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业结构将先于能源结构调整 中小型化工行业是转型重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6 18: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气候组织大中国区总裁吴昌华做客凤凰网,与主持人刘海林共同就正在召开的哥本哈根峰会进行热点分析,以下是原文实录:

刘海林:应付全球气候变化,我想第一要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的时候,首先各国碰到的,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就是说怎么来平衡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了和本国经济的发展。从中国来说,中国虽然经济总量现在很大,全球第四,另外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变成了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从发展阶段上来说,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当于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可能我们主要的碳排放的来源,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想你刚才说的,现在实际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发展,必定是一个制约。大家说的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作出这样的承诺,同时我想如果实现这个承诺,对我们国家很多产业,石油、化工、建筑行业、煤炭开采等等一系列制造业,包括迅速发展的航空业,可能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你认为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承担减缓世界气候变化的,我们国家产业结构在未来会有很的调整?

吴昌华:目前中国公布了40到45%的目标之后,大家也都在看,都在想思考说,中国通过什么渠道能够真正有效的实现自己设定的政策目标?尤其是从现在到2020年之间,这里面有重头戏,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从长久来讲,能源结构的调整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到2040、2050年的事情,因为能源结构的调整不会发生得那么快,所以中国目前把很多的重点放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

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有几个大的东西,刚才谈到的这些可能各种制造业、重化工的行业的确受到影响。但是两个东西,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做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当中,的确是创作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我们是几百万的人,摆脱了贫困,也让全世界人对中国发展速度的确人另眼看待。但是同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付出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太大,这样一来,更多从国内未来发展的渠道来讲,中国已经必须要出一条低碳发展之路,这一点从政治上、中国最上层的决策者当中,没有任何的异议,这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所以回到解主任在过去的国际场合,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说有没有这个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中国都要做。但是这句话,经常的情况下不被世人所理解,大家也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到底要不要国际进程,中国要做这个事情,其实他说的这句话是恰到好处,体现出什么?体现中国自己本身就不能在原来发展道路走下去,所以这是一个大的,中国整个经济轨道的转型问题。这里面下一个层次,具体看到哪些具体的行业要转,中国说句话,也不是我们愿意到这个状况,中国现在很多大的,全球的制造业大国,我们为全世界制造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地方。

吴昌华:这种情况之下,比方说有一些大的行业,大的化工等等,如果从今天的技术水平来看,他们已经都在用可能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我们的确有这样的企业。但是我们还有众多中小型的企业,仍然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然后污染也非常严重,碳的排放也非常高,所以这样一来,他们应该成为转型当中一个重点。

还有一个前提,今天为什么说可行,它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和制约的问题,这一个是机会的问题。现在也是研究对技术评估发现,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主要技术手段,大部分都已经存在了。但是都已经存在了,为什么用不起来?或者用不到应该用的规模和速度?也就是说现实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障碍,现在重头戏有了明确的政策目标,政府如何制定更明确的政策,激励,使这个转型,使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最快在最大规模上真正的应用起来。所以总体来讲,我并不觉得仅仅是是成本,那么你既然制订一个政策目标,肯定要有人买单。但是这里面不仅仅是个买单的问题,还有收益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05:5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