半年的颂莲就被送到乔宅来当四姨太,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不管怎样,颂莲还是栽进这一片血红,开始了她不幸的人生。

  黑色:影片从头到尾都没看见过宅院主人的脸面,但他的身影却是无处不在的。就像黑暗势力,虽然表面上无迹可寻却处处可见。黑暗势力操控这一切,人们无处躲藏。在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老谋子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

  白色:寒冬腊月,白雪皑皑,乔氏院落,姨太们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攻击,丫鬟的白日梦,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一切的是是非非在铺天盖地的白雪中显得如此凄凉可笑。二姨太耳朵被剪破了,三姨太奸情被告发了,四姨太的假怀孕被识破了,丫鬟偷点灯笼的事给揭发了....大雪依旧下着,掩埋了一段段可悲的故事,但却掩埋不了人们心头的凄凉和恐惧。丫鬟病死了,三姨太给绞死了,四姨太疯了,剩下二姨太在笑,不知道是冷笑还是苦笑。雪依然下着,老爷准备娶第五个姨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9:1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